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唯一指定官方网站
中文
|
English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WPRIM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本刊简介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议流程
版权协议
投稿须知
稿约
论文模板
编委会
审稿专家
1989年, 第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9-02-25
全选
|
Select
脑活检诊断同心圆性硬化(Balo氏病)(附2例报告)
刘多三,林世和,饶明俐,张昱,石祥恩,赵节绪,姜明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65-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迄今为止,经脑活检证实的同心圆性硬化,目内外尚未见到报道,本文报告2例经脑活检证实的同心圆性硬化,其临床特点为亚急性发病,精神症状,意识障碍,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CT 扫描,两侧额/颞叶白质可见片状/圆形低密度影.脑活检示典型的同心圆性髓鞘脱失。
Select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型脑梗塞
徐酝宜,秦芝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67-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60例 TIA,19例 CT 示小灶性脑梗塞,占31.6%,其中16例梗塞灶与临床症状相符,占84%。梗塞组 TIA 症状平均持续时间,最长一次发作症状平均持续时间和症状总持续时间均较无脑梗塞组长,发作数较无脑梗塞组长,TIA 发作数较无脑梗塞组少,持续时间长的发作易发生脑梗塞,TIA 症状持续时间≥60分钟,脑梗塞的危险性达75%。TIA有二组,一组为真正的 TIA,另一组为CITS,前者症状持续时间短,平均10分钟,后者症状持续时间长,平均5小时。
Select
心肌梗塞与脑卒中
杨蜀连,张学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70-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682例心肌梗塞患者,其中18例(2.6%)于病程二个月之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以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的脑栓塞为最多见(77.8%),多趋向于在心肌梗塞后早期出现,二周以内者14例(77.8%),其平均发病时间为3.6天;11例(61.1%)发生于前壁及/或侧壁心肌梗塞,提示心肌梗塞部位与卒中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死亡主要为心脏原因。心肌梗塞合并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而造成的栓塞。
Select
经选择性主动脉造影证实的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李军谦,路华英,李效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最近我院作选择性主动脉造影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1岁,因偏瘫,失语4天于1988年5月2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天晨起床时感右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及言语不清,在当地医院按“脑血栓”治疗3天无效,病情逐渐加重。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Select
从10例重症脑出血的尸检所见探讨提高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水平
包礼平,许晶,鲁西九,唐树良,唐建武,张众,赵长青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73-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10例重症脑出血的尸检所见,发现临床上漏诊病因1例,临床和病理诊断不一致的4例。CT 扫描对脑出血的诊断准确可靠,但对脑干出血有漏诊的可能。本组病例说明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仍待提高。
Select
脊髓血管畸形1例报告
涂雪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男性患者,19岁,突发性腰背疼痛伴双下肢无力8天。于8天前,在劳动中患者突感腰背部剧烈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伴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立即住院,检查所见:双下肢肌力Ⅱ级,腱反射低,病理反射(±),双下肢痛觉减退,括约肌障碍。及时安排了脊髓血管造影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如下:核磁共振示 T_(12)—L_1水平脊髓异常粗大,考虑为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血管造影见 T_(12)—L_1水平的动脉显示一异常血管团,直径1×1.5×2.5cm 大小,较均匀。
Select
壳核出血与脑叶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宛玉华,鲍伟,张基谟,王文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75-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经 CT 扫描确诊的112例壳核出血和46例脑叶出血的临床特点比较,探讨了两种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特征。结果发现,脑叶出血的临床特征较壳核出血有很大区别。首先,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较壳核出血轻而少,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脑叶出血脑膜刺激征多。其次,脑叶出血偏瘫少而多为不完全性瘫。
Select
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份的研究
万均成,文芳,胡振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77-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4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 HDL 及其亚组份中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发现:脑血栓形成患者 HDL-C、HDL_2-C 均明显地低于正常对照组,尤以HDL_2-C 降低为显著。
Select
多发性硬化的病理与临床
林世和,刘多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79-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5例多发性硬化的病理与临床的对比观察,发现有以下特征:一、呈亚急性发病;二、以脊髓损害为首发症状;三、视神经或视交叉多受累;四、脑脊液改变与复发缓解和病程长短关系密切;五、病程短,平均病程为10.8月;六、病理改变以多灶性软化坏死为主,罕见典型硬化斑。
Select
核磁共振检出不典型多发性硬化1例
涂雪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女性患者,24岁,于1985年突然出现左眼珠疼痛,3周后出现视物不清、眼前黑影,以“视乳头炎”用强的松,每日40mg 口服,治疗2周后减至每日30mg,症状渐减轻。这样逐渐减量治疗几个月后,强的松减至每日10mg 口服。1年后,视物不清复发,又服用强的松60mg,每日一次,治疗一周后自觉症状减轻。患者的视力在损害最重时为0.1,以后逐渐有恢复。
Select
67例动脉硬化脑血栓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探讨
王新平,王世民,李恭,杨淑静,宁嗣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82-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为基础,探讨其与动脉硬化脑血栓发病的关系。试图以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做为诊断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客观指标之一,并对异常者早期预报和防治提供线索。
Select
复发性脑梗塞70例临床报告
母成贤,张国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84-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84年11月至1987年12月,我科收治经CT 诊断的脑梗塞300例,其中复发性脑梗塞70例(23.3%),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颈动脉系统脑梗塞,首次发病时由于条件所限,多数病例未做 CT 扫描,但复发时全部病例均经 CT 检查证实为脑梗塞,其中复发两次以上者5例。
Select
小脑蚓部及第四脑室顶部多发性珍珠样囊肿一例报告
夏文魁,滕喜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8岁,于1985年11月起,感头晕、乏力,未治而愈,于第八病日起出现左下肢乏力,步态异常,行走时身体左倾欲跌。同年多方诊治,未收效。次年5月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说话费力、吐字不清、声嘶、精细动作不能及左上肢运动障碍。病程中从无眩晕、呕吐、耳鸣、耳聋、头痛、呛咳、视异常、发烧及意识障碍等。检查:颅神经检查除有双眼水平眼震外,其它均正常。
Select
青少年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
尹延河,宋佃美,王凤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86-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35岁以下青少年脑出血的病因、诊治和预后均与老年人脑出血有所不同。我们自1985年5月至1988年3月收治32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3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1:1.46,年龄5~35岁,平均29.6岁。发病时诱因:各种体力活动中11例,情绪激动7例,饮酒3例,排便2例……
Select
红霉素诱发卡马西平中毒一例报告
胡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患者黄××,女,21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抽搐4年,每次发作3~5分钟自行缓解,有时伴有小便失禁,临床诊断癫痫,服苯妥英钠0.1克,3次/日,但因牙龈增生明显,于1年前改为卡马西平0.1克,3次/日后,发作基本控制。因受凉后患扁桃体炎,服红霉素0.375克,3次/日,4天后,出现眩晕,视物模糊,步态不稳,第5天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有呕吐……
Select
小量脑出血的诊断(附61例CT与临床分析)
陈宜鑫,周清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88-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脑半球小量脑出血一般来说生命体征稳定,预后良好,多数迅速恢复。CT 检查前易与缺血性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混淆。现将我院1985年10月至1987年7月经 CT 证实为脑出血、血肿容量不足20ml 的61例进行分析如下。本组男43例,女18例。
Select
苯丙酮尿症(附5例临床及遗传学检查资料)
陈荣生,赵宗美,宗国芳,李翠芝,游文风,陈勇夫,王建国,李振三,闻立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90-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件代谢紊乱的遗传性疾病。国内1964年至1980年间共报道本病16例。现将我们所遇到的5例该病患儿报道如下,其中例1~例3为同一家族三兄弟。
Select
原发性桥脑出血(附8例报告)
刘忠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92-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由于 CT 及核磁共振(MRI)的临床应用,为本病生前确诊提供了条件,对本病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有了新的认识。现将我院1986~1987年住院病人经 CT 确诊的6例,连同以前病理剖检的2例共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7岁)报告如下:
Select
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断
于家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94-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7例不典型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对其特殊的先兆症状、起病形式和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例1:男,26岁,以左侧偏头痛二天,突然昏迷1小时入院。入院前二天因工作劳累头痛阵发性加重,尤以左侧明显,次日晚6时突然头痛剧烈,呕吐数次,随即昏迷,急诊入院。
Select
体感诱发电位与脑卒中的临床体征、CT和脑电图的联系
姚力平,丁德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96-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临床体征动态观察,以及 SEP 与 CT 和脑电图(EEG)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病例与方法1.临床资料正常人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50~78岁,平均67岁。
Select
空蝶鞍1例报告
刘福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性,48岁,1988年10月23日因发作性眩晕十九年,伴有恶心、呕吐,近三个月加重而入院。患者从十九年前怀孕第二胎时出现头晕,心慌,严重时出冷汗,面色苍白,有时恶心。近4~5年自觉头痛、头晕发作频繁,持续近一个小时以上。每当休息不好时或吃素食两天后就出现头痛、眩晕,用高渗糖后便可缓解。从1988年7月以来,头痛,头晕,发作时不能睁眼,有从右向左旋转感。发病以来视力逐渐减退,38岁闭经,以后逐渐体胖,发病后无脱发及性欲改变。
Select
经CT证实的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误诊8例报告
张燕峰,杜传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硬膜下血肿(CSH)有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如缺乏 CT 或脑血管造影,往往造成误诊。现将我院1987年5月~88年8月经CT 证实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和其它疾病的8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性别本组病例全为男性。年龄 43~59岁6例,60~63岁2例。
Select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2例报告
韩筱玉,王广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99-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酒精中毒性肌病比酒精中毒性末稍神经炎罕见,国内尚未见有报告。我科近年来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病人中,2例有肌病症状,均作了肌肉活检,标本经光镜和电镜检查。现结合文献复习,就其临床特点、组织学改变和发病机制分析如下。
Select
静注甘露醇、地塞米松诱发高血糖、高渗透压、非酮症昏迷综合征(附3例报告)
韩海珍,沈成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00-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血糖、高渗透压、非酮症昏迷综合征并非罕见,然而因应用甘露醇和类固醇而导致诱发此综合征报告尚不多。笔者三年来收治三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46岁,感冒一周后出现精神障碍,大小便不能自理。门诊脑电图检查显示大脑两半球弥漫性异常。入院检查:T、P、R 正常,神志不清。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强握反射和双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Select
脊髓星形细胞瘤引起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告
赵建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人:贾×,男性,45岁,干部,病例号45250,病人于1986年5月4日劳动后,腰背部酸痛,以夜间为重,向双下肢放散。当时,腰部 X 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按急性腰扭伤对症治疗,10天以后双下肢麻木,左下肢无力,但能行走。当时患者拒绝腰穿检查,仍对症治疗。9月17日,病人走路时,突然后背部剧痛,难以忍受,向会阴部放散,约6小时后,双下肢瘫……
Select
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报告
庞亚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远较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少见,现将我院收治3例报告讨论如下。例1:男61岁。劳动中突感腰部剧烈疼痛,并向臀部和两大腿放射。3小时后头晕,无头痛和呕吐,于1980年6月10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3年。
Select
用维脑路通治疗急性期脑出血14例报告
刘博,王军,许吉一,李峰,刘晶莹,祖仁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03-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根据中医“活血化瘀”的理论,从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八年五月,运用西药维脑路通治疗急性期脑出血14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从1986~1988年5月共选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148例,均经脑部 CT 扫描,证实为脑出血(其中单纯性脑出血11例,出血兼梗塞者3例)……
Select
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的桥脑被盖部出血1例报告
马存根,刘杭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59岁。剧烈运动后突然眩晕,口角歪斜,讲话口齿不清。发病当时有意识模糊,尿潴留。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查体:嗜睡,BP18.7/11.7KPa,双眼球活动受限,基本固定;右侧角膜反射迟钝,下颌向右侧偏斜;右侧额纹消失,闭目不能,右鼻唇沟浅,口角左偏;双侧软腭上提不能,发音不清,进水呛咳。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痛温觉正常。右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笨拙。病理反射阴性。
Select
高血压脑出血CT定位锥孔抽血治疗
姜金利,李厚泽,刘永吉,王秀芳,郎国材,陈久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05-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自1984年12月~1988年11月,利用CT 脑扫描对血肿定位,采用骨锥锥孔穿刺抽出血肿,在急性和亚急性期病人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使血块溶解,抽出积血的方法,共治疗60例病人,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41例,女19例,年龄31~81岁,平均56.5岁。其中49岁以下16例;50~59岁26例;60岁以上18例。临床表现: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32例,最短2年,最长20年,平均为6~7年;否认有高血压病史者15例……
Select
麝香心脑乐治疗脑血栓82例临床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赵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07-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组应用麝香心脑乐,不仅治疗冠心病,而且对脑血栓也是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肯定的新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来源:82例中男58例,女24例。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76岁,其中30~50岁20例,51~70岁52例,71岁以上10例,(51岁以上62例占75.6%)。
Select
腹蛇抗栓酶对改善心脑缺血症状的疗效观察
阎佳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09-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人群保护率,予防血栓病的发生,我院给离休干部和部份有心、脑缺血症状的退休和在职职工进行了体检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血液流变学异常伴有缺血症状的病人采用抗栓酶治疗,观察了治疗前后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用药后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我们认为采取本办法治疗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人……
Select
自发性颈髓出血1例报告
杨庆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患者娄某,男,24岁,于88年2月17日上午玩牌时,突然感到双肩部剧痛,两上肢发麻,继而出现四肢无力,不伴有头痛呕吐。发病后2小时送来我院。查体:Bp17.3/10.7KPa,P76/分,T36.2℃,R16次/分,意识清,语言流利,颅神经无限局征所见……
Select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2例报告
赵太基,赵世光,刘相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1-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1987年先后收治2例硬脑膜动静脉畸形,其中一例尚合并颈枕部动静脉畸形,现报告如下。例1,病人女性,19岁。右耳鸣一年左右,头痛10个月余,进行性加重伴呕吐。两眼视力下降已8个月,检查:两眼球突出,两眼全盲,两眼底呈继发性神经萎缩征。
Select
脊髓前动脉梗塞综合征1例报告
高奎山,火翠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女,54岁,1987年3月15日入院。87年3月12日突然后背前胸呈带状疼痛,次日左上肢麻木,双下肢无力,左下肢重,尿便潴留伴右上半身及右面部多汗。高血压病2年,病前无感冒史。平素身体健康。查体:血压21.3/13.3KPa,眼底呈高血压Ⅱ期改变,余颅神经正常,肌力左下肢2级,Babinski 氏征阳性,右肌力4~5级,腱反射中性……
Select
少年性震颤麻痹1例报告
马正春,窦玉明,孙永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邵×,女,16岁。因四肢抖动,僵直,生活不能自理8年于1988年4月12日入院。8岁时无诱因双足僵直,走路前倾。2年后四肢僵直,频发的抖动和头左右摆动,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睡眠后四肢震颤消失,现卧床6年,不会翻身,双手不能持物。
Select
脑卒中伴腹部卒中1例报告
刘艳丽,刘登峻,项志勇,许桂刚,杨庆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35岁,因性生活后突然昏迷,大小便失禁入院,血压29.3/17.3KPa,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腹软,平坦,无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检查:颈部抵抗,右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右上下肢肌力Ⅱ级,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Select
桥小脑角囊虫病2例报告
朱廷吉,鞠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3-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桥小脑角脑囊虫病并不多见,术前诊断常被忽视。现报告2例如下。例1,女,21岁,左侧面部麻木五个月,时有喝水呛咳。近一月走路不稳,不能走直线。有时耳鸣,但无耳聋。以左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入院。
Select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致脑血栓形成3例报告
邢永前,巫志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4-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 PV)所致脑血栓形成较少见,现将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3例报告如下。例1 女,55岁。因全身皮肤紫红半年,右侧肢体无力15天于1985年8月13日入院。
Select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告
阮建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性,35岁,因短暂昏迷,突发性眩晕,恶心呕吐一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一小时无明显诱因突感右耳后下方刺痛,随即昏倒,二三分钟后苏醒并感眩晕,见周围景物有旋转感,睁眼或转头时眩转加剧,伴有耳呜、恶心,偶而呕吐……
Select
系统性红斑狠疮合并脊髓病变1例
孙亚威,许丽丽,杨凤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5-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性,18岁,于1986年3月31日因间断发热伴关节疼痛5个月及双下肢截瘫、尿潴留2日入院。入院前曾在外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有效。查体:Bp16/12KPa,急性病容,面部及背部皮肤可见红斑样皮疹,左侧球结膜有一斑片状出血,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
Select
“敌杀死”引起周身肌肉痉挛貌似癫痫连续状态1例报告
逯胜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17岁,农民,因“呼之不应”、“不懂人事”,“抽搐”三天,于88—12—10入院。入院前四天的晚上,自觉头痛头晕,周身不适,当晚睡眠不佳、多梦,并惊醒。醒后头晕加重,四肢无力,伴有持续性头痛,呕吐两次。第二天清晨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抽搐”,抽搐时两眼上视,口唇紧闭,无口吐白沫,意识清……
Select
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后致急性脑脊髓膜炎1例报告
陆振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6-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性,25岁。于1987年7月24日因四肢软弱无力一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一天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后发热,体温38℃,自觉头痛、头晕、恶心及全身不适,继之出现四肢软弱无力,能站立及活动。注射疫苗前否认有感染病史。查体:T37.2℃,BP14.7/9.33Kpa,神萎,颈软,咽部充血,颅神经征(一),四肢呈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肌力0级,深浅、感觉正常,肱二、三头肌反射及膝腱反射明显减弱……
Select
1例罕见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常蜀英,徐品录,彭德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1例具多种异常表现的 HSP 患者,并对该病的诊断加以讨论。患者男性,29岁。自幼发育迟缓,智力低下。12岁时发现双眼“先天性白内障”。7年前双上肢用力时有不自主抖动,1年半前双下肢发僵,行走不利,重时迈步亦感困难。体检多处发育畸形,右侧面部、胸腹部及下肢均较对侧容积偏小,右下肢较左下肢短1.0cm,双手掌指、指间关节过伸,弓型足,脊柱左侧弯,双眼白内障。
Select
右半球病变致镜像书写1例
钟洪海,张克萍,谢岳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将我科所见右半球病变出现镜像书写1例报道如下:肖××,男,56岁,右利手,因突然头痛,左侧肢体乏力2天于88年5月28日入院。患者于5月26日上午工作中突觉右侧颞部持续性、搏动性疼痛。午餐时突然左上肢无力,手持饭碗摔落在地,但下肢行走无障碍,无头晕,无呕吐。病后,家人觉其言语稍含糊。按脑血栓形成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一贯嗜好烟、酒。
Select
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1例报告
韩印中,赵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郑某某,女,69岁,六天前洗完衣服站立时,突觉腰背部剧烈疼痛,呈刺痛,双下肢沉重,并有灼热感。二小时后疼痛自行缓解,出现双下肢运动障碍,不能行走;遂后出现尿潴留;当时查 BP26.7/13.3KPa,神清语利,思维定向正确。
Select
产褥期上矢状窦血栓3例
江垂振,王淑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例1:杨×,女,27岁,突然昏迷、抽搐、四肢瘫3小时于86年9月25日入院,七天前顺产一男婴,产后一直卧床,入院前3小时下地小便突然昏倒,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尿失禁,一分钟后抽搐停止。但意识仍不清急诊入院。产前有先兆子痫史。
Select
仅以偏头痛及动眼神经不全麻痹为临床表现的垂体腺瘤1例
赫秋月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19-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杨某某,女,45岁,因阵发性右侧前额部、颞部头痛,伴右眼睑下垂、右侧瞳孔扩大一倍,经我院门诊按“痛性眼肌麻痹”治疗无明显效果,于88年8月4日入院。Bp14.7/10.7KPa,发育正常,神清语明,头发、腋毛、阴毛呈正常分布……
Select
Fisher综合征并发呼吸肌麻痹1例
梁兴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丛某某,女,17岁。主因复视、伴吞咽困难十天余,在1986年10月19日住院。患者十天前劳累,又遭雨淋,次日出现视物模糊、视物成双,继之饮水呛咳,行路不稳,晃动感。当地医院用青霉素药物治疗无效,病情加重,行走无力,转我院。既往史:体健。查体 T、P、R 正常,Bp16/9.33KPa。神清,颈软,问答切题,言语含混不清,双侧瞳孔等大正圆3.3mm,光感(+),双眼外展受限,伴复视,眼底正常……
Select
廿碳五烯酸和廿二碳六烯酸的生物特性及其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作用
程保合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21-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Dyerberg 报道丹麦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的心血管病发病率远低于丹麦人,前者的膳食以鱼、海豹等海洋动物为主,后者则是高脂高胆固醇的膳食。以后证实,爱斯基摩人的膳食组成含丰富的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认为该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低与大量摄取 EPA 和 DHA 有关。
Select
脑分水岭梗塞
冯加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24-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水岭梗塞(Watershed WS)是指脑、心、肾等器官内较大的相邻血管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一种局部缺血性损害,特别是脑 WS 最易发生。这种梗塞约占全部脑梗塞的10%。
Select
共济失调起病的中脑梗塞1例报告
冯淑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38岁,于89年1月12日在行走中突然双下肢无力而摔倒,稍休息后走回家中,能做家务,但觉左下肢不灵活,发病发四天说话不清,走路左右摇摆,不能站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五年。入院查体:P80次/分,Bp28/17.3KPa,神志清楚,吟诗样语言,双眼垂直性眼震,眼底正常。
Select
眩晕、头痛、意识障碍(临床病理讨论之十七)
陈俊抛,李贵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127-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男,59岁,1988年10月29日来诊。患者于19日起觉头晕,双颞侧胀痛。自服中药不能缓解,仍能下棋及做些轻工作。28日晚头痛突然加剧似裂开样,伴有眩晕,视物旋转,恶心无呕吐。29日清晨6时许觉头痛难忍,随着不能说话,四肢强直,口吐白沫……
Select
脊髓血管畸形1例报告
牛瑞娜,卢宏,李文战,焦淑杰,王海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2): 561-5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脊髓血管畸形临床比较少见,病变多见于胸腰段,多在45岁前起病,缓慢起病者多见,亦可有间歇性病程。临床症状不一,诊断较困难,很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以排便费力起病,后确诊为脊髓血管畸形的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以"排便费力4个月,双下肢麻木3个月、伴无力2个月"为主诉于2009年5月18日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辑办公
本刊公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