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唯一指定官方网站
中文
|
English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化学文摘(美)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WPRIM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本刊简介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声明
同行评议流程
版权协议
投稿须知
稿约
论文模板
编委会
审稿专家
1995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5-03-25
全选
|
Select
无名质区破坏的Wistar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和生长抑素活性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吴江,张淑琴,饶明俐,张昱,朱德志,姚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30-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选用Wistar系雄性大鼠,通过向鼠脑的无名质区注射Ibotenicacid,造成中枢胆碱能系统破坏的动物模型。采用放免方法,测定了无名质区破坏后大鼠不同脑区ChAT活性和SS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鼠一侧无名质区破坏后,同侧大脑皮质额叶,顶叶的ChAT活性显著下降,同时同侧额叶、顶叶及海马的SS含量也明显降低。结果提示:中枢胆碱能系统和生长抑素系统有极密切的关系,无名质区破坏后脑内SS含量的下降,可能是伴随着胆碱能系统损伤的继发性改变。推测SS系统可能接受胆碱能系统的传入,参与对学习、记忆的调节。
Select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视乳头水肿和/或视网膜出血病人近期预后
王继阳,窦云田,徐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32-1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视乳头水肿和/或视网膜出血病人近期预后王继阳,窦云田,徐哲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可见到合并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我们收集了几年来住院的205例SAH患者,将有上述异常改变者列为异常组、其余列为对照组、对二者近期预后进行了对比分析。
Select
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缺血性脑水肿和内皮素变化的实验研究
吴晓华,郑惠民,张仁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33-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密度梯度法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对Wistar大鼠缺血皮层和血浆内皮素(ET-1)和脑皮层比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脑缺血前后10d分别每天给予不同剂量的神经生长因子(2mg/kg、1mg/kg、2mg/kg、3mg/kg)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脑缺血皮层中内皮素的变化,缺血性脑水肿也相应地得到改善,且呈量效依赖关系,为该药治疗脑血管病提供其理论依据。
Select
自由基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作用机理及保精增智液的保护作用
冯加纯,饶明俐,张淑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35-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大鼠4血管关闭方法制作了全脑血再灌流模型。于再灌流后24h取双侧海马,分别采用Progallol-NBT和改良的TBA法测定了SOD活性和LPO含量。结果SO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P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了一种新的中药方剂—保精增智液对自由基的拮抗作用,实验证明该药造模后给药效果不明显(P>0.05),造模前给药可使LPO下降及SOD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证明该药对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引起的自由基升高有保护作用。
Select
心脏骤停致脑分水岭梗塞1例报告
刘玉琴,彭翔,戈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心脏骤停致脑分水岭梗塞1例报告刘玉琴,彭翔,戈然患者,男,40岁,于入院前8日无何明显诱因自觉心慌、心难受昏倒在地,旋即由家人送当地医院,诊断"心脏骤停",当时血压测不出,即刻抢救,2分钟后恢复心跳,6小时后苏醒,不认家人,反应及理解力均差,语言欠清……
Select
过氧化物及麻醉窒息导致实验动物缺血性脑血管病样表现的初步研究
伍期专,张玉萍,包鹤丘,元小东,崔贵祥,黄晓兰,陈清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38-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54只注射枯烯基过氧化氢(CHP)及麻醉下窒息小鼠中,28只不同程度地出现一过性Horner征,其中12只症状持续时间超过0.5h,有一只持续24h以上。注射CHP加麻醉窒息的家兔(5只)脑厚片TTC染色可见多处明显浅染区,并伴有表面下凹。
Select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2例报告
相守武,杨魏伟,王增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例1,患女,48岁。12天前患者感头痛、恶心、呕吐,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此后头痛渐渐加重,并出现双眼球疼痛伴视物模糊不清,在门诊测眼压升高。
Select
内皮素-1和内皮素-3对实验动物脑血管的不同反应
张希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41-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电脑视屏下记录观察离体活组织脑切片技术,对内皮素-1(ET-1),内皮素-3(ET-3)在蒙古沙鼠离体活组织脑血管的反应进行记录分析。发现ET-1引起脑血管强烈收缩,收缩特点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加强。但ET-3没有引起脑血管强烈的收缩。这种不同的反应特点,支持了存在不同内皮素族受体的观点。ET-3在有损伤的血管内皮上起调节作用。
Select
脑灰质异位伴动脉导管未闭1例报告
王磊,张庆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26岁,工人。于94年5月12日夜间突然尖叫,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双眼球上翻,大小便失禁,约30min后清醒,醒后头痛、嗜睡、不能回忆发病经过。
Select
脑缺血及再灌流期间生物膜磷脂代谢特点
母敬郁,陈光辉,陈文华,杨翰仪,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44-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大白鼠4血管结扎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流模型,同时制备脑组织线粒体和微粒体组分,检测假手术组,缺血15min,再灌lh、ld和3d各组生物膜主要磷脂的含量变化,发现再灌流时磷脂代谢变化比缺血期幅度大,并且线粒体主要组成磷脂和微粒体主要组成磷脂代谢变化规律并不一致,证明磷脂代谢异常导致了生物膜功能丧失,造成了神经元的损伤。
Select
后颅凹减压抢救小脑梗塞致呼吸衰竭成功1例报告
冯加纯,傅双林,刘洪恩,王丽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女,71。于1995年1月6日住院。患者入院前2天突然头晕、头痛、呕吐胃内容物,1天后病人昏迷,第3天来我院。行头部CT扫描发现小脑似有低密度病灶,第四脑室受压……
Select
树楤局部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谈跃,王子灿,李麟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47-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数学者认为树 为低等灵长类动物。用电凝阻断树 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的方法成功地复制了树 局部脑缺血模型。发现血管闭塞15min及6h后,缺血区rCBF分别为凝闭前的36.74%和39.84%;SEP分别为凝闭前的21.8%和36.78%,血管闭塞6h时后水钙含量显著增加,形态学检查表明发生了局部缺血性梗塞。作者认为,由于树 的生物学特性较其他哺乳动物更适合局部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Select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时间与天文潮汐关系
窦汝香,樊东升,康德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收集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分析其是否与天文潮汐有关。1临床资料与方法42例SAH病人,男18例,女24例,年龄35~76岁(平均56.5岁)。
Select
尼维地平抗高血压治疗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李毅平,张雅洁,索敬贤,王长坤,毕春华,川村伸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50-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12周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皮下植入随渗透泵予尼维地平或其溶剂7d(第1组)或14d(第2组)。用药后分别于第6、13d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尼维地平治疗组血压降至正常。第1、2组应用尼维地平治疗后,梗塞灶体积较各自的对照组减少。冠状连续切片上梗塞灶面积在第1组仅有2张,而在第2组有5张缩小。第2组脑水肿体积亦减少。因此尼维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局灶脑缺血具有疗程相关的保护作用,提示长期应用该药能减轻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病情。
Select
红细胞变形性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姜万弘,杨露春,田桂玲,杨丽,孙丽莎,翟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52-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用激光衍射法测定224例不同性别、年龄的正常成人的RBC变形性,结果与性别无关,随年龄增长,RBC变形性逐渐降低,50岁以后各年龄段有显著变化,并讨论了产生机制。
Select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脑梗塞11例分析
乔泽国,张俊英,王学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53-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心肌梗塞(AMI)引起脑血管意外称为心脑卒中或"心脑综合征"。我们从1986年以来遇到11例AMI并发脑梗塞病例,现报告如下。
Select
红细胞膜胆固醇、磷脂及二者比值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测定研究
潘旭东,韩仲岩,陆九高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54-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测定10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RBCM-Ch、RBCM-PL、RBCM-Ch/RBCM-PL比值。结果显示:RBCM-Ch含量疾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别;RBCM-PL含量低于对照组而二者比值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3项指标中以二者比值改变最明显。病人组RBCM-Ch含量与血清胆固醇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结果表明脑血管病人有红细胞膜脂质含量异常,它与脂质代谢异常和血液高凝状态等病理情况有关,并影响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和微循环。
Select
纯感觉性卒中
杨益阶,董红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56-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22例纯感觉性卒中(PSS),其中包括5例手口综合征。CT扫描发现丘脑后外侧部和放射冠腔隙性梗塞分别为9例和2例,顶叶皮层小梗塞1例,桥脑被盖旁正中区、中脑背外侧部和豆核内囊区小灶性出血分别为1例、1例和4例,无相应病灶4例。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讨论。作者认为,凡是小灶性病变(梗塞或出血)累及丘脑感觉核或脑干至大脑皮层感觉传导通路的其他部分,均可引起PSS。PSS的治疗依其病变性质而定,预后良好。
Select
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发脑梗塞(附5例报告)
郭凤鲁,冯珠玲,司志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58-1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5例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发脑梗塞,年龄皆<45岁。并除外高血压和/或动脉硬化等致病因素。同时均有甲亢症状、休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改变。影象学支持脑梗塞诊断。其发病机理或二者之间的关系复习文献并略加讨论。常规治疗脑梗塞同时需给予抗甲亢药物。控制甲亢症状的发展有利于神经系统病情的改善。
Select
青年人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
于效良,高广顺,柳宪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60-1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36例青年人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SICH)进行临床分析。发现青年人SICH多位于脑叶(80.6%),出血原因多为脑血管畸形(占50%),预后较好。强调隐匿型血管畸形在青年人CT发病原因中的重要意义。指出青年人SICH应当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清除血肿的同时大多可切除颅内血管畸形,避免再出血。
Select
混合性中风致腔隙综合征(附23例分析)
黄如训,黄宗青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62-1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CT证实的混合性中风23例,中风灶大多在双侧大脑深部,且病灶小,临床表现为腔隙综合征。指出临床病理取于出血及其部位,高血压起重要的发病作用,若要用脱水剂,宜小量,短时。
Select
脑梗塞患者音乐电疗前后的rCBF对比研究
沈君,郭述苏,任旭东,常高峰,王艳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64-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133)XerCBF吸入法测定,对两组(共120例)CT证实的脑血管病(CVD)患者,分别用药物加音乐电疗及单纯药物治疗前后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rCBF无明显差异,经音乐电疗的CVD患者rCB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CVD作为心身疾病的一种,除了药物治疗外,积极配合音乐心理治疗,对纠正紊乱情绪,改善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瘫肢及语言恢复是有益的。
Select
53例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检测
李海波,张云峰,朱力,原晓风,李天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66-1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单抗体与多抗体夹心法检测了53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患儿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的水平,并对其中的28例进行了恢复期CSF的检测,结果发现:急性期病脑CSF中的sIL-2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至恢复期,CSF中的sIL-2R显著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显著(P<0.001)。
Select
颅内肿瘤开颅切除术后颅内出血原因探讨
朱凤清,杨学照,周岱,惠国桢,鲍耀东,许新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68-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8年间在1084例颅内肿瘤病人行开颅切除术后31例病人发生颅内血肿,其中术野血肿22例,远隔血肿9例。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肿瘤残留、肿瘤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水肿坏死、颅内压力骤降,术后高血压是术后出血的间接因素,结合文献对术后出血的早期诊断和减少术后出血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Select
合并颅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24例治疗探讨
郑佳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70-1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并发颅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AVMs)24例,按Luessenhop分型:Ⅰ型5例,Ⅱ型6例,Ⅲ型7例,Ⅳ型6例。8例血肿清除后行血管内治疗,栓塞率达85%。16例血肿清除加AVMs切除或供血动脉结扎或电灼术。结果:优良15例,病残8例,死亡1例。对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Select
腔隙性脑梗塞的MRI与临床
侯玉华,薛燕礼,潘奇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72-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221例经头颅MRI确诊为脑梗塞资料,157例为腔隙性梗塞。<60岁者发病率为23.6%,≥60岁者为76.4%。其中86.6%的患者伴有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3.4%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腔隙梗塞以基底节区最多见61.8%,脑叶15.9%,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半卵圆中心11.5%,丘脑5.1%,脑干及小脑分别为2.5%和3.2%。病灶部位分布及临床体征,对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Select
生前诊断桥脑中央髓鞘溶解1例报告
韩漫夫,宫淑杰,赫秋月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73-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CPM)是一种罕见疾病,见于长期饮酒和(或)营养不良及一些代谢疾病。既在均为尸检证实。今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2例对本病的生前诊断加以讨论。男,36岁,酒厂工人。
Select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电生理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苏志强,葛茂振,王德生,陈士模,孙秀英,孙立国,盛雨辰,吴振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74-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组30例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病人全部进行临床、电生理学检查,其中10例病人进行腓肠神经活检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电生理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一个重要客观手段。电生理学检查中MCV、SCV较EMG敏感,但三者结合起来更有诊断价值。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为电生理学改变提供有力的证据。
Select
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偏头痛双盲、随机、对照性临床观察
赵树仁,邓范艳,王明礼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76-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小儿偏头痛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丙戊酸钠,对照组服去痛片。治疗组疗效显著(P<0.05)。该药治疗各种偏头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Select
颈动脉海绵窦漏2例报告
张桂珍,刘群,王立萍,王玉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颈动脉海绵窦漏(CCF)较少见,现报告2例。例1,女,45岁,工人。该患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有眼睑下垂、复视且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半年后无诱出出现右眼球突出,球结膜水肿充血、视力下降……
Select
尼莫地平、莨菪类药治疗血管性偏头痛143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隆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尼莫地平、莨菪类药治疗血管性偏头痛143例临床疗效观察王隆富血管性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症之一,目前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不一,现将我院近2年来应用尼莫地平、莨菪类药治疗偏头痛病人143例的疗效作一临床分析与探讨。
Select
痛点注射治疗血管性头痛180例临床观察
李有田,朱慧明,江新梅,韩漫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自1980年3月至1993年12月,以痛点为注射点,进行穴位注射治疗血管性头痛180例,镇痛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系我院神经内科已确诊的住院或门诊患者。
Select
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32例疗效观察
王雅杰,卢瑛,尹长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从1988年至1993年收治住院脑囊虫病人32例,均采用丙硫咪唑治疗。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病人,男23例,女9例。年龄15~71岁,平均48岁。
Select
脑血管性痴呆的P_(300)研究
刘凤荣,王晓红,汤洪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81-1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来检测神经心理认知功能,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本文用P300检测技术对老年人脑血管性痴呆与脑梗塞及正常老年人各30名。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Select
864例脑血管病患者死亡时间昼夜分布的差异
李德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864例脑血管病患者死亡时间昼夜分布的差异李德宸我们对864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时间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旨在探讨脑血管病患者死亡时间的昼夜分布规律,以指导治疗和抢救。1材料与方法按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确诊。
Select
多梗塞性痴呆与P_(300)
徐存理,刘玉琛,李耀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对多梗塞性痴呆(MID)病人进行P300识认电位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本病的预测、诊断提供一客观指标。
Select
脑梗塞病人发生梗塞后出血的临床观察(附17例报告)
秦琴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17例发生有梗塞后出血的脑栓塞病人作了临床观察,以探讨对梗塞后出血这一现象的发现及合理的治疗。1临床资料本组17例均为住院病人,男9例,女8例,年龄21~84岁。
Select
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的制作进展
邵淑琴,林建,郑彩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85-1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临床脑血管疾病分类中,脑梗塞占75%;脑梗塞中,大脑中动脉梗塞占60%;而大脑中动脉梗塞中,MCA主干梗塞占82.2%[1];并且约70%明显的栓子来源[2]。
Select
肌张力障碍
袁浩龙,周蓓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11(3): 189-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定义与分类[1,2]1984年,由肌张力障碍(DT)基础医学科学顾问委员会提出的定义为:DT是一种综合征,特点有持久性肌收缩,常引起扭转和重复运动或异常姿态。DT可依据发病年龄、病因或分布位置来分类。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辑办公
本刊公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