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第1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7-01-25
  

  • 全选
    |
  • 李露斯,汪青松,蔡昌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大鼠全脑缺血及再灌流动物模型,动态观察了脑线粒体膜磷脂、游离脂肪酸和呼吸功能的变化。脑缺血期,膜磷脂含量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呼吸功能明显降低。再灌流期,膜磷脂进一步降解,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呼吸功能的减弱与膜磷脂减少、游离脂肪酸积蓄有关。
  • 康伟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63岁,1994年8月14日入院。入院前11小时早饭后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1小时后昏迷。既往高血压史9年。
  • 孙青芳,张天锡,赵卫国,田恒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新型Ca2+荧光指示剂Fura-2建立双波长法测定兔MCAO局灶脑缺血脑片游离钙([Ca2+]i),结果显示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内[Ca2+]i明显升高。
  • 王静,魏桂芹,梁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后引起上矢状窦血栓在临床较为常见,Galen静脉血栓等脑深部静脉血栓极为少见,现将我们见到的1例报告如下。女性,20岁,产第一胎,产后2周入院。因头痛、乏力1周,加重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16小时入院。
  • 刘军,匡培根,王福庄,黄燕华,丁爱石,张凤英,吴卫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8-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技术,以细胞形态学及HSP70免疫阳性细胞表达为指标,首次观察了巴曲酶对缺氧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直接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在缺氧前0.5h给予巴曲酶(0.5BU/ml),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以及HSP70免疫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缺氧对照组(P<0.01),而在缺氧前24h给予巴曲酶后,二者与缺氧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别。表明:巴曲酶对缺氧海马神经细胞损伤有直接的保护作用,而且其作用与给药的时机有关。
  • 尚明谦,郭述苏,陈同慧,任旭东,尹格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1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测定了不同病程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病人组3种GMP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腔隙梗塞与大面积梗塞两亚组之间3种GMP表达率无显著差异;脑梗塞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者,其血小板活化程度较急性期检测者为低(CD41、CD62PP<0.05,CD63P<0.01),但与对照组比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活化水平上(P<0.05~0.01)。
  • 冯兰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首先由Charcot1869年报道,其特征表现为脊髓前角细胞、侧索及延髓运动神经核受损[1,2]。
  • 余海,冯大刚,赵云涛,高恩泉,冯海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14-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31例偏头痛患者血浆钙基因相关肽(cGRP)、心房利钠多肽(ANF)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偏头痛发作期血浆cGRP和AⅡ含量显著高于间歇期(P均<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血浆ANF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偏头痛间歇期血浆cGRP、ANF、A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偏头痛发作患者经英明格针剂注射后,血浆cGRP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ANF和AⅡ含量则无显著变化。因此,偏头痛发作与血浆cGRP含量增高具有重要关系。
  • 张学勤,左大鹏,王秋萍,路阳,鞠淑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16-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D-二聚体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为指标观察了40例脑血栓及23例脑出血病人的血浆纤溶状态。脑血栓组D-二聚体水平呈规律性变化,自病后48h内始显著上升,3~4d达高峰,以后渐下降,至1月时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纤溶酶原活性于急性期(<1周)明显下降,病后3~4d降至最低值。D-二聚体水平达高峰时与纤溶酶原活性下降呈负直线相关。脑出血后D-二聚体水平于1月内亦显著增加。
  • 赵伯诚,郑惠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18-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血流30min,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0h后,脑匀浆SOD活力下降而LPO和LA含量明显增高;术前或术后给予依那普利混合悬液灌胃,SOD活力增加而LPO和L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提示ACEI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 刘丽,刘慧颖,薛志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病(CVD)与免疫异常的关系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已知CVD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与免疫损伤密切相关,亦有报告CVD患者有体液、细胞免疫异常[1,2]。
  • 李克玲,黄启福,邹丽琰,朱陵群,蒋玉凤,严京,贾旭,李伯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2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自体血凝块颅内埋藏法复制家兔脑血肿模型,在造模后不同时间测定血气值、脑组织水、伊文斯蓝(EB)、脑指数及病理形态学方面的改变。结果显示:脑血肿形成后,动物有过度通气,脑组织含水量、脑指数明显增加,血脑屏障(BBB)受损,通透性增强,有EB透过BBB。选用醒脑健神胶囊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通气异常,降低BBB通透性,减轻脑组织蓝染范围与程度,促进脑组织内血肿的吸收,对脑水肿的防治和BBB的保护有明显的作用。
  • 许贻白,诸金水,王亚仙,何建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24-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特异的单抗观察了4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GMP-140和TXB2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缺血性中风组血浆GMP-140和TXB2值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迅速下降,但至第3周末仍高于正常,梗塞面积越大,血浆GMP-140值越高,重症和死亡恶化患者血浆GMP-140值也明显高于轻症和治愈患者,临床上可作为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 刘新峰,金泳清,陈光辉,高波,张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26-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18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病例中选择33例老年病人,对其MRI和MRA资料进行了分析。头部MRI显示6例异常,占18.2%,除1例小脑出血外,另5例均为梗塞。MRA显示14例异常,占42.4%,其中11例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应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3例显示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可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是老年纯眩晕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小脑、脑干等区的梗塞灶或出血灶等。
  • 唐开雄,黄俊杰,陈瑞陶,蔡瑞洲,王一兵,周剑勇,马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28-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5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VBTIA)病人和10例对照组病人的颅内、颅外段椎基底动脉系统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组和对照组病人的血管解剖有明显差异,说明血管病理改变在VBTIA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强调颅外段MRA检查的重要性,并讨论了不同血管病理改变病人可能的发病机理。
  • 于金萍,郭述苏,冷贵生,陈春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3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133Xe吸入法检测53例脑卒中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局部脑血流(rCBF),同时检测红细胞膜微粘度(EMMV)。结果患者组患侧半球rCBF与健康对照组同侧半球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患者组EMM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提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的重要因素。EMMV与rCBF呈负相关,故改善红细胞膜微粘度,对提高脑血流量,预防和治疗脑梗塞是十分重要的。
  • 薛志刚,孙晓锋,刘瑛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68岁。于1996年4月18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何诱因自觉双脚麻木,呈烧灼样感觉,走路时如踩棉花感,鞋丢失不知道。近一年来出现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但无尿便障碍。查体:颅神经未见异常。
  • 张富洪,黄如训,苏镇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33-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选用双肾双夹肾动脉狭窄术复制成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10只,同龄正常血压鼠(SDR)10只,两组均等压灌注中华墨汁,取脑,制片,在显微镜下行微血管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显示RHR顶叶脑皮质毛细血管直径、单位体积脑组织毛细血管长度(Lv)、表面积(Ao)、通过200μm的毛细血管支数均较SDR减少,表明高血压可致脑微血管稀疏,是对微血管血流压力增高的适应性反应。
  • 郑军,刘学升,王永江,阎泰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临床与生化均有显著障碍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为脑和肌肉线粒体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临床比较少见。现将我科确诊的1例原发性线粒体脑肌病报告如下。患儿,男性,5岁。
  • 常杰,戴秀英,刘德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35-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37例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塞,表现偏瘫30例,肢体麻木5例,失语3例,痫性发作2例。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25例,增高11例,伴有血性脑脊液9例。CT都表现边界清楚的圆或卵圆形低密度影。6例伤后即刻、31例伤后1~2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并讨论了发病机制。
  • 王燕,张玲,董洪亮,杨隆,洛长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58岁。因头晕、视物旋转、行走不稳1个月于1995年11月1日入院。病程中呕吐多次胃内容物,非喷射状,行走时躯体向右倾斜,右侧肢体无力、麻木,无耳鸣、耳聋,无饮水呛、进食困难,不发烧……
  • 陈秋惠,周春奎,孙明光,李洪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37-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3例低血糖,2例高血糖病人均表现为痫性发作,纠正血糖后发作停止,说明血糖与痫性发作的相关性。提示遇有痫性发作的患者应急检血糖。
  • 王建茹,田成林,李娜,汤慧华,冯忠军,鲁金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39-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g)水平,并对其中16例患者尿激酶溶栓后6h的血浆D-二聚体再次检测。结果:脑梗塞患者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伴有AT-Ⅲ降低、Pg升高,溶栓前后结果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激活。
  • 王淑芹,王淑青,徐清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尿潴留者罕见,自1986年以来收治SAH50例,3例出现尿潴留,报告如下。例1,女,74岁。因反复呕吐、头晕16小时入院,有头晕史10年余。
  • 张首杰,郑桂英,兰继毓,张立杰,张凤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4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19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认为SAH系新生儿颅内出血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原因主要因缺氧及产伤所致。临床症状多较轻,预后良好,发病急者或延误诊断治疗者预后严峻。本病轻者或发病早期症状及体征均不典型,CT扫描检出率高,适时行CT扫描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加强围产期保健及产前产时监护,采取正确的分娩方式是预防及减少本病的关键。
  • 聂建堂,刘素贤,哈志远,于振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43-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用国产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120例睑肌痉挛、面肌痉挛,有随访结果的108例,有效率100%。副反应发生25例,包括眼睑下垂、眼闭合不全、局部水肿、复视等。减少副反应的关键是专门医师操作。
  • 胡兴东,李雅范,孟庆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例1,男,53岁。于1994年12月14日入院。该患于入院前3天休息时觉左侧肢体运动失灵约2小时后右眼突然失明,无头痛及呕吐。查体:血压22/14kPa。左眼视力及眼底正常。
  • 周及红,田宇,邢海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46-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8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均经手术证实诊断。术前对其头颈部X线照片的枢椎齿状突与Chambenlain氏线和McGregor氏线之距离以及Klaus高度指数、基底角进行测量,其中12例均具备枕大孔附近畸形诊断指征,而其余6例测量结果均属正常范围。说明在Arnold-Chiair畸形患者中,有部分病例X线拍片检查骨性结构可表现为正常。为避免漏诊,凡具有Arnold-Chiair畸形临床表现者,应予MRI检查。
  • 李丽,辛萍,许永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30岁。于1996年6月27日入院。病人于14天前,活动后出现四肢无力、头晕、视物旋转,次日出现吐字不清、走路不稳,查MRI示中脑异常信号,以中脑梗塞收入院。
  • 张宝朝,付国惠,张小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48-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CT和MRI应用于临床以后,发现第五、六脑室并非罕见。多年来认为本病是先天性神经管闭合不全所致的生理变异,但近年来我们发现它的存在也是导致癫痫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刘群,郭颂,刘松,徐敏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50-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胰岛素治疗脑血管病报道较少,治疗脑出血的更少,今将我们1993~1995年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
  • 毕桂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肾衰(ARF)是急性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组78例病人中出血性卒中34例,梗塞性卒中44例。诊断肾衰主要以连续二次查血BUN>7.6mmol/L,Cr>132μmol/L;伴少尿或无尿,血钾增高为基本条件。
  • 朱育昌,许志恩,邢永前,巫志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95年5月以来我们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BTX)脑室内灌注及脑脊液置换治疗2例重症全脑室积血患者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 孟红梅,初素华,孙莉,刘晶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及诊治报道颇多,而对于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罕有报道,我科近日收治2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应用无环鸟苷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成俊芬,张秀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我院收治经CT扫描证实的脑梗塞患者114例,其中60岁以上63例(老年组),59岁以下51例(非老年组),现报告如下。
  • 张波,张秋滨,何宏,刘滨,唐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其抑制物(PAI)是纤溶系统的关键酶,两者的相互作用调节纤溶系统的功能,我们对急性脑梗塞、急性脑出血的t-PA和PAI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陈光辉,刘新峰,金泳清,高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20岁,工人,未婚。腰痛伴双下肢无力1月,完全性截瘫伴尿便潴留4天于95年8月12日入院。病程中午后低热,体温37.5℃~38℃。查体:神清,表浅淋巴结不肿大。
  • 杨月美,张诚,钟炎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先证者V1,女10岁,于1992年8月1日入院。于1991年4月始出现步态不稳,走路易跌,渐出现语言含混不清,进食饮水易呛咳,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生活尚能自理,智力无下降。
  • 杨爱梅,益艳文,战杰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58-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气管切开术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手术,但如术后观察护理不当,仍可随时发生窒息和并发症……
  • 崔文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68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麻木1天于1996年6月13日入院。既往患高血压20年,冠心病6年。查体:血压23/14kPa,心界正常,心率整,心前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 陈嵘,梁秀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1): 60-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toxin,BT)是由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外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