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唯一指定官方网站
中文
|
English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WPRIM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本刊简介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议流程
版权协议
投稿须知
稿约
论文模板
编委会
审稿专家
1985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5-03-25
全选
|
Select
脑栓塞的病因及部位探讨(204例临床及7例病理分析)
任安文,徐文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13-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204例脑栓塞的临床资料和7例尸检主要病理结果,绝大多数栓子(197例)来源于心脏,以风心病最多见,栓塞部位右侧略多于左侧,且基底节内囊区栓塞尤为突出。并结合文献对栓子来源、发病机理等进行了讨论。
Select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和CT对比研究
罗护球,张尔红,崔可文,张宇宁,刘勇,孟昭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16-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1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与CT进行对比研究,CT与临床诊断相符者为71.9%。临床有典型症状而CT未见异常者18例16.2%,并进行讨论。
Select
纯运动性偏瘫
杨晓枫,程淑芳,王耀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18-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50例纯运动性偏瘫,经CT证实为脑梗塞35例,脑出血15例。病变部位分别在壳核,内囊,尾状核、苍白球等处。对临床表现和CT所见做了比较。
Select
以偏盲为突出表现的枕叶脑梗塞(附6例报告)
包礼平,唐静,吴江,于家富,袁晓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20-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6例以偏盲为突出表现的枕叶脑梗塞,均经CT证实。并进行分析讨论。
Select
异丙基肾上腺素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疗效的配对对比分析(附42例临床报告)
罗仰明,谭世敏,孟凡志,吴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22-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治疗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血管痉挛进行配对对比分析,发现此法对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时间,防止治疗中再出血,减少后遗神经精神症状,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Select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新认识(附100例临床分析)
袁永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24-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现(一)发病年龄显著增高;(二)病因为脑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增多;(三)死亡率下降;(四)死因与蛛网膜下腔中血液阻塞脑脊液的循环和/或血中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水平上升引起全脑血管收缩,导致颅高压、脑疝形成有关;(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
Select
实验性脑死亡神经组织病理研究
陈曼娥,高奉浔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27-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实验性脑死亡动物模型,首先借助箭毒使动物呼吸肌麻痹而导致心脏停搏,使脑血循环中断。用脑组织蒙受严重缺氧性损害的实验性病理资料对脑死亡的病理结构损害特点作进一步探讨。
Select
环状免疫单向扩散测定脑脊液补体C_3(附106例CSF—C_3正常值)
王维治,周延闿,王文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29-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环状免疫单向扩散法测定CSF—C_3,并以此测定国人106例CSF—C_3值的结果。
Select
耳源性脑脓肿(附227例临床分析)
王孟忱,辛赤,吴中学,索敬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31-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227例耳源性脑脓肿,手术死亡率为12.8%。对耳源性脑脓肿采用颅钻孔穿刺抽脓,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价值,其操作简单易行,可推广使用。穿刺抽脓加脓肿切除疗效较好,应予提倡。对有高颅压危象或脑疝者,应及早清除病灶并用外减压术,可挽救一些危重病人生命。
Select
闭锁综合症(附9例报告)
宋鸿喜,陈洪鑫,李志华,宋奎荣,张俊峰,姚青芬,麦名裕,王书悌,王拥军,贾树心,刘北雪,王宗辰,赵淑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合1980年11月~1985年1月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神经科等3例,昆明医学院附院神经科1例,佳木斯医学院附院神经科等1例,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例,武汉市立第二医院神经外科1例,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1例,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1例……
Select
多发性硬化975例临床分析
贵立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34-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发性硬化(以下简称MS)在我国并非少见,本文收集1975—1985年3月国内文献报道的975例作一分析。以期找出本病在临床表现上的一些规律性。
Select
脑梗塞33例颈动脉造影报告
廖杰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37-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我院1963年6月~1984年8月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的脑梗塞33例,将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一、资料来源 33例除2例来自门诊病人外均为住院患者,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6~65岁,40岁以下28例,41岁以上5例。按第二届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提出的标准,32例为脑血栓形成,1例脑栓塞。3例作过颅部手术(颈内动脉取栓术,大脑中动脉和颅外颞浅动脉吻合术,开颅探查术各1例)。
Select
脑血管造影的严重并发症
赵有臣,谭梅尊,胡瑞琅,姬子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38-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导4例脑血管造影引起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因高位截瘫呼吸麻痹致死,后者尚未见于国内文献。例1:女、43岁。于1983年某日解大便时突然头痛、呕吐,对症处理后好转。同年1月后再次出现头痛,在县医院住院第6天时,突然头痛加剧,随之意识不清,腰穿血性脑脊液,给予治疗后好转出院。
Select
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并发症分析
唐之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39-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脑血管造影仍是我国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造影的开发症国内文献报道甚少。为总结经验,现将我院一组临床资料作简要分析。
Select
妇女月经期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4例报告
张大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育令妇女月经期子宫内膜出血是正常生理现象,但由于此期内分泌的改变引起血液生化及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发生各种疾病。现将我们收治的几例月经期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报告如下:
Select
90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分析
张淑琴,韩显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42-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周期性麻痹(周期性瘫痪)与肌肉纤维本身钾盐代谢障碍有关,以骨骼肌的反复发作性弛缓性瘫痪为特点。本文对90例周期性麻痹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性别:男89例,女1例。年龄:15—60岁,其中21—40岁63例(70%)。职业上无差异性,2例有家族史。
Select
特发性低钾病40例临床分析
方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特发性低钾病,又称低血钾软病,以低血钾、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患。本病各地名称不同,如软病、麻病、湖口病、低血钾症等。现将我院数年来低血钾症40例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男35例,女5例。17—25岁30例,25—40岁10例。 2.发病季节见下表:
Select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26例临床分析
李志华,李志荣,张桂苓,王士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45-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为周期性麻痹最常见的一型,发作时伴有血清钾降低。现将我院1974年3月至1981年5月收治的26例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予以总结。
Select
100例中风恢复期病人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国内外对临床血流变学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为进一步探讨脑中风恢复期血流变学的改变,我们引用上海第一医学院提供的毛细管法测定血液粘度,对67例缺血性中风与13例击血性中风恢复期病人……
Select
贺纳(Horner)征与脑出血(附40例分析)
鲁亚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贺纳(Horner)氏征一直认为是颈交感神经麻痹的症状群,常见于下丘脑、脑干及颈8的侧角受损失时(1)。1984年8月到1984年12月的四个半月的急诊观察294例脑血管疾病中有脑出血112例,发现有不少病人伴有贺纳氏征,其资料较为完整的40例报告如下:
Select
不典型脑出血三例报告
徐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开展头部CT检查以来,为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特别对一些临床上不典型的病例提供了进一步的诊断根据,避免了一些不典型病例的漏诊。近期我们发现有些脑出血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经CT方能确诊。现将所见三例报告如下:
Select
亚急性联合变性(附3例报告)
焦淑媛,高恒旺,孙世骥,陈淑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49-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亚急性联合变性是周围神经、脊髓侧索锥体束和后索的变性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报告3例亚急性联合变性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例1.男、50岁,以双下肢运动不灵三个月、小便淋漓为主诉而就诊。查体:神清、语明、头有细震颤,颅神经正常,双下肢痉挛性瘫痪,闭眼不能走路,走路步态不稳,双下肢位置觉消失,音叉震动觉减弱,触觉迟纯。
Select
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附3例报告)
李舰南,查国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少见,现报告我院1984年所见诊断正确,疗效卓著的3例。病例报告例1 男,35岁。无任何诱因枕后疼痛,坐立加重,平卧缓解,伴头昏、恶心3天,于1984年1月8日入院。查体颈有抵抗,余无异常。先后四次侧卧位腰穿,前两次脑脊液为负压,令咳嗽后分别升至5和20mm水柱;后两次初压分别为0和10mm水柱,咳嗽后可升至75和175mm水柱;
Select
隐球菌脑膜炎8例误诊分析
吴新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1-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隐球菌脑膜炎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往往误诊。我院从1980年至1984年5月收治隐球菌脑膜炎13例(均经脑脊液墨汁涂片或培养证实),其中8例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临床资料摘要列表如下。
Select
酷似壳核出血的桥脑出血1例
庞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桥脑出血临床表现为壳核出血者甚为罕见,故将经CT证实的一例报告如下。男,55岁,右利手。于1983年3月19日14时进餐后喂羊,半小时后进房休息突感眩晕,倒卧床上,言语不清,但尚能示意其女送医院。继而频繁呕吐,意识不清。但无抽搐及尿失禁。某院测血压180/120mmHg,下午7点转入我院治疗。
Select
糖尿病合并脊髓联合变性样损害1例
邵会全,周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所致脊髓损害较少见,现将我院所见糖尿病合并脊髓联合变性样损害1例报告如下: 女,60岁,四肢麻木4年,双足溃疡,大疱2个月于1983年6月1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开始出现四肢麻木、间断浮肿、伴有多饮多尿。1年后双下肢无力,行走时有踩棉花样感,入院前2月双足出现多个大水疱伴溃疡。既往无胃疼、反酸、呃逆现象,否认其它疾病。
Select
小剂量痢特灵所致多发性神经炎1例
张传儒,朱七锦,郭瑞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男,38岁,住院号8300648。1983年7月22日入院。二个月前因患急性腹泻而服痢特灵。一次100毫克,第二次服药后2小时感觉手指、足趾发麻,当时停服痢特灵。次日自觉病情加重,周身不适,双腕及踝关节以下麻木,呈蚁走感,刺痛。
Select
先天性肌强直1例
彭德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先天性肌强直病又名Thomsen氏病,是以肌强直和全身性肌肥大为特征的罕见疾病。我们曾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男,22岁,住院号80569。因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伴运动障碍5年于84年6月25日入院。病人于79年3月受凉后出现四肢肌肉发紧发硬,坐立时间长时不能立即起步,握拳时手不能立即松开。
Select
嗜酸性垂体腺瘤合并垂体脓肿1例
齐剂,朱庆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4-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垂体脓肿极为罕见,国内报道不过10例,嗜酸性垂体腺瘤并发脓肿尚未见报告,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24岁,未婚。因左眼视力减退停经一年,手足增大、肥胖半年于1984年9月8日入院,缘于1983年6~7月,患者经常前额部阵发性疼痛,左眼视物模糊,曾按视神经萎缩治疗。
Select
面部带状疱疹合并多发性颅神经麻痹及脑膜炎1例报告
胥玉绂,朱丕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5-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面部带状疱疹合并多发性颅神经麻痹及脑膜炎的病例临床较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男,61岁。1982年9月7日无明显诱因感到右侧头皮麻痛。第二天出现发烧,体温37.8℃。9月10日右面部及右眼肿胀,当晚右前额至右眼眶内侧皮肤出现疱疹。如高梁米粒大小。
Select
带状疱疹性脑炎2例报告
李凤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带状瘤疹可引起脑炎,但临床少见。我院1982年8月至1983年8月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 男20岁,患者入院前5天,右前额部疼痛,呈阵发性加剧伴呕吐,发烧。3天后右额出现疱疹伴有烧灼感,并抽搐2次为癫痫样大发作,每次持续约20至30分钟。于82年8月10日以疱疹性脑炎收入院。
Select
姐弟俩患“上感”后同时暴发重症肌无力危象
陈保健,石佩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同一家族中因上感后同时暴发重症肌无力危象者尚未见报导,现将笔者所见一组报告如下。例1 女,15岁。于1983年4月26日来我科就诊。于来诊前6天视物成双,双眼裂变小。次日饮水发呛、吞咽困难、说话不清,颈部及四肢亦感无力,并进行性加重。以上症状于晨间或午睡后减轻,下午加重。起病前半个月左右患“上感”,当时发热38℃左右,3~4天后痊愈。
Select
一家两代患重症肌无力3例报告
张耀东,杨喜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遇到一家两代(母子三人)三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报告如下: 例1,女,45岁,因四肢劳累后无力20余年,于1984年5月26日入院。患者从16岁起出现运动后易疲劳,四肢无力,逐年加重。入院查体,神志清、智力正常、不能行走,下蹲后不能站起,两上肢上举不能过肩。肩胛肌,三角肌,臀大肌均有萎缩。膝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血尿常规正常,肝功正常,24小时尿钾43.89克当量。
Select
针剌安眠_2穴位引起延髓髓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告
陈清棠,吴丽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8-1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于1973年收治1例因针刺安眠_2穴位引起延髓内出响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经积极抢救无效而死亡,并作了病理解剖。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0岁。因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而于1973年6月30日上午10时由急诊入院。
Select
红花当归浸出液穴位按摩治愈腓总神经麻痹1例(摘要)
郭连奎,刘淑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收治因肌注药物引起腓总神经麻痹1例,经用红花当归浸出液一个多月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感觉障碍完全恢复。男、8岁,因发烧咳嗽,臀部肌注青霉素每次40万单位一日二次,当注射至11天时,患儿觉下肢麻木行走困难,经热敷无效,
Select
颈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外科治疗
李顺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60-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颈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以下简称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为19.7~40%,虽比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低2倍,但其发生率却占脑血管病的71.24%。因此必须对这类病人采取积极的治疗。
Select
应用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剂量与用法
张子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63-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诸多的抗血小板药物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则属阿司匹林。对其用量与用法目前有许多新的认识,现作一简介。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主要是它可抑制某些引起血小板释放反应物质的作用。并抑制血小板膜内之花生四烯酸(AA)合成环内过氧化物PGG_2·PGH_2,这样具促进血小板凝集及使血管平滑肌收缩的血栓素A_2(TXA_2)之合成也受到了限制,因而抑制了血小板的释放与聚集。
Select
脑卒中的康复运动疗法(二)
本田哲三,邹元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患者锻炼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危险因素的管理。主要的危险因素有:脑卒中复发、心肌合并症,摔倒致骨折(瘫痪侧股骨颈骨折和上臂骨折)、栓性静脉炎和继发的肺梗塞、急性期消化道出血等。
Select
单纯疱疹性脑炎
高须俊明,马怀珂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65-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单纯疱疹病毒(HSV)分为1型和2型,由体表接触感染发病,头部和颜面易感染1型,性器易感染2型,感染后HSV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或骶部后根神经节,由某种不明原因引起发病,口唇或性器出现疱疹,抵抗力弱的宿主会发生全身感染,极少数HSV-1侵入脑中引起单纯疱疹脑炎(HSE)。
Select
丁香柿蒂汤对中风后呃逆症的治疗(摘要)
张明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人自1983年8月至1984年1月间对5例脑血管病后合并呃逆症,用丁香柿蒂汤加味进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摘要报道如下: 床临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60~70岁,脑出血2例,脑血栓3例。
Select
应用50%盐水甘油降颅压效果观察(摘要)
孙继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脱水疗法是临床上降低颅内压的重要措施。常用的脱水剂有: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但各有其缺点,反复使用后易导致体内水与电解质紊乱。
Select
发烧、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抽搐(临床病理讨论之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67-1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报告患者男 17岁学生剖检号A445。因头疼,发热、抽搐、意识不清十四天于1984年10月29日入急诊观察室。于入院前十四天下课后感头痛、呕吐,吐物为胃内容,非喷射性,次日高热,体温达39℃以上,在当地医院用抗菌素治疗不见好转。发病第四天出现抽搐,意识不清。
Select
1984年日本神经科医师国家考试试题和注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5, 2(3): 1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辑办公
本刊公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