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第1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6-04-25
  

  • 全选
    |
  • 吕晓红,饶明俐,林卫红,张淑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194-1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出生24h以内的Wistar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观察了天门冬氨酸[Asp:内源性诱导一氧化氮(NO)生成剂]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并用NO合成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NNLA)和尼莫地平进行干预试验,通过观察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发现NO对于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动物试验结果基本一致;Asp介导内源性NO合成增加可能是其产生神经细胞毒性的主要途径之一;调控NO生成量或阻断其合成通路,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免遭兴奋性氨基酸(EAA)毒性的作用。
  • 陈曼娥,王庆松,琚亚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196-1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深入探讨远离大脑局部致伤后CNS总体应变效应,阐明其与神经─体液ET1启动、调控的作用与关系,本研究用放免法和斑点杂交监测了犬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后血浆、CSF、海马、下丘脑和颞叶灰、白质ET1含量动态变化。结果:高、低速组伤后血浆、CSF、各脑区ET1含量和ET1─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伤前和对照组。血浆、CSF、各脑区ET值相互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远离大脑局部致伤后神经─体液ET1含量变化有其自身规律和内在联系,在CNS应变效应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起持续而重要的作用。
  • 何英,王东武,邓志宽,张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199-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选用犬基底动脉全段结扎脑干缺血模型,观察了海风藤对犬脑干缺血后脑组织细胞内钙含量和超微病理改变的影响,我们发现海风藤0.3g/kg可明显降低犬脑干局灶性缺血后细胞内钙含量,改善缺血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害,提示海风藤对脑干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 姜万泓,杨露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01-2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Huckmann氏方法对142例颅脑CT平片进行脑室、脑沟测量,并逐一测定有关血液流变学指标:RBC变形性、全血粘度、RBC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表明:(1)有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普遍性脑萎缩的趋向,但大都在进入老年期后才日益明显;(2)普遍脑萎缩病人存在某些显著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如RBC变形能力下降、全血粘度升高等;(3)显著皮层萎缩组与显著脑白质萎缩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不尽相同,前者RBC压积、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RBC变形性明显高于后者,而后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前者。
  • 陈光辉,胡亚贤,母敬郁,杨俊英,常明,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04-2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大鼠4血管关闭(4VO)方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流模型,观察海马、新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在缺血及再灌流不同时相Na+K+─ATP酶活性变化。缺血时即刻出现海马Na+K+─ATP酶活性降低(P<0.05),再灌流后新皮层及皮层下酶活性有暂时性降低,海马的酶活性在再灌流168h时仍未恢复(P<0.05)。Na+K+─ATP酶活性的降低与自由基对酶结构的直接破坏、膜磷脂降解以及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引起界面脂或膜流动性改变有关。
  • 贾凤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部位不自主地突发肌肉抽动,伴有爆发性发声或骂人词句为特征的疾病。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我院自1992年8月至1995年10月共诊治该病16例,现报道如下。
  • 吴基良,李立中,何丽娅,刘忠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07-2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再通的方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ATPase的活性,观察了有机锗─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CG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组织中MDA水平,明显保护SOD、GSH─Px、Na+K+─ATPase及Ca2+─AT─Pase活性。表明CG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王群,钱采韵,杨文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09-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4血管闭塞法制造SD大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并经受体放射分析法测定大鼠脑甲状腺激素受体(T3R)的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力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缺血5min脑T3R即开始上升,缺血15minT3R含量明显增高(P<0.01),受体亲和力无改变。大鼠脑缺血急性期脑甲状腺激素受体向上调节为机体的重要代偿反应。
  • 阎伟,许二赫,张昀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11-2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3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以及可能影响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RBC—C3bRR明显降低,而RBC—ICR明显增高;血清SOD含量减少,LPO明显增高。RBC—C3bRR降低与血清LPO增高呈显著负相关,与SOD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与体内自由基代谢改变有关。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13-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为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试验,评价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对中国人急性脑梗塞161例的疗效,并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32例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F─521组的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低右组(P<0.001)。且从治疗后1d即出现明显效果,并可明显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10dCT扫描低密度灶体积比治疗前缩小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在治疗过程中DF─521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10d的总有效率DF─521为82.6%,对照组为59%。
  • 王玉珍,康晓平,满桂文,钱爽,王海峰,魏丽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40岁,农民,于1995年10月8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腹泻,每日2-4次,并有全身无力、失眠、健忘,2天来面颈部及双手肿痛。发痒和烧灼感,无头痛发饶,无药物过敏史。
  • 徐恩,陆雪芬,杨宁,杨继党,黎冰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16-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94例急性脑血管病人与同等数量的对照组作1:1配比分析,探讨A型行为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显示:(1)TH+CH总分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A型行为患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是配对对照组的7.67倍;(3)病例组行为问卷得分与血甘油三酯、血球压积升高有关。本研究表明A型行为参与了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 周建飞,孙永才,战士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年来我们收集20例脊髓型颈椎病例,将其临床及MRI特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7~69岁(平均53.5岁)。病程10天~2年1月(平均56天)。
  • 王洪典,张光运,粟秀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19-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28例脑梗塞进行MRA检查,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塞以脑动脉闭塞为主,腔隙性脑梗塞以脑动脉狭窄、变细或粗细不均为主。表明MRA可用来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脑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大面积脑梗塞闭塞的血管。与DSA检查对比,MRA可部分替代DSA检查。
  • 安德明,战士发,徐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21-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93例,年龄60~90岁。均突然眩晕,伴有恶心呕吐48.4%,耳鸣耳聋32.3%,构音障碍21.5%,一侧肢体无力12.9%。91.4%头位改变诱发。应用血塞通或维脑路通静点,内服阿司匹林,颈椎热敷牵引治疗,43%未再发作。讨论了发病机理。颈椎热敷牵引(重2.0~2.5kg)是较好治疗方法。
  • 黄流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性,26岁,工人。于1994年2月停经1个月后出现频繁恶心呕吐,进食甚少,未予重视。症状持续近2个月,逐渐出现行走不稳,卧床不起,嗜睡,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神志恍惚,少语,有时有重复言语。
  • 梁滨华,林世和,陈桂芝,赵节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23-2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12例酒精性痴呆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有10年以上饮酒史,饮酒方式多为空腹。本病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根据对维生素B族和治疗反应较好,推测其病因可能与饮酒引起营养障碍及酒精对皮层神经细胞产生毒作用有关。本文对诊断标准作了进一步探讨。
  • 王卓尔,周惠杰,郑秀平,吴佳斌,魏艳芬,徐茂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25-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迟发性癫痫中首发症状为痴呆样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观察。23例患者病因不同,脑电检查均有癫痫波形,通过CT、MRI、DSA影像学检查见到病灶位于额叶9例、颞叶8例、间脑2例、胼胝体1例、颅底1例、边缘叶1例,提示本组病例所具有的临床征象与病变部位有关。
  • 江新梅,马涤辉,刘卫华,张昱,林世和,马玉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27-2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一家系7例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及两例肌肉病理改变。进行性全身肌无力,以肢体近端为主,肌张力低下,两例伴颈肌无力。血清CK、LDH、GOT增高。肌活检Ⅰ型纤维内大量脂滴。电镜见肌原纤维间脂滴增多,呈平行或串珠样排列。用激素及辅酶Q10治疗症状改善。
  • 邱志富,田明博,丁君,张岩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出血与脑梗塞可以并发。本文将36例脑出血合并腔梗结合临床及CT特点报告如上。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1991年7月至1995年10月686例脑血管病住院病历,其中脑出血合并腔梗36例。
  • 吴琼,邱志富,金梅香,李志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30-2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Binswanger病42例。缓慢起病。早期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征象,多因发生卒中才来就诊,有累加性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智能衰退呈阶梯样加重,末期表现为重度痴呆,可伴有假性球麻痹、帕金森氏综合征及尿失禁,诊断BD还必须有CT、MRI典型的影像学改变。
  • 潘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在下棋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促发的癫痫发作。属反射性癫痫的范畴,为原发性癫痫一类。多表现为大发作,肌阵挛性发作或强直性发作。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性,16岁,中专生。1993年6月17日下午6时许首次发作。
  • 宋东林,吕强,石进,白丽,张宏,谢仁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32-2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报告2例重症肌无力症(MG)患者合并颈椎病,认为MG患者颈肌无力,颈部活动过度是造成颈椎外支架平衡破坏,形成颈椎病并使颈髓受损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MG患者出现锥体束征的病理基础之一。
  • 朱廷吉,鲁质成,徐寿水,朱晓波,付双林,王长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34-2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6例手术后出现缄默症,2例为髓母细胞瘤,1例为鞍结节脑膜瘤,1例为矢状窦旁脑膜瘤,2例为额部胶质瘤。辅助运动区、齿状核均与丘脑腹外侧核通路有联系,这些通路障碍或丘脑核病变可能是缄默症的病理基础。
  • 童启进,秦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马凡综合征(Marfan'ssyndrome)系以动脉中膜变性为主的结缔组织疾病。多数死于主动脉瘤破裂或心肌梗塞。本文报道1例马凡综合征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脑出血。并经尸检证实。文献尚未见类似报道,实属罕见。
  • 黄炎,闫广信,杨庆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36-2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小脑共济失调30例。年龄4~14岁。多于发热、腮腺肿大后7~10d出现共济失调症状,主要表现为嗜睡、烦躁、头晕,走路不稳及步态蹒跚,眼球震颤,发音不清,意向震颤。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30~800)×106/L,淋巴细胞0.7~0.8,蛋白0.4g~0.89g/L,糖均正常,分离出腮腺炎病毒者7例。脑电图:大部分表现为慢波。头部CT均正常。全部病例经抗病毒及激素治疗,于2~3周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1例留有后遗症。此外,本文就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及预后进行深入探讨。
  • 潘伟,胡志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男,28岁,因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一年,左肢无力伴舞蹈运动5天,于1991年11月11日入院。查体:BP12/9kPa,神志清楚,消瘦,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稍偏左,左肢力弱,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
  • 徐俊,骆成榆,巫善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38-2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二性霉素B(AM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疗隐球菌脑膜炎(CM)具有协同作用,能减少AMB剂量从而降低其毒性作用,因此一直被视为治疗CM的首选方案。
  • 毛兴爱,王玉梅,吉四辈,马铭心,刘艳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合疗法基础上,采用椎管内注射地塞米松与回苏灵,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伴有呼吸肌麻痹30例,现报告如下。
  • 孙雨时,佟韫如,毛淑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1989年10月~1995年6月经头部CT确诊为桥脑出血20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1~81岁,平均56岁,其中31~39岁2例,40~49岁4例……
  • 李玉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42-2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人在白求恩医大研修期间收集1992年至1995年45岁以下入院治疗并经CT诊断为脑梗塞患者139例,以探讨中青年脑梗塞的临床特点、病因和CT改变。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9例中男103例,女36例。
  • 项建平,李松奎,薛延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25岁,于1994年6月16日入院。患者于1天前活动中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继而出现走路不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伴左侧肢体麻木无力。
  • 黄跃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44-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Tolosa—Hunt综合征(THS)又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现将我院1982~1994年收治的23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11例。发病年龄17~64岁,平均45.0岁。
  • 孙远杰,邵焱,杨丽,张京红,王玲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神经系统病变并不多见,我们总结了我院近10年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98例,出现神经病变者1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女11例,男2例。
  • 王静,王蒙,邹亚君,潘文华,梁淑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将本科1993~1994年收治的50余例森林脑炎的病人,经间接血清荧光免疫法测为森林脑炎抗体阳性的同时,检测了12例血清莱姆病抗体,发现8例莱姆病抗体阳性的情况介绍如下。
  • 崔克义,战士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86~1995年,我们收治的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死亡35人。其中死于脑出血20人。本文仅就再障合并脑出血病人临床资料简要分析如下。
  • 孙竹萍,张世平,张跃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临床上多以高颅压或偏瘫为首发症状。腰穿颅内压往往增高。现遇到2例“低颅压”的硬膜下血肿,报告如下。例1女性,43岁,于1994年12月14日入院。
  • 黄新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33岁,因流涕、咳嗽3天,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2小时于1995年9月20日入院。既往无类似病史及其家族史。体查:心率72次/min,神清语畅。左上下肢肌力Ⅲ°,右侧肌力Ⅴ°,四肢肌张力正常……
  • 李敏霞,江岸英,段基礼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例1,男性,64岁。因头晕1年余加重1月入院。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颈椎病。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后行颈椎牵引治疗,当日即出现2次发作性眩晕伴左上肢麻木,第3日再次出现眩晕……
  • 孙玲,胡剑利,宫淑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58岁。10天前无明显诱因,四肢活动不灵,无头痛。查体:血压18/12kPa,双肺偶闻干罗音。神清,语明,眼底正常。右侧额纹变浅,右侧眼裂变大,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
  • 侯丹慧,宋淼,孙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54岁。因四肢无力2周住院。病前1个月有不典型感冒病史。查体:水平眼震,三叉神经核性感觉障碍,胸部以下不恒定的痛觉障碍,四肢手套袜套样痛觉减弱,四肢膛反射消失,共济运动好……
  • 刘亢丁,苏志强,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51-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最近研究证实脑缺血可改变脑内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表达的许多变化可由缺血诱导。因为当脑内总体蛋白质合成被严重抑制时出现了某些特定蛋白的合成,故这些基因的改变可能抑制缺血后细胞死亡的过程[1]。
  • 柯开富,包仕尧,张树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53-2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92年一氧化氮(NO)被美国科学杂志[1]评选为“今年的分子”,表明NO在生命科学界的重大价值。NO是结构简单的气体物质,易扩散,反应性强,易溶于水,半衰期仅几秒。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4): 2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复活片NaofuhuoTablets治疗脑功能障碍脑萎缩的首选药物-脑复活片脑复活片是中国吉林省长白山生物化学制药厂新近推出的治疗脑功能障碍、脑萎缩的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