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第1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4-03-25
  

  • 全选
    |
  • 冯加纯,饶明俐,张淑琴,韩漫夫,邓义斌,李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29-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四血管阻断方法制成Wistar大鼠全脑缺血10分钟再灌流模型。分别于再灌流7天内对新皮层、海马、丘脑、纹状体和小脑等五个脑区的LPO、SOD、GSH—Px含量进行测定。LPO在各脑区于再灌流后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第5天基本降至对照组水平。SOD在6小时内迅速降至最低水平,然后逐渐回升,但在第7天时仍低于对照水平。GSH—Px在各脑区均呈双时相改变,先降后升,然后再逐渐下降,在第7天时略低于对照组。经相关分析,LPO与SOD呈显著负相关,LPO与GSH—Px无相关关系。本文还对自由基在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 孙玉才,侯凯,吴耀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垂体瘤术后并发癫痫持续状态2例孙玉才,侯凯,吴耀晨例1:女,55岁,因头痛1年,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1993年12月4日入院。既往无抽搐史。查体:四肢活动自如,左眼视力:0.3。头部CT见局限于鞍内略高密度影。
  • 王崇顺,奚淑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33-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放免法测定40例脑出血性中风和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随访病期动态改变,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无论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组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别,并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 皮业庆,尤家录,李竹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35-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采用显微摄像技术观察了山莨菪碱(654—2)对高分子右旋糖苷(HMWD)诱发的大鼠急性脑微循环紊乱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654—2可明显防止HMWD引起的软脑膜微血管痉挛,血流减慢、淤滞甚至停灌,并能维持严重低血压状态下的脑血流。本发现为临床应用654—2预防、抢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 刘芳龄,张葆樽,高军茂,王冬嫣,邢惠清,石春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38-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16例椎—基底动脉闭塞的病理、临床资料为基础,探讨了病理与临床特点。椎—基底动脉闭塞以基底动脉中段多见,栓塞多于血栓。病变主要波及桥脑、枕叶、颞叶及丘脑。约半数病人并存基底节区梗塞。本组病理资料提示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也是本病常见于老年人的病理基础。起病时常见的症状有眩晕、呕吐、偏侧或双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及突然意识不清等。病变过程中比较有特征性的体征有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双软腭提举力差、双侧肢体瘫痪、双侧病理反射阳性。CT对本病诊断的帮助不大。
  • 董加政,胡昌恒,袁光固,罗祖明,罗德儒,张大忠,陈素清,陈剑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41-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用高脂饲料诱导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同时肌注补充微量元素硒(Se)。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兔毛及动脉壁硒含量的检测与分析,系统深入地探讨了硒的抗AS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补硒可从数量上和程度上减少AS的形成(P<0.05);2.兔毛及主动脉壁硒含量与AI呈负相关。这为进一步研究硒与AS的关系,探讨硒防治AS的机理,使之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 王中,周岱,朱风清,吴昀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44-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大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研究了SAH后脑组织18种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SAH后一周内Glu、Gly、Tau、Phe、Ala、Leu、γ—GABA、Lys、Asp、Thr、Ser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Glu升高最明显,约为对照组的33.4~200%,提示这些氨基酸尤其是兴奋性氨基酸在SAH后脑损害机制中起一定作用。Val、Met、Ile、His、Arg、Pro、Cys,在SAH一周内无明显变化,提示这些氨基酸在SAH后的脑损害机制中不起作用或很少起作用。
  • 张新德,王立文,强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短暂性完全遗忘型脑梗塞2例报告张新德,王立文,强琳单纯表现为短暂性完全遗忘型(TGA)脑梗塞,临床报道不多,现将我们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例1,男,65岁,右利手,到熟悉的菜市场买菜时忽然忘记此行的目的,10分钟后突然清晰如常人。
  • 刘洪宇,龚守良,尉军,刘树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47-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观察10GyX线头部照射对雄性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头部照射后第2天,下丘脑L—Enk和M—Enk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下丘脑NE和DA明显增高,血清PRL、TSH和GH也有不同程度增高。提示,下丘脑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神经肽和神经递质所发生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 殷光中,张智湛,管惟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严重脑室内出血殷光中,张智湛,管惟苓我科自1992年以来,诮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6例严重脑室人出血,并对1992年以前5例严重脑室内出血作过单纯脑室引流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报告如下2例。年龄47~82岁,平均61.4岁。
  • 王介明,梁建华,苑宝江,陈乐然,夏学清,王继贤,周贵平,王克慧,李辅海,夏学京,张帆,冯欣,王丽,陈红,葛喜梅,房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50-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采用肾动脉钳夹法制成实验性肾型高血压大白鼠模型,确认高血压形成并持续150天后,对其进行了红细胞变形能力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观测,发现了与临床高血压患者相同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 王玉芝,李素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连续状态病人的护理体会王玉芝,李素兰癫痫连续状态是一种紧急情况,应立即抢救、中止发作,否则昏迷加深、高烧、脱水、呼吸循环衰竭,可引起死亡。我科收治癫痫连续状态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6~67岁。病程30分~72小时。
  • 米振洲,元小冬,安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52-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部位脑梗塞的血流变学研究米振洲,元小冬,安心脑梗塞准确定位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康复、预防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将急性脑梗塞病人应用CT定位分类,同时测定有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梗塞部位与血流变学改变关系进行分析。
  • 赵忠文,毕春燕,王洪亮,杨润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54-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嗜铬细胞瘤的神经系统表现赵忠文,毕春燕,王洪亮,杨润华嗜铬细胞瘤是嗜铬组织的肿瘤。这种肿瘤的特点是分泌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产生各种神经系统表现。我科自1978年3月到1993年8月共收治48例嗜铬细胞瘤病例。
  • 周小燕,邓普珍,杨光田,郑智,刘纯纲,李秀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56-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初步研究周小燕,邓普珍,杨光田,郑智,刘纯纲,李秀云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居我国各种疾病死亡率的首位。
  • 孙小红,陈清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58-1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酷似嗜酸性筋膜炎的线粒体肌病(附2例报告)孙小红,陈清棠线粒体肌病是一组因线粒体代谢缺陷而导致的以骨骼肌损害为主的多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以肌无力为主的称为线粒体肌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等多系统损害者,称线粒体脑肌病。
  • 战士发,孙永才,赵国库,张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60-1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成人Arnold-Chiari畸形的临床和MRI战士发,孙永才,赵国库,张昱Arnold—Chiari畸形(ACM)是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疾病,临床较少见。
  • 徐酝宜,秦芝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62-1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动神经元疾病与外伤(附5例报道)徐酝宜,秦芝九本文报道5例运动神经元疾病,起病前3~24月有较重的外伤史,4例为肢体牵拉伤,1例后颈部重击伤,提示外伤为某些运动神经元疾病发病原因之一,并结合文献讨论了外伤激发和加剧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可能机制。
  • 马忠恕,杜宝东,杜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64-1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三叉神经痛的电镜观察及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马忠恕,杜宝东,杜波我们自1988年11月始对6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施行了乙状窦后入路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或感觉根部分切断治疗。
  • 宋文英,刘晓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65-1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413例临床分析宋文英,刘晓林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神经科常见疾病。我院84~93年10年共收治413例,就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 赵文健,孟昭启,王明礼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眩晕性癫痫10例报告赵文健,孟昭启,王明礼报告10例眩晕性癫痫,平均年龄18.7岁,病程最长达2.5年,平均发作持续10分钟左右,均伴恶心或呕吐,发作期2/5出现双眼水平眼震,1例轻度耳鸣,均无耳聋,3例发作时有意识障碍,2例抽搐。
  • 闫超英,孙桂莲,王菊香,霍淑芳,时景琴,李菊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68-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附30例临床分析)闫超英,孙桂莲,王菊香,霍淑芳,时景琴,李菊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指围产期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的一系列脑病表现。HIE是新生儿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 杨子超,杨习江,葛茂振,杨健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毒感染后低血钾瘫痪(附13例临床分析)杨子超,杨习江,葛茂振,杨健伟近年来陆续发现一组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发病机理不明的低血钾瘫痪病例。我们自1987年至1993年收治13例,报告如下:
  • 吴围屏,李宝林,黄海南,宋长征,马沛然,孔祥和,韩玉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71-1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周围神经蛋白脂质蛋白抗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吴围屏,李宝林,黄海南,宋长征,马沛然,孔祥和,韩玉兰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由某些病毒感染自身抗体(ProteolopidProteinAntibody,PLP─Ab),并与临床表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 韩巍,侯丽霞,刘德铭,张桂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73-1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颅脑疾患合并多脏器衰竭的防治韩巍,侯丽霞,刘德铭,张桂英颅脑疾患合并多脏器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病人在ICU中比较常见。
  • 罗毅男,亢建民,褚克夫,舒跃琪,岳英,李清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75-1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合并颅内出血罗毅男,亢建民,褚克夫,舒跃琪,岳英,李清华妊娠期颅内出血是发生在妊娠、分娩期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虽较低,但处理较困难,死亡率亦高,为引起重视,报告我院1962~1991年近30年间共收治的12例。
  • 陆寅,崔瑞廷,耿家贵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77-1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血浆交换治疗重症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体会(附21例分析)陆寅,崔瑞廷,耿家贵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GBS)是一组尚无特效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伴有呼吸肌麻痹的重症病人,病程较长,死亡率较高。
  • 周锦虹,方孝本,沈崇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79-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脑出血14例临床和CT分析周锦虹,方孝本,沈崇欣我们收集近5年来经检查证实为小脑出血共14例的临床及CT所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2例。年龄18~80岁,50岁以下仅2例,平均年龄63.5岁。
  • 李海波,杨立彬,梁志学,刘宪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抢救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炎合并脑疝成功1例报告李海波,杨立彬,梁志学,刘宪刚孙×,女,14岁。于1993年6月10日入院。患儿于9个月前开始出现颜面部对称性红斑并伴有发热、关节疼痛。
  • 刘西新,沈岳飞,张燕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0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血糖改变刘西新,沈岳飞,张燕峰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可出现血糖升高。有关起病时的血糖水平与患者近期预后及发病时意识状态的关系,国内外已有报道。
  • 羊衍泽,膝聿联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3例报告羊衍泽,膝聿联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若不能尽早发现,正确处理,其后果十分严重。现将笔者遇到3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76岁。因左眼闭合不全,口角右歪半月于1988年12月3日入院。
  • 魏荣贵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儿高血压脑出血1例报告魏荣贵患儿男,8岁,于1992年11月9日2:30睡眠中突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尿失禁,半小时后呼之不应,4小时后全身抽搐。当日7:30急诊来院。肌注苯巴比妥钠0,1,20分后抽搐停止。收住儿科。
  • 胡晓英,孙百鸣,赵世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84-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K-F环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的价值胡晓英,孙百鸣,赵世洪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氏病)多发生于青少年,有家族遗传倾向,由于铜代谢障碍所致。铜沉积于全身组织以大脑豆状核和肝脏受累最为显著,同时在角膜缘部形成典型的色素环这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特征。
  • 黄正松,戴钦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85-1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术黄正松,戴钦舜自从1974年Serbinenko等首次报道用可脱性球囊导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及其它脑血管疾病以来,这项工作已迈入了崭新的阶段。
  • 卢良高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儿脑创伤性窒息8例急救报告卢良高报告5年来共收治车祸所致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并窒息的3~9岁儿童8例。窒息时间最长达37分钟,最短8分钟,平均19分钟。经过紧急插管手术清除血肿后抢救存活6例(75%),其中痊愈4例(50%),好转2例,死亡2例。
  • 欧建邦,王集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88-1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氏病研究进展欧建邦,王集科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反射减少及始动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特点。
  • 王菊香,白丽敏,秦丽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抢救与护理王菊香,白丽敏,秦丽霞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3年12月,收治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人88例。其中45例重症均行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成活39例占切开的86.7%;死亡6例占13.3%。
  • 姜永春,李金英,张刚军,张军,潘法挺,刘国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1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报告姜永春,李金英,张刚军,张军,潘法挺,刘国仁例1:女性,39岁,1993年6月9日中午在上班路上打了一个喷嚏后突然感到腰部剧烈疼痛,呈针刺样并向后背部放散伴有双下肢疼痛,不能行走,大汗淋漓。
  • 刘柱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 10(3): 2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上所见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极大多数是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极少见,国内丁氏统计9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发生于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只有2例。近年来我院收治了两例,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