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第1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7-04-25
  

  • 全选
    |
  • 郭淮莲,董为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194-1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良Zieve法及RNA斑点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大鼠脑内磷脂酶A2(PLA2)活力及Ⅱ型PLA2mRNA表达的变化,旨在了解脑缺血后脑内PLA2活力的变化及参与脑缺血病理过程的PLA2类型。研究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大鼠脑内PLA2活力显著增高(P<0.05);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脑内Ⅱ型PLA2mRNA表达水平很低,脑缺血组大鼠脑内Ⅱ型PLA2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果提示:Ⅱ型PLA2参与了脑缺血病理过程,有必要进一步研究Ⅱ型PLA2mRNA表达抑制剂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 齐勤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1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例1,男,56岁。于1995年8月20日入院。患者于15小时前休息时突发眩晕、呕吐、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行走不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查体:神志清,声音嘶哑,右睑裂小,瞳孔直径右侧2mm,左侧3mm……
  • 苏志强,刘亢丁,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197-1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凋亡细胞DNA断裂百分率。结果表明:随再灌流时间的增加,DNA断裂百分率逐渐增加,再灌流1d时达高峰,再灌流3~7d逐渐下降。结果提示:细胞凋亡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呈动态过程且系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
  • 武文元,承喜凤,李明洙,张占普,杨培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1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我院1986年3月~1995年12月间经CT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15例脑转移瘤患者肿瘤的数量和所在部位进行分析,并对分布规律进行探讨。
  • 李长春,郭述苏,赵玉武,杨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00-2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49例脑梗塞病人的血小板膜流动性,血脂及血浆载脂蛋白进行了测定,发现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流动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血浆LDL/HDL、ApoB呈明显负相关,与ApoA-1呈正相关,而与血浆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提示:检血浆脂质、载脂蛋白能够很好的反映血小板膜流动性的改变。
  • 韩恩吉,Rajiv Joseph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02-2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临床计分,CT梗塞灶和血小板胞浆钙离子为指标,对23例发病前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服药组)和22例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服药组的临床特点,梗塞灶的大小及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升高的程度都明显轻于对照组。我们认为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适量服用阿斯匹林是有益的。
  • 李长顺,唐立冬,高淑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35岁,于1997年2月15日入院。该患于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眶后头痛,头痛较剧烈,继之出现眼球活动受限,当地医院诊断为痛性眼肌麻痹,给予维生素、能量合剂治疗半个月恢复正常。
  • 王占祥,章翔,李安民,费舟,张志文,张剑宁,付相平,付洛安,赵经纬,张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04-2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c-fos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法,在γ-羟丁酸诱发的大鼠失神性癫痫持续发作模型上,对丘脑fos基因表达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失神性癫痫发作后10min,双侧丘脑室旁核内可见到少量c-fos阳性细胞核;30min时,fos基因阳性标记大量分布于外侧缰核、室旁核、菱形核和丘脑板内核群。结果提示:外侧缰核及丘脑中线和板内核群极可能涉及失神性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
  • 汪银洲,阮旭中,朱遂强,章军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06-2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生长抑素(SOM)与癫痫发生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癫痫患者脑脊液及戊四氮诱发的慢性癫痫大鼠脑组织SOM放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癫痫患者脑脊液中SO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癫痫大鼠顶叶皮层、海马内SOM含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SOM与癫痫发作有关。
  • 张影如,梁秀龄,刘焯霖,林青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08-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32例先天愚型(DS)红细胞膜(Na、K)-ATP酶、(Ca、Mg)-ATP酶活性及7例DS患者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3PD)活性,结果发现:DS红细胞膜(Na、K)-ATP酶、(Ca、Mg)-ATP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G3P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提示先天愚型红细胞膜存在能量代谢的异常。
  • 李书琳,刘小茹,王明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19岁,农民,于住院当日上午9时自感头痛,全身不适,伴有恶心、呕吐,到当地医院就诊,未予明确诊断,给予爱茂尔1支肌注。回家后因头痛加重,自服去痛片2片后卧床休息,于11时左右家人唤之不醒……
  • 赵卫国,孙青芳,张天锡,卞留贯,田恒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11-2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作为NO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变化直接调节NO的生成量及生物学效应。本文在建立SHR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测定脑缺血后不同时间和正常脑组织的NOS活性,结果显示脑缺血早期(1、4h),晚期(24、48h)NOS活性明显升高,提示脑缺血后缺血组织NO含量增加。
  • 刘金保,董亚贤,王随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13-2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双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观察了16例脑血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标志的变化。脑血栓病人外周血CD3+CD4+、CD3+CD8+及CD8+HLA-D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CD3-CD16+、CD4+HLA-DR+及CD19+HLA-D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结果提示,脑血栓患者既存在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也同时存在功能状态的异常。
  • 孙志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64岁,于1995年11月23日突然腹部不自主抽搐、多在卧床时发作,每次发作为腹部阵发性抽搐,抽搐时间5~10s,病人神志清,不伴四肢抽搐,除发作外,平日无特殊不适。多次门诊治疗无效。
  • 马英奎,赵凤兰,赵敬军,金培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15-2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发色底物法及酶联免疫法测定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和健康人血浆中t-PA、PAI-1和VWF三者活性,目的为研究这3种物质的活性水平及早晚变化规律在两组间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脑梗塞发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组中t-PA活性早晨低,下午高;PAI-1活性早晨高,下午低,两者活性呈负相关。观察组早晨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AI-1和VWF活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变化与脑梗塞清晨发病率高同步。
  • 宋绍国,宋荣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65岁。视物变形20小时于1995年8月10日入院。20小时前突然出现视物变形,如人变粗变矮,手指变粗变短等,视物模糊。无复视及幻视。轻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睡眠差。
  • 吴永红,杨露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17-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以探求NO和ET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高放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NO。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后3日内NO水平明显降低,ET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脑梗塞患者3周后复查,NO无明显变化,而ET又有增加。结论:急性脑血管病NO/ET动态失衡,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龚光云,张淑琴,刘群,刘英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19-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病因、临床特点、CT、MRI改变,分型及治疗等方面对经CT或MRI证实的50例小脑梗塞进行了系统研究。小脑梗塞后可产生梗阻性脑积水,多可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加以纠正,但对意识障碍逐渐加重的病人,应采取后颅凹减压手术治疗。
  • 杨晓村,郑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21-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测定颈静脉和肘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表明,硝酸甘油治疗中的头痛,非一氧化氮的扩张血管作用,而是三叉神经节局部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引起颅底血管的强烈扩张,脑血流量增加所致。
  • 霍淑芳,武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23-2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成轻、中、重3组,观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血清中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抑制因子(RFIR)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显示:3组HIE的RBC-C3bRR及SOD均显著下降,且二者呈正相关;轻度组RBC-ICR显著升高;RFER在中、重度组显著下降;RFIR3组均显著升高。说明HIE时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其参与了SOD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林卫红,张淑琴,胡伟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25-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测定脑梗塞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的含量,结果示脑梗塞急性期组血浆NO、ET、TXA2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及对照组,血浆PGI2含量急性期组明显低于恢复期组及对照组,血浆NO与ET呈显著正相关,与PGI2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探讨脑梗塞时NO及其它参与血管舒缩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肖庆忠,陈涛,陈柏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27-2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30例脑血栓患者红细胞膜(RBCm)及血浆总胆固醇(T-ch)、载脂蛋白(APO)A1、B100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同55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脑血栓患者RBCm上T-ch、APOA1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APOB100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血浆中APOA1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APOB100、T-ch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BCm脂质成份改变与血浆脂蛋白水平有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脑血栓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RBCm脂质成分改变密切相关。
  • 李松奎,郝培来,徐会厂,赵振宇,李守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29-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64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发作因素有偏头痛家族史、精神或情绪因素、视觉疲劳、劳累或睡眠不足。前驱表现为眩晕、视觉障碍、恶心、四肢乏力、共济失调、精神症状等。头痛位于枕部、双或单颞侧,发作时间多在1~4小时,间歇期不定。TCD检查证实发作期和间歇期多数存在基底动脉痉挛。认为诊断的关键是发作性、以基底动脉缺血表现为前驱症状、随之而出现的搏动性头痛。
  • 赵丛海,刘德华,王长坤,王孟忱,索敬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31-2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30多年来522例脑脓肿中死亡的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病死率13%,手术病人的病死率为13.49%,保守治疗18例无死亡。60例以上老年组的病死率(37.5%)明显高于儿童(5.6%)及青壮年组(16.66%)。病因、脓肿部位、术式与病死率无关。多发性脓肿病死率(26%)高于单发脓肿(11.76%),破入脑室者更高(66.66%)。对病死率影响最大的是病人入院时及/或术前的意识状态(P<0.01)。CT时代病死率低于CT时代前。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池元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33-2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7例以眼球运动障碍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纯脑干梗塞。其中中脑梗塞4例,桥脑梗塞3例。讨论了眼肌麻痹的特点和MRI的关系。这种病例眼肌麻痹的性质需藉MRI确定。
  • 叶珠,王延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35-2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22例持续性植物状态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对该类病人的临床诊断要点及治疗进行了探讨,总结出该类病人的10条诊断标准,提出合理使用中西药治疗及语言、音乐、按摩、针灸等综合治疗的主要救治措施。
  • 周韬,陈亮,曲亚罡,张吉斌,罗毅男,赵万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37-2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5例鞍区少见病例,其临床表现为高颅压、视交叉及垂体受压改变,术前均误诊为常见肿瘤或性质未定。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脑囊虫病、上皮样囊肿、胚生殖细胞瘤、第三脑室内室管膜瘤及血管畸形。现对这些少见病变予以分析,探讨这些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 毕桂南,牛威林,黄君度,谭仁强,农光起,农忠鲁,梁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39-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体旋毛虫病是通过进食感染了旋毛虫囊孢的未经煮熟的腌生猪肉而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肌肉疼痛、头痛、低热、头晕和肢体水肿。通过肌肉活检,观察到旋毛虫幼虫,血液中嗜伊红白细胞增高。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以外周神经受损的表现为主,并发现部分病人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 季守贤,包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1992~1996年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45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50~68岁,平均56岁。
  • 董宇翔,富琦,李晓春,韩春霞,齐柏,李有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采用针刺配合脑活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老年痴呆症4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 栾松,周建飞,刘春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43-2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均很高的常见病,现总结我科1994~1996年住院中青年脑梗塞患者50例……
  • 具龙会,沙丽华,曹玉梅,金英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更年期综合征系指女性更年期自然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丧失后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状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1)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继而停止;(2)阵发性面部潮红烘热感……
  • 苏小平,林时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鞭击损伤综合征(whiplashinjurysyndrome)最早由Growe氏(1928)分析并命名。
  • 关文明,周建,韩铁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科1994~1997年经手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62例,其中有4例因止血困难并伴有休克而采用纱布暂时填塞术后摘除的方法止血抢救成功,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 邓倩,朱克,黄德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又名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或Creutzfeldt-Jakob病(CJD)……
  • 韩巨,王俐,朱日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临床资料1.1临床特点全部病例选自1990年8月至1996年10月住院病人,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延髓梗塞。
  • 王耀明,胡俊德,童萼塘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49-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阿斯匹林(ASA)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长期以来用于预防中风。研究表明每天服用阿斯匹林可以降低中风的危险性……
  • 夏圣梅,杨凤民,董学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46岁。于1996年11月17日入院。该患于半月前出现发热、流涕、周身不适,按“感冒”治疗后好转。2天前出现头晕、复视、右侧肢体活动障碍。
  • 许金明,郑惠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51-2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据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研究协作组1986年调查的结果……
  • 吕首旭,魏雪东,梅轶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CT的普及,使许多非典型的桥脑出血被发现,并改变了一些传统的看法。现报告2例非典型的桥脑出血。例1,男,41岁,司机。于开车后休息时突然头微胀、恶心,伴有左侧肢体麻木无力。
  • 益艳文,杨爱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3(4): 2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单纯疱疹脑炎患者13例,现将临床病情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