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 第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7-04-25
  

  • 全选
    |
  • 姜明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届神经病理学术会议9月21日——24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代表近百名,收到论文一百余篇,选出大、小会宣读计四十篇。内容包括脑血管病、神经系统肿瘤、脱髓鞘,周围神经病、肌病等。采用研究技术方法有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病理等先进手段。
  • 胡林森,刘多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193-1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81例高血压脑出血(HCH)病人血浆皮质醇浓度(SCSL)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DT)反应,证明SCSL和L-DDDT是判断NCH下丘脑功能、选择地塞米松治疗适应症、估价予后的有用指标。
  • 李怀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1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李××,男,61岁。患者于1980年患左侧脑血栓,在某医院治疗后留有右侧肢体轻度偏瘫。1986年6月31日早晨起床后发现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并住院治疗。入院时检查: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意识清楚,运动性失语,眼底乳头边界清楚,A∶V=1∶2,右侧面瘫,右侧上下肢肌力Ⅱ—Ⅲ级,双下肢病理反射阳性,脑电图左前头明显棘波……
  • 粟秀初,楼玉珍,杨毅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196-1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与脑寄生虫病间的关系,已为人们所熟知,但与脑瘤的关系怎样,国内尚无专文报道。现将经我们确诊的78例脑瘤病人的检查情况简介如下,并就有关问题略加讨论。
  • 王寅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1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84年10月至1985年10月,我们共测定各种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乳酸脱氨酶(L-DH标本共147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19例、病毒性脑膜炎9例。并检查15例癔病患者脑脊液,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结脑患者脑脊液之LDH含量明显升高,其均值±SD为71.26±68.75单位/100毫升。与对照组之均值±SD(27.6±15.10单位/100毫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
  • 苏牧,金泽,武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198-2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Sephadex G-75注入家兔颈内动脉制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模型,取出脑组织,分离微粒体,加入~(14)C标记的花生四烯酸,将反应后产生的各种前列腺素(PGs)分离,计算其生成率。发现对照组中左右各脑组织中的前列腺素生成无差异,在大脑白质以外的部位前列腺素PGF_(2α)产生最多,6-keto-PGF_(1α)产生最少,大脑白质中PGD_2,TXB_2及PGE_2较其它部位产生的多。脑缺血组的前列腺素代谢除了PGD_2以外均较对照组高,且阻塞侧高于非阻塞侧。PGF_(2α)的代谢在缺血后无左右差。此方法制造脑缺血可靠性大,且侵袭性较小,比较适合进行前列腺素代谢的测定。
  • 于步润,蔡转,邵启华,刘锡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02-2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70例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脑脊液的变化:大多数压力、常规、生化均正常。10%轻度压力增高,10—15%有蛋白,细胞轻度增高,钩体显凝,补体结合试验一项以上阳性者占76.19%,免疫球旦白增高占77.55%,尤以IgM居多。钩体培养均为阴性。并就此及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 陈久荣,赵焕译,李广云,王秀芳,钱玉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04-2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无明显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2303例的CSF化验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随年龄的增加,CSF的压力逐渐降低,其蛋白量渐渐增多,但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同时观察到CSF压力随季节变迁而变异,即夏季炎热,CSF压力下降,冬季则相对增高,但与年龄大小无关。作者对老年人CSF的特异变化的原因,加以讨论。
  • 王孟忱,索敬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06-2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烟雾病近年报导渐多,关于治疗尚无一致看法。我们对2例烟雾病施3次带蒂颞肌、颞浅动脉——中动脉支松解、脑表贴合术,效果满意。结合文献学习讨论如下。
  • 段云平,牛峻山,梁丰,尹训空,刘成贵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08-2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自1986年4月至1987年4月,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对130例病人进行了桥小脑角区探查,其中三叉神经痛81例,面肌抽搐28例,舌咽神经痛8例,Bell氏麻痹13例,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中的初步体会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 佟慕新,张贞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10-2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Fisher综合征(Fishes's syu)。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一种特殊型,或称之为GBS的亚型,1956年由Fisher首先报导3例,国内曾有个案报导。本院于1981~1983年收治2例,经随访报导如下。
  • 陈士谟,曲松滨,赵庆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12-2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CT的应用,对脑血管疾病诊断更为确切了,以前认为罕见的同时发生多灶脑出血也日益被发现。我科自1984年8月至1985年5月计10个月间就收治同时发生的多灶脑出血6例,现报告于下。
  • 何晓军,陈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14-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自1982年以来,观察了部分脑血管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现就27例32例次脑脊液细胞学观察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 车洪柱,罗凯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女患,71岁,住院号12731。摔倒后意识不清,左偏瘫7小时,于86年7月20日入院。无高血压病史。查体:意识不清,左鼻唇沟线、肌张力增高、肌力0级、巴彬斯基氏征(+)。心肺无异常。白细胞5000,中性82%,淋巴18%,血小板9.2万。脑脊液压力180mmH_2O,均匀一致粉红色,蛋白400mg%。CT扫描:右侧基底节区大片状高密度,周边低密度围绕,脑室受压移位明显。
  • 尹兆文,王华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乳酸脱氢酶为含锌的氧化还原酶,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脑血管病患者脑脊液乳酸脱氢酶(CSF-LDH)活性可增高,但其临床意义如何,国内尚无报道,现将我院无选择性对侧脑血管病进行26次CSF-LDH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 周惠珍,任翼珍,刘建伟,汤洪川,刘培霞,刘卉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是缺铁性贫血诊断的重要指标,对于脑科疾病有否诊断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了173例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脑脊液Tf和血清Tf,对测定条件进行了摸索,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 方树友,马玉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18-2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对脑囊虫病诊断价值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科近期对非寄生虫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囊虫病和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共362例的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 欧阳仲宣,张振宇,翼杏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19-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自一九八五年八月份以来,应用国内粟氏FMU—5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法,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8例,其中脑瘤15例,脊髓肿瘤3例。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其结果如下:
  • 孙永安,马正春,窦玉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19岁。因痫性抽搐12年于86年8月23日入院。患者7岁时开始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2分钟后缓解,发作前无先兆,每日抽搐1~2次。既往有吃痘猪肉病史。检查:皮下无结节,心肺腹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化验:血尿便正常,肝功正常,血沉8mm/小时。胸透正常。脑电图:各导联均有慢波,以左额多见脑CT扫描:左额叶2×2cm类圆形等密度影,周围有小片状低密度区。右顶枕叶见45×4cm不规则低密度区,内有散在点状钙化。因碘过敏未做增强。初诊:1.颅内占位性病变 2.脑囊虫症。86年9月5日全麻下行右顶枕开颅,肿块5×2×5cm,外观灰黄色,边界清,地质硬,不易出血,术中将肿瘤完整切除。病理诊断: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 陈子礼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21-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脊液分光分析对脑血管病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使用价值。我科从86年4月至87年2月,经临床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 王维俊,程瑞珠,王雨莲,马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23-2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也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型,死亡率较高,且常因不能早期诊断或误诊而不能早期治疗。现将我科从50年至86年6月收治住院的772例结脑分析报告如下。
  • 郑连舫,李明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25-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所从1984—1986年收治脑囊虫病患者600余人,经丙硫苯咪唑治疗效果显著。并对治疗后半年到二年的100例患者进行脑CT随访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赵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27-2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脊前动脉闭塞综合征是脊髓血管病中最多见的,症状复杂、多种病因可引起。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分型及病因讨论如下: 病例报告例1,女,47岁。早晨起床突然右侧颈、肩麻木、右上肢活动时剧痛,2—3分钟后左上肢亦剧痛,约10分钟后两上肢疼痛减轻但活动不灵,两手不能握拳。次日晨症状加重,两下肢不能站立,胸、腹部麻木,排尿费力,于1983年2月9日入院。
  • 杨耀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29-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Fisher及Mohr等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将腔隙性综合征分为五个临床类型并制定了诊断标准。本组根据其标准进行诊断分型,23例出血性腔隙综合征均经脑CT扫描证实,现将有关发病率,临床和CT表现及其关系,临床类型,诊断和梗塞性腔隙的鉴别要点作一分析。
  • 孙士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脑卒中与心脏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已经被人们所注意,但报告较多的是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而对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与脑栓塞)的心电图改变却很少有报导,现将我院1986年3月至1987年2月住院的脑血栓81例,脑栓塞2例共83例,其中有心电图记录的55例(脑血栓53例,脑栓塞2例)进行整理,将其心电图改变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 王枢,孙桂兰,华英,樊井太,朱家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32-2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研究,国内尚未见报告,为探讨这一问题,现将我们对30例癫痫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赵立辅,胡振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53岁。患者在读报时突感头晕、双眼发黑、复视、剧烈呕吐、周身大汗,右偏身麻木能随意活动,无意识障碍及尿便失禁。既往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十余年。查体:Bp200/120mmHg、p120次/分、肥胖、神清语明、周身大汗。颅神经未见示位征。四肢肌力张力正常,右偏身痛觉减退。四肢肌腱反射均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 梁美源,张建,吴承民,黄渭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34-2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又称亚急性包涵体恼炎、亚急性硬化性白质脑炎,为较罕见的神经系统慢性感染性疾病,国内报道甚少,且多属死后病解证实其诊断,我们遇到一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结合麻疹免疫学检查法于生前得到确诊的病例,现报导如下:
  • 赵节绪,王慧琚,逄本高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36-2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异种蛋白接种或包埋引起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已鲜为人知,在废弃羊脑及其提取物的生物制品应用后,在一些地区仍在用兔脑包埋治疗一些疾病。近一年来,我们收治3例由兔脑包埋引起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现报道如下:
  • 何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男,56岁。农民。患者先后于1970年11月7日、1972年2月3日两次出现视物成双,左眼睑下垂,均不超过一月自愈。1981年12月3日突然出现左眼视物不清,左眼睑下垂,右上、下肢麻木、无力,嘴向右歪,当地医院用激素治疗症状略有减轻。
  • 李桂龄,常庆有,王立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38-2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血压脑出血近期同侧再发临床少见,现将我们见到的1例相隔44天出血的症例报告如下: 邹某某男 51岁 84年4月16日入院于84年4月16日晨突然右侧头痛,左上下肢活动不灵、未吐,既往有高血压病10余年。查体:BP150/100mmHg。
  • 宋允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桥脑出血同时波及中脑延髓小脑且意识始终清楚者国内尚未见报导,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汤某某,男,24岁,于86年2月8日无明确诱因出现以枕部为著的头痛,当地按感冒治疗稍缓解。数天后头痛突然加重伴喷射性呕吐4—5次/天,不发热。
  • 陆彬如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39-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底异常血管网症反复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下称SAH)报告较少,我科最近遇到二例,均三次引起SAH,经抢救治疗好转,现报告如下: 例一、车某某,女,32岁。患者1985年3月28日午后因突然剧烈头痛、继之伴恶心呕吐,发病一小时后住院。
  • 王荪,翁武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0-2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下简称脉管炎)在女性少见。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下简称脑脉管炎)也少见,国内仅见1例男性报告,现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女性病人以供参考。
  • 徐贞国,赵兰海,钟汪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1-2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梗塞和脑出血同时发生者很少见,兹将我们经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刁某某,男,56岁。于1986年12月31日入院。
  • 孙嘉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收治1例头部CT证实的丘脑梗塞的病例。临床上,表现为左侧半身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的寒冷感。实属少见。患者:女,69岁。1986年2月1日起病。开始为头晕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等。
  • 邵福源,赵瑛,赖淑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2-2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性,54岁。1985年8月14日晚餐后突感头晕和周物旋转,视物模糊呈双影,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便,行动欠稳。在某医院给予甘露醇等治疗无效。5天后病情恶化,出现意识障碍、尿失控而急诊入我院。平日血压偏高(140~150/90~100mmHg),否认糖尿病史。
  • 邱希尧,李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病即慢性皮层下脑病,又称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指大脑皮层下白质中有由小动脉硬化缺血所引起的弥漫性灶性软化灶。国内报导很少,特报告一例如下:
  • 陈东生,陈同慧,韩丽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低钾型肌病在我国以周期性麻痹及地方性低钾麻痹报道较多,酒精中毒累及肌组织产生各种不同的肌损害尚未查到报告。现将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22岁,工人。因四肢无力1天于85年2月24日入院。患者自同年1月上旬始每日饮酒2两,病前1天饮白酒8两后骑自行车回家时摔倒在地,当时不省人事约30分钟,伴呕吐。
  • 曲桂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4-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脑脓肿多有耳源性感染,小脑症状。我们遇到1例以肢体瘫起病,继之有多数颅神经损害病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48岁。以突然头痛、恶心、呕吐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及多数颅神经瘫一个月于1987年4月4日入院。
  • 周雅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5-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Mollaret脑膜炎国内少见,仅1981年,1985年相继报道二例。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例1:男,23岁,高烧,剧烈头痛伴喷射状呕吐10小时。患者曾于1970年10月第一次发病起至82年3月先后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六次住院,这次为第七次发病。
  • 宋晨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胡某某,女,48岁,于85年9月18日以腹痛待查收入本院外科行剖腹探查,术中诊断为坏死性胰腺炎,术后恢复顺利,10月30日拔除最后一根引流管后无何不良,准备数日出院。11月1日肌注丙球1支(320mg)注,注后数小时家人发现其说话糊涂,遗忘,发呆,有时自言自语;翌日重复肌注丙球2支(640mg),注后两小时,患者出现燥动不安,胡言乱语、抽搐一次,并咬伤口唇……
  • 龚启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张××,男性,56岁。反复出现右肩背痛,经拍颈椎片诊断颈椎骨质增生15年,未曾出现过肢体功能障碍或眩晕等。85年1月4日去某中医学院骨科进行颈椎手法复位治疗,当用力扭动头部时,患者自觉一声响动,随即发生头晕,视物旋转,并剧烈头痛,稍后出现口角右歪,左上肢麻木、左手拇、食指不会拿东西。
  • 王化忠,施美臻,杨春兰,李瑾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7-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灯盏花素是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从中草药灯盏花中提取的药物,其注射剂早已用于临床,对脑血管病的治疗已肯定有一定的疗效。为了服用方便,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又于1982年11月起将针剂改成片剂在临床上试用。自1983年7月以来,我们先后对66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 朱光华,马安保,陈信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49-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七叶皂甙钠治疗脑溢血及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经临床及CT观察、证明七叶皂甙钠能加快颅内血肿的吸收,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该药副作用小,方法简单,为一部份脑内血肿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 粟秀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51-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众所周知,血液一旦进入蛛网膜下腔即可引起一系列的脑脊液细胞反应。随着脑脊液细胞收集器和细胞染色技术的不断革新,这些细胞反应能较准确而及时地被查出,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病情监护和复发缓解等诸方面提供较客观的佐证,而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们的重视。现特简介如下。
  • 董贵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线粒体肌病是以横纹肌纤维线粒体的形态异常为主要病变的肌病。镜下在肌纤维周边部分可见紫红色颗粒,称此为破碎红纤维,大部分为Ⅰ型肌纤维。在肌纤维内部可以见到巨大的线粒体(正常肌纤维的线粒体通常为0.2—0.5μm,而本病肌纤维的线粒体可达60—500μm)。
  • 张朝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53-2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疾病为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脑血管造影技术日益普及,因此其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区分不同病因者。因病因不同,处理方法有别,所以临诊时除应想到常见的脑动脉硬化和/或高血压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不同原因的脑栓塞外,脑动脉炎也是脑血管疾病比较常见的类型,尤其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的趋向。为此,特综述如下:
  • S.Bamborsehke,W.D.Heiss,刘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4(4): 256-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的防御是由血脑屏障和身体其它部分免疫制约,然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疾病是血清蛋白和白细胞穿过屏障进入蛛网膜下腔使免疫调节活性和蛛网膜下腔内效应器的机能受到限制,1982年Felgenhauer在许多疾病中发现免疫球蛋白局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