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唯一指定官方网站
中文
|
English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WPRIM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本刊简介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议流程
版权协议
投稿须知
稿约
论文模板
编委会
审稿专家
1985年, 第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5-01-25
全选
|
Select
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和病理(105例临床CT分析及9例病理报告)
赵节绪,唐静,刘多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腔隙性脑梗塞为脑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其发病率据一般统计占脑梗塞的19%我科统计约占30%,为了探讨其临床、病理及CT特点,我们对105例经CT证实为腔隙性梗塞和9例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Select
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附100例报告)
葛茂振,赵基恩,曲松滨,冯健,赵庆杰,陈士谟,齐稚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腔隙性脑梗塞又称为腔隙卒中,是指大脑前、中、后动脉,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的深支闭塞,而残留的小腔隙。故又称为深支梗塞。病灶多位于基底节、丘脑、内囊及桥脑,多表现为亚急性发病,同时多表现为单一的症状及体征。多数患者在数周至数月恢复。
Select
椎一基底动脉轻微供血不足眩晕的诊断问题
游国雄,武志跃,杜贵今,邓瑶珠,李瑾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相当多见。当椎一基底动脉梗塞症状明显时,诊断不难,已有不少报导。但当眩晕作为轻微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特别是TIA的主诉时,由于缺少明确的、完整的诊断依据,常造成诊断困难。为此我们自1981年以来有目的地观察了一批患者,筛选其中资料完整、诊断及病因明确的187例TIA 154例对其临床特征总结如下,作为临诊参考。
Select
双侧高血压壳核出血
林世和,陆兵勋,常庆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9-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有9~69%可以再次出血,但是两次出血相隔时间较长,多在前次脑出血后的数月~数年内。近来,我们遇到一例双侧壳核出血,两侧出血相距仅36小时,几乎同时发生。其出血部位、出血量、破入脑里等情况业经头部CT扫描证实,死后又经病理检查。象这样罕见的症例,国内尚未曾报导过。通过此例的临床及病理观察,对双侧壳核出血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等有一定启发,现报告如下。
Select
双侧同时发生高血压脑出血1例报告
陈谅,王慕一,英勇,张朝东,李淑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1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CT问世后,脑出血的研究日趋深入,并能在生前查出用过去检查方法不易发现的脑出血类型,如尾状头部高血数型,如尾状核头部高血压脑出血、双侧同时发生高血压脑出血等。据作者所知双侧同时发生高血压脑出血栓为罕见,现将作者最近所见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Select
脑内血肿14例报告
曾庆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12-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内血肿为脑出血的一种形式,呈卒中样发病、多以急症就诊于神经内科。我们在78~82年期间脑出血的统计中,有14例术前未能定诊,术后证实为脑内血肿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Select
糖尿病并发脑出血一例报告
吴伯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14-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的脑血管病变主要为脑栓形成。1961年Pathania研究了349例糖尿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其中脑血栓形成16例,而脑出血仅占1例1982年游氏等报导组14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全系脑缺血性者,并详细分析了血栓容易形成的因素以及脑出血发生较少的机理,国内文献关于糖尿病的脑出血并发症报道甚少,现将本科所见的一例报告如下。
Select
脑底异常血管网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报告
陈祥霓,毛振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15-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为1974年至1984年收治的185例SAH(蛛网膜下腔出血)中,39例经脑血管造影,发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4例,特报导如下:
Select
妊娠期脑出血2例报告
周岱,惠国桢,鲍耀东,杜子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16-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期并发脑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出现在妊娠早期、妊娠晚期、分娩期及产褥期(1)。如不及时诊治,则危及母婴的生命,故应受到重视。本院曾收治二例在分娩时并发脑出血,经手术清除血肿,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Select
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及冠心病的甲皱微循环所见
刘力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17-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心、脑血管病是中老年的多发病,因其发病急、变化快、疗效低、致残率大、死亡率高的特点,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急重病症之一,为了从外周循环了解发病机制,以便对该病之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帮助,现将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120例的甲皱微循环所见报告下:
Select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120例分析
张文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19-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患者向左或右侧注视时,一眼不能内收,对侧眼外展正常,外展眼出现眼球震颤,或双眼眼球震颤而以外展眼为明显,集合机能正常。瞳孔正常。眼球向上下运动正常。如此体征称之为前核间性眼肌麻痹。Bender氏也称之为内侧纵束综合征。作者自1950年1月到1984年6月底,经验了前核间性眼肌麻痹120例,分析如下。
Select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1例临床病理报告
周延闿,李丛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2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常发生于儿童的亚急性或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直到目前,国内仅有2例临床及免疫学检查报告和4例临床病理报告。我院于1973年曾迂到例根据临床及尸检诊断为本病。现报告如下,供参者。
Select
颅咽管瘤合并流行性乙型脑炎(附1例临床病理报告)
陈清索,吴丽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23-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颅内病变的基础上合并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文献报导中以脑囊虫病居多,而患有颅咽管瘤以后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者尚未见有文献报导。我院于1926年曾有1例尸检证实,现报导如下:
Select
吞咽困难的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附14例临床及1例病理报告)
陈达仁,周广智,刘众,杨筱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25-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近年来国内报告渐多,但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或主要症状者未见单独报告。我院曾收治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共47例(多发性肌炎16例,皮肌炎31例),其中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或主要症状者14例(多发性肌炎3例,皮肌炎11例)死亡5例,尸检1例,现报告如下。
Select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
杜巧如,刘新民,姬子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27-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常伴不同程度及类型的肌无力,自轻度的四肢乏力及间歇性发作的四肢麻痹以至重度的肌无力等。统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以下简称甲亢肌病),包括以下类型:1.甲状腺毒性肌病,又分为3类:(一)慢性甲状腺毒性肌病。(二)急性甲状腺毒性肌病。
Select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脑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附8例报告)
章锦湘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29-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近年来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虽在其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有不少报导,但病理资料却较少,目前尚缺乏病毒分离的确实证据。我们自1979年起对临床诊断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8例患者做了脑穿刺活检,并认为脑穿刺活检对临床诊断很有帮助,特报告如下:
Select
脑瘤的雌激素受体研究
孙克华,刘承基,谭启富,邬祖良,常愈明,许瑞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3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的激素受体研究是一新的课题,为研究激素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以用于指导肿瘤的激素治疗。本文观察9例脑瘤的雌激素受体研究结果,复习文献并报告如下。
Select
家族性痉挛性截瘫(1个家系3代5例患者长期观察)
徐世纯,陈楷,张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33-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家族性或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遗传性共济中调的一个少见亚型,国内仅有数起报道,现将作者长期观察的1个家系3代5例本病报告分析如下:
Select
急性脑血管病1564例临床分析
赵德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34-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脑血管病在国内外是三大疾病死亡病因之一,对该病缺少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已列为我国科研重点。在县级医院没有CT检查情况下,对脑血管病诊断准确性还存在许多困难。为了总结该病现将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所属阿城、尚志、呼兰、五常、滨县、方正、延寿、巴彦、木兰、通河10个县医院及……
Select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季节与气象关系的探讨(附428附例分析)
张玉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有关气象因素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对此客观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我们观察了本县1980—1983年四年期间428例CVD发病时间与气象关系。本组病例包括脑出血68例、脑血栓形成30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脑栓塞17例。观察地区位于北纬33°04′东径112°56′,海拔122米。地势平坦,常年气温波动一1.9——27.6℃。气压动波99.1~1017.2毫巴。相对湿度波动50——89%。
Select
白血病并发脑出血5例报告
霍庆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于1974~1983年10年间共收治白血病68例,其中并发脑出血5例,现报告如下。
Select
Gerstmann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刘岌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39-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24年Gerstmann氏首先报告1例,以后国外陆续有报道。国内仅报道3例。作者总结了30例,其中已做CT扫描者7名,报告如下。
Select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失误教训分析
巴士凡,王中英,刘长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40-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血性脑脊液三联征的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近年来国内外均证明发病症状和临床体征不典型者增多,尤其老年人的非典型病例尤易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将笔者所见数例做一小结,以引起注意。一、误诊为高血压脑病:
Select
头皮撕脱伤的治疗
张吉赋,刘风春,辛赤,曹树民,姜仲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4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头皮撕脱伤系指大片头皮自帽腱膜下被撕离,严重者可全头皮或连同额枕肌与骨膜一同被撕离,而致大片颅骨外板直接外露。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械工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导致严重头皮撕脱伤的病例并非少见。我科自1972年—1982年共收治9例头皮撕脱伤患者,其中女性6冽,男性3例。
Select
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70例临床分析
孙永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43-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82—1983年间收治年龄16至83岁缺血性脑血管病200例,其中60岁以上70例占35%,40岁以下30例占15%,40—59岁100例占50%,本文通过与青壮年组对比的方法对70例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做一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Select
表现为桥小脑角症状的老年结核性脑膜炎1例报告
蒋兆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44-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崔××,女,62岁,因头痛2年,加重5个月,耳鸣两个月,呕吐、进食反呛半个月,于1981年7月1日入院。于入院前2年出现不明原因头痛,口服米格来宁可缓解。5个月前头痛加重,来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服药治疗不见好转。
Select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并发膀胱出血二例报告
梅元武,梁小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是脊髓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为脊髓前动脉闭塞所致。但其发病率比脑血管疾病低得多。自1908年Preobrashenski首次报告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以来,相继有个例报告。但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合并膀胱出血者报告尚无。本文报告二例如下,供同道参考。
Select
高血压脑叶出血后血肿1例报告
廖杰芳,熊和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叶出血是指大脑某一叶的皮层皮层下白质出血,过去报导甚少,其发病率约占脑出血尸检数的5%—10%,CT检查数的5.7%—23%。本文经手术证实为高血压脑叶出血后血肿形成的1例报告如下:
Select
产后子癎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告
刘长林,祁桂琴,姜丽华,袁巧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46-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叶××,女,25岁,产后12小时发作性全身抽搐伴意识丧失3个小时急诊入院。患者于1984年8月6日晨7时在家顺产足月男婴,产后正常,无头痛、头昏。
Select
侧脑室巨大囊虫1例报告
杨佳勇,李桂芝,林翔,罗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4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刘××男,17岁,1981年月始,患者受轻微头外伤后头痛逐渐加重,腰穿压力20OmmH:O,脑水成份正常。81年10月12日行头颅CT检查,CT诊断脑积水见右侧脑窒扩大,余无异常。后患者经常有右额颗部发作性疼痛。84年5月初感冒而诱发双颖部发作性胀痛,伴频繁呕吐。5月中旬以“高颅”收入院。
Select
急性有机磷中毒后所致末梢神经炎6例报告
李敏夫,张跃东,崔爱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自1979年1月日至1982年6月共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例182,发现6例出现周围神经损害,现报告如下: 6例急性有机磷申毒后所致末稍神经炎中,3例为内服敌百虫,2例为内服滴滴畏,1例为用甲拌磷灭虱经皮肤吸收所致。
Select
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理研究近况
周广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49-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是发病于中年以上原因不明的进行性疾病,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反射减少及始动困难(运动徐缓或运动不能)。诊断主要靠临床观察,并无特殊的实验检查。脑脊液(CSF)高香草酸(HVA)含量减少,对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早期病例可能提供线索,并有助于本病和特发性震颤及药物诱致的锥体外系症状的鉴别。
Select
非特异性脑炎的现况及建议
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5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非特异性脑炎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新发现的一组具有脑炎症状而原因未明的疾病,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本病刚被发现时,各地根据自己对该病的认识,分别命名为非特异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散性发脑炎、病毒性散发性脑炎、急性脱髓鞘性脑炎、弥散性脑病等等。目前多用非特异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两种。
Select
关于脊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问题
张秉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脊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并不那么简单,常常与脑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混淆;笔者的经验认为这是由于没有仔细去洵问病史,特别是没有注意到病人始发症状,是从脊部还是脑部的位顺,更缺乏对脑脊液的血性浓淡加以分析的缘故。所以,有的医生就根据突然头痛加上血性脑脊液就笼统的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其实不算准确并且影响分析病因。
Select
锁骨下动脉盗血征群
谭英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60年Contorni描述给锁骨下动脉近端关闭而没有症状的患者做动脉造影时发现血流向患侧的椎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侧支逆流,1961年Reichih等经动物试验证实椎动脉逆流可产生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脑缺血发作征群。后来有人将其命名为锁骨下动脉盗血征群,以后见诸文献日盗增多,越来越多的受到临床学家的重视。
Select
头痛、呕吐、精神障碍(临床病理讨论之五)
何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54-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女性、66岁,1981、7、8,入院。入院前40天头痛、呕吐,日渐加重,走路不稳、易跌倒、入院前1天胡言乱语、当晚抽搐发作1次。个人及家族史无特殊记载。查体:T36℃、P88次/分,BP90~a60mmHg营养欠佳、颈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律偶不整齐。
Select
第四脑室室管膜1例报告
彭家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1): 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刘××,男,21岁,1979年11月14日感头晕头痛,一周后出现呕吐,多发生在食后1小时左右。于年月日第一次入院,经钡餐透视及胃窥镜检查未发现胃有明显病变。诊断为“神经性呕吐”,进行对症治疗,症状消失而出院。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辑办公
本刊公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