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第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7-03-25
  

  • 全选
    |
  • 张燕,于杰,佟岩,战杰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57-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的多发病。长期以来病人多以眩晕就诊,而缺乏客观依据。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187例正常人(374根)及177例患者组(354根)椎动脉进行定期检测……
  • 刘亢丁,苏志强,饶明俐,张淑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30-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中即早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结果发现缺血15min时可见到c-fos和c-junmRNA表达缺血30min时引起轻微左侧局灶脑缺血改变,可诱导左侧局灶脑缺血区c-fos和c-junmRNA广泛的表达;缺血90min后,导致大面积局灶脑缺血改变,诱导上述两种基因在同侧缺血区与同侧非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的海马中表达。后者有相当轻的缺血症状。再灌流60min后诱导两种基因的共同表达立即达高峰。我们采用标准化的大鼠局灶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在分子水平上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基因变化特征,为缺血性脑损害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 易兴阳,袁光固,周东,林毅,陈槐卿,罗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33-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流室系统,定量研究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数目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增高的程度与梗塞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可能在脑缺血和(或)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王翠兰,郭洪志,王爱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男,56岁。因突发眩晕和步态不稳3天于1996年7月8日来诊。病前病人散步中突发眩晕,随即出现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向一侧偏斜,右侧肢体麻木感。发病后无饮水呛咳。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酗烟酒。
  • 李庆有,路敦跃,张瑞珠,江德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36-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无抑制作用,参照Smith等(1984)方法,制备大鼠前脑短暂性缺血再灌流模型,采用TUNEL(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介导的dUTP-生物素切口末端标记)法,观察了海马脑区细胞凋亡的特征变化—DNA降解片段(凋亡小体)。发现脑缺血10min再灌流24h,海马CA1区即可见凋亡小体,于再灌流48h、96h凋亡小体明显增多。给予巴曲酶(1.6BU/kg.iv)后上述变化被明显逆转。本实验提示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 沈君,陈曼娥,沈吉平,王景周,郭述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38-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放免法监测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脑脊液(CSF)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物质呈负相关性同步敏感活跃。脑出血组CGRP升高占优势(P<0.01);脑梗塞组ET升高占优势(P<0.01)。恢复期脑出血组CGRP明显下降,ET回升;脑梗塞组相反,ET显著下降,CGRP回升。CGRP、ET变化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血压高低相关。提示CGRP、ET活性变化与血管舒缩功能失衡有其内在联系。
  • 朱一玲,黄爱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男,47岁。1996年6月17日入院。入院前1天放牛时被牛撞伤后颈部,当时后颈部及枕部疼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第2天晨起颈痛与头晕加重,步态不稳。
  • 董铭,陈嘉峰,张淑琴,金玉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41-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无糖无氧人工脑脊液模拟脑缺血状态,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反应观察大鼠离体脑片纹状体中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的时相变化及神经损伤。结果显示:在缺血损伤严重的纹状体,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缺血早期明显增多并深染,1h后显著减少,提示纹状体的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本身存在有限的抗损伤能力。
  • 李天威,孔乐凯,母敬郁,李小玫,杨翰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43-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体外对新生大鼠(0~1d)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的基础上,利用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和H2O2损伤模型,研究红景天甙(Sal)对神经细胞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细胞存活率,以及形态学观察,证实红景天甙对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自由基损伤确有保护作用。
  • 张惠敏,张德英,郎恩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45-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2例脑梗塞患者血浆β-EP、DynA1-13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梗塞急性期且梗塞灶体积大者血浆β-EP含量明显升高,DynA1-13含量显著降低(P<0.05)。脑梗塞病情程度越重,β-EP含量升高越明显,两者呈正相关(r=0.05)。提示内源性阿片肽在缺血性脑梗塞中具有重要作用,β-EP促进了脑损伤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而DynA1-13对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李弘钧,蔡昭,陈伟贤,沈鸣九,姚朝亚,于沁,赵红东,侯熙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47-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治疗多发性肌炎的有效方法,我们制作了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模型,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消炎痛和黄芪分组对照治疗,通过对动物的症状观察、肌电图、肌酶谱、肌肉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认为雷公藤多甙与强的松对EAM有相近的良好疗效,黄芪次之,消炎痛无效。
  • 宋玉强,邹宏丽,韩仲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49-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了116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和血小板表面GMP-140的变化。发现脑动脉硬化组、脑梗塞组和脑出血组血浆和血小板表面GMP-14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脑梗塞与脑出血急性期明显升高,恢复期降至脑动脉硬化组水平。血小板表面与血浆内GMP-140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性增高,血浆和血小板表面GMP-140浓度可作为判断血小板活化和破坏程度的指标。
  • 朱明伟,汤洪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51-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Wistar大鼠反复缺血性痴呆模型的血清及脑组织中锌、铜、铁、硒、钙、镁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缺血性Wistar大鼠痴呆模型的脑组织中,锌、钙含量升高,镁含量降低,铜、铁、硒无变化;血清中各元素含量也无变化。提示:在反复缺血灌注后的神经元损害过程中,脑组织局部存在钙、锌、镁的异常变化。
  • 王玉书,吴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41岁。于1996年8月29日入院。就诊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体检:血压18.5/13kPa,面部有红褐色丘疹,在鼻部,鼻翼两侧对称分布,腰背部有10×15cm的鲨鱼皮斑。
  • 李国忠,陈士谟,褚晓凡,王海涛,李国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54-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胞二磷胆碱、ATP、CO-A、甘露醇、尼莫地平、维E烟酸脂胶囊、维生素C和鲁米那等综合疗法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病人24例,与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甘露醇或(和)地塞米松治疗27例病人进行了疗效比较,治疗观察时间为2周,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组内进行了治疗前后两周静脉血中检测水溶性脂质过氧化物(WSFS)及脂溶性过氧化物(LPO)的自身对照研究,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内4例死亡病人,其中3例作了脑剖检。
  • 杜怡峰,辛平,韩仲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56-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脂蛋白(a)[LP(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对93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LP(a)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19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还对不同病变部位的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清LP(a)水平做了比较分析,发现皮层梗塞患者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基底神经节区梗塞患者(P<0.05)。提示血清LP(a)水平增高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刘群,刘晶莹,孙肖爽,王桂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58-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108例,其中昏迷85例,失语73例(交叉性失语16例),右侧偏瘫83例,左侧偏瘫25例。经CT证实107例,尸检证实1例。经CT诊断21例、尸检和活检诊断12例为出血性脑梗塞,有明显栓子来源者27例(82%)。尸检8例,栓子长1.0~1.5cm,其中血栓性栓子6例,动脉粥样硬化栓子2例。
  • 张璐,梁宏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自1993年至1996年收治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SICH)3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其中年龄最大65岁,最小5岁,小于40岁者24例。
  • 阎少琴,孔凡元,刘菊年,潘月英,杨芝红,张建荣,张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61-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88例不同病因的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发现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TNF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以化脓性脑膜炎升高最为显著,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TNF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脑脊液TNF水平可作为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脑膜炎的指标。
  • 顾静娴,周艳,时亚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性,32岁,于1996年3月6日入院。病前12小时突然抽搐,双上肢屈曲握拳,双下肢强直,双眼球上窜,意识不清,舌咬伤,尿失禁,每次发作4~5分钟,抽10次,缓解后神志模糊,躁动。
  • 冯兰芳,富慧谛,潘映辐,仇叶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63-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31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病人及22例健康成人以同样的测试参量进行上肢SEPs测定,其中23例病人进行EMG、NCV检查并综合分析,发现刺激小指皮神经(纯感觉纤维)SEPs,N9峰潜伏期侧间差值病侧较健侧延长(与对照组比较)。这一检测指标较为敏感,同时结合EMG、NCV的结果有助于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
  • 直玉秋,庞亚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例1,男57岁。因右口周、右手拇指、食指及右足趾麻木1周于1995年5月9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查体:血压23/13.5kPa,神清,语明。眼底动脉硬化Ⅱ。
  • 张会琴,王翠华,陈宏,许卓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66-1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风湿性心脏病1549例合并脑卒中189例(12.2%),其中房颤608例合并脑卒中154例(25.3%),风心病为产生心源性栓子的重要原因。探讨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房颤患者心脏易形成血栓的机理及预防措施。
  • 于建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男,71岁。因头痛2小时于1994年11月2日入院。入院后立即腰穿脑脊液为均匀血性。诊断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常规治疗。头痛仍剧烈。11月4日行脑脊液置换术,取第4、5腰椎间隙行腰穿,腰穿顺利……
  • 郑华,许志恩,邢永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68-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照分析了23例脱髓鞘性脑病和38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MRI表现及预后,发现两组病例虽在起病形式、发病性别和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受累部位、MRI表现及预后方面有不同的特点。急性多发性硬化有时与脱髓鞘脑病难以鉴别。
  • 关文明,周建,刘军,黄冰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70-1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胶质瘤病人及对照组分别检测了周围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及脑脊液中β2-mG含量,结果表明,脑胶质瘤病人CD4+(辅助/诱导性T淋巴细胞)降低,CD8+(细胞毒/抑制性T淋巴细胞)增高,CD4+/CD8+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脑胶质瘤病人血及脑脊液中β2-mG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脑胶质瘤病人β2-mG增高与CD4+/CD8+比值之间呈负相关性。本组实验证明,脑胶质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β2-mG含量与细胞免疫功能呈负相关。β2-mG可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 王晓梅,杨宏,栗英侠,李赫,刘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72-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37例不同类型的特发性癫痫患者脑脊液(CSF)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特发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组CSF中GABA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部分性发作组和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强直-阵挛性发作组(P<0.05)。服用抗癫痫药物组CSF中GABA含量明显高于未用药组(P<0.001),疾病组CSF中GAB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初步表明特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性氨基酸递质水平过低有关。
  • 刘卫华,纪影实,周凤翔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70岁。1996年11月26日下午与爱人上街的路上,突然忘记自己在做什么,有时答非所问,行动迟缓,自己说要小便,就尿了裤子,于是送往我院,经头颅CT检查后收入病房。
  • 王复新,姜志梅,黄作义,韩凤,金玉玲,乔香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74-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39例V-BA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者(A组)与30例BAEP转颈试验异常者(B组)作了西比灵治疗的前瞻性随访分析。结果表明:BAEP转颈试验可使V-BAI的BAEP异常率由转颈前的44.83%提高到79.31%(P<0.01);A组Ⅲ、Ⅴ(PL)及Ⅰ~Ⅲ、Ⅰ~Ⅴ(IPL)延长(P<0.01),B组Ⅲ(PL)和Ⅰ~Ⅲ(IPL)延长为著(P<0.05);西比灵治疗后Ⅲ、Ⅴ(PL)、Ⅰ~Ⅲ、Ⅰ~Ⅴ(IPL)有明显恢复(P<0.05),且与病情改善程度密切相关。
  • 赵恒军,张秀梅,王淑清,刘宝祥,潘中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76-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脑血管造影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97个动脉瘤)的X线表现进行了影像学分析,同时对其中37例做过头部CT检查的与造影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最重要方法。同时对动脉瘤破裂的表现、动脉瘤发生的部位以及采用不同的摄影体位尽可能发现动脉瘤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 郝立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女,55岁,因左上肢及右下肢无力1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10年,于入院前1天睡眠后自觉左上肢及右下肢无力,无发热、头痛、肢体麻木及疼痛。查体血压正常,意识清,语言流利,一般内科检查正常,颅神经无异常,颈无抵抗……
  • 柳忠兰,顿赛红,姚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78-1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有癫痫发作的脑囊虫患者,囊虫病灶周围无脑水肿组23例(30%)和囊虫病灶周围有脑水肿组54例(70%)。病灶周围有脑水肿组T3、T4、T4/T8明显降低(P<0.01),IgG明显升高(P<0.01)。说明脑囊虫病患者癫痫的发生与囊虫蜕变死亡时释放大量抗原和毒素引起机体变态反应产生脑水肿有关。
  • 李有田,朱慧明,于丽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80-1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91年3月至1996年12月,应用安定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175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治疗组(安定穴位注射组)本组175例中,男74例,女101例;年龄23~74岁……
  • 刘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36岁,1994年5月10日晨起时感颈项不适。24日好转不显著,遂至当地医院行颈项推拿。推拿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左侧项、左枕疼痛,向左肩、额放射。2小时后出现眩晕、视物旋转、呕吐,左肢活动不灵活……
  • 杜颂伟,陈祖舜,杜同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通过观察脑梗塞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在不同梗塞时期及不同梗塞灶大小时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 梁景荣,周建飞,黄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自1991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卒中546例,其中214例血糖高,占39.3%。
  • 田晓彦,张春英,赵宏,郝维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总结住院诊治的68例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着重对脑血管病与痴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60~64岁9例,65~70岁32例……
  • 郭斌,郭丽华,郭洪志,周盛年,王淑贞,曹丽丽,迟兆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86-1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磷中毒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病(OPIDN)发生在有机磷引起的胆硷酯酶活性受抑制的症状完全缓解之后,它与胆碱酯酶活性抑制无关……
  • 李岚,屠永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例1,男,68岁。因头晕、复视、左侧肢体无力3天入院。查:右眼内收位,外展不能,左眼内收不能,外展时有水平眼震,聚合运动良好,上下视正常;右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斜,伸舌居中……
  • 阎秀欣,孙竹萍,张志俭,宋建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出血的一般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
  • 钟广文,金卫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3): 189-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摘要男,64岁,于1993年10月14日入院。病人于入院前7天散步时突然头晕,走路不稳,恶心,即坐下休息,数分钟后缓解,当天发作7次。入院当天早晨起床后头晕加重,视物旋转,双耳鸣,而急诊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