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8-03-25
  

  • 全选
    |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17-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戴三冬,林梅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29-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报告15例经CT扫描证实的小脑卒中,其中出血6例,梗塞9倒,平均年龄58.4岁。经吸血、引流、脱水治疗,存活13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提示凡有意识障碍、脑干受压、脑积水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昏迷并非禁忌症。
  • 刘群,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31-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Moyamoya病又称烟雾病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在脑血管造影上显示多数异常血管网团,其影像很象吸烟时吐出的烟雾,因此得名。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双侧颈内动脉分叉部原因不明的狭窄或闭塞;成人则以颅内出血为主,如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1963年铃木二郎在日本22次脑神经外科学会以“Willis氏动脉环闭塞症”为题报告了6个病例,提出异常血管网是由于后天缓慢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后,侧枝循环形成而引起的血管增生。1969年铃木氏正式以Moy-amoyra病的病名发表文章,并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公认。
  • 梁青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36-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脑出血与脑梗塞并发10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CT证实,部份病例还作了脑血管造影、血粘度、TXB_2和PGI_2等检查。本组病例提示临床多有双侧体征和多灶损害的特点:早期按脑梗塞处理易致病情加剧。脑CT扫描能早期确诊,是极重要的诊断手段。
  • 李锦恒,包礼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导原发性和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均经腰穿证实,CT扫描阳性24例,阴性14例,提示阳性和阴性者分别在病后12天和6天内做腰穿对肯定或否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有意义。
  • 聂志余,方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39-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3例经CT扫描证实的多次发生于不同部位的脑叶出血病例,并对其原因、诊断、预后进行分析。
  • 徐良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陈××,女,22岁,职业幼师。于1987年9月11日下午7时40分因妊娠38周,首发头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昏迷全身强直性抽搐2~3小时入我院产科。入院后昏迷4天,嗜睡1天,抽搐2次,每次类似癫痫样大发作伴尿失禁。尿蛋白(卅)有少许透明管型,脑中线波向右偏移0.4cm,红细胞压积40%。体征:浅昏迷,烦燥不安,38.7℃,BP150/100mmHg,P92次/分。四肢瘫,右侧椎体束征(+),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布满痰呜青。胎位ROA,胎心162/分,无宫缩,第二天行剖复产以LOT位娩出一男婴。未能作腰穿。
  • 彭本礼,方思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41-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115例SAH的死因,以40~59岁最多,发病后1~2周再出血死亡72例(62%),因急性脑水肿—脑疝等非再出血死亡43例,全组病例皆处于SAH急性期,应及时明确病因,采取措施防止再出血,
  • 张昱,姜明辉,刘多三,林世和,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43-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体重10kg以上健康成犬22只,其中实验性脑出血犬8只,正常对照犬8只,另4只实验性脑梗塞犬作为对照。用荧光法测定脑内垂体,下丘脑、基底节及脑干等不同部位的、NE、DA、5—HT几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其结果,基底节的脑出血犬的DA、N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干内出血犬的NE明显低于对照组:垂体及下丘脑的出血犬DA含量有增高趋势,NE含量有下降趋势,5-HT含量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1)。
  • 童启进,秦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47-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33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一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表现、特殊类型、诊断与病因问题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男217例,女115例。年龄:20~30岁5例,31~40岁7,41~50岁47,51~60岁106,61~70岁114,71~80岁48,81~90岁5。年龄分布呈倒马鞍型,其中51~70岁占2/3以上。初发症状:依次为眩晕194(58.4%),肢体无力23(6.9%),头疼22(6.6%)……
  • 刘岌虹,宋云萍,孙玉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例、张××、男、54岁。因突然剧烈头痛、呕吐,伴意识不清6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8℃,呼吸24次/分,呼吸不规则。脉搏103次/分,血压220/100mmHg,深昏迷,瞳孔缩小如针尖,光反射消失。头眼反射消失。四肢呈弛缓性瘫。入院前心电图正常。入院后早7点心电图表现:P波规律出现、Ⅱ、Ⅲ、avF↑,avR↓。心率103次/分。QRS波群:Ⅰ呈R,Ⅱ呈V;Ⅲ呈VSr;avR呈QS,avI呈R,Qr型,V_1呈V_5;V_3呈Rs;V_5R_5、 S—T段: Ⅰ—Ⅱ近似水平↓≥0.1mv;avR↑>0.1mv,V_5近似水平↓0.2mv。T波:Ⅰ、Ⅲ、avF,V_5(±)双向,avR(±)双向,V_1V_3直立。
  • 李秀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50-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158例青壮年脑梗塞,40岁以上80例,40岁以下78例。有确切病因者84例(53.2%),不明原因者74例(46.8%)。动脉硬化,风心病,饮酒及腹泻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均为青壮年脑梗塞的危险因子。
  • 章坚,叶传书,王小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53-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脑室出血较少见。我院自1983年9月至1987年9月先后收治9例经确诊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临床济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16~67岁,平均51岁,其中7例在50岁以后起病。5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发作性头痛史(1例血压正常,另一例血压不详),其中前1例身高170cm,身材瘦长,指距178cm,手指纤细而长,有扁平足和扁平胸。其母亲、3个兄弟及2个侄儿均有发作性头痛及手指细长。所有病例均为急性起病。
  • 赵兰海,张少泽,徐贞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55-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文献报道CT定位颅骨钻孔穿刺血肿抽吸注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获得较好疗效,我科用此方法治疗3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0岁以下2例,41~50岁7例,51~60岁14例,61~70岁7例。主要临床表现:昏迷10例,意识混浊5例,失语16例,中枢性面瘫28例,肌力0~1级17例,Ⅰ~Ⅲ级3例。有10例因昏迷较深无法测定。
  • 徐惠琴,陈蓓,王耀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57-1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系统萎缩(MSA)包括Shy—Drager综合征(SDS)、橄揽桥小脑萎缩(OPCA)、纹状体黑质变性(SND)以及临床及病理均不易分型的MSA。此外尚有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CDPLA)等一些少见病、我科自1980年收治不易分型的MSA病例共11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例3例。年龄33~67岁,平均52.2岁,发病年龄29~66岁,平均48.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月~10年,平均3.1年。11例均为隐袭性发病,缓慢逐渐进展,均无明确诱因。首发症状走路不稳、欠灵活7例,头晕2例,全身无力1例,肢体震颤1例。
  • 刘春芳,常蜀英,阿拉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60-1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日益增多的CT脑白质影像改变引起了神经病学家的关注。本文报告2例CT扫描发现多灶脑梗塞并脑白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 例1 吕××男63岁干部住院号187315,1987年12月4日入院。病者系3年来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言语不利,近两年碎步行走,伴有记忆力下降,近记忆力尤著,情绪不稳、性格固执,易暴躁打人,常无目的漫游,有时不能回到原地,走错屋门。高血压史30年,有抽烟嗜好,否认遗传家族史。查体:T36℃,P80次/分,BP150/80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表情淡漠,瞬目动作尚好。
  • 潘以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苯妥英钠是临床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抗癫痫药物之一,其毒副作用已为大家所熟知,唯其所致全部眼外肌麻痹罕为人知。国外已有报导,国内未见文献记载。现将所见1例报导如下。陈月华,女,32岁,已婚,出生和发育正常,12岁时从楼梯上跌下,当时昏迷20分许,伴呕吐,嗣后虽不适,一月后开始有发作性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尿失禁,每次数分钟,多时一天达四次,先后服用Luminal,Phenytoin,Valproic acidt,Tegretol,等均未见显效。1986年7月12日癫痫频发除服用tegretol 0.1tid,mysolin 0.25tid外, 家属自行增加phenytoin 0.3tid。
  • 李建章,娄季宇,李惠勉,姚淑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63-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腹主动脉闭塞并发缺血性横贯性脊髓病极罕见,国内仅见一例尸体检查报告。我们近收治一例以横贯性脊髓病为首发症状的腹主动脉闭塞,现报告于下。病历摘要: 宋××,男,36岁,1987年3月3日入院。入院前五天饮酒少量,次日感双下肢乏力,未介意。入院前3天夜8时仍照常活动,1点睡醒发现双下肢瘫,伴小便轻度障碍及双侧腹股沟处疼。平时怕冷,遇冷水及活动时易出现双下肢困倦,但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十一年前因发现尿中有“蛋白”而疑为“肾炎”,经短时治疗全愈。
  • 程效华,王鸿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64-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烟酒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我们对251例脑血管病(CVD)例作了回顾性研究。观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恢复期CVD患者251例,其中脑血栓形成206例(男143,女63);脑出血45例(男27,女18)。诊断标准按1987年第二届精神神经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 方树友,代清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66-1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膜癌病系指脑和脊髓之软膜的弥散性癌转移,而脑脊髓内并无肿块。其神经症状较复杂,临床上易误诊为各种脑膜炎或后颅凹占位性病疫。现将我院1985~1987年经临床和脑脊细胞学检查证实的9例脑膜癌病报告如下,并进行分沂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3例,女6例,年龄30~66岁,平均49.4岁。9例病人均使用粟氏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器(1)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大量恶性肿瘤细胞而确定诊断。二、临床表现:本组9例均有头痛,并进行性加重,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者8例,以腰腿痛为首发症状者1例。
  • 黄元水,吴秀芳,吕永海,刘景贤,薛爱华,马志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68-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被动屈颈时,若颏不能触及胸部,通常即示有颈强直,而颈强直的程度,通常以此时的颏下缘与胸骨柄之间的距离(本文称之颏胸距)来衡量[1][2],为了解健康年长者颈强直的有无和发生率、程度、我们对516名50~86岁之间的健康人进行了颏胸距调查,现报告于下。调查对象: 调查是在医院所在地区的一个政府机关、2个老干部局和一个街道中进行,上述单位凡50岁以上、能正常步行到检查点(至少一公里)的人员,经问诊和初检,确定无明显的头痛、颈癌、呕吐和发热。
  • 赖素蓉,梁赞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71-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自1979年以来住院确诊为“重症肌无力”34例,其中合并胸腺肿瘤3例(其中一例并肺癌),胸腺增殖1例,甲亢5例,病因未明25例。现将确诊5例甲亢并重症肌无力临床分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2例,女3例。最小18岁,最大60岁,平均39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平均5年。一年内占4例。
  • 阎天葵,杜清勉,陈黎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一种小儿比较常见的周围神经麻痹性疾病,在我区近几年来有增加趋势,今将我科1983—1986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1)加用椎管注射地塞米松。(2)静脉滴注激素、(3)仅用综合治疗三者疗效比较如下:
  • 李世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有关低血钾软病由妊娠合并者至今尚未有过报导。我院于1983年至1986年共收治妊娠合并低血钾软病19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患者平均年令24.6岁。胎次:第1胎12人,第2胎7人。妊娠时间:早期妊娠4例(21%),中期妊娠6例(31.6%),晚期妊娠9例(47.4%)。发病季节:夏秋季发病13例(68.4%)。发病时间:3天以内2例,1周至半月5例,半月以上12例(63.2%)。流行病学:19例均来自低血钾软病流行地区,病前都有长短不等的食用粗制棉油史。
  • 李承晏,李宗甫,高泽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74-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病以突发双耳耳聋为主要症状者十分罕见,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经治一例……
  • 李冰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患者女,32岁,农民,因停经2个月后,出现右下肢疼痛,走路失灵,需要挽扶,四个月后,又延及左下肢,渐进性加重致截瘫而卧床,大小便失禁,臂部出现大面积且褥疮并感染,八个月后以晚期妊娠,截瘫原因待查收住产科,行人工引产,由于胎位不正未成功,再行剖腹产术,取出一男婴儿存活,术后刀口愈合尚好,但双下肢体瘫痪仍不见好转,又转入神经科。
  • 刘萍,王振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75-1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黑色素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者甚为罕见,目前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遇到二例原发性脑与脊髓的黑色素瘤报道如下: 例1,男性,32岁,因腰痛伴双下肢进行性无力,运动障碍4个月,于1984年12月24日入院。体检:皮肤及巩膜未见黑色素痣,颅神经未发现异常,左下肢肌力Ⅳ~0,右下肢肌力Ⅱ~0,双下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左提睾反射减弱,右侧消失。L_1平面以下痛觉消失,深感觉存在。血常规检查正常,椎管碘油造影提示脊髓圆锥受压,脑脊液蛋白292mg%。临床诊断为脊髓压迫症。于1985年1月10日在局麻下以T_(12)—L_1为中心行椎管探查术,术中见T_(10)—L_1硬脊膜外脂肪消失,脊髓无波动,脊髓表面被一层黑褐色的组织包裹,将其剥离后,可见脊髓背侧有大量过曲的畸形血管。术后病理诊断:脊髓恶性黑色素瘤。例2,男性,16岁,因间断性全身抽搐3个月,头痛伴呕吐1个月。
  • 李英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枕叶脑血管病引起偏盲多有报道,而双侧枕叶病变导致皮质盲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我院遇到1例介绍如下。患者,女性,63岁。1986年11月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双眼视物模糊不清,持续1~2分钟后自行缓解。无头痛头晕,无呕吐。此后类似发作10余次,未进行治疗。10天前晨起突然双眼失明,无抽搐,无肢体活动障碍。应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后,双眼仅恢复光感。
  • 孔富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76-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见到一例桥脑出血出血量13毫升,存活4天多,现报告如下: 曲某,女,48岁,住院号251883,患者于87年8月14日凌晨3时离床喝水时。突然头痛,左面部及左侧肢体麻木,约10分钟后意识不清。2小时后送来我院,检查中出现频繁呕吐,吐物呈咖啡色,呼吸节律不规则,呈抽泣样,伴尿失禁。急检头部CT时,因病人头部随呼吸运动,导致CT片伪影过多,使之无法辨认脑干异常改变。以椎一基底动脉闭塞,桥脑梗塞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
  • 杨耀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77-1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肝性脊髓病临床少见,最早由Zieve(1960年)报告二例,笔者见到二例,现报告如下: 例1,朱××,男,39岁,工人。10年前患慢性肝炎,85年3月患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精索鞘膜积液(右)。85年4月劳累后出现精神症状,诊断“肝昏迷”,经治好转。5月发生消化道出血,9月来我院行“脾切+脾静脉分流+门奇离断”手术。86年2月发现双下肢渐无力,5月症状加重。不能行走,感觉及二便均正常。检查:慢性病容,面色灰暗,颈软,心、肺正常,腹部饱满,肝浊音界缩小,肝肋下未触及,无腹水征,神经系统:颅神经(一),双上肢正常,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肌力Ⅲ°~Ⅳ°,双膝腱反射亢进,双踝阵挛(+)……
  • 孕振顺,牛小媛,薛燕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78-1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三脑室前下部出血十分罕见,迄今笔者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手术证实的一例报告如下: 陈××男,57岁,干部,87年12月31日入院。患者于12月16日坐在沙发上谈话时突感头晕,随即意识丧失约1分,醒后无任何不适。12月24日感轻微头痛,测体温38℃以“感冒”治疗效果不显,25日出现幻觉及无意识行为,27日下午头痛加重并呕吐两次,睡眠偏多但尚能叫醒,28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呈嗜睡状态,叫醒后理解尚可……
  • 魏桂荣,李新立,童萼塘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将我们经手术证实的一例不典型胰岛β细胞瘤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以供参考。您者李××,女,30岁,于84年在生气或劳累时常突然意识不清,呼唤及针刺仍不醒,2~3h之后能自醒,醒后无其它不适,85年以后发作减少。86年12月28日因受凉头昏,鼻塞,一天后突然尖叫,双手抱头,两眼向上凝视、痴呆、呻吟,双下肢舞动,大小便失禁一次。经补糖及针刺等处理一天后渐清醒,但反应迟钝,不能坐起与行走。之后均在早晨6~7时许尖叫,精神萎糜,昏睡,继之补糖后3~3h后好转。当地医院查脑脊液;无色透明,蛋白定性(-),细胞2/mm~3,氯化物660mg/dl,糖10mq/dl,诊断为病毒性脑炎?87年1月9日转入院。既往健康无烟酒嗜好。
  • 刘合玉,李建章,白宏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儿、男、8岁。因眼球震颤,行走不稳,于1987年10月1日以脑炎入院。入院前半月发热(P39℃),咳嗽,流泪,当地按感冒服磺胺及安乃近药,治疗4天好转。入院前5天自述视物昏花,头晕。家属发现双眼球颤动,但是其它情况尚好。入院前3天行走不稳,伴纳差,发呆、精神不振,呕吐,症状渐加重。入院前1天不能行走,思睡。在门诊急做颅脑CT检查示脑室系统轻度扩大其余未见异常。其它病史无特殊记载。
  • 杨淑敬,朱春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红核下部综合症(Syndrome inferie-ur)又称Claude综合症。属红核综合症的一种类型。现将所见一例报告如下: 王××、病例号86845、男、73岁、工人。入院时间1985年5月4日,出院时间1985年5月18日。诊断红核下部综合症(Syndrome inferieur)。主诉;眩晕、左眼睑下垂、复视、右侧肢体活动欠稳5日。现病史;1985年4月5日晨起自觉眩晕、视物不清,复视,无恶心、不吐。次日晨起说话笨、左眼上睑下垂,右侧肢体活动笨、不稳准。无不自主运动。既往史;高血压史3年余。饮酒、吸烟。
  • 于桂荣,胥玉绂,王可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脊椎后纵韧带骨化临床罕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王××,男,58岁,1974年感双手端麻木,渐向肘、肩漫延。1979年双下肢也感麻木、伴走路不稳。但仍能骑车。手的精细运动障碍。每当举臂伸腰时,后背部有异常感觉而引起四肢不自主的屈曲或抖动。1983年出现尿、便失禁。无踏棉感及饮水发呛。1985年5月7日入院。既往史:82年确诊为颈椎病,85年发现糖尿病。查体:血压130/80mmHg,体温、脉搏,心、肺、脾正常。神志清,颅神经正常,下颌及掌颏反射未引出。颈活动略受限,四肢肌张力略高,肌力轻度减退。胸、背、肩肌无明显萎缩。生理反射增强,膝、跟腱反射明显亢进。
  • 许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崔××,女,61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排尿困难4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天不慎跌倒,臀部着地,皮肤擦破,即感右侧半身活动不灵,口角歪斜,当时意识清楚,无头痛呕吐及抽搐。次日头痛,腹痛及排尿困难,语言不清,有时意识模糊,住某医院,诊断脑血栓,按脑血栓治疗,并予导尿。住院后不能进食,有时喝少量开水。4天共输液2000毫升,第4天昏迷不醒,转我院门诊,拟诊脑血栓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无糖尿病史。入院检查:T39.6℃、P136次/分、血压测不出,R45次/分。呼吸表浅,无酮味。皮肤苍白干燥,四肢发凉,皮肤无出血点。
  • 齐文明,满立勤,荣欣亭,张玉龙,常玉莲,吴学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82-1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于1988年1月—6月份自行设计“复方脑栓1号”颈内动脉注射治疗脑血栓100例,收到良好疗效。疗效快,疗程短,无付作用。有的经1—2次注射即可达痊愈。其有效率达98%,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00例中男83例,女17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54.91岁,19岁1例,30~40岁9例,41—50岁16例,51—60岁41例,60—70岁33例,51—70岁发病率最高。发病3天至10年不等。3—15天20例,半月至1年33例,2—4年42例,5—7年3例,8年1例,10年1例,偏瘫95例,其中左侧45例,右侧50例,肌力0—1级45例,2—3级53例,4级2例,其中意识障碍者2例,语言障碍者25例,面瘫及舌下神经瘫52例,病理反射阳性93例,阴性7例,单上肢瘫3例,单下肢瘫2例。住院天数最短6天,最长57天,平均18.7天。
  • 吴正礼,周炎林,马厚志,王存让,侯淑彦,宏向捷,郭荣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84-1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于1985年11月~1986年8月应用河南浙川制药厂制成的盐酸氟桂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154例,用桂利嗪做对照71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治疗组154例中,男128例,女26例。年龄40~68岁(平均59.7±SD4.89)。病程2个月~25年(平均2.95±SD 0.54年)。其中单纯脑动脉硬化症70例,合并椎动脉供血不足者16例,颈动脉系供血不足者3例,腔隙性脑梗塞11例,脑血栓形成48例,帕金森氏综合征1例,假球麻痹3例,梗塞性痴呆2例。对照组71例中男60例,女11例。年龄47~76岁(平均59.36±SD 29.94)。病程6个月~7年(平均1.9±SD 1.9年)。
  • 陆兵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86-1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血脑屏障(BBB)是血液与神经实质的调节界面,不仅有被动机械性保护屏障作用,且能有选择地将脑内过剩物质泵出脑外,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平衡,保持脑的内环境恒定。关于BBB的研究已近百年,近年由于生物膜理论与神经生化、组织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镜及免疫酶标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肯定了BBB的结构基础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脉胳丛上皮,并发现脑毛细血管有其独特的酶系统,脉络丛也具有主动转运的酶系统。这些酶构成一道酶屏障,阻止相应底物入脑,对BBB的通透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石祥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88-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早在1930年,Eisenhardt和Cushing首先开始进行脑活检,并做为一种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来确诊脑部疾病。以后(1937年)Russell等介绍了涂片技术在脑活检中的应用。从此,该技术被推广应用。但遗憾的是脑活检技术至今仍没有发挥出其应起的作用。尽管活检取出的脑组织可进行大量的专门性研究,但国内对此项工作开展尚少。本文仅从临床角度简要论述适从于活检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脑活检的价值,范围和主要技术。脑活检评价近年来,由于临床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脑电图、颅脑超声、放射性同位素脑扫描、尤其是CT扫描和核磁共振(NMR)的出现,使颅内病变得到比较准确的定位诊断。
  • 张见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1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TIA是指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丧失,由于特定的动脉供血区内的脑血流(CBF)急剧减少,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以前认为,TIA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脑组织不出现不可逆性的损害。但在近来的描述中,TIA病人在CT扫描时也可显示缺血性梗塞。推测,大多数TIA是源于栓塞,血液动力学所致的TIA少见,但确实存在。由于侧支循环的功能代偿,脑血管粥样硬化性损伤一般要有血液动力学因素改变,如原发性血压下降到危险点时才能变为严重。另一方面,一个或多个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阻塞,不说明TIA血液动力学改变。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226-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8, 5(3): 322-3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