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第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1-03-25
  

  • 全选
    |
  • 王新德,李金,丁翠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29-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7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例,并经几年随访,进一步观察 TIA 的发作情况、劳动力的康复情况、发病率和死亡原因,并采用寿命表统计方法观察了本组 TIA 各年限生存率及其95%可信区间,并与脑梗塞的生存率作了对比分析和各年限完全性卒中的发生率。另外从完全性卒中的病变性质和死亡原因进一步探讨了神经血管外科(颈内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和颈内—颈外动脉吻合术)的手术指征范围。
  • 吴江,刘多三,张昱,祝世功,李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33-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被动回避性条件反射方法——跳台试验和水迷宫法,观察了鼠脑双侧无名质区域注入 Ibotenic 酸后,对大鼠学习获得和记忆巩固能力的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衡量指标是:1.大鼠自水迷宫起点游至终点所需要的时间和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2.跳台试验中从台上跳下双足触电的错误次数。实验结果表明:鼠脑的双侧无名质区破坏,可使大鼠的学习获得和记忆巩固能力均发生障碍。
  • 鲁佑瑜,刘锡民,蔡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36-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11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ASO)血清脂类含量改变,结果表明:男女 ASCI 血清 TG、LDL—C、apoB 水平及 LDL—C/HDL—C、TC/HDL—C 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HDL2—C、apoA—Ⅰ水平及 apoA—Ⅰ/apoB 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变量逐步判别优选出与 ASCI 相关联的男女最佳组合指标。
  • 唐宏,胡中旭,鲍凤祥,雒东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性,62岁,病人于入院前做饭时突然自觉头晕,头痛伴恶心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量约200毫升。同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于90年10月22日来门诊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检查:血压26.7/16kPa,脉搏96次/分,体温37.8℃。肥胖体质,颜面潮红,神清,语言流畅,视乳头边界清楚,动脉反光强,动静脉交叉征(+)。双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向右共同偏视,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右上、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减低。左指鼻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深浅感觉正常,右上、下肢腱反射减弱,右 Babinski 氏征(+),脑膜刺激征(-)。来诊即行头颅 CT 检查,5mm 及15mm 层面显示:左小脑半球有42×36mm 高密度区,35mm层面显示,左内囊后肢有8×9mm 高密度区,中线结构居中。诊断:1、左小脑半球出血(量5.5ml),2、左内囊后肢出血(量0.6ml)。病人住院后行脱水,地塞米松及细胞活化剂等治疗20天后,右侧肢体偏瘫恢复。
  • 吕晓红,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40-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观察了98例 SAH 病人,发现69例有早期脑室扩张积水,并对其中34例进行了 CT 复查。结果:SAH 后继发早期脑室扩张积水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其发生率在70%左右。脑室扩张积水与颅内积血、病情程度及死亡率有关。颅内积血的吸收速度及 SAH 再发生和脑室扩张的转归有关。脑室扩张积水的程度变化是预测病人生存率的敏感指标之一。
  • 李广纯,高丽华,初素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38岁,因头晕、行走不稳、言语不清6年,排尿费力一年,于1991年1月16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言语不清,双下肢无力,二年后,双下肢无力加重,走路不稳,以踏棉花感,性功能减退,当时侧血压为12/7kPa,在当地医院按“脑血栓”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走路不稳,言语不清,逐渐加重,走路时经常前倾而跌倒,近一年来,排尿费力,既往:健康,否认家族史。查体:T36℃,P96次/分,R18次/分,血压,卧位12/8.4kPa,立位9.6/5kPa,神志清,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计算力尚好,眼底正常,双软腭抬举有力,咽反射双侧减弱,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略弱、肌张力高、双膝腱反射活跃、踝震挛(+)、右侧 Babinski 氏征(+),chaddok 氏征(+)、左侧 Babinski 氏征(+)、双下肢音叉振动觉减弱、右侧提睾反射弱。双手指鼻稳准、轮替灵活、双侧跟膝胫不稳准,龙伯氏征(+)。辅助检查: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压颈通畅、常规生化检查正常,头部 CT 扫描:鞍上池、环池扩大、小脑脑沟加深、双侧处侧裂扩大,大脑沟加深,其他血液化验均正常.
  • 陈沛源,李秀珍,于治家,李元瑛,李丽君,陈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43-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扎兔双侧颈总动脉与左侧椎动脉,成功地制作了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手术简便易行,模型稳定。结扎动脉前、后有氢清除法,测前脑皮层局部血流量。结扎后2小时脑血流量可下降64.12%;血气分析 PO_2、Q_2sat、O_2cont 均明显下降。缺血4小时取前脑皮层电镜观察,见到线粒体有肿胀破坏现象。
  • 刘凤春,罗棋,王长坤,谌国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45-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采用超选择性导管技术,以尿激酶局部动脉内灌注治疗 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重复脑血管造影证实闭塞的动脉开通,临床上获得明显改善。并探讨了给药途径、超选择性溶栓治疗适应症的选择、局部动脉内灌注尿激酶的方法及用量等,并且分析了国外几组资料出血性并发症的出血部位,溶栓后的再通情况及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 颜凯世,阚明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23岁。因头痛1月伴呕吐10天,于1989年12月8日入院。1个月前觉右枕部疼痛,呈持续性,不剧,偶有视物变形,无视幻觉。近10天疼痛加重,波及全头,伴喷射性呕吐,晨起明显。无发热、抽搐、肢体麻木及无力,大小便正常。查体:神志清楚,左侧同向偏盲,视乳头边缘不清,生理凹陷消失,眼底静脉淤血,双眼球外展露白,运动及感觉检查正常,浅深反射无异常,锥体束征阴性,有颈抵抗,Kernig 征(+)。内科检查正常。
  • 王燕,刘群,王国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48-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经 CT,MRI、脑血管造影、腰穿囊虫间凝试验等检查无异常的高颅压27例随访12例。经用激素、甘油等药物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临床诊断良性高颅压。值得注意的是对本病的诊断必须慎重,对疑有良性高颅压者,必须做全面检查,以排除其它情况,并且应定期复查随访。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较好。本病病因是否与变态反应有关值得探讨。
  • 王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51-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4例小灶性脑干出血,症状轻而不典型,先有 CT 及临床漏诊,后经 MRI 及 CT 精密扫描而证实(其中3例桥脑出血,1例延髓出血)。病例提示:有高血压史的中老年人活动中发病,血压升高,既使 CT 未见异常,只要有某些脑干定位体征,也不能完全排除脑干小灶出血的可能。应对 CT 脑干区可疑伪影高度重视,必要时做腰穿、MRI 或高分辨力 CT,此病治疗得当,预后较好。
  • 欧阳珊,王可嘉,Schoenberg BS Dambrosia JM,Price TR,李世绰,王忠诚,程学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53-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我国六城市神经系病流调发现的脑血管病(CVD)435例进行了病例及对照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分析。系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方法。结果说明高血压史为各类 CVD 的最危险因素,CVD 家族史、糖尿病史、过食咸食、心脏病史分别为所有 CVD、脑梗塞、出血性 CVD、TIA 的主要危险因素。
  • 魏桂荣,童萼塘,胡俊德,梅元武,罗汉超,魏金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56-1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纤维肌肉发育异常或称纤维肌肉病(Fi-br Om usclelar dysplasia FMD)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动脉壁的节段性非粥样硬化和非炎症性血管病。Leadbetter等(1983)首次报告肾动脉FMD。自 Polubinskas 等(1964)经动脉造影首次发现颈内动脉 FMD 的组织学改变以来,在欧美文献报告颈内动脉 FMD 病例日渐增加,但其真正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迄今为止,尚未见国内文献报道。本院1980年2月诊断第1例患者后,又陆续发现2例。
  • 郝延磊,李宪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59-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 CT 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脑干出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科1987年4月至1989年8月收治经 CT 确诊的脑干出血15例,占同期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病人的5.3%,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34~69岁,平均53.5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1例,脑梗塞病史者3例,偏头痛病史者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6例,其中4例系睡眠中发病。余均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 南光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60-1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45岁。缘于1990年5月25日中午,无明显诱因突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发烧达39℃,无抽搐。遂抬至附近医院。经脱水及对症治疗4天后,病情好转,能说话,但不流利,双眼不能上下活动,走路不稳,于1990年6月10日以脑梗塞(脑干)收入院。病前无感冒,无高血压病史。查体:T38.9℃,Bp14/9.3kPa。神清,言语较慢呈吟诗状。双眼颞侧偏盲,视力尚可。双眼底乳头界清,动脉较细,反光增强。瞳孔直径左2mm、右3mm,直间接光反应消失,调节反射未引出。
  • 李承晏,余绍祖,任菽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61-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脑血栓形成病人红细胞脂质成份是否发生了改变,我们测定了脑血栓形成病人血中脂质及红细胞胆固醇的含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病例组:根据1978年全国第二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选用经 CT 证实的脑血栓形成病人50例。其中男性30例,平均年龄64.37岁(45~83岁);女性20例,平均年龄62.70岁(43~77岁)。
  • 金志强,白纯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63-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为视神经及脊髓病变同时或先后发病。我们自1971~1985年在遵义和大连二个附属医院先后收治本病16例,兹将其临床分析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资料来源在遵义自1971年3月至1980年10月收治8例,大连自1977年12月到1985年1月收治8例,共16例。2、性别本组16例中,男4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1:3。
  • 贾健平,贾健民,李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65-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收集的病例多是以痴呆为主要症状的迟发性脑病。现将笔者自1982—1987年所收治的36例本病患者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与结果一、一般资料36例迟发性脑病患者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35~83岁,平均61岁。其中35~39岁5例;40~49岁7例;50~59岁10例;60~69岁7例;70~79岁5例;80~83岁2例。
  • 张蕴增,毛更生,孟凡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67-1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由严重感染,休克等疾病诱发,而因颅脑损伤或开颅术后并发 DIC 者较少见。为进一步认识这一特殊现象在神经外科的发生,提高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愈率,现将我院发生的3例,并参考有关文献,就开颅术后诱发 DIC 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一分析报导。例1:患者女,56岁,因头痛,一侧肢体偏瘫1月,CT 扫描诊断为右侧顶部肿瘤于1990年4月28日入院。检查:营养差,消瘦,体重47.5公斤,神志清,左侧肢体偏瘫。
  • 鄂金峰,朱廷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69-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脊液漏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疾病之一,约占脑外伤的2%。它严重的并发症是颅内感染,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就55例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收治55例病人。男性39人,女性16人。最大年龄57岁,最小11个月。耳漏15人,鼻漏36人,耳鼻漏1人,眼及眼鼻漏各1人,其中外伤53人,自发性2人。外伤至脑脊液漏发生的时间,最长3年,最短20分钟。
  • 赵力,初少莉,金粉淑,杨宏,刘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71-1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酒精中毒是长期饮酒引起的多种维生素缺乏营养障碍性疾病。可引起肝、肾、心血管、血液、内分泌、代谢、肌肉组织等病变外,常引起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我们曾收治5例,报道如下。
  • 曹路宁,孙握镰,张树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73-1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腹部卒中极少见,国内外仅有零星报道。国外1909~1991年只有83例。国内陆氏1956年首先报告本病,本文结合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收治的2例,并复习国内11篇文献18个单位报道的36例,共38例,现结合此38例的临床资料,予以讨论。
  • 韩炳升,姜九玲,王伟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偏头痛是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性疾病,近年发现偏头痛发作可能为脑血管痉挛所致局部脑缺血有关。目前临床上研究钙离子拮抗剂防治偏头痛发作有诸多报告,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采用国产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6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陆秋莉,申繁星,李书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76-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采用山莨菪碱对68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收到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28~71岁,平均54.1岁。糖尿病病程3个月~21年。平均11年。
  • 战立苹,王桂芝,裴健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男患,26岁,90年5月14日入院。该患五天前因工作忙碌觉头晕、头痛、心悸,约二十分钟后出现恶心呕吐,呈喷射状。曾按“感冒”治疗,病情无好转而来诊。入院时查体:血压15/11Kpa,急性病容,心肺听诊正常。神经系统:神清语明,无颅神经改变及肢体瘫痪,项强(卄),克氏征(+)。检血、尿常规、胸透正常。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次日腰穿脑脊液压力2.16Kpa,淡红色脑水略黄变,潘氏反应(±),旦白0.8克/升,糖、氯定量正常。行双侧颈内动脉造影,无异常改变。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止血等治疗,病情缓解。治疗中曾因腰穿及惧怕打针四次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
  • 靳楠,包礼平,鲁西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48例大面积脑梗塞,占同期住院464例脑梗塞的10.4%,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6—86岁;55岁以上38例占79.2%。既往史:高血压17例,动脉硬化32例,冠心病16例,风心病5例,房颤10例,慢性肾炎和糖尿病各1例,脑血栓8例,脑栓塞6例,本文侧重讨论大面积脑梗塞预后。诊断标准:45例经头部 CT 扫描,3例经尸检证实。45例 CT 扫描时间,发病后48小时以内25例;3~12天20例,发现额颞顶叶大面积梗塞41例,额顶叶大面积梗塞4例。
  • 张昀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干病变可表现二十多种脑干综合征,但一个病人出现三种脑干综合征者甚属罕见。笔者最近遇到1例脑桥梗塞患者,在发病后一个月的经历中,表现三种脑干综合征,报告如下。冯××,男,78岁。1989年3月13日突然发生头晕,视物模糊及右上肢麻木,无头痛、恶心、呕吐。检查发现神志清楚,言语正常。血压20.0/12.0kPa。两眼球不能向左水平注视,向右水平注视时左眼球不能内收,左眼可以外展但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两眼球可以向上、向下做垂直运动,亦能稍微做辐凑运动。无其他神经系统长束受损体征。
  • 张会琴,郭新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心肌梗塞(AMI)和脑梗塞是两种比较常见的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发生脑梗塞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因此,我们总结了近十年来急性心肌梗塞并发脑梗塞的情况。本文总结了1981年1月到1990年12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患者发生脑梗塞的情况。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根据为有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图形及演变过程,血清心肌酶含量升高;脑梗塞的诊断根据是突然发生神经系统局灶性功能障碍。
  • 胡越华,阎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皮质感觉性失语,以口语流利型失语明显,理解命名阅读和书写亦均有缺陷,复述相对好甚至很好为特点,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并非少见失语综合征。89年我们就连续见到了3例顶叶梗塞所致的经皮质感觉性失语。临床资料例1,男性,55岁,说话构音语调正常,偶有错语,不能达意,理解命名书写阅读等均有障碍,复述仅一长复合句不完整。认色有轻度障碍,计算力好,运用功能及手的连续动作好。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 邓秀玲,王琳,叶玉梅,高云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梁某,女,6岁,儿童,剖检号401,因发烧、头痛4天,反复抽搐1天于1985年8月9日入院。查体:T38.3℃,P114次/分,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两肺闻及痰鸣,无湿罗音,心脏无异常。浅昏迷,瞳孔等圆,光反射存在。四肢均有不自主活动,肌张力低,腱反射对称减弱,双侧夏道克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 吴秀枝,胡振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国内虽临床报告较多,而病理资料较少,现将1例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临床及尸检资料报告如下.临床病理资料女性,33岁。1985年8月2日因腹胀消瘦、乏力8个月,腹泻两月入院。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经链霉素、雷米封和对氨基水杨酸钠等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四个月以后,在住院期间,于12月7日出现双膝关节疼,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12月10日摔倒后,不能站立行走。12月12日检查发现左侧周围面瘫,双下肢瘫痪,肌力 O 级,腱反射消失。经腰穿检查:脑脊液蛋白1.6g/L,无细胞。
  • 刘忠奇,郑建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84-1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学者注意到,微量元素在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目前认为与脑血管病关系比较密切的铜(Cu)、锌(Zn)、铬(Cr)、硒(Se)、锰(Mn)等几种微量元素作一简述。铜、锌与脑血管疾病铜是体内必需微量元素,对维持血管壁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 韩恩吉,刘梅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86-1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PET)是继 CT 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经影象学检查方法。CT 用于检查解剖结构性病变,而 PET 侧重诊断生理生化方面异常,如局部脑血流(rCBF),局部血容量(rCBV),局部氧吸出率(rOER),局部氧代谢率(rCMRO_2),局部葡萄糖代谢率(rCMRg_1)和局部 PH 等。目前,已有人利用 PET 对脑内受体(如多巴胺受体),递质(如内啡吠)、镇静安眠药、抗(?)痫药及各种疾病的生化改变进行研究,可望为神经生理、生化,药理及临床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 PET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 张见影,张磊,何蕾放,杨援朝,伦志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3): 189-1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献是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衡量科学发展的标志之一,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事实都会以一定的文献量表现出来。《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以下称《中风》),是我国最早以脑血管疾病为主的专业性学术刊物,主要报导脑血管疾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与经验。本刊自1984年4月创刊至1990年末共出版了7卷28期,为报导我国脑血管病的研究成果,推动神经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