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9-03-25
  

  • 全选
    |
  • 欧阳一冰,刘多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29-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些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和防治实践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其主要特点是注重了脑缺血的发病机理,尤其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改变。社会的需要(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使这种变革具有必然性……
  • 仝允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男患,48岁,以“左侧肢体瘫痪一小时”为主诉于1988年10月5日入院。入院前一小时因情绪激动突然出现枕后剧烈头痛,左侧肢体瘫痪,并歪倒在地,伴言语不清。无意识障碍,无呕吐、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当时测血压24/14.7KPa。
  • 张雪林,黄其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31-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530例颅脑MRl 检查的结果,与同时行 X-CT 检查的345例的结果对照,以期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从显示病变部位来看,幕上半球 MRI 和X-CT 相似,但显示脑干、基底节、中线结构、颅底及脑池,MRI 优于 X-CT。从显示病变种类来看,幕上肿瘤、脑梗塞,MRI和 X-CT 相似。显示脑干及枕骨大孔区肿瘤、腔隙脑梗塞、脑池囊性占位病变、慢性硬膜下血肿,MRI 优于 X-CT。但显示钙化性疾病、脑内血肿及脑膜瘤,还是 X-CT 好。
  • 牛桂琴,张广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7岁时出现步态不稳,走路好跌跤,伴有吃饭时左手不能端碗,口角向右歪斜,左侧肢体轻瘫。诊断为“儿童急性偏瘫、脑血管炎”,经治疗两周,基本治愈出院.出院后能维持正常活动。至15岁,于1988年11月17日在炕上用扦子穿玉米时,突然意识不清,摔倒在地,出现右侧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
  • 徐恩,刘锡民,蔡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34-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放免法测定98例急性脑血管病(CVD)病人及34例对照组血中的β_2-微球蛋白(β_2-m)的含量。结果显示CVD 各组β_2-m 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本文探讨了 CVD 时血β_2-m 增高的可能机制。
  • 祝捷,刘多三,林世和,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36-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动态观察了 EAN 家兔发病过程中,血液内皮质醇含量的变化以及与 CSF 和血液内5-HT 含量、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原刺激机体后,可引起血中皮质醇含量的增高。5-HT 对皮质醇的释放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说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对于EAN 的发病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临床应用皮质激素治疗 GBS,提出一个参考意见。
  • 曹霞,郭述苏,薛慎悟,王雪青,尚明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38-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经 CT 证实的81例脑梗塞和21例脑出血患者进行 Hb 和 Hct 测定。
  • 庞承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30岁。因产后高烧、失语、阵发性抽搐于1988年8月19日入院。入院前27天顺产一健康男婴。产后7天右乳腺炎高烧(39.9℃),当地抗感染治疗有好转。两天后再次高烧、失语、阵发性面部抽搐,曾先后在三家医院治疗无效转入我院。
  • 裴心恒,于春江,张新中,郝泽民,方树友,张体成,方桂远,黄宝环,李增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40-1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动态观察了一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 BAEP 改变,分析了血肿量、血肿部位对 BAEP 的影响及 BAEP 改变对病情转归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动态观测 BAEP 可以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客观的指标。
  • 张国华,董福生,母成贤,张瑞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42-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我院收治7l例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根据临床资料,对再出血的预后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SAH急性期或恢复期,有或无一定诱因,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或原有症状的突然加重,腰穿脑脊液有新鲜出血者。
  • 李彬,贾健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姚某某、男35岁,因四肢软瘫于1980年6月20日入院。入院前一天突感两下肢无力,逐渐加重至不能行走,且延及两上肢无力。呕吐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既往有类似发作史。查体:T 36.5℃,P 76次/分,R 20次/分,Bpl6.O/lO.7Kpa,甲状腺不大,无杂音。心界不大,律整无杂音。
  • 刘冰,高素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44-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视空间功能为视觉性空问知觉功能的简称,对脑卒中后视空间功能障碍国内研究尚少,我们对2l例脑卒中后半球限局病灶病例及20例正常人进行了视空间功能检蠢。资料和方法(一)对象:2l例全部为首发脑卒中,其中腑血栓12例,脑出血9例。经头部C T证明为堆发病灶。j}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制定的利手检查表检查全部病例均为右利。
  • 张宁,杨耀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47-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自1984年以来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152例,其中87例经脑CT扫描证实及1例尸解。本文对15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血压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52例中男性89例,女性63例,男:女=1.4∶1, 发病年龄35岁~89岁,平均62岁。
  • 于效良,柳宪华,武团结,高广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49-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自1985~1988年共收治经确诊的自发性小脑出血12例,其中7例经手术治疗,死亡率为16.7%。现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均经 CT 确诊,占我院同期经CT诊断的出血性卒中病人的6.7%,占同期经CT诊断的小脑卒中病人的31.8%。
  • 张湘玲,吴永清,卢殿卿,魏金枝,李广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为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和少见类型。现将我们经脑CT扫椭确诊的10例慢性皮质下脑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0例中男7例, 女3例。年龄56—74岁。有高血压病史9例。病程2个月——6年。
  • 赵弘,汪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52-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对22例巳被脑血管造影证实为Mo—yaMoya病(烟雾病)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发现烟雾病CT表现有一定特征,与脑血管造影表现有许多一致性。
  • 方思羽,漆剑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54-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CT表现国内尚未见描述,现将我院所见5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4例,年龄29—39岁,都有典型体位性头痛呕吐。头痛位于额、枕及顾部,起坐或站立时加重,平卧则迅速消失或减轻,头痛剧烈时伴呕吐。
  • 陈耕野,孔洪礼,杨佳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55-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脉络膜前动脉(AChA)动静脉畸形(AVM)是脑ADM中的少见类型,手术难度火,病残率高。我科自1985年以来收治2例,手术全切除,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例1男,16岁,因突然头痛、昏迷3小时于1985年3月7口入院。患者于当日晨7时许,在教室擦黑板时,突然头晕、头痛、呕吐,昏例在地。既往无头痛、癫痫史。
  • 张海鸥,饶明俐,张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将我科1例经剖检证实为原发性第四脑室出血病历报告如下:患者男、54岁,于88年5月10日午后到某医院看病时突然昏迷摔倒,左侧肢瘫,未吐,伴尿失禁,速送我院急诊室抢救。既往史:高血压病史7年。
  • 张洪俊,张叔辰,韩丽华,司永兵,解相礼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对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合并脱水难以奏效的脑疝患者,采用软化灶切除和去骨瓣减压治疗,获得成功,报告如下。例1, 女, 40岁, 。风心病”史10年余.1974年12月25日,因突然左上下肢活动障碍入院。检查:神清,语言欠畅,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均,舒张期杂音。
  • 赵明伦,韩仲岩,傅镇震,李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59-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为非常规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病理改变为海绵状变性,有较强的传染性。本病除病理能确诊外, EEG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现将我院一例经病理证实的CJD的EEG报告如下。
  • 金光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男,53岁,1988年11月25日下午5时左右与别人交谈时,突然感到右颗部胀痛,视物旋转,但未吐,闭目静卧可减轻,继而呕吐数次,均为胃内容物,2天后出现呃逆,说话费劲,喝水返呛,行走向右倾斜,需人搀扶,发病以来,意识始终清楚:既往20年前确诊为。右侧神经性耳聋”。无高血压病史。
  • 汪曼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61-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松果体区肿瘤起病形式不一,现将我科2例临床表现为脑膜炎,剖检证实为生殖细胞瘤报告如下:例1男,18岁,入院前5个月头痛,时轻时重。因症状逐渐增重,伴恶心、呕吐,来我院门诊就医。腰穿颅内压力31.4KPa,潘氏反应(+),细胞数180个/fnm。, 蛋白O.65g/L, 糖5.1g/L。
  • 孙兆林,丛志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姚某,男,60岁,因突然出现左偏身不自主运动一小时,于1982年2月14日诊为血管性半侧舞蹈病而入院。查体:神志清,言语欠流利,18.7/14.7KPa。检查: 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左侧轻度中枢性面瘫和舌瘫,余颅神经(一)。
  • 梁赐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63-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腩震荡的临床病理资料很难获得。它一向被认为是最轻的脑损伤,其肉眼及光镜所见没有显著的病理变化。CT推广以来,人们发现一部分临床诊断脑震荡的颅脑CT有异常,从而有助于对脑震荡的较多了解和较准确的辨别。本文小结本院1983年8月至1987年7月经临床诊断并曾作CT的。脑震荡”152例,并提出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 李凤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65-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近一年收治较典型的核问性眼肌麻痹(INO)5例,其中脑干炎症1例,脑干出血1例,缺血性脑干血管病3例,报告如下:[例1]男,12岁,于1988年6月初无诱因发冷发热伴前额部胀痛, 恶心呕吐一次。检查:T 37.8 oC,神清,咽部充血,双扁桃体I。
  • 王惠人,毛世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67-1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 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又有所回升,而慢性脑型血吸虫病亦相应增多,过去有关脑型血吸虫病的报告虽较多,而其CT扫描和吡喹酮治疗的报告都较少。我院自1985年4月-5~1987年4月两年间共收治本病20例,计脑瘤型7例,癫痫型3例,混合型8例,脑卒中型2例, 所有病例均作CT扫描和3/4的病例经病理活检确诊。
  • 吴璧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刘某,男,17岁,学生,住院号5524。患者于入院前4天在家作轻劳动时,由蹲位站立时突然感到剧烈头痛头晕呕吐而卧床,按普通感冒治疗无效,因头痛伴喷射性呕吐而来诊,经门诊腰穿,脑压36.3KPa,脑脊液呈均匀血性,于1987年6月29日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l收住内四科。
  • 杨竹青,郭晓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1987年1月至88年6月收治经CT确渗的15例小量脑出血,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1.性别:男8例,女7例。2.年龄:70岁1例。3.起病形式:活动状态起病12例, 安静状态起病3例。
  • 赵兰海,张殿君,张少泽,于涛,金刚,冯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0-1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过性完全遗忘症(traqsient glob—ol amnesia TGA)为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症候群,现将我们所诊治4例报告讨论如下:例1:男性,54岁。于下班骑自行车回家途中,突然忘记家住何处,无法回家,局促不安。但知道自己当时所处的位置,能叫出附近商店的名字……
  • 李志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女,53岁。因复视、眩晕、走路不稳、二便失禁、发作性多汗、饮水反呛于84年7月在我科住院,诊断为SM。经用激素、胞二磷胆硷等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曾去外院,诊为“震颤麻痹”、“多发性硬化”,。橄榄桥脑小脑变性”. 经治疗病情无好转,症状逐渐加煎。于1985年5月25日第二次入院。
  • 霍淑芳,吕慧英,李欣欣,郑桂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2-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生儿惊厥是围生期医学的主要课题,惊厥后脑损伤,尤其是各种产伤和缺氧,往往是引起小儿智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从优生角度出发,应引起儿科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防治。本文就1974年以来收治的新生儿惊厥164例作如下临床分析。
  • 王志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摘要宋某,女,26岁,于入院前晨起无明显诱因自觉右侧头部剧烈持续性疼痛,伴右耳机械样轰鸣感,不恶心、呕吐,不发烧。门诊以“神经性头痛”收入院。查体:T35°9C,Bp15.9/10.6KPa,P78次/分。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内科检查正常。头部右眶、右颞部可听到与脉搏同步的机械样“杂音”。
  • 戴丽芝,王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4-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摘要患者刘某,男性,39岁。于1987年11月无诱因出现右侧眶后及眶上缘持续性疼痛。2周后加重,有时呈刀割样,时常在睡眠中痛醒,并伴恶心、呕吐。
  • 于敏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男性,55岁,干部。因头痛、头晕、反复呕吐大量咖啡色液10小时,于1986年4月27日上午住院。入院前一天下午7时自觉头痛、头晕,服一片解热止痛片后上床休息,晚1l时突然呕吐大量咖啡色胃内容物,量约400~500ml。
  • 王孟忱,肖致信,罗祺,刘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胶质瘤居颅内肿瘤首位,不同期脑多中心胶质瘤临床少见。现将我院所见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肖某某,女性, 53岁。阵发性头痛一年,近来增剧,伴呕吐及右侧肢体力弱。于1985年3爿24日入院。检查:右侧下肢肌力4级.Babinski's 征(+),Chaddock's征(+)。
  • 赵泰基,刘相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6-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患者37岁,女性。入院前2个月于活动中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30分钟后昏迷.腰椎穿刺为血性脑脊液,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6天后,病人神志转清,自觉右眼视物模糊。后经左颈动脉造影证实为前交通动脉肿瘤。眼科会诊右眼为玻璃体出血,经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前交通动脉瘤经直接手术夹闭后治愈出院。
  • 赵焕蒂,夏作理,傅鹏,陈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张某某,男,37岁,因右侧肢体活动失灵3小时,于1988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1天,突然感到胸骨后剧痛,呈撕裂样,阵发性加剧。次日,疼痛渐延及颈两侧、剑突下及下腹部。中午服止痛片后休息,2小时醒来发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失灵。门诊按脑梗塞入院。神经系统查体:T 36.6℃,P 48次/分,R18次/分,Bp16/10.7KPa。
  • 许寄萍,柴智,陈桂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7-1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于八七年收治两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病人,报告如下:例1,徐某,男,54岁,进行性加重走路不稳。一年,饮水返呛一个月入院。该患于一年前自觉走路不稳,逐渐加重,但从没跌倒过.同时伴有言语不清……
  • 张玉满,李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35岁。1987年8月20日自觉头晕,但能骑自行车上班。27日视物模糊,9月3日头痛,呕吐,非喷射性,走路向左偏斜。17日入院。查体:一般内科情况无异常。
  • 郝登荣,粟秀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79-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头颅 CT 扫描定位和定性指导下,采用经皮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血肿的文献报道不多,且方法各异。本文特报道30例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如下,并就有关问题略加讨论。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
  • 郭风鲁,司志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81-1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水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巳被各家公认,其疗效肯定,安全简便,有关临床和血流变的观察,我院已先有论述。现将1987.5~1988.4经水蛭制剂“抗卒丸”治疗脑血管病126例的 CT 观察报告如下:
  • 谭惠丽,林国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中心疝是指幕上占位性病变压迫中线结构,并使之移位、疝出,由此产生临床症状有顺序性变化的一组综合症。在中心疝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依据Plum 的分期判断标准,及时大量应用甘露醇,速尿及激素,减少了死亡率。Plum 把中心疝的症状分为四期:大脑深部中线结构损害,会发生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必伴有呼吸、眼球运动、瞳孔光反射……
  • 刘新亮,姜宝善,周绍才,鲁少琴,冯大刚,张艺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84-1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钙拮抗剂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自1987年11月,我们应用硫酸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血液流变学、血小板粘附及体外血栓进行实验观察,报告如下:
  • 郑文学,王兴安,孙利,陈海芬,张艳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86-1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用蝮蛇抗栓酶(Svate)治疗脑梗塞183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一、药源、方法、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一)Svate 系中国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研制,由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制剂:辽卫药准字(85)77—3号。包装每支含0.25酶活力单位为标准量±5%;每次一支,按体重(0.005单位/公斤)计算。
  • 陈光辉,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88-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46年,Kubik 和 Adams 阐述了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和病理。几十年来,各国学者经过观察、研究,不断补充了脑干梗塞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特征。本文仅就动脉硬化性脑干缺血性梗塞的临床表现和局部解剖关系,CT、MRI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诊断价值作一分析。
  • 姜春子,林世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9, 6(3): 191-1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格林—巴利氏综合征(GBS),是一种国内外均常见的、见于各年龄组的疾病,其最显著的形态学特征是,周围神经系统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和炎症反应。近卅年来,通过动物模型的建立,在 GBS 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至今仍不能解释所有由不同原因造成的 GBS。目前认为是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就GBS 的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