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第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8-02-25
  

  • 全选
    |
  • 姬子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盐酸甲氧毗丁苯(Buflomedil,以下简称BFM)是近年来试用于周围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一种新药其商品名有loftyl,loftou,Bufedil和Fonzylane。它是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的血管活性药,主要是能改善周围与(或)脑血管病缺血组织的供血,抑制α—肾上腺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非特异的弱的钙拮抗作用以及节省氧的消耗。
  • 蒋伟琴,杨露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65-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采用马血清、胆固醇、马血清+胆固醇,静注于家兔体内,经大体、光镜、电镜下观察脑动脉变化。结果提示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很难引起脑动脉硬化。在动脉内膜免疫性损伤与高胆固醇血症对致动脉硬化确有协同作用。
  • 邬英全,刘多三,丁箭,富双林,李天云,董晓路,舒晴,王传胜,盖学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68-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重点是脑血管病)在我国的分布特征,探寻有关致病危险因素,提供防治理论依据。1984年9月至1985年9月我校由一院神经内科、脑外科、儿科及流行病教研室、统计教研室组成的调查组,参加了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系统疾病调查研究”的科研工作。
  • 孙国燕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报告例1,郭××,男,51岁,住院号16975,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0小时于1986年4月13日入院。入院前10小时食用麻子油煮的菜后不长时间,出现头晕,继之出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无头痛、意识障碍。在当地医院静注“萄葡糖”后效果不显,故来院诊治。入院时检查:BP:140/100mmHg,心肺腹无著变,神志清,反应迟钝。眠底:动脉变细反光增强。无面瘫及舌下神经瘫,右上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均为0级,足蹠反射中性,颈1以下深感觉减退,颈强((?)),Kernig氏征((?))。
  • 杨期东,陆雪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70-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湖南省长沙地区城乡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其发病率城乡接近,而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以致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出血性卒中的比例城乡均高于国外资料,农村比城市更高。随着年龄增加,受其威胁越大,提示脑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性。”
  • 赵明伦,李诤,韩仲岩,李联忠,隋永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72-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水岭脑梗塞(Watershed cerebralinfarction简称WS),是指梗塞发生在两条主要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WS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单侧,也可以发生在双侧,临床以单侧多见。我们将54例经CT证实为幕上单侧WS的急性卒中病人分析如下。方法和结果本组54例,男34例(45—76岁)平均62岁,女性20例(50—78岁)平均64岁;均为右利手。
  • 卢达国,田时雨,马伯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73-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将84—86年经CT证实的基底节区分水岭梗塞51例分析和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共61例,发病年龄分布在36—49岁5例(9.8%),50—60岁22例(43.1%),61—70岁15例(29.4%),71—82岁9例(17.6%)。男38例,女13例,男女之比3∶1。既往有TIA 6例,高血压病3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糖尿病3例,痛风1例。发病时状态:体力劳动5例,日常活动21例,静态24例。
  • 林世和,赵节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75-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某些神经原性肌萎缩的特点,特别是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病变情况,以利于早期诊断。为此,本文对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脑研神经内科25例神经原性肌萎缩肌肉活检标本,采取形态计测的方法进行研究观察,拟报告如下。
  • 王慰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77-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国内外对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为脂代谢障碍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并有大量资料说明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故如何能更好地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及早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客观检查方面能寻求更多的指标加以证实。
  • 张文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答:后核间性眼肌麻痹表现在一眼不能外展,另一眼内收正常,而内收时出现单眼眼球震颤。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的病变部位,有人认为是外展神经副核和外展神经核之间的病变。按此二核密切相挨,有神经纤维相连。但病变仅累及二者中间的神经纤维,颇难理解。
  • 席宗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79-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体的生理活动、行为也受其自身的生物节律支配,目前已成为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知识。二十世纪初便有人根据临床观察,发现了人的体力周期和情绪周期分别以23天和28天为一循环,以后又有人研究发现了人的智力周期是33天,这些周期性的变化是从一个人诞生之日起,直至支配到他的生命终结。根据这一理论,可绘制出生物节律曲线图。
  • 李瑾章,王秀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用羟乙基淀粉代血浆,治疗脑血栓形成发生脑出血一例,报告如下。李××,女,67岁。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2天,于85年12月25日入院。三年来有高血压,波动于180~220/100~120mmHg。入院检查,意识清楚,血压154/94,语言尚流利,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Ⅱ期,无出血或渗出。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肢力右侧肢体上肢Ⅲ级,下肢O级,张力增高。巴彬斯基征(+),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及生化均正常,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正常,头颅CT未发现出血灶。
  • 王孟忱,鲁质成,赵刚,罗祺,毕春华,刘凤春,王乃义,赵忠文,张文玉,韩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81-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内移植工作,已引起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Backlund等人于1982年3月首先施行纹状体内植入自体肾上腺髓质治疗重症帕金森氏综合征。最近,我们向尾状核头内植入自体肾上腺髓质细胞治疗一例帕金森氏综合征。近期疗效明显,讨论如下。病例报告:男性,35岁,住院号:248156。于11年前在井下施工致伤,昏迷3日。
  • 于家富,赵洪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摘要男,64岁。以发作性四肢抽搐三年。近一个月加重于84年10月18日入院。82年4月无明显诱因于睡眠中突然喊叫、口吐白沫,随即四肢抽动,呈阵挛性强直样抽搐,意识不清,持续10分钟后症状缓解。发作后嗜睡,全身乏力。83年5月及84年4月2日各发作一次,近一个月来发作4次,每次发作均出现类似症状。入院前除服用安定外,未应用其他抗癫痫药物。84年7月曾作CT检查无异常。
  • 马正春,孙永安,窦玉明,于平,初立君,袁禄斌,刘亚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83-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85年Backlund首次报告应用自体肾上腺髓质尾状核移植,治疗两侧重症震颤麻痹获得成功后,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87年3月我院用胎儿肾上腺髓质脑内移植,治疗四例重症震颤麻痹,近期疗效较好,现将我们的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 李桂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85-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84年6月以来,我们遇到5例业经头部CT证实的双侧高血压脑出血,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 男63岁住院号220488。情绪激动后突然躁动不安,语言不清,右侧肢体活动障碍,继之意识不清,尿便失禁,3小时后呕吐一次胃内容物。 BP200/100mmHg,昏迷,压眶有反应,双侧瞳孔1mm,双眼向左侧偏视,右上肢肌力0级,双侧病理反射(+)。
  • 孙志刚,万中成,骆栓柱,汤天佑,尹宝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87-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颅脑损伤中颅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损害。急性颅内血肿的治疗则在国内报导较少,我院自1985年至1987年收治5例。现将我们救治成功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及年龄:本组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3岁~49岁。二、受伤原因:车祸4例,砸伤1例。三、血肿部位及类型:颞顶部4例,颞部1例;硬膜外血肿4例(其中1例兼有硬膜下积液40ml),硬膜下血肿1例。血肿量:150ml~450ml。
  • 赵庆杰,陈士谟,葛茂振,曲松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88-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叶出血在CT应用以前诊断亦很困难。1983年8月以来,我们收治了经CT证实的脑叶出血4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30例,女12例。发病年龄为32—74岁,其中32—40岁6例,41—50岁3例,51—60岁19例,61—70岁11例,71岁以上3例,平均年龄53岁。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者28例,有4例病史不详,入院后血压一直高于140/90mmg, 故高血压者共32例,占76%。
  • 罗达人,骆诗杰,陈湛愔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青年人患脑血管病比中老年人相对少见,但有增加趋势,现将我院1964~1985年收治的15~30岁脑血管病4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男性29例(59.18%)女性20例。年龄:15~20岁12例,21~25岁22例,26~30岁15例。分类:脑血栓形成10例(20.41%),脑栓塞5例(10.2%),脑出血3例(6.12%),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40.8%),脑血管畸形6例(12.24%),非特异性闭塞性脑动脉炎2例(4.08%)……
  • 葛茂振,段淑荣,张志俭,路光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自1985年1月至1986年12月收治内听动脉血栓形成16例,均在起病后两周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文病例均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内听动脉血栓形成,年龄均在45岁以上,男女各8例,左侧受侵者12例,右侧受侵者4例。二、临床诊断标准 1.年龄多在45岁以上。
  • 战士发,朱瑛,马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92-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肘管综合征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易与颈椎病、臂丛神经病及运动神经元病等相混淆,未能及时发现,而延误治疗时机。我们检查14例肘管综合征的尺神经MCV,对其尺神经损害的水平定位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般资料 14例病人中,男13例,女1例。就诊时年龄为35~79,平均53岁,说明本病多在中壮年以后发病。病程短者1个月,长者6年,平均1年零11个月。全部病例起病均隐袭,逐渐感觉手指无力。以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发病者6例,以手指无力发病者4例,以手尺侧麻木不适发病者4例。
  • 张文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答:前核间性眼肌麻痹是指脑桥的外展神经副核和中脑的动眼神经核之间的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由脑桥的外展神经副核发出内侧纵束交叉到对侧,上升到中脑动眼神经核中的内直肌核,使眼的内直肌收缩。
  • 罗祖明,胡昌恒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94-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脑皮层血管损害和基底节区出血所致的言语障碍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内囊、基底节区缺血性损害所致的言语障碍研究不多。本文对我院经颅脑CT扫描或尸解证实的10例内囊、基底节区梗塞患者并发的言语障碍作初步探讨。
  • 曹国祥,陈久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94-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叶出血,又称大脑皮质下出血,随着CT临床应用以来,国内有少数报道,我院在1984年9月~1986年8月间,收治脑叶出血23例,报告如下。
  • 曹霞,王雪青,许荣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李××,男,15个月。于1987年1月20日17时在其母怀中哭闹时头顶枕部撞在门框上,当时意识清,无呕吐,四肢活动好,哭闹后入睡。伤后约4小时,家长发现患儿左侧肢活动少,口角歪斜。于发病3天后到我院就诊。患儿系第二胎,足月顺产。检查:发育正常。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头部无伤迹。神志清楚,左眼裂稍宽,左鼻唇沟浅,左上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低,左侧腱反射活跃,左Babins i征(+)。颈软,克氏征(-)。余神经系统检查患儿不配合。三大常规,血钾、钠、氯、血糖、肝功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 杨左廉,朱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96-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叶出血是指皮质下的白质出血,故又称皮下出血。脑叶出血的发生率据国内尸检资料统计约为3~5%,而多见于额、颞、顶叶,枕叶出血仅3例。枕叶出血的临床尚未见报导,现就我们收治的3例枕叶出血的临床与CT报告如下。例1,男性,74岁,主因双眼视物模糊10天入院。患者于10天前在晚上看电视中突感双眼视物模糊,但无黑朦、复视及幻视,不伴有头痛呕吐,病后7天入眼科。CT脑扫描提示双枕叶梗塞,3天后转神经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6年。
  • 吴宇飞,汪国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性,58岁,工人,于1986年4月24日来院就诊。睡眠中醒来出现眩晕,并伴有剧烈呕吐。次日出现口角歪斜,步态不稳,讲话含糊。但无头痛,神志清醒。有高血压史10年,左眼失明二年。神经系检查,神清颈软,二侧颈内动脉搏动对称,左眼裂较右侧大,左倍耳征(+),左侧鼻唇沟浅,露齿时口角右偏,左侧面部痛觉减退……
  • 丁焕新,苏美芳,秦芝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98-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turge—Weber综合征又名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较为罕见,国内迄今1986年底共报告80余例。我们最近收治三例报告于下,结合文献就神经精神表现和X线所见等作一讨论。例一女,10。出生时右面部有红斑,右眼球大。9岁上学,学业较差。无抽搐史。无家族史。检查:神志清、简单减数困难,有时傻笑。右三叉神经第Ⅰ、Ⅱ支区大片紫红色血管瘤累及右鼻孔,上龈、上腭。血管瘤不隆起,压之能退色。
  • 刘秀梅,冯景昌,孙世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00-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肝炎合并格林—巴利氏综合征者国内外报告甚少,现将我们所见4例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 男,39岁。患者于1972年8月12日感觉发烧,恶心、呕吐。三天后发现皮肤发黄,四肢无力、麻木,两眼睑和口唇闭合也无力,吃饭时两颊内存食,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入传染病院治疗。检查:意识清楚,两眼球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瞳孔等大,光反应迅速,两眼睑闭合无力,口唇闭不严,不能鼓腮。四肢不完全瘫痪,上肢肌力4级,下肢3级,无明显感觉障碍,四肢腱反射均消失,无病理反射。
  • 郭春杰,张基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01-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后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临床上并非罕见。我科1976至1986年收治的17例,误诊为产后子痫8例,产后感染4例,误诊率达70.6%,现结合临床资料讨论如下。临床资料 1.年龄:21—43岁,平均28岁。 2.产科情况:(1)胎次:第一胎11例,第二胎5例,第三胎1例;(2)胎位:头位16例,臀位1例;(3)合并妊娠中毒症5例,其中下肢高度浮肿3例,高血压4例,蛋白尿3例,产前及产时抽风2例;余12例均无妊娠中毒症表现。
  • 张海鸥,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CT问世后,提高了对脑室系统出血诊断及病因学的认识。本文病例是由于尾状核头部室壁腔隙性出血引起的脑室出血,报告如下: 患者:男,57岁,于1987年7月18日晚8时自觉头晕,入睡到半夜1点钟时因剧烈大痛而觉醒,呕吐一次,嗜睡及烦躁不安交替出现,四肢活动良,排尿费力,颈部发硬。当晚发病后在某医院测血压为190/100mmHg。于7月22日收住院。既往史:高血压病2年,2年前曾患过一次脑血栓(左侧肢体瘫已完全恢复)。
  • 邵培兰,李志荣,刘振祥,苏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有一小部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例,临床经过酷似脑血栓,在CT未应用于临床之前,很难与脑血栓鉴别,现将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9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9例中,男2例、女7例。年龄从43~65岁,其中55~65岁较多共6例。动态发病3例,静态发病6例,首发症状均为半身活动不灵,伴有言语障碍的8例,有高血压病史记载的6例,冠心病2例,脑出血1例。
  • 谢淑萍,孙士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05-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86年3月至87年12月共收治40例脑出血并经头部CT证实桥脑出血3例(9%),1例为急性桥脑出血,2例为桥脑出血恢复期。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4、56、66岁。病例报告如下: 例1史××,男,66岁,病者于87年12月11日早晨起床穿衣时突然剧烈头痛,头晕,恶心,频繁呕吐,四肢麻而无力,发病后1小时做CT诊断为右桥脑出血而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十余年。
  • 殷素洁,陈沙力,付文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以双侧眼肌麻痹为突出表现,尤其是合并明显眼内肌麻痹而不伴共济失调及深感觉消失者,临床罕见,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男,11岁。入院前4天出现双眼活动受限,翌日视物成双、瞳孔散大、口角歪斜,病情渐重,于1986年9月29日入院。患儿平素健康,病前有感冒。查体: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神清,语音微弱含混。
  • 罗护球,孟昭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07-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将我院1981年至1985年间误诊为脑血栓,后经CT证实为脑肿瘤的13例老年病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1.4岁。起病与病程:卒中样起病者10例。病程1周以内者3例,1周至1月者3例,1—3月者4例,半年至2年者3例。
  • 陈琦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09-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自1984年以来二年中收治4例椎管内结核性肉芽肿,其中2例为硬膜外结核性内芽肿,2例为硬膜内脊髓外结核性内芽肿,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例一:男,21岁,1984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挑重担后,出现腰背部酸痛,症状在排便和咳嗽时呈闪电样加剧,半月后两下肢进行性无力、麻木,四天前不能行走,排尿困维。体检:脊柱无异常。肌力2级,双
  • 贾健民,郑秀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Wernicle脑病多发生于嗜酒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及精神异常三主征。作者自1986年1年至1987年12月治疗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7例,女1例。年障在40—60岁。7例有嗜酒史,饮酒15—20年,用量半斤~1斤半/日。1例患骨癌,剧烈呕吐3个月。突然发病6例,隐袭起病2例。
  • 曾存芝,周增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体象障碍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症状,现将我们近几年所遇3例报告如下: 例1:女,68岁。因精神异常10天于86年2月16日来精神病院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无精神病史。就诊前10天晨起后发现患者精神异常,烦燥不安,不时用镜子照自己的身体,坚信自己的身体变的特别肥胖,别人解释也无济于事,并时而又认为自己的左上肢不存在了,当别人拿起其左上肢告诉她时,她不承认是自己的肢体。患病来常失眠。
  • 卢良高,谢永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收治1例脑外伤后合并出血性脑梗塞运用维脑路通治愈报告如下: 刘某,男,21岁。于1987年7月11日因车祸致头部外伤1小时入院。检查:昏迷,躁动,后枕部可见3×4cm大小之头皮血肿。双侧瞳孔均为4mm,对光反应迟钝。布氏征阳性。头颅平片报告:未发现颅骨骨折。血液生化检查正常。诊断:三级脑外伤、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经激素及脱水药治疗,二周后生命体征转入正常,神志转清醒,改用脑复康等药物口服。但仍失语、左侧轻度偏瘫。
  • 梁少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57岁,住院号29427,主因发热、头痛5天伴神志模糊半天于1986年2月1日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8℃,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80mmHg,心律齐,心率120次/分,心肺(-),神志模糊,时有谵语,两眼睑高度肿胀,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双眼球高度突出、双瞳孔扩大约3.5mm,角膜反射消失(双)……
  • 曹春霞,包礼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后腹壁神经纤维肉瘤致右下肢疼痛,肌萎缩和无力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我们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张某某。女、27岁,於1986年9月26日入院。一年前无何诱因自觉右膝部疼痛。三个月前右腰痛并向右下肢放散,咳嗽时加重,右下肢渐无力,肌肉萎缩,行走困难。时有便秘,小便费力。但无发烧、关节肿胀等。曾做肌电图正常。检查:内科未见异常。右侧L_(2-3)棘旁压痛(+)右下肢肌肉均匀一致性萎缩。
  • 姚宝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脊髓肿瘤伴颅内压增高比较罕见。现将笔者遇到的一例脊髓星形细胞瘤伴颅内压增高病例报告如下。患者李某某,男,21岁,病理号26246。患者平素健康。一九八五年十月摔倒,伤后四天出现右下肢无力。伤后三个月,左下肢亦无力,逐渐加重,并出现持续性头痛,阵发性呕吐,二便失禁。
  • 穆志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韩某、男、3岁。因四肢运动障碍伴吞咽困难五天,视力障碍四天于87年9月29日入院。该患于入院前五天无何诱因出现走路不稳双上肢上举障碍,同时伴流涎、吐字不清、吞咽困难及喝水返呛。第二天出现双目失明、声音嘶哑及不能进食。四肢运动障碍渐加重,于患病第四天完全瘫痪,且出现呼吸困难次日来诊,收入院。入院后检查:KT36.5℃;P120次/分;R36次/分;Bp14.66/10.66Kpa(160/8OmmHg)。
  • 隋淑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尤某,男、70岁,离休干部。于1986年10月30日入院。该患于一周前始头痛,无恶心呕吐。一天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并逐渐双眼完全失明,伴有行走不稳,语言障碍意识朦胧。发病以来无肢体瘫痪,无尿便失禁。既往十二年前患“糖尿病”,坚持服“降糖灵”及“优降糖”,未愈。体检:血压170/110毫米汞柱,意识朦胧。双眼向左共同偏视,瞳孔圆形等大,对光反射存在。余颅神经未见示位征。
  • 汤正才,卫丽,刘晋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16-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三年来,我们试用放射性核素~(32)磷对81例顽固性癫痫进行治疗,并随访2~3年,获得一定效果,现特介绍如下。病例与方法 1.病例选择:本组癫痫患者选自门诊顽固病例共81例(男44例,女37例)。全部病人均根据1979年10月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辑部在青岛召开的癫痫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经临床确诊,并经脑电图检查证实,服用两种以上抗癫痫药物治疗五年以上不能控制发病者作为本组的治疗、观察病例。 2.方法与剂量:本组病例均采用空腹口服给药。一般剂量是每周一次,每次服~(32)磷溶液50微居里;加大剂量每次服200微居里;
  • 吴升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18-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工作正由医疗型向着保健型,向着社会医学发展,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性目标,需要从宏观水平,对社区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本文仅将脑血管疾病,人群防治研究的某些新趋向报导如下: 强化的卫生宣传教育现代医学的发展,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 姬子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早晨易发生脑梗塞与心肌梗塞的原因,过去已有一些报道,认为除了与晨起后身心应激有关外,还与动脉压、血浆儿茶酚胺、血纤维蛋白原活力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日本作者Kubota等最近提出可能与早晨血细胞比积和血粘度增高有关[Stro e1987;18(4)、812]。
  • 张家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马某某,男,30岁。因突然左侧头痛,失语,,吞咽返呛一天,于1987年2月1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查体:110/70,神志清楚,运动性失语,眼球运动自如。眼底(-),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咽反射消失。右半身痛觉迟钝。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腰穿:脑脊波无色透明、压力150。脑脊液细胞数、糖、蛋白、氯化物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入院第六天扫描:左侧颞顶叶脑出血。
  • 庞九江,孟昭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研究日渐增多,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细胞活化剂的应用,是企图改善由于缺氧或缺血所造成的神经元功能障碍,达到治疗的目的。 1.腺三磷(ATP)腺三磷是一种重要的辅酶,参与脂肪、蛋白质、糖、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是生物体内与组织生长、修补、再生和能源供应密切相关的高能化合物。
  • 刘晓宏,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22-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白质出血。过去认为其发病率低,国内报告为3.8%,国外报告为5%~10%,一般症状轻、不典型,在临床上较难与其它出血性疾病相鉴别,因而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自从CT问世以来,许多神经病学者发现,这类疾病并非少见,有人提出其发病率在15%~34%之间,仅次于壳核出血。有人在180例CT扫描脑出血中,发现基底节出血114例(63.3%),脑叶出血32例(17.8%),占出血的第二位。同时还发现,青年人较多发生,因此,这类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
  • 李长彬,施雅文,纪淑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25-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杜某,女、46岁,已婚,工人,住院号30215。因头痛四月余,伴发作性腰痛,寒战高热茶色尿于1984年1月18日入院。四个月前(1983年9月)无诱因地头部持续性疼痛,逐日加重,经中药,针炙治疗无缓解。四十多天前突然腰痛、寒战高热(40℃)伴深茶色尿,于当地医院住院,血色素1.5g,骨穿后确诊溶血性贫血。输血600cc,头痛加重恶心呕吐,三天无尿转我院。既往健康,无特殊用药史、感染史及理化因素接触史。
  • 姚兴发,孙念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刘××男,36岁,83年春觉左手桡侧半麻木,逐步发展,半年后整个左上肢麻木、无力,不能上举。84年下半年和86年初左上肢和右下肢相继出现下行性麻木、无力,有时颈项隐痛,无脊柱外伤史。86年4月19日入院。
  • Канареикин КФ,Бахур ВТ,庞治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2): 128-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谈到酒中毒性脑病的类型问题,对某些病例来讲,在临床症状中,往往表现为精神障碍同明显的神经和躯体障碍特征性的结合。按照Снежневскии(1941)见解,在这些脑病的发病机制中肝、胃肠道、内分泌器官以及植物神经机能的综合障碍起作用。有重要意义的是维生素平衡失调,特别是B族维生素缺乏。前驱症状表现为周身无力、厌食、失眠、急性躯体衰竭,持续长达几周到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