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1-04-25
  

  • 全选
    |
  • 袁永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193-1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DSA、CT、MR对70例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CT对脑出血早期敏感;MR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现病变早;DSA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可作出正确诊断。
  • 张建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1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引起神经系统损害,造成复杂的临床表现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糖尿病伴发舞蹈症者甚少,今将所遇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5岁,住院号54890,入院日期88年4月20日,入院前15天无诱因少眠2天,出现双上肢不自主地、无规律地伸屈和反复吐舌,后双下肢不自主踢伸,上述症状睡眠时消失。无热,一年来口渴多饮,每日5000ml,且较前消瘦。无家族史,神志清,体质消瘦。反复伸舌,咀嚼,四肢舞蹈样不自主运动。肌张力,腱反射对称低底下。
  • 鲍秀峰,吴承远,周茂德,朱树干,李新钢,庞琦,魏麟,李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196-1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104例颅内肿瘤并发面部疼痛,占同期颅内肿瘤2.5%,肿瘤部位,以桥小脑角肿瘤多见,其次是中颅凹底;肿瘤性质,以表皮样囊肿最多,其次是三叉神经节神经纤维瘤。面部疼痛常为首发症状,且多表现为典型三叉神经痛,易误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其它肿瘤如脑膜瘤、听神经瘤等,发生面部疼痛较晚,且多为不典型三叉神经痛。
  • 于敏华,赵力,孙景华,王卫东,孙华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198-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张××,女,37岁,住院号:A59858。病人10年前,妊娠6个月时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肥胖。产后诊断柯兴病,行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双肾上腺皮质增生。术后恢复良好,但始终无月经。血压高,最高达29.3/18.7kPa。近一年时有视物不清。入院前2天,病人突然剧烈头痛、呕吐,继之意识不清,全身抽搐约10分钟,醒后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入院查体:血压17.4/11.6kPa,嗜睡,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神经系统检查:右眼底可见片状出血,视乳头水肿,左侧中枢性面、舌下神经瘫,左上、下肢肌力Ⅳ级,左偏身痛觉减退,脑膜刺激征(+)。
  • 陈淑兰,陈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199-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与CT表现。参阅国外有关文献,论述了本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脑积水的关系,并对其治疗与预后进行了讨论。
  • 何振林,高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周期性麻痹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骨骼肌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及病理反射,而膝反射亢进者极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性,36岁,农民,于91年1月5日因体力劳动后自觉周身疲倦,翌日晨起下地时突然发现双下肢无力,1小时后双上肢也感无力,同时伴有呼吸费力,无发烧及吞咽困难,无尿便障碍。既往史:半年前有过上述症状,在当地补钾治疗后,治愈。T_3T_4(当地检查)正常。查体:体温36.0℃,脉搏9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11kPa,内科系统未见异常。神志清,语言流利,眼底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上下肢肌力为Ⅱ级、肌张力无明显增强.双侧膝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无感觉障碍及病理反射。
  • 李润今,云禄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01-2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临床诊断为多发性硬化11例患者的 MRI 和 EP_s 检查结果。发现在7例脑 MRI 检查中均有异常改变,共检出78个斑块,分布在脑室周围,皮质下白质及脑干;在5例脊髓 MRI 检查中4例不正常,共检出42个斑块。11例 EP_s 检查中9例不正常(82%),BAEP 7例不正常(63%),VEP6例不正常(55%),MRI 和 EP_s均有异常改变的7例(64%)。作者认为此二项同时检查对提高诊断 MS 是有重要价值的。
  • 毛振邦,王思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04-2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合分析了15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及其生命预后,表明,脑出血破入脑室与出血部位密切相关,与血肿量、中线移位呈正相关;脑出血破入脑室生命预后尤与出血部位密切相关,但与血肿量,中线移位并不呈正相关;血肿侵入脑室系统的范围、血液量及其呈现的物理状态是影响生命预后的决定因素。清除脑室内积血,改善脑脊液循环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关键。
  • 吴祖舜,刘云浩,王小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06-2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19例丘脑出血所致感觉减退—共济失调—轻偏瘫。男13例,女6例。均为突然发病,CT 示丘脑出血波及内囊后肢和脑室壁11例。破入脑室2例。19例均有深感觉减退和共济失调,17例轻偏瘫。本文讨论了发病机理和与“Fisher 综合征”的鉴别。
  • 孙申田,徐继信,杨芳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08-2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AAS法和压力消解——荧光法测定了3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头发及血清中锌、铜、铬、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头发和血清中铬、硒含量均降低,血清中锌、锌/铜比值降低,血清铜含量升高。
  • 何级,丁福忠,成义仁,孙明华,张延庆,任学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10-2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丘脑卒中31例,其中出血22例,梗塞9例。临床分析眼球运动障碍,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是丘脑出血与桥脑出血的鉴别要点,主观感觉障碍多见可与颈内动脉系统梗塞相区别;卒中病例有尿失禁和言语迟缓,含糊不清,声音低小等失语特征是提供丘脑卒中的线索。
  • 张淑琴,丁箭,吴江,张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12-2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动物脑组织中的髓磷质硷性蛋白可引起人类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已众所周知。早在1927年起我国对由羊脑制成的狂犬疫苗接种后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陆续有报导。因此,目前已废弃羊脑及其提取物的生物制品。
  • 冯加纯,饶明俐,刘多三,张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14-2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分水岭梗塞是发生于脑的较大动脉供血区之间脑组织的梗塞。主要位于大的皮层动脉供血区之间、基底节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此种梗塞约占全部脑梗塞的10%。本文收集了94例,通过本研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和经验,希望能对本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依据,特别是希望重视体循环低血压及血压波动较大对产生脑分水岭梗塞的影响。
  • 王兴华,窦云田,杨凤民,康钦伟,董淑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17-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硬膜下血肿,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及临床体征者,诊断大多并非困难。老年人(≥60岁)往往无明确外伤史,而自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较多见,近年来有增高趋势。且较易误诊。我院1982~1990年5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134例,其中老年人60例,占44.8%,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 周春奎,吕晓红,李书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摘要王××,女性,18岁,于1991年8月25日开始无任何诱因发热,持续在39℃左右,头胀痛,多次呕吐胃内容物。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脱水降颅压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全身抽搐,尿失禁。以脑炎收住我科。既往轻度智力低下。查体:中等度昏迷,瞳孔等大,光反应存在,眼底视乳头境界欠清。BP:13/10kPa,R:28次/分,P:108次/分,T:39.4℃,左侧鼻唇沟变线,左侧肢体少动,右侧肢体出现多动,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 Babinskis 氏征阳性,颈强二横指。
  • 查坤钊,许丽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20-2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脑梗塞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为探讨青壮年脑梗塞有关问题,本文对我科1986年1月至1990年4月收治的青壮年脑梗塞57例作一临床分析供参考。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7例病人,男性39例,女性18例,男女之比2.2:1。年龄14~20岁3例,21~40岁21例,41~50岁33例,平均40.6岁。23例男性嗜烟酒。
  • 张昱,吴江,刘群,姜明辉,江新梅,韩曼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22-2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收集1989年3月~1990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疑难病症5例,本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很不典型,虽经多方面检查,并经过全科会诊,仍不能确诊,最后经脑活检确诊,为总结经验,报告如下。例1男,69岁。1989年3月7日入院。病人于住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糊涂,记忆力减退,对熟悉的人不认识,性情急燥,易激动。查体:血压20/14kPa,体温36.5℃,脉博80次/分。
  • 刘树清,李光民,李桂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24-2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颅内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上较难作出正确诊断。现将我科近年收治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黑色素瘤,报告如下。例1,男,60岁。因语言笨拙,饮水呛咳月余入院。2年前行右中指黑色素瘤切除术。查体:右侧肢体不全瘫,腰穿压力3.9kPa,脑脊液成分正常。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左额占位性病变,可见异常病理血管,肿瘤血运丰富。术中见肿瘤位于左额部脑实质内,实质性,紫褐色,无包膜,界限尚清,约5×5×5cm~3大小。行肿瘤切除见瘤内陈旧性出血及凝血20ml,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
  • 王世民,饶明利,张淑琴,吴江,杨俊英,冯颖,高建立,纪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26-2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迄今尚未见到对多发性脑梗塞(MI)有关血液流变学的专题报导。本文对 CT检查证实的62例 MI 患者做了血液流变学7项指标测定,试图探讨其与本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1、MI 组:共62例,男51、女11例,年龄37~82岁,平均62.8岁。62例病人 CT 检查共发现327个大小不等的脑梗塞灶,每例最少2个,最多20个,平均5.27个。
  • 李光民,罗毅男,付双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29-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颈_(1-2)侧方穿刺下行脊髓造影是一种安全简便的造影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小脑延髓池穿刺。自1988年至1990年,我们应用该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检查,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21~52岁。椎间盘脱出2例,1例位于颈_(5-6),1例位于腰_(4-5)。
  • 何净,朱治山,蔡京兰,郑艳,刘吉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多发性脑梗塞青年人更为少见,我院五年收治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1~36岁之间。病程1天~4年。原发性高血压病3例,均有高血压家族史,血压平均值22.3/13.2kPa。糖尿病1例,围产期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眼底动脉硬化Ⅱ级改变3例,发病时有发热、腹泻史3例,表情淡漠嗜睡3例,肢体完全性瘫痪3例,头痛头晕耳鸣6例,清醒下尿失禁、失语,情感脆弱2例,未发现痴呆。
  • 程曙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31-2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闭锁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特殊类型意识状态,临床报告较少,现报告2例并复习国内文献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病例报告例1 男,30岁,农民,因言语不清、右侧偏瘫2天于1990年6月30日入院,患者入前2天早晨醒后觉头昏,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抬不起胳膊,不能行走,1天后右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无呕吐,无小便失禁。既往史无特殊。
  • 鞠浩,孙百灵,赵景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33-2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酒精中毒病人近年逐渐增多,我科三年收治50例,现整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49例,女1例。年龄27~64岁,平均48岁,其中以40~55岁占95%。饮酒与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3~6年8例,7~10年12例15~20年14例,27年~30年14例,40年以上2例。饮酒量;日饮酒1.0千克2例0.75千克26例,0.5千克以内22例。空腹饮酒占1/2以上。二、临床症状与体征:末梢神经病型45例;酒精中毒性痴呆(Wernicke 脑病)25例;酒精中毒性精神病(Korsakoff 精神病)15例;
  • 霍淑芳,梁志学,常玉琴,郝淑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35-2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儿急性偏瘫是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种综合征,非独立性疾病。本病在儿科比较常见,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1年6月收治了54例急性偏瘫患儿,其中42例进行了头部 CT 检查。本文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为9个月~2岁10例,~5岁7例,~10岁21例,~14岁16例。男30例,女24例。农村41例,城市13例。
  • 于文如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CT 问世以来,腔隙梗塞已有大量报告。现将我院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治疗的20例腔隙梗塞的临床与 CT、MRI 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年龄与性别:20例均为男性。年龄47~80岁。其中50岁以下1例,50~59岁6例,60~69岁居多。二、既往史:与腔隙梗塞发病关系最密切的是高血压伴动脉硬化9例。伴糖尿病2例。病因不明22例。TIA 5例,可逆性脑缺发作(RIND)2例。三、临床表现:以有症状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7例(35%)最多。
  • 张忠贞,王福祥,金武,张德英,陈丽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38-2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病在1895年由 Wallenberg 首先报告,近年来由于 MRI 的临床应用,对本病的病变部位,临床表现有了新的认识。我院从1986年11月至1990年5月,共诊治本病15例。经 MRI 检查证实病变部位不单纯在延髓背外侧,而且同侧小脑和蚓部亦受到严重损害。并认为 MRI 检查是对本病病变部位的定位最好方法,现报告如下。
  • 李志华,李志荣,宋奎荣,张桂苓,孙宏侠,潭兴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40-2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53例多发性硬化(MS),与国内外文献对比,对其诊断、治疗及病因加以探讨。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均是1987年5月以前的住院患者,除长春16例、辽宁省1例外,余者均散发分布吉林省的23个市县,所以MS 在吉林省无明显地区差别。性别与发病年龄:男性25例,女性28例,男女之比为1:1.12。年龄17~45岁,以21~40岁者居多,为34例,占64.15%,平均年龄为30.3岁。
  • 王考铭,钱文琪,旭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42-2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外资料已证实高血压病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和/或脂质代谢等异常,是导致脑、心、肾等耙器官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目前生产的脑血康口眼液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和吉林省公主岭红光制药厂联合研究成功的中药现代化制剂,并经全国有关医疗单位临床应用证实该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栓的良药。为了探讨该药对预防、减少脑、心并发症发生的临床意义,并为寻找该药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文观察了该药对原发性高血压血液流变学、脂质代谢等方面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 惠武,孙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血性脑脊液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依据,但在临床工作中偶可遇到在发病后6~8小时内进行腰穿,脑脊液仍无色透明。为了探索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我们将89年至今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例1:贺××,女,63岁,因突然头痛、呕吐3小时来院。查体:Bp:15/9kPa,神清语明,双眼底乳头界清,静脉略增粗。四肢活动自如,肌力对称。未引出病理反射。项强一横指,克尼格氏征(-)。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以脱水止血治疗。于病后6.5小时进行腰穿,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显微镜下 RBC 150×10~6/L,其中可见皱缩 RBC。15小时后,再次腰穿,脑脊液呈均匀一致血性。本例经脑血管造影后证实为颅底动脉瘤。
  • 李海波,鲁继荣,常桂芬,李丹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44-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脊髓血管病在儿童时期相当少见,本文5例从临床资料表明均属于脊髓血管病最常见的一种。即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本病极易与急性脊髓炎相混淆,故应引起注意。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文5例中,男2例、女3例。发病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13岁。居住农村4例,城市1例。
  • 李凤有,曾照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45-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系统萎缩症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报告3例不同类型的多系统萎缩症。例1,男,52岁,1986年6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79年始有阳萎,并进行性加重,1982年出现头晕、眼花、无力。1983年后在直立及行走时频繁晕厥发作,渐双下肢僵硬,走路不稳,易跌倒及说活不清。1985年后间断出现尿频、尿失禁,以睡眠时明显,偶有腹泻或大便失禁,无家族遗传史。检查:卧位血压17.3/12kPa,直立血压10.7/6.7kPa,意识清、表情呆板,反应迟钝,说话欠流利,吐字不清。
  • 赵德柱,杨子超,李红云,王民,韩仲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胼胝体出血在脑出血中少见,尤其是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胼胝体出血迄今未见文献报导,现将哈医大及青岛医学院各1例综合报告如下:例1,女,44岁,职员,住院号48052。于3月28日晨起自觉窒息感,数秒钟后突然头顶部剧痛,无抽搐。15分钟后大喊大叫,胡言乱语,双眼直视,当地医院按癔病静注安定10mg 后进入昏睡。2天后清醒,表现淡漠,失语、尿失禁,按蛛网膜下腔出血转入我院。查体:Bp16/9.3kPa,轻度缄默状态,运动性失语。无面瘫,四肢可活动,石 Chaddock 氏征(+),有项强及克氏征。
  • 宋海翔,王子芬,张传玺,牛纪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47-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癌瘤患者出现神经系统机能的异常,一般都是转移所致,但有些癌瘤患者并未直接转移或浸润神经系统,却有神经系统的损害,并且神经系统的损害出现在癌瘤表现之前,因此正确认识这些非转移性神经系统的损害,既能防止对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误加的不适当甚至有害的治疗,又能引导临床医师对隐蔽的癌瘤作出正确及时的诊断。癌瘤对神经系统这种远隔影响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由于癌瘤影响身体的重要脏器,内分泌、代谢及营养障碍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今就我院排除了各种器质性疾病和癌瘤直接转移所致的神经系统的损害,确诊为癌瘤非转移引起的神经系统的损害8例报告如下:
  • 王鹤,付卫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戴××,男,38岁,1987年4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及背部剧痛,2小时后出现双下肢无力。排尿费力,在当地做腰穿,压力正常,无梗阻,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经治疗约一个月基本恢复。1988年6月28日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左胸背剧痛。3小时后出现双下肢活动受限,尿潴留,88年7月2日以横贯性脊髓病收入院。查体:神清,视力正常,眼底视乳头边界清。双眼球活动自如无复视,无眼震。余颅神经无示位体征,颈_6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上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Ⅳ级,双下肢完全瘫,肌张力减低。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膝、跟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克氏征阴性。尿潴留。
  • 吴宣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49-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偏头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根据Kurtzke 调查,美国1982年年发病率250/10万,患病率2000/10万。我国1983年六大城市调查表明偏头痛年发病率20.2/10万,患病率523.9/10万。血管和神经因素:偏头痛的血管理论是根据早先 Wolff 等的研究即偏头痛是由于脑血管痉挛继发脑血管扩张起始的。最近Olsen 等用氙作颈内动脉注射测定偏头痛病人局部脑血流量(rCBF)。
  • 石祥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51-2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畸形首先由 Hunter 报告。1984年,Shenkin 用克斯(Kety-Schmidt)血流量测定法测定脑 AVM 病人颈内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速度高于正常人3倍,心输出量增加30—120%,这是对脑 AVM 最早的血液动力学研究。1954年,Murphy 发现脑 AVM 病人颅内盗血现象导致正常部位脑组织血流量减少,这与病人的癫痫和精神症状相符合。1971年,Feindel用氙和莹光血管造影技术在手术中测定局部脑血流量,发现脑 AVM 切除后,脑盗血现象减少和 AVM 周围脑组织血流量改善。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 7(4): 254-2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