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5-02-25
  

  • 全选
    |
  • 孙世骥,刘秀梅,张文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57-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72年Kussmaul首先报告2例颈内动脉闭塞的病理解剖,1951年Fisher证明动脉硬化是发生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我国1960年王氏首次报告4例,近年来由于脑血管造影的广泛开展,发现本病并非少见,诊断也不太困难,但不经脑血管造影,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脑出血。现将我科1965年1月3至1980年2月经血管造影证实的45例报告如下。
  • 何伋,成义仁,丁福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59-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1981~1984年8月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14例,占同期收治的闭塞性脑血管的10.93%。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1例,女3例。年令6~65岁,平均48岁(6岁1例,36~45岁4例,50岁以上9例)。病程(自发病至入院):1~7天4例,半月以内4例,1月以内2例,半年3例,2年1例。起病:急性(卒中型)4例,亚急性(反复发作型)6例,缓慢进行性4例。嗜烟、酒9例。
  • 王惠民,刘永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6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由于头颅CT的临床应用,在颅内转移癌诊治上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对癌性颈内动脉闭塞问题还认识不足。目前,国内文献报道甚少,为此,把我们遇到的2例病人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例Ⅰ:王××,女,62岁。于1983年11月12日入院。在入院前两个月开始头痛,以左侧为重。起病半个月后发现右上下肢无力,下肢重于上肢。地方医院按血管病治疗无效,转至本院住院。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血压120/80mmHg,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浅表淋巴腺不肿大。心肺均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 周建,褚庆国,吴中学,朱廷吉,罗毅男,索敬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62-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脑出血并非少见病例。1973年上村孝臣等报告一组9例,占全部脑出血的9.7%。1982年松本圭藏报告一组19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7.8%但在CT应用之前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主要依靠手术探查或死后尸检证实。我们自1981年10月至1984年10月经手术治疗小脑出血8例,治愈7例,死亡1例。兹将外科治疗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 柳寿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64-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脑卒中的头痛原因至今没有一致看法。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近五年急诊收治神志清楚,无失语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37例。其中有头痛记载34例,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一、性别、年令头痛组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令34~82岁,平均64.9岁与非头痛组103例无明显差异。二、头痛发生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头痛发生率文献记载不一。约9%~25%,本组病例为24.89%。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颈动脉盗血综台征见于下列情况之一或兼而有之,常需作脑血管造影才能明确诊断。 (1)颈—颈动脉型盗血:当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健侧颈内动脉的血液经交通支而进行补偿,因之出现健侧颈动脉供血不足征象。由于后交通动脉的管径一般较细,有时可以缺如,所以通过椎—基动脉系统进行补偿的意义较小。
  • 王耀山,张广生,谭梅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66-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对脑出血与脑梗塞尚缺乏确实可靠的临床鉴别方法,本文收集经CT证实诊断的天幕上脑出血及脑梗塞403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对比,以探求脑出血与脑梗塞的临床鉴别方法。临床资料与结果经CT确诊为脑出血者300例,其中壳核出血208例,丘脑出血56例,皮质下出血31例,尾状核出血5例。脑梗塞共103例,其中CT扫描无异常所见者27例,有低密度者76例。
  • 巩振仑,闵长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68-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 Mb)是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中的亚铁血红素蛋白质。正常人血清中Mb含量极微,只有肌细胞大量破坏时血清中Mb才升高。国内外用测定Mb来研究心肌梗塞及其他肌病的报导较多,而脑血管病Mb血清变化的研工究作,国内尚无报告,本文通过对83年~84年两年中脑血管病急性期血清Mb的观察,试图找出其变化特点并探讨其变化的机理,特作如下总结。
  • 王建清,刘永祥,唐谊海,许绍衡,沈宾鸿,孙文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70-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已成为白血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尸检材料报导不多,现将我院33例尸检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作一分析。材料来源和方法自1952年至1982年共做白血病尸检64例,其中14例进行了脑部解剖。33例尸检证实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习所有脑部病理切片,重新登记观察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全国白血病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制定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标准。
  • 陈曼娥,代光明,邹咏文,许民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73-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有关散发性脑炎临床与病理报导甚多,但散发性脑炎至今仍是一组原因未能明确的疾病,因而它还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故有关散发性脑炎的发生与发展仍需研究。鉴于散发性脑炎癫痫并发症少有专题论述,现就我院123例散发性脑炎其中35例并发癫痫的3例病理资料,着重于该病与癫痫相关的侧面加以探讨。临床与病理资料散发性脑炎123例,男性68例,女性35例。年令最大67岁,最小2岁,平均年令28岁。
  • 李顺业,贾树心,刘光礼,宫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74-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1974年9月至1982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7例肿瘤型散发性脑炎,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本组病例中男6例,女1例。病人年龄为,10~19岁者2例,20~29岁者1例,40~49岁者3例,51岁者1例。就诊时间,从发病到就诊并入院治疗的时间1~5天者4例,5~7天者2例,1个月者1例。职业,农民3例,工人1例,学生1例,机关干部1例,家务1例。
  • 陈淑兰,刘秀梅,孙世骥,高恒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77-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散发性脑炎在国内逐年增多,成为神经系统常见和多发病之一。有关散发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近年来报告较多,而其CT扫描的资料报告较少。现将我院1983年12月~1984年8月间收治的20例散发性脑炎的临床和CT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性别和年龄: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4岁。其中17~45岁16例。
  • 杨桦,林世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Huntington舞蹈病,简称HD)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病。本文报道一家族连继五代罹患本病17例的调查。先证者:林××,男,45岁(见图第Ⅳ代,例13),籍贯吉林省农安县。家系图如下:
  • 晏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80-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又称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或马利(Marie)共济失调,迄今国内文献报告不多,本文报告一例临床和病理资料。病历摘要女,30岁,工人,已婚。于入院1前年受凉“感冒”后十余天,家人发现患者常无故发呆,发傻。半年来逐渐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对亲人缺乏感情呆傻加重,进食常有呛咳,饮水、服药时明显,笑声如泣。40天前突然出现喘息气短,痰咳不出,紫绀,立即到我院经体位(头低脚高)引流倒出大量白色泡沫痰,次日出现高热,以“球麻痹”、吸入性肺炎入内科治疗。半月前出现声音嘶哑,尿便失禁。
  • 李桂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82-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失语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卒中,容易被误认为精神障碍或神经症。现报告我们见到的典型病例,并就失语症的诊断、分类、定位、病因和预后略加讨论。 [例1] 男,62岁,右利,82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半月与人谈话时曾出现言语错乱。5天后,打扑克时乱出牌,叫不出物品名称,对亲属及周围熟悉的人也不认识,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某医院按“非特异性脑炎”治疗。地塞米松20mg/日静点,六天后出现多饮、多尿,尿糖(卅),转来我院。既往有冠心病史。血压120/80mmHg、精神萎糜、答非所问。
  • 杨耀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83-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结核瘤的诊断较为困难,临床多易误诊为颅内肿瘤予以手术治疗。国内报告多为手术或尸检证实。现将我院经CT及临床确诊后行内科治疗的三例报告如下,并结合病例进行文献复习。例一:女性,33岁,84年元月14日始感右手麻木、力弱,一周后波及左下肢且出现头痛、四肢关节痛,三周时呕吐一次为非喷射性。于2月5日入院。过去无结核病史。体检: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特殊。
  • 陈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85-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神经内科的多发病,它的病变起源于大脑半球某一部份神经元阳异常电活动(刺激灶)以致反复发作性疾病。因病灶微小又不集中,一般放射线技术往往难以发现。由于脑电生理(EEG)技术发展,对癫痫起源灶确切定位,给外科手术治疗癫痫患者奠定了基础。我院脑外科自80年以来,应用外科技术治疗癫痫病人30余例,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本文选择其中25例用EEG定位诊断,对手术治疗癫痫患者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 任群,任炳虎,凡克,陈建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86-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风继发癫痫并不罕见,但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前瞻性地收集我科近11年间住院的1090例中风患者中继发癫痫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中风继发癫痫,已排除原发性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癫痫,也不包括去大脑强直。脑出血及缺血性中风由高血压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数由先天性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引起,少数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诊断主要由临床及腰穿确定。
  • 罗成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89-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Parinaud氏首先描述了四叠体上丘病变所引起的征候群。即患者的上睑轻度下垂,两眼球不能向上随意运动,反射性的眼球运动也消失。其集合机能可正常,亦可有集合不能。现将作者经验的供应四叠体上丘动脉关闭3例,脑干炎3例,松果瘤3例共九例报告如下典型病例例1:供应四叠体上丘的动脉闭塞。董×,×男性,44岁,自述於1958年4月18日早晨起床后感觉两眼发花,走路不稳,往右倾倒。不发烧,不抽风。无头疼、呕吐及耳流脓。於第二天入院。
  • 石佩林,沈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90-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僵人综合征(Stiffman syndrome)为一少见病,一般认为它是一种慢性肌肉僵直和痛性痉挛症群,约半数病例病程超过四年,最长可达20年,个别可急性起病(3)。自19804F以来国内所报导的10例,起病较急者达9例。现将我们所见2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18岁,1984年6月中旬,患者开始头向左后方歪斜,活动后预及腹部疼痛,颈转动困难,腰不能前弯。以后说话不清,张口困难,进水反呛,咀嚼时咬肌疼痛,双下肢发硬,行走困难,行走7~8步时则需休息十余分钟方可再行,不能独自翻身和变换体位,在活动后加重。
  • 赵兰海,徐贞国,宋本华,崔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92-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肝豆状核变性(HLD)在神经科并不太少见,典型病例容易诊断,而非典型病例或疾病的早期则不易确诊,为此,本文通过对我们近年所遇到的病例进行探讨。病例摘要例1:男,43岁,于1982年4月21日入院。入院前4个月在某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用链毒素、雷米封治疗3周后出现走路不稳,常摔倒,被诊断为链霉素中毒,经治疗病情无好转而转入我科。既往史与家族史无特殊记载。检查:神志清,表情呆板,反应迟钝,言语稍笨拙。颅神经正常。
  • 方树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93-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临床上较罕见,国内葛氏和林氏等曾报告2组病例,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瘫痪,伴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或癫痫发作等症状。我们遇见的3例除上述常见症状外,还伴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及进行性智力减退,现报告如下。例1:女,20岁,河南洛阳人。因双下肢进行性瘫痪伴智力减退15年,于1983年9月28日来诊。患者平素健康,病前体格和智力发育正常。
  • 王天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来势凶猛,迅速形成脑疝而危及病人生命。过去,每遇这种情况,除常规脱水、激素治疗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其预后常常不佳。为探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疝的新方法,最近,试对一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小脑幕切迹疝病人,及时施行双侧脑室持续引流,结果该例的脑疝症状迅速缓解。现报导如下。李××,男性,40岁,工人。因实然头部剧烈疼痛伴反复呕吐,抽搐5小时。
  • 王克滨,刘占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95-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曾收治一例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伴发顽固性呃逆病人,现简报如下:男性,50岁,因头痛、头晕三天,眩晕、呃逆四小时于1977年12月27日入院。三天前开始感觉头痛,头晕。入院当日中午喂鸡时,突然头痛加剧,伴眩晕,恶心,呕吐,右侧肢体麻木无力,站立不稳,以及呃逆等病状。既往患“高血压病”六年。体检:血压150/90mmHg,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神志清,声音嘶哑。
  • 阎桂华,陈保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96-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近来见到一例伴有左侧偏瘫和多组颅神经麻痹的颞动脉炎病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69岁,1983年6月1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八个月感右侧颢部呈烧灼样发作性疼痛,且伴有低热出汗。一直按偏头疼治疗不见好转,且头痛变为持续性,身体也逐渐消瘦乏力,于四个月前逐渐出现右眼睑下垂,右眼视物模糊,并曾反复出现短暂性复视。约一个月前又出现左侧肢体麻木并话动受限,按脑梗塞给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治疗,未见好转且逐渐加重。体检:T37.8%,R20次/分,P74次/分。
  • 惠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带状疱疹痊愈后引起顽固肋间神经痛叫疱疹后神经痛,临床中偶可遇见,但疼痛持续2个多月者罕见。我们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李×,男,36岁,干部。该患缘于83年2月7日始患“带状疱疹”,经门诊治疗症状痊愈。半个月后出现左胸疼痛,深呼吸时加重,不敢咳嗽,疼痛呈烧灼、针刺样剧痛,同时放散至左肩左背部,曾多次来我院就医,按“肺感染”,“干性胸膜炎”,“心绞痛”等治疗,未见好转。后曾被怀疑“枝气管肺癌”所致顽固性胸痛,为此该患曾四次胸部排片,报告仅见左下肺纹理增强。
  • 张海鸥,张吉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97-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自1960年~1984年5月共收治200例脑囊虫病,均经手术得到证实。现将其中的视交叉池1例报告如下: 于某,男、14岁,因阵发性头痛1年,增重2个月,伴呕吐、视物模糊,曾抽搐4次并意识障碍,经CT检查疑似鞍区肿瘤于1984年3月3日收住院。既往有食痘猪肉史。查体:身材矮小,体型肥胖,皮肤细腻,外生殖器发育欠佳。皮下无囊虫结节。
  • 谭英甫,曾庆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起源于软骨细胞或形成软骨的结缔组织,属于边缘性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数月到数年。该肿瘤好发于长骨骺端,此国内多有报导。头颅骨软骨瘤很少见,国内文献尚未见报导,现将我们见到的一例蝶、枕骨骨软骨瘤报告如下: 男性,49岁、朝族。73年始视物成双像,并逐渐增重、75年2月出现左侧口斜、眼睑闭合不严,经治疗未见好转,反而出现舌麻木,构音吐字不清。
  • 肖育壬,刘学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98-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三年中我院曾收治急性椎管内硬膜外脓肿二例。其中一例经穿刺抽脓后保守治疗完全痊愈。现报告如下: 病例一:刘××,男,10岁、农民,于82年12月16日入院。
  • 吴统远,徐志武,曾家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99-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马尾部原发黑色素瘤比较少见,现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姜某,女,22岁。因腰腿痛1年,双下肢麻木,运动障碍,排尿困难1个月于1982年9月20日入院。起病时无发热,按“风温性腰腿痛”治疗无效。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在入院前1个月下肢疼痛加重。麻木由足部逐渐向上发展,运动失灵,小便失禁而卧床不起。检查:全身皮肤、粘膜、眼底未发现色素痣,脊柱无畸形,腰3.4.5棘突有叩击痛。
  • 上官继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膜瘤为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偶见多发。本院收治一例共时真性多发脑膜瘤,报导如下。患者男性、53岁。入院前半年感觉左额经常阵发疼痛。不恶心,不吐。日渐加重,记忆力明显减退,语言不清,呆傻。并感觉右半身麻木,右下肢无力,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于84年8月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语言欠流利,计算力低下。双侧瞳孔等大,无眼震,双侧外展充分,视神经乳头无水肿,动脉硬化性眼底,听力正常。
  • 李江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00-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赵××,男,11岁,阵发性右侧肢体抽搐,并活动不灵11年,于1984年4月9日入院。生后左侧额面部有紫红色血管痣,并随年令增长其范围逐渐增大。生后40天开始,无明显原因右上下肢抽搐,此后时常发作,数分钟后自行停止,发作后嗜睡。经抗癫痫治疗无效,右侧肢体活动不灵逐渐加重,右上肢更明显,不能持物,跛行。
  • 李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30岁,农民。患者于74年4月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于某院诊断为糖尿病,口服降糖灵控制饮食症状获得缓解。79年12月2日出现恶心呕吐,伴左侧肢体不自主的运动,无发冷发热。既往无风湿病及高血压史,家族中无肢体活动过多者。体检:血压120/90毫米汞柱。神志清,消瘦,颅神经(-),眼底无水肿。心肺(-),肝脾未触及,左侧上下肢不自主无目的不能控制地舞动,以致不能扣钮扣和拿东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无脑膜刺激征。化脸:血色素13.5克%,红细胞457万,白细胞11400,中性82%,淋巴18%。
  • 关景馥,苏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02-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成立脑血管病康复研究中心一年来,共收治脑血管病(Cerebro-Vaseular diseases简称CVD)康复期和后遗症共258例。其中缺血性CVD 189名,男性156例。女性33例。出血性CVD71例,其中Moya-Moya病3何,年令均在40岁以上。我们采取随机抽样方法统计观察100例不同时期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探讨结果如下。
  • 本田哲三,邹元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04-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对康复医学较生疏的临床医生为对象,以脑卒中康复医学的主要运动疗法为中心,加以概述,并探讨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治疗理论、实际训练及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等问题。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的基础疗法的处方,首先应了解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机理。为便于了解现将脑卒中结果产生的各种障碍(偏瘫、感觉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与继发的合并症分别叙述。
  • 包礼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痴呆指智能减退而言,其基本症状为记忆力减退,早期为近记忆力减退,随病情发展远记忆力也发生障碍,甚至连自己的名字、年龄也会忘记。定向力、计算力、理解判新力也发生障碍,并可继发其他精神症状,如情绪和行为障碍等。痴呆与失语症、缄默症、抑郁症不同,应注意鉴别。按痴呆程度可概括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兴奋减退和计算障碍。中度:近记忆力障碍,定向力轻度障碍,脑力劳动困难。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又称Heidenhain综合征。大脑皮质有弥漫性变性,尤以枕叶受累显著,有局灶性海绵状变性。多见于男性病人,年龄常在38~55岁之间,病情常迅速恶化,预后差。进行性智能衰退,视力迅速丧失(皮质盲),眼底正常,偶见偏盲。
  • 汤正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07-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低颅内压综合征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力降低,侧卧位椎腰穿刺所测得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_2O,临床上出现以头痛为主的一组综合征称为低颅内压综合征。此综合征尚未引起医生的重视,常被误诊,延误治疗。现就其病因、临床分类及症状、诊断及治疗等问题作一综述。一、正常颅内压的组成与调节维持颅内的正常压力,是脑机能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颅内压力的增高或降低,皆可造成脑机能障碍,引起一系列临床症候群。颅内压力是由脑血管、脑组织及脑脊液的静力压等因素所构成。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10-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摘要患者,男,20岁,农民。2年来反复发作性头痛、伴发烧、恶心、呕吐,每次持续3~5天,不治可缓解。发作时除微热及脑膜刺激征外无其它体征。曾多次按“结脑”治疗,但一周内症状及脑脊液皆恢复正常(发作时脑脊液细胞数达100,中性70%,淋巴30%,蛋白(+),糖及氯化物正常)。且可照常劳动,每年发作2~3次不等。近一年来诊断为“良性复发性脑膜炎(Mallaref's脑膜炎)未予特殊治疗。
  • 万珙,包兴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18岁,农民,于1983年7月中旬,农活劳累后,首次出现头昏,头重,第二天清晨睡眠不起,家人呼醒后,少言寡语,表情淡漠,回答问题简单,遂后又上床睡眠,排便、排尿时自然清醒,无失禁现象,无饥饿感,均被家人叫醒后进食三餐。无饱感,每顿可以连续进食数碗,症状持续十天,来我院门诊,服“氯酯醒”,连用三天后,症状完全缓解,间歇期如常人。
  • 韩凤平,刘恩重,江洪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黑龙江省卫生厅邀请,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教授、生物学博士彼德·艾伦随同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医学访华团于1985年4月1日来哈尔滨讲学,做友好访问。访问期间参观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并做了关于“应用高氏(Gouda)架通过GE8800CT机进行脑的立体定向活检”及“应用立体定向进行脑深部电极植入”的学术报告。4月4日下午彼此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座谈。这次演讲引起了我省神经内、外科、放射科近70名医生的极大关注。现将报告内容摘要整理如下: 一、应用CT立体定位行脑活组织检查。
  • 王唯佳,苏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2): 112-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白求恩医科大学邀请,美国Cornell医学中心纽约医院F·Plum教授和J·M Cederbaum医师,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神经内科小暮久也教授和高濑贞夫副教授等一行四人于1985年5月8日~11日到白求恩医大一院神经内科访问讲学。来自吉林、黑龙江两省医学院校和兄弟医院的神经科工作者10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