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第1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7-02-25
  

  • 全选
    |
  • 王晓薇,金爱舜,孙雨时,王晓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53-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压氧综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王晓薇金爱舜孙雨时王晓丹作者单位:130011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职工医院(王晓薇金爱舜孙雨时);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晓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carbonmonoxidein-toxicationdela...
  • 田恒力,赵卫国,张天锡,孙青芳,徐涛,顾斌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66-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Ca2+和Mg2+是一对相关的阳离子,它们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通过对兔脑缺血后脑细胞线粒体Ca2+、Mg2+的测定,发现缺血早期线粒体Ca2+明显增高而Mg2+明显下降,结果提示Mg2+/Ca2+比值下降在缺血性脑损害中具有重要意义。
  • 吕晓红,许丽艳,李恩民,饶明俐,张淑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68-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了NOSmRNA在Wistar大鼠DND模型中的表达,对NO与DND模型中PCD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NOSmRNA在正常组织中即存在,缺血期可能是表达高峰期。提示:NO在DND过程中可能是启动PCD死亡基因,导致选择性易损神经细胞发生PCD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
  • 刘晶莹,姜国峰,刘晶妍,董长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10岁,于1996年11月27日入院。该患于入院前1周,头顶部被炉筒砸伤,当时头皮痛,无意识障碍,3天后头痛加重,伴呕吐,为非喷射性,并逐渐出现复视,右侧肢体无力。
  • 王德生,江龙,代亚美,刘晓民,辛晓敏,潘尚哈,孙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7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PCR-RFLP方法对40例脑梗塞患者及相应健康对照进行了ApoE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在脑梗塞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脑梗塞组中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0.325)明显高于对照组(0.100)(P<0.001),而ApoE-ε3等位基因频率脑梗塞组(0.550)低于对照组(0.850)(P<0.001)。本研究表明PCR-RFLP方法是一种简单、可靠的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ApoE-ε4可能是脑梗塞患病易感性的遗传标志。
  • 朱一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SDH)无特殊临床表现,诊断困难,尤其是无明确外伤史者,容易误诊。现总结1995年我院误收入神经内科的8例BSDH,分析如下。
  • 匡培根,陶沂,张凤英,李振洲,刘洁晓,吴卫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74-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沙土鼠脑半球缺血模型上,观察了腺苷A1受体激动剂CHA(Cyclohexyladenosine)对缺血8h内的卒中发生率、卒中症状、以及脑水肿的影响。分析了脑水肿程度与卒中症状的关系。结果显示:CHA可以延迟沙土鼠缺血后卒中发生时间,降低卒中发生率,改善卒中症状,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卒中指数与脑组织比重呈明显的负相关。提示腺苷减轻脑水肿,可能是其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之一。
  • 许永良,刘丽,刘慧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28岁,1996年12月15日入院。该患于12月4日晨起排尿后,即刻倒地。当时意识不清,后枕头皮有小裂口,急送当地卫生所包扎,并静注甘露醇250ml,伤后约40分钟意识清醒。
  • 王群,阮旭中,李震中,郑乃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77-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马桑内酯(CL)致痫及给予孕激素后再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细胞FOS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CL致痫组大鼠皮层、海马FOS表达的荧光指数(FI)和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给予孕酮(P)后再致痫组皮层、海马FOS表达较单纯CL致痫组减少(P<0.01,P<0.05)。
  • 宋洪云,宋洪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儿,男,9岁。缘于1994年不明原因,多于晨起排尿时,自觉全身软弱无力,继而意识模糊或意识丧失而倒地,每次约1~2分钟,后自行缓解。缓解后对发生的事无记忆,亦无明显不适。先后发作6次,白天无此现象发生。
  • 潘力雄,姚志彬,陈以慈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80-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ulsineli-Brierley4血管阻塞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大鼠全脑缺血20min再灌流8h,c-fos基因表达及再灌流7d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损害。在缺血再灌流早期(8h)海马CA1区极少c-fos表达,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大量c-fos表达。缺血再灌流晚期(7d)镀银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其突触终末带呈黑色溃变相,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呈金黄色正常相。相邻切片HE染色示缺血组海马CA1区核完整的锥体细胞数(5±2.6个/200μm)与对照组(40±2.9个/μ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缺血诱导的c-fos基因表达对于缺血易损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可能起直接的调控作用。
  • 李作孝,熊先骥,张泽兰,彭建一,陈枫,王明勇,谭华,明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82-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正常对照和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急性脑梗塞组血清TN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NF水平变化与脑梗塞容积大小密切相关,恢复期血清TNF水平显著降低。结果提示,TNF参与了脑梗塞发生后病理变化过程,检测血清TNF对判定脑梗塞容积大小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李长顺,颞传艳,刘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56岁,于入院前2天晨起时突然出现右颈部、右半身及右侧上、下肢向左扭转,不能言语、行走,睡眠时扭转完全消失。在当地针炙治疗不见好转而入院。既往健康。
  • 夏绪刚,黄兆民,欧阳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84-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氯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用4血管阻断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30min后再恢复双侧颈总动脉血流30min,此时大鼠脑组织磷脂酶A(PLA)活性和内皮素(ET)、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显著增高,而SOD活性和维生素E(VitE)含量明显降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和血脑屏障明显损害。预防用氯喹或SOD治疗,部分抑制了LPO、ET含量的增高和SOD活性下降,明显减轻脑神经细胞和血脑屏障损伤程度;但对VitE含量都无明显影响。氯喹、SOD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刘亢丁,苏志强,李毅平,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87-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参照Koizumi和Longa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并予以改进:(1)根据大鼠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测得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的内径和颈总动脉(CCA)分叉部至MCA起始部的距离,选择3-0单尼龙线(直径0.20~0.249mm)代替Koizumi法覆以硅胶的4-0单尼龙线(直径0.15~0.19mm)及Longa法单4-0尼龙线,插入深度18.5±0.5mm。(2)仅在线栓进入时暂时夹闭翼腭动脉(PPA),并不结扎,以防止ICA内血栓形成,致再灌注时血流受阻。该模型成功率高达92%,稳定性强,是较理想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本文阐述了制作方法及应用评价。
  • 沈新天,郭玉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例1,男,17岁。3年来3次在上呼吸道感染后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机时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尿失禁,持续3~5分钟后缓解。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头部CT及脑电图未见异常。
  • 唐北沙,李明伪,吕冰清,廖洪涛,周莉,何丽琼,连碧如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90-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58例遗传性共济失调(HA)患者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诱发电位(BAEP)、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NSEP)、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NSEP)检查分析。结果表明:TNSEP异常率最高(77.58%),其次为BAEP(58.62%),MNSEP(48.28%),VEP(22.41%)。而OCA,OPCA两组诱发电位异常率高于HSA和HSP两组。反映出HA神经系统的多系统损害,有助HA的诊断。
  • 胡俊德,肖克娜,张家仁,叶平,周诗毅,代俊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92-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日本产6T61型红外线热象仪对32例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的红外热象图及其温度进行了测定,发现雷诺病与雷诺现象和肢端麻木症的肢端皮肤较正常组皮肤温度明显下降(P<0.01),其红外线热图象呈黑色或深兰色,而红斑性肢痛症则相反,其肢端皮肤温度较正常明显升高(P<0.01),其红外线热图呈灰白或红色,根据肢端皮肤温度下降抑或升高,从而为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一种新的客观指标。
  • 刘鸿宇,张海鸿,刘汉明,李振华,杨琳,田济溪,张紫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95-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昆明小鼠50只,制成脑损伤模型,25只口服补阳还五汤,另25只作对照。两组分别于术后3d,1、2、3、4周取损伤部位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过程。结果:中药组术后炎症反应较轻,术后2周有大量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术后3周即有典型的胶质瘢痕形成,分别比对照组提前1周。提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有利于修复。
  • 孙逢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常见且易复发,多次复发预后差,我院成功抢救1例复发5次的SAH,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4岁。以头颈部疼痛2天为主诉于1995年9月15日入院。步入病房。
  • 牛桂琴,张广禄,尚庆义,林静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97-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脑血管病急性期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巨噬细胞功能。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急性期外周血免疫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诸方面研究结果证实,脑血管病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并推测免疫功能异常机理。
  • 张晓燕,国红,王新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99-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各种类型的心脏病伴房颤的患者368例,并以不伴有房颤的心脏病患者399例为对照,前者发生脑栓塞为115例,占31.3%,后者为37例,占9.3%。心脏病伴房颤的患者中,脑栓塞的发生率分别为风湿性心脏病32.5%,缺血性心脏病31.6%,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38.6%,其它类型心脏病23.9%。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非老年脑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37.3%>20.6%),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老年脑栓塞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
  • 崔勇,付跃波,佟韫如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收集了我院自1990年至1995年的13例小脑出血病例,结合文献报道着重对小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文13例中,男7例,女6例,均经头部CT证实为小脑出血。
  • 吴光,姜英子,朱惠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02-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观察了脑出血模型不同时期血清胃泌素及胃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发现应激性溃疡最多发生的第2~3d,血清胃泌素含量最低;电镜观察证实胃粘膜亚细胞器损伤最显著的时间在出血后48h。
  • 郭密,刘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35岁,1995年8月18日入院。该患于16日晨自感头部发麻,2小时后突然尖叫一声,出现四肢强直性抽搐、意识不清,持续2~3分钟后抽搐停止,当日上午反复抽搐30余次,间歇期意识清。经静注安定效果一般。
  • 杨立明,张东航,林绯,丁箭,那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04-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42例尿毒症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进行研究。其中尿毒症性脑病19例、脑出血3例、桥脑中央髓鞘溶解1例。透析治疗组23例,血液透析17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6例,透析后,病情好转,BUN、Scr及血P下降,血Ca、CO2CP上升(P<0.01),死于多脏器衰竭5例。药物治疗组19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0例。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对尿毒症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首先应及时恰当地透析治疗。
  • 王卓尔,黄作毅,吴亚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06-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CT扫描和临床观察,对6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病人侧视运动障碍进行研究。认为侧视障碍发生率与血肿位置有关,眼位异常程度受出血量影响,36例眼位异常的患者均有意识改变,侧视障碍时间与肢体瘫痪程度有关。本文对上述结果的临床意义,影响因素,调节机制进行讨论。
  • 张临洪,经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08-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对26例多发性腔隙梗塞(MLI)并存脑白质疏松(LA),26例MLI无LA患者及20名健康人的认知功能和血浆SS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LA组得分和血浆SS含量比MLI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这种与脑血管疾病相关的LA患者,存在着认识障碍,在诊断痴呆之前,体内SS含量就已出现降低。
  • 郝培来,薛彦忠,李松奎,郭仕峰,项建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10-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3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侧脑室体旁大块脑梗塞,70%表现为进展性脑卒中。结合CT、TCD就其临床特征,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讨论。认为该部位梗塞属于皮层下分水岭梗塞,其主要病因为脑主干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其次为心源性栓塞。
  • 张本恕,江德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12-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7例Tolosa-Hunt综合征(THS)和11例非THS痛性眼肌麻痹病例的临床资料,并重点讨论了它们之间的鉴别诊断。
  • 白勤,谭郁玲,于淑华,陈俊宁,孙喜堂,侯晓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14-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296例各期高血压病人进行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等多项检查,并与TCD和CT对比中发现:高血压病的早期即可引起脑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这些改变可在以上功能性检查中发现,而不能被CT等形态学检查所揭示。不同时期的高血压病在这些检查中各有差异,基本与病情的发展成正相关。其中TCD在反映高血压病的变化中最敏感,其次为脑电地形图和脑电图。本研究的目的是为诊治高血压病、预报和防治脑血管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 陈永茂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38岁。一年前因突然向左侧猛回头,出现右耳乳突前持续性钝痛,约10小时后口角向左歪斜,右眼闭合不全,1天后就诊,右耳后软组织轻微肿胀,压痛明显,右侧不能皱额,眼裂右侧约1.6cm、左侧1.0cm……
  • 杨凤民,董学爽,宫旭海,何小花,夏圣梅,王春燕,秦文莉,宋来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近年来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王锋,田新良,温鸿君,黎小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19-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疾病,而该病合并脑中风者则更少见。
  • 刘爱莲,尹德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67岁,于1993年7月13日入院。1周前于田间劳动时突感腰背部剧烈疼痛,2天以后出现眩晕,视物不清,非喷射状呕吐2次。无头痛及尿便障碍,无肢体运动障碍。住院1周后腰痛逐渐减轻。
  • 李清美,裴海涛,滕继军,金丽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发性腔隙脑梗塞及脑萎缩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 辛丽华,陈宝成,翟式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重症肌无力(MG)是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Aoh)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于义英,杨子英,赵金福,杜秀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性卒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以卒中为首发症状的肺癌在国内文献报道不多。现将我院1990年5月~1996年5月收治的16例报告如下。
  • 朱镛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2): 124-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是神经科、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现将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如处理不当足以危害病人生命的并发症的康复事项,就个人经验结合文献资料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