邱峰,副主任医师,擅长专业:脑血管侧支循环、介入。2011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2012年赴瑞典参加欧洲神经科大会,并到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以及乌普萨拉大学参观学习。2016年因工作表现突出,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2018年参与的“瘤样脱髓鞘病变与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技术”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执笔完成2019中、英文版“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年赴日本国立精神、神经医院以及庆应义塾大学医院短期访问学习。
科研情况-主要课题:
1.创新培育基金(CX201002 ),多系统萎缩尿道括约肌的诊断价值,课题负责人(排名1)。
2.缺血性卒中/TIA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研究基金项目,基于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的泰嘉和拜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1年的对比研究,课题负责人(排名1)。
3.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首发2011-5031-02),尿道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课题负责人(排名1)。
4.首都卫生特色重大专项课题(Z151100004015017),多系统萎缩的诊断与鉴别的临床研究,主要负责人。
5.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2054),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临床病理研究,主要负责人。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神经干细胞脑内精准移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分课题负责人。
7.海军总医院2018年度新业务新技术基金,头晕的病因分类调查及相应干预疗效评价,课题负责人(排名1)。
8.2018年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AQP4抗体水平及影像在NMOSD认知障碍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排名1)。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委员;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感染与免疫学组委员兼秘书;全军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脑小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全军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头痛及眩晕学组委员;全军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运动障碍学组委员;全军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检验学会微生物与感染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