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第1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6-06-25
  

  • 全选
    |
  • 周成业,黄如训,曾进胜,苏镇培,陈燕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22-3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前30min分别注射葡萄糖、胰岛素和生理盐水,术后24h处死动物,用电镜观察梗塞灶边缘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示葡萄糖组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较对照组明显肿胀、变形,胞饮小泡显著增多,线粒体肿胀,紧密连接明显开放,足突高度水肿;神经元线粒体高度肿胀,数目明显减少。胰岛素组上述超微结构改变较对照组轻。
  • 汪青松,郑彩梅,李露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25-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3H]—三磷酸肌醇([3H]-IP3)放射活性及突触体游离Ca2+([Ca2+]i)的变化,并用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治疗,观察其对[3H]-IP3放射活性及突触体[Ca2+]i的影响。结果:脑缺血1min[3H]-IP3放射活性非常显著地增高。缺血20min、缺血20min再灌流1h、6h、2d[3H]-IP3放射活性非常显著地降低。缺血20min突触体[Ca2+]i非常显著地增高,至再灌流6h达到最高水平。应用PMSF治疗能显著地抑制突触体[Ca2+]i的升高。
  • 孙光一,刘亢丁,赵节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男,56岁。于1996年4月23日入院。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肩部、肩胛间,转至心前胸骨疼痛,每次持续5~10min后自行缓解,每天3~4次,其疼痛为压迫性或灼性钝痛,他院诊断为“冠心病”……
  • 陈嘉峰,秦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28-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观察了神经节苷脂GM1拮抗剂——霍乱毒素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海马脑片体外人工缺血30、60、120min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缺血30min时胞体变小,胞内小空泡形成,细胞器减少,少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核不规则,染色质分布不均,出现边集。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胞内细胞器破碎,残存细胞器结构不清,胞核固缩,部分裂解。而霍乱毒素则加重缺血30、60、120minCA1区神经元形态学上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神经元损害作用。
  • 彭凯润,张幸运,石尚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31-3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测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钙依赖性中性蛋白酶(calcium-actizatedmeutualproteimase,calpain)活性的变化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改变。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calpainⅠ和calpainⅡ活性都明显升高(P<0.01),CA1区神经元密度相应下降,提示calpains在脑缺血损害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易兴阳,袁光固,周东,罗祖明,何俐,罗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33-3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26名健康对照者及34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示: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塞患者PBMCIL-1、IL-6活性及血清TNF水平较对照者明显增高,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又较恢复期脑梗塞患者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高的程度与梗塞灶大小密切相关。提示:脑梗塞后早期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脑缺血和(或)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刘富深,冀风云,邓瑞峰,杨洪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1992年以来用蛇毒制剂消栓灵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吸收期13例,经CT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作简要报告。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 刘芳龄,姜招峰,陈佩兰,张葆樽,田玉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36-3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犬与鼠之间脑血管痉挛病变的不同特点。采用2次枕大孔注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犬的模型,及3次视神经孔注血致SAH鼠的模型,对2种模型做了病理观察及形态定量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DCVS犬基底动脉的管腔明显缩小(P<0.01),管壁明显增厚(P<0.05)。SAH鼠中动脉的管腔无狭窄(P>0.05),管壁无增厚(P>0.05)。病理观察发现DCVS犬比SAH鼠的脑动脉病变明显严重。提示DCVS犬的模型恒定、可靠、发生率高。SAH鼠的模型不易产生DCVS,故较适用于SAH急性期的实验研究。
  • 郭密,刘群,包雪英,苏丹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型毛霉菌病近年来在我国逐有报道,但多数报导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脑,其次为脑膜及基底节部,而发生在小脑尚报道极少,现将我们经手术证实小脑毛霉菌病1例报告如下。男,24岁,农民。
  • 郭阳,郭津津,王富伟,王爱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39-3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06例正常汉族人及5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人的apoB基因xbaⅠ酶切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及其与血脂的关系。结果表明ICVD组xbaⅠ酶切位点上X+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ICVD组中具X+X-基因型者的血浆HDL-C较X-X-基因型者明显降低(P<0.05),而LP(a)和TC明显增高(P<0.05~0.005)。提示apoB基因多态分析结合血浆脂蛋白测定更能有效地检测ICVD易患人群。
  • 梁芸,陈嘉峰,吴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69岁。入院前3天午饭后散步时走路不稳、糊涂、不辨方向和不认家门,被附近收容所收容,以后转来院。8年前患脑血栓,4年前患脑出血均治愈。
  • 陈恒年,张葆樽,王振金,黄勇华,彭世恩,王绍鹏,曾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42-3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照研究了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CSF)内皮素-1(ET-1)含量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发现脑出血患者血浆与CSF、ET-1含量均增高;单纯脑血肿者以血浆含量增高为主;脑实质出血伴有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者血浆及CSF含量均显著升高;小量出血与中大量出血比较血浆含量无显著性,而大量出血者CSF、ET-1含量增高。提示脑出血者血浆ET-1增高可能与机体应激有关,而CSF、ET-1升高可能与血脑屏障(BBB)被破坏及损害或刺激室周组织、下丘脑、脉络丛脑膜,引起分泌释放增加有关。CSF、ET-1增高者应警惕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 方思羽,赖世英,周显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44-3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放免法测定4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脑出血16例)脑脊液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变化,并与20例外科病人作对照。结果发现出血性卒中急性期脑脊液的cAMP和cGM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文中对引起这种改变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 林建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胃复安是临床上使用较普遍的药物,其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乏力等,而致运动障碍的副作用则少见。仅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者,则更为鲜见。笔者15年来接诊2例,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例均因消化性溃病致恶心,呕吐、胃部胀满。
  • 宋春伶,张世平,吴敌,张昀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46-3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24例脑出血和26例脑血栓及24例正常人血清FSH、LH、PRL、TSH、GH的含量。结果表明,急性脑血管病人发病3d内,同一时相血中FSH、LH、PRL、TSH、G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出血组PRL和GH显著高于脑血栓组。提示脑血管病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 朱兴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女,72岁。于1995年1月21日入院。入院前一天头昏、右下肢乏力,夜晚小便时发现右肢全瘫,呈嗜睡状。查体:神志欠清,不能言语,呼之能应,右侧上下肢体肌力Ⅱ。,脑CT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灶。
  • 王晓梅,关毅敏,张文利,王寅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48-3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37例特发性癫痫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脑脊液中抑制性氨基酸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水平。结果表明患者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初步证明了特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与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平衡失调有关。
  • 武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从94年4月至95年4月期间收治10例因服用抗寄生虫药引起的脱髓鞘脑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这10例病人参照有关文献的标准诊断为脱髓鞘脑病,起病前均有服抗寄生虫药的明确病史……
  • 林谷辉,曾国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51-3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4例能讲流利广州话及普通话并学习过英语的患者在失语后表现为平行性恢复,相继性恢复及混合性恢复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 徐学明,周盾,赵惠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53-3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30例尿毒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观察到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患者BAEP各波潜伏期(PL)及峰间潜伏期(ZPL)普遍延长,治疗12周后,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改善,PL及ZPL相应缩短,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非血透非EPO组及单纯血透组,脑干电位无明显改善。相关分析显示,尿毒症患者BAEP异常与Hb、RBC呈负相关,与尿素氮(BON)、肌酐(Scr)无明显相关性。
  • 陈春富,丁吉元,郭述苏,李劲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55-3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缺血后组织自然病理变化过程对形态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直接法测量的脑梗塞体积和神经元计数百分比值受到缺血后不同时点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间接法测定的结果更具科学性。
  • 刘亢丁,饶明俐,苏志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57-3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16例经头部CT证实为以基底神经节区钙化为主的脑内广泛性对称性钙化。其中甲状旁腺机能低下4例;特发性家族性基底节钙化9例;另3例分别为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结节性硬化及脑囊虫。临床表现为锥体外系和锥体系征、精神智能异常等。本文针对这组临床特点,阐述基底节区钙化为主的脑内广泛对称性钙化的病因、病理、CT与临床的关系。
  • 张晓琴,任善玲,陈顺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59-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148例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及发病机理与卒中类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6.4%,早期癫痫发作4.3%,迟发性癫痫2.1%。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脑水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痫因素,迟发性癫痫可因胶质疤痕形成癫痫灶所致。
  • 孙丽,张丽,许永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男,59岁。于1996年7月2日入院。病人于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较剧头痛,轻度头晕,无恶心呕吐,服去痛片可缓解。3天后右耳鸣,渐听力丧失,有时走路不稳。既往健康。
  • 陈嵘,盛文利,梁秀龄,唐兆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61-3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国内首对常隐遗传、同患Ⅰ型腓骨肌萎缩症(Ⅰ型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HMSNⅠ)孪生姐妹的临床材料、神经传导速度、肌活检和腓肠神经病理材料,总结了国外至今报道的7对孪生同胞的病例资料,并对HMSNⅠ型的遗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王磊,陶凤喜,王家斌,崔元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63-3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一家系2代8例非葡萄牙血缘的Machado-Joseph病。存活者3例,死亡5例,发病年龄25~45岁,死亡年龄30~60岁。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伴锥体外系或(和)锥体系,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等多系统损害。3例MRIT1像均显示脑干、小脑萎缩,2例T2像显示苍白球、壳核区低信号。家族史提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其临床分型以及诊断标准进行了阐述。
  • 陈春景,郭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男,35岁。8年前自觉双下肢沉重。6年前小腿变细,4年前逐渐出现双侧上肢细瘦,并有双手抓放东西时“发笨”。走路时双脚沉重明显加重。曾到某医院多次就医诊为进行性腓肌萎缩症。治疗不见好转。
  • 舒耀琪,冯立华,张首杰,吴娟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65-3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32例妊高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恶心、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失明或出现抽搐、脑出血。系妊娠期血容量增多,全身小动脉痉挛等引起。其防治原则为解痉、镇静、降压、利尿及适时行剖宫产术。
  • 何培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个半综合征临床少见,为脑干病变的特征性表现,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报道如下。例1,男,74岁。因突发耳鸣、耳聋3小时伴站立不稳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 黄新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67-3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Meige综合征又称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1910年首先由Meige报道,是成年起病的一种变形性肌张力障碍,主要为睑痉挛和口面部异常运动。
  • 刘兆元,张式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男,41岁,于1992年9月27日入院。入院前4个月自感两下肢发麻、凉、走路无力,行走两腿发硬,夜间疼痛。一个月后,卧床不起,并出现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听力下降、记忆力明显减退,智力明显下降……
  • 杜志君,吴兆一,周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室出血(IVH)的死亡率较高,有不少学者对其在治疗方法上进行探讨,但多受原发出血灶的影响较大。本文除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病例外,对继发性脑室出血(SIVH)病例的原发灶出血量经筛选严格限制在30ml以下……
  • 郎威,张昱,崔淑红,王霞,马觉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70-3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常见病,占所有脑炎的2%~19%。本病发病急,主要临床特点为高热、抽搐、意识障碍。
  • 李素滨,郭洪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女,31岁。于1995年3月18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肌肉疼痛,以远端肌肉为主,四肢乏力,以双下肢较重,同时伴有声音嘶哑,憋气,症状日渐加重,渐出现情绪不稳,月经无定期。
  • 高伟,陈保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89年至今我院收治了26例脑卒中急性期出现交叉性失语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9.3岁。其中脑梗塞16例,脑出血10例。
  • 孙亮,周明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我科3例脑外伤后小脑幕裂孔下疝引起枕叶脑梗塞,并对其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6岁,头部外伤后急诊入院。查体:2例呈深昏迷尿失禁,压眶时去大脑强直发作……
  • 罗南萍,杨道理,于金萍,孙文杰,陈世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由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细胞因子。TNF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VBC),导致血管损伤和血栓的形成[1]。
  • 冯凯,林世和,赵节绪,薛志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75-3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使得目前已能够十分精确地将中断的神经对合,但功能完全恢复者十分罕见。近几十年来,人们已从改进神经修复的纤维外科技术转向了探索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细胞、分子和基因……
  • 曲立科,裴瑾,杨翰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77-3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调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区别于坏死,在形态学上,凋亡的细胞质膜保持完整,细胞体积缩小,有质膜小泡形成,细胞器形态不变,胞核浓缩,细胞残体脱落,没有溶酶体内容物的漏出,不引发炎症反应;在生化的水平上……
  • 郑元明,段克武,刘宝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男,37岁。因腹痛3天,突然加重2小时于1995年4月30日入院。入院时体温36℃,脉搏80次/分,血压16/11kPa,化验除白细胞31.6×109/L增高外,余正常。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12(6): 381-3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年第13卷文题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AAlzheimer病实验性Alzheimer模型鼠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改变的研究(3):150BBinswanger病Binswinger病临床研究(4):230C迟发性神经元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