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第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1-01-25
  

  • 全选
    |
  • 程红,李永革,张斌,孙霞,刘亢丁,饶明俐,张淑琴,邬英全,舒晴,周春奎,汪玉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根据1986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0日长春市22258人的急性脑血管监测档案选取的213例急性脑血管病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利用美国国家天气局技术发展试验室1969年推出的模式输出统计(MOS)方法,在聚类分析、高斯选代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交叉学科的综合的 MOS 预报方程。经试验研究这样的方程是成立的,且具有较明显的气象生理意义。事实证明如果在天气预报的同时能提供脑血管病的危险气象因素预报,对预防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是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的,这也是该工作的最终目的。
  • 徐惠琴,王耀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连续尸解245例脑标本中,筛选出26例 CAA,以1:2配对形式选出52例脑标本作为对照组,观察脑内 SP 和 NFT。结果 CAA 组26例中20例(76.9%)见有 NFT,对照组52例中16例(30.8%)见有 NFT,差异非常显著。两组 NFT 分布均以海马较多。见有 SP 改变者,CAA 组8例(30.8%),对照组2例(3.8%),CAA组明显为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 SP 分布均以海马为多,而脑血管类淀粉物质沉积则以额、顶、枕、颞叶较多。本组根据 SP 及 NFT 的病理改变诊断为 Alzh(?)imer病者10例,其中 CAA 组9例,对照组1例,CAA 并存 AD 者明显为高。
  • 程文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马××,男,56岁。因晨起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走路不稳于1989年9月7日入院。查体:神清语明,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动脉细,反光强,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左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应,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轮替试验笨拙,步态蹒跚,步基增宽。左半身痛觉轻度减退,左手位置觉及实体觉障碍。头部 CT 示右顶叶梗塞。
  • 郭玉璞,包义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采用同种动物血凝块注入大鼠颈内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同时腹腔内注射50%葡萄糖6ml 和3.2ml,分别于24和48小时处理动物,进行光镜组织病理观察,其结果为6ml 和3.2ml 葡萄糖组脑缺血改变和脑水肿均较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生理盐水组)为严重且伴有点状出血。此结果证明高浓度葡萄糖具有加重脑缺血的病理改变的作用。文章对其机制和意义进行了讨论。
  • 刘群,刘多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1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两例出血性脊髓炎,均为年青人,亚急性起病,表现为横贯性脊髓病,高预段病变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脊髓病理表现主要为中央部位出血,小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增生,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同时合并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免疫酶染色(ABC 法)证实 IgG 存在,考虑由变态反应引起。
  • 刘燕妮,姬子卿,刘东风,白荣山,孙秀芳,王东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12-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130例发病6小时内经 CT 证实的脑出血“超早期”临床特点与 CT特征,与83例发病6~72小时组比较,发现超早期组意识障碍重,脑疝发生率高。CT 扫描示血肿周围低密度水肿环形成者21例(16.2%),出现脑室受压移位等占位效应者83例(63.9%),提示上述两项特征在脑出血超早期即已出现。本文两组213例脑出血经急诊室抢救,24小时内病死率5.6%,成功率94.4%,这是国内对脑出血在急诊室24小时内病死率及成功率的首次报道。
  • 吴江,张淑琴,饶明俐,姚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15-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50例进行了血浆 TXB_2、6—keto—PGF_(1α)含量的放免测定,同时观察了血小板聚集功能、血脂、脂蛋白及血液粘度的变化,并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另外还动态观察了7只实验性脑梗塞(?)实验前、后血浆 TXB_2、6—keto—PGF_(1α)含量的变化。探讨了脑血栓的发病机理,为有效地防治此病提供了一些理论根据。
  • 遇亚南,孙久成,施美秦,姜定齐,代桂芝,韩蓉,刘殿文,张昌秋,林卫岩,丁学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19-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103例急性脑血管病的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浓度进行了测定,并根据有无意识障碍及中线症状分为重症出血组,轻症出血组;重症梗塞组;轻症梗塞组及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经头部 CT 证实诊断,认为ACVD 造成丘脑—垂体—靶腺轴结构损伤及功能紊乱,导致体内 GI,INS 及 FBG 浓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与 ACVD 的严重程度有关而与病情性质无关,GI、INS、FBG 升高显著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 吴耀晨,王长坤,刘凤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2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采用血管减压术治疗桥小脑角血管神经压迫症112例,其中三叉神经痛86例、面肌痉挛24例、舌咽神经痛2例。术后全部有效,其中107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明显减轻。术中见全部病例均有蛛网膜增厚粘连,有110例(98%)可见动脉血管压迫神经,并多可见到受压神经移位、弯曲、变形。多数病人一旦解除血管压迫,症状立即消失。作者认为,血管减压术是针对病因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文章还讨论了血管压迫症的发病机理等问题。
  • 张丽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23-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有关脑中风的研究发展很快,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通过复习台湾地区有关脑中风的文献,从流行病学、临床研究、年龄及预后等方面,粗浅分析了台湾地区脑中风的研究进展,供大陆同道参考。
  • 梁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57岁。退休干部。于85年患左肺中心型肺癌,86年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后一般情况好。病理为未分化小细胞型肺癌。曾行4次化疗,于87年4月10日入我科准备行第5次化疗。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查血压19/11KP_(?),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5月3日,化疗期间,下午二点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10分钟后症状消失。7天后下楼时左侧肢体又突然无力,查左上、下肢肌力Ⅲ级,左侧浅感觉减退;双侧 Babinski(?)s 征阴性,给予维脑路通及能量合剂治疗10天后,左侧偏瘫症状恢复正常。6月10日下午第三次出现左侧上、下肢肌力减弱,但30分钟后自行缓解。
  • 林世和,张昱,徐惠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26-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化脓性脑膜炎的脓性分泌物分布,通常以大脑穹窿面的蛛网膜下腔为主。近年,我们先后剖检3例化脓性脑膜炎,其脓性分泌物主要积存于脑基底渚池内,称此为脑基底部化脓化脑膜炎。鉴于此类型化脓性脑膜炎,无论从临床或病理方面,似有一定特殊性。拟报告如下:
  • 王兴中,傅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28-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 CT 应用临床以来,大大提高了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率,同时也发现了传统的临床诊断无论在定位或定性上与 CT 的诊断时有出入。为提高临床诊断率,现将我院临床诊断为各种脑血管疾病与 CT 诊断不符的46例及 CT 扫描阴性的14例进行对比分析,吸取经验教训,供同道参改。
  • 余泽,马廉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30-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外科常见疾病,近几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很多,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为颅内动脉瘤,动脉硬化,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moyamga),颅脑损伤,脑肿瘤,造血系统疾病,原因不明等。本文重点分析我院1977~1987年收治123例因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 薛玉芬,马金霞,董世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32-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自1987年6月至1990年6月共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106例,其中有合并症的54例,死亡43例,占合并症死亡率79.6%.为降低死亡率.本文对出现合并症的5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 方树友,郭淮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34-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自1973~1988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487例,现将其中死亡的95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67例,女28例,男女之比为2.4∶1。年龄0~9岁1例,10~19岁9例,20~29岁7例,30~39岁13例,40~49岁19例,50~59岁24例,60~69岁14例,70~79岁5例,80岁以上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90岁,其中以40~59
  • 王桂芳,郑跃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魏××,男,65岁。于84年10月及85年5月两次发生心肌梗塞。85年10月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诊断为多发性脑梗塞。87年11月17日再次出现心肌梗塞,经上级医院抢救,病情稳定后于12月1日转回我院。查体:BP17/11KPa.神情语明,颅神经未见异常。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未引出病理反射,无感觉异常。头部 CT 示右额叶、颞叶多处低密度灶。心电图示陈旧性广泛前壁、下壁梗死。血脂增高,血液流变学示全血高切粘度为5.225,低切粘度为6.552,血浆粘度1.76,纤维蛋白原3.6g/L,均明显增高。
  • 赵庆秋,吴冠华,李洁,王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36-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协作组自1986年8月至1988年10月共收治妊娠期颅内出血1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发病年龄在22~38岁,22~30岁11例,31~38岁3例。初产妇9例,经产妇5例。单胎妊娠13例,多胎妊娠1例。产前检查正常者8例,妊娠高血压2例,4例未做产前检查。无子痫及先兆子痫。发病时间:妊娠早期1例,妊娠中期3例,妊娠晚期8例,分娩期2例。
  • 薛连亭,张传玺,牛纪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37-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自1984年至1988年门诊收治了300例癫痫病人,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89例(63%),女111例(37%),男女之比为1.7∶1,年龄最小5岁,最大68岁。发病年龄5~15岁者85例(28.33%),16~30岁者151例(50.33%),31~50岁者46例(15.33%),51~68岁者18例(6%)。从初发症状到就诊最短时间为4小时,最长者为30年。
  • 李舜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39-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持续性植物状多见于心肺复生后昏迷病人的恢复期,但急慢性脑血管疾病也是重要的病因之一。本文报告4例由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病所引起的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我科从1974年至1988年底较系统地观察了4例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 PVS,部分病例做脑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查,现报告如下:例1.No.796410,57岁男性,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史10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异常8年,痴呆和生活不能自理5年。病程中经常肺部感染、高热、并有全身性抽搐发作。
  • 于家富,黄长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4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 Takayasu 氏病或大动脉炎综合征。大动脉及其分枝均可受累,以主动脉弓分出的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下肢无脉症,可出现因主动脉弓综合征引起的颈动脉区、锁骨下动脉区以及腹部大动脉缺血引起的缺血症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首发症状表现为脑梗塞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尚属少见,本文报告3例。
  • 耿奇,刘西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将我院1987~1989年收治的14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9例,女5例,发病年龄35~68岁。其中经心电图证实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6例,急性下壁梗塞4例,急性前间壁梗塞2例,高侧壁心肌梗塞1例。另1例仅表现严重的心绞痛,心电图提示心内膜下缺血。12例经头颅 CT 证实为脑梗塞。发病时间:本组11例分别在心肌梗塞发病3、4、6、20、31天发生脑梗塞。另2例首发症状为偏瘫失语,当日做心电图检查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病前出现典型心绞痛者2例。胸闷及心前区不适者3例。
  • 鲍诗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43-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血脂代谢异常在脑血管疾病(CVD)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注意,但是,对血脂与 CVD 的临床,以及 CT 所见之间的关系报导很少,为了进一步认识血脂代谢异常在 CVD 发病中的意义,作者对106例 CVD 患者的血脂和临床进行了观察。
  • 何奇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侧颈内动脉闭塞较少见,现将我所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因头昏痛,间歇性情神异常,抽搐,意识障碍一月余。于85年5月19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意识清楚,反应迟钝。眼底正常。左鼻唇沟浅。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Hoffmann 征(+)左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四肢腱反射(?),左 Babinski 征(+)。腰穿颅压1.96KPa,CSF 蛋白0.45g/L。头颅平片未见异常。85年5月20日行右颈动脉穿刺造影示右床突上段大脑前、中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显影好。
  • 本刊编辑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刊自1989年第4期增设论著文章的关键词以来,得到广大作者的大力支持。但发现有些文章所选的关键词不够规范,难以起到标引检查的作用。关键词是能代表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是未经过处理的自由词,但在发表论文时,为便于读者选读,检查和编制二次文献.需要采用规范化的词,即主题词。按《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请读者尽可能根据(?)引》(Inder Medicus)中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中的词条标注。每篇文章标2—5个
  • 刘凤荣,马志群,汤洪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老年人智能状态,我室利用美国NIC 公司生产的 PathfinderⅡ型诱发电位仪,进行了 P_(300)反应的波形特征,潜伏期的观察及本仪器的 P_(300)正常值,现报导如下:对象与方法(1)选择100例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正常,精神活动健康的正常人为测试对象,受试者分为两个年龄组:成年组20~59岁,50人,平均年龄27.42岁,老年组60~80岁,50人,平均年龄68.9岁。
  • 王常欣,孙继杰,姚开建,蒋培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46-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因不清。目前国内外罕见有效治疗报导。86年以来我们用大剂量莨菪类药物治疗1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0例,女6例;发病年龄16~60岁.平均37岁;病程平均1.5年发病因素有过劳3例;分娩后1例;感染后1例;无诱因11例。
  • 蒋洪春,史家斌,史代双,贺业谦,黄继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47-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自1989年10月起施行颈动脉加压滴注复方清栓酶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2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起病48小时内住院接受本疗法治疗的。诊断标准均按1978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男14例,女6例;40~49岁3例,50~59岁8例,60~69岁5例,70岁以上4例。
  • 姜世闻,张玉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枕叶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但双枕叶同时梗塞致皮层盲较少见,现将此例报告如下。宋××,男,56岁,2人。因双目失明6天于1987年9月20日入院。该患入院前6天休息时突然头晕,继之双目失明,无头痛、呕吐及肢体瘫痪。曾在眼科就诊,除外眼科疾患。既往健康。查体:血压19/12kpa,神清语明,双眼视力完全丧失,无光感。双瞳孔等大,光反射正常。视乳头边界清楚,无视神经萎缩,动脉稍细。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
  • 周涌海,易声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49-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发性小脑出血临床不多见,尸检资料约占脑出血病例的5—13%,良性型发生于青少年者更少。在一组自发性小脑出血16例中,良性型有5例,而青少年仅2例。现将我科近几年手术治愈与病理证实的2例报告如下,并简要讨论。例1.男,10岁,因头晕,走路不稳20余天,伴呕吐1周,于1981年9月21日入院。病前体健,无头外伤史。入院查体:步态蹒跚,脉搏80次/分,血压12/7KP(?),神志清,双侧视乳头初期水肿.Ⅱ°眼球震颤,双侧鼻唇沟对称正常。轻度强迫头位,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活跃。右侧 Babinski 征阳性,右手指鼻、轮替及跟膝胫动作笨拙,Romberg征向右侧倾倒。
  • 孙士杰,何文财,闫保华,谢淑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散发性脑炎在国内逐年增多,临床表现多样,因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而与其它疾病混淆,故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兹将我院86年3月至88年12月收治的18例散发性脑炎做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一)性别与年龄:男性11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10~19岁者5例,20~29岁者6例,30~39岁者7例,其中最小10岁,最大36岁。
  • 王国军,宋荣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柞蚕蛹性脑病为进食蚕蛹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及脑病症状。国内已有几十例报道,但结合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进行动态观察,尚未见报道。今将我们遇到的一例结合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的动态改变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4岁。以进食蚕蛹后十小时出现恶心、呕吐,全身颤抖四天,嗜睡、反应迟钝三天为主诉入院。
  • 胡中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舌咽神经痛是临床上极少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率与三叉神经痛之比为1∶500,很多原因可致本病,现将我们遇到的由茎突过长引起者报道如下:例1:×××,女,33岁。于86年起出现舌后部及右扁桃体区电击样疼痛,持续3—5秒即逝。二个月后疼痛时间延长到1—2分,常于进食时发作,且放散到右耳道深部及喉部,近一年病情渐进性加重。无鼻衄、鼻塞及眩晕。查体所见:血压14.8/9.4KPa,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理诊无异常。
  • 魏建华,王秀仙,王亚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朱××,女性,56岁。因10天来短暂性左眼发黑,发作性肢体无力3次,加重一天入院。入院前10天出现左眼发黑,伴左侧肢体无力,而后又出现2次左眼发黑,伴右侧肢体无力,每次最长时间持续3小时左右,最短时间1小时左右。曾在某医院就诊,诊为:低血压、脑血栓。入院前一天,亦出现右侧肢体无力渐重,活动不灵。既往史:风湿病史20余年。经常出现左眼(?)过性眼前发黑,头昏,左下肢间歇跛行。查体:T37(?),右侧桡动脉、左侧股动脉、左侧足(?)动脉博动消失,右上肢、左下肢血压测不出,右下肢,左上肢血压22(?)11.3KPa。
  • 陈魁,周凯珍,宋克敏,文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2-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混合性中风是指:在一个病人的一次中风期间,脑部可同时或相继发生出血和缺血两种病理过程。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例1.男,59岁。在进晚餐时突然出现喷射性呕吐,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随后进入昏迷状态,小便失禁。2小时后入院。
  • 刘向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王×,女,59岁。1988年2月5日夜间,突觉胸闷、阵发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向左前臂尺侧放散持续3—5分,头晕、大汗。查体:神志清,面色苍白。血压11.9/7.9KPa。心前区无隆起,心尖于左锁骨中线外第Ⅵ助间隙2厘米,心率80次/分,心音弱,心尖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律齐。肺部、神经系统正常。心电图:Ⅱ、Ⅲ、aVF 导联 S—T 段抬高0.2mv,V_1—V_5导联 S—T 段均水平下移 0.3mv。
  • 王强,高润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3-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腰椎间盘突出误诊为急性脊髓炎,导致延误治疗的病例实属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例报告如下:丁××,男,41岁.农民。
  • 于长义,戴宝琴,耿冀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4-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合并脑炎、脑膜炎已有报道,合并单纯动眼神经炎罕见。我们遇到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2岁。1990年11月16日无明显诱因感到左额部及头皮前部麻木,用手触摸时针刺感,3天后左额及左侧头顶前部皮肤出现高粱米粒大小疱疹,剧烈疼痛,同时双侧上眼睑肿胀,左眼睑下垂。次日右眼睑肿胀恢复,左眼睑下垂未恢复,双眼向左注视时出现双影。在单位卫生所经青霉素、强力解毒敏治疗20余天,疼痛减轻,但左眼睑下垂仍未恢复。
  • 谢有仪,赵珩,张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性,52岁。89年12月初无诱因突然右季肋部呈阵发性、针刺样疼痛,每于站立或行走时缓解,卧位时加剧,且常于夜间睡眠中疼醒。一个月后疼痛难忍,40余昼夜仅能站立不能卧床,双下肢出现高度浮肿。于90年3月7日以“腹痛待查”收入院。查体:入院头三天体温37.2℃~37.5℃,以后体温正常,心肺听诊正常,肺肝界于右侧第六肋间。全腹压痛明显,右上腹尤为显著,但无腹膜刺激症状。双下肢远端高度凹陷性浮肿,脊柱无畸型及叩痛。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正常。
  • 许丽珍,徐培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5-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单纯疮疹病毒脑炎(HSVE)临床表现复杂,类肿瘤型 HSVE 迄今国内尚未见报导,现将我院经病理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单纯庖疹病毒(HSV)抗体 lgG 所证实一例报告如下。
  • 郑文学,惠武,孙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6-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弓形体病是一种寄生虫病,我国少见,仅散发于南方沿海各地。我院于1989年5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耿××,女、50岁、工人,病历号2675。因左眼疼痛40日,头痛、呕吐,阵发性抽搐一周于1989年5月8日入院。缘于入院前40日感冒后出现微热,声音嘶哑,全身肌肉酸痛,左眼球眼眶胀痛,经消炎一周声音嘶哑消失,而眼球眼眶疼痛逐日加重,并于入院前一周出现头痛,喷射状呕吐,阵发性抽搐3次。
  • 姜华,刘贵海,朱英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于八九年应用体外反搏治愈1例“T1A”反复发作病人,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7岁,工人。既往有高血压及高血脂病史七年。颈椎病三年。该患于入院前3小时活动中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颈部紧缩感,无抽搐及意识障碍。
  • 戴富林,赵葆洵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58-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钙离子(ca~(++))为兴奋——收缩耦联中的主要联系物质.调节细胞内 Ca~(++)是调整心肌和平滑肌功能的关键。许多生理过程,诸如许多酶的催化反应、细胞的兴奋、电活动与细胞分泌的耦联、血液凝固以及骨胳代谢都必须有 Ca~(++)参加。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Ca.~(++)的跨膜移动可影响到冠状动脉和体循环血管腔径的大小。Ca~(++)通道阻滞剂(CaliciumEntry Blocker,CEB)最初出现于欧洲和日本,广泛应用于治疗心绞痛。近年来 CEB 也开始用于治疗脑血管痉挛(CVS),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 CVS,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刘新峰,史荫绵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6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发作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白细流变性改变、颈动脉畸形、遗传因素、药物因素、肥胖、吸烟、饮洒、气候环境、营养饮食、性格心理、家庭收入等。其中,性别、年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TIAs 等因素是已经很明确的。其它因素尚有不同看法,且各国家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差别,现主要将尚不太明确的有关危险因素加以概述。
  • 本刊编辑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1): 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刊自1989年第4期增设论著文章的关键词以来,得到广大作者的大力支持。但发现有些文章所选的关键词不够规范,难以起到标引检查的作用。关键词是能代表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是未经过处理的自由词,但在发表论文时,为便于读者选读,检查和编制二次文献,需要采用规范化的词,即主题词。按《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请读者尽可能根据《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中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中的词条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