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8-02-25
  

  • 全选
    |
  • 曹黄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64岁,退休工人。患者于入院前一个月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头晕,伴自身摇晃感及复视,经闭目卧床休息5分钟后症状即可消失,平均每周发作一次。入院前一天午睡后上症再发,卧床休息不能缓解。次日凌晨家属发现患者右眼睑下垂,右眼裂消失,步态不稳。入院后查体:BP120/70mmHg。
  • 匡培根,程敬君,吴卫平,张凤英,刘洁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67-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机理。方法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结合高灵敏度的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手段(HPLC-ED),测定前脑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时的纹状体细胞外液(ECF)的DA、5-HT和NE及其代谢产物(5-HIAA)和HVA的变化和巴曲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时,ECFDA、NE及5-HT明显升高,巴曲酶能显著地降低脑缺血时ECFDA及再灌注时ECFHVA和5-HIAA的水平。结论巴曲酶影响单胺神经递质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 张颖冬,梁秀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70-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在蛋白亚基水平上阐明载脂蛋白(a)[apo(a)]多态性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85名健康对照者和42例皮质脑梗塞患者以ELISA法检测血Lp(a)水平、SDS-PAGE/免疫印迹结合银染法检测apo(a)蛋白大小多态性。结果得出脑梗塞患者血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组低分子量apo(a)表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即使是相同apo(a)表型个体间,病人的血Lp(a)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者。结论研究在进一步证实高水平血Lp(a)是AS性脑梗塞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发现脑梗塞与决定Lp(a)高水平的低分子量apo(a)表型密切关联,且提示除apo(a)大小多态性外,尚有其它因素影响血Lp(a)水平。
  • 吕晓红,李恩民,饶明俐,张淑琴,林卫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73-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一氧化氮在脑梗塞病人急性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脑梗塞病人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中的NO、VitE、VitA、MDA及WSFS的含量变化。结果脑梗塞病人急性期NO及MDA含量明显升高,VitE、VitA则明显下降,NO与VitE两者呈显著负相关;而WSFS的含量则改变不明显。结论NO在脑梗塞病人中具有双向作用;即生理性代偿作用和病理性神经细胞毒作用。
  • 张金章,陈辉,林岚,朱之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58岁,干部。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半月,于1996年2月17日入院。病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无力伴麻木,相继右下肢出现无力,进行性加重,至行走困难,不咳,无胸痛……
  • 杨红军,游国雄,竺士秀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76-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均匹配的脑血管病(CVD)患者和正常对照各30例的多导睡眠图。结果发现CVD组OSAS发病率高达70%(对照组20%,P<0.01),其收缩期血压,低氧时间、平均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以及中枢性呼吸暂停次数均与对照组差别显著。结论认为OSAS是CVD被忽视的危险因素,但不排除CVD诱发了OSAS的可能,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影响CVD康复。
  • 何秋,李忠,王慕一,秦德生,王泽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78-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嗜中性粒细胞(NC)的浸润规律及甲烯土霉素(MC)对其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测定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观察神经病学评分及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脑缺血及再灌组局灶性缺血脑组织有MPO活性、NC浸润。MC能有效地降低局灶性缺血脑组织MPO活性,减少NC浸润数量,减轻脑组织缺血坏死程度,改善缺血后神经功能损害。结论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有NC浸润,后者参与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MC可通过减轻NC介导的脑损伤而发挥重要的脑保护作用。
  • 李金英,姜永春,王仁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例1,女,25岁。于10个月前开始自觉胸闷,继之大喊一声,神志不清,双眼瞪视,约几秒种自行缓解,夜间多发,近2个月发作频繁而来诊。8岁时发现右颈部、右肩及后背有红褐色丘疹。查体:神清语明,眼底正常,智力正常……
  • 毕胜,王德生,潘尚哈,刘晓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81-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ICV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8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组患者和82例对照组人群分别检测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DI等位基因频率之比脑血管病组为0.590.41,对照组为0.420.58(P<0.05);DD基因型在ICVD组更多见(31/88例),对照组15/82例(P<0.05);DD基因型对各种类型ICVD的相对危险性为2.43,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危险性增高主要是由腔隙性梗塞和脑栓塞所致。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ICVD的发生显著相关,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对腔隙性梗塞和脑栓塞均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 沈新天,李敏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73岁。高血压病史20年。1997年7月两侧丘脑先后出血,间隔16天,均经头部CT证实,两次出血量均为10ml。同年9月24日复查头部CT,脑出血均已吸收,经治疗病人病情好转,双上肢肌力Ⅱ级……
  • 鲁质成,王卫民,王苹,索敬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84-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脑胶质瘤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和膜糖蛋白P-gp相对含量,确定胶质瘤的化疗敏感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在非化疗组和短期化疗组MDR1mRNA含量及P-gp表达无显著差别,但长期化疗组明显高于前两组。结论推测MDR1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胶质瘤继发耐药的主要原因。P-gp的表达程度与MDR1mRNA含量相关
  • 冯娟,张德英,黄洁,周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87-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在脑梗塞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3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ET和AⅡ含量。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浆ET和AⅡ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且中-重度脑梗塞组两者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均<0.01)。急性期血浆ET与AⅡ呈显著正相关(r=0.7033,P<0.01),恢复期(r=0.2465,P>0.05)和正常对照组(r=0.1837,P>0.05)无显著相关。结论脑梗塞时血浆ET和AⅡ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内源性ET与AⅡ具有正反馈调节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在脑梗塞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李志红,陈玉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15岁,因左侧面部及肢体肥大15年就诊。患者为第二胎,足月顺产,出生时其母即发现其左侧面部及上下肢较右侧肥大,余无异常。以后各阶段生长发育均较同龄儿迟缓,2岁半才能喊“爸爸妈妈”,3岁才走路……
  • 周柏玉,张慧兰,党根喜,粟秀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90-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光化学局灶性脑卒中后c-jun基因表达及尼莫通对ICVD的治疗机理。方法应用光化学局灶性脑卒中模型,采用ABC法,观察缺血模型组、盐水对照组及尼莫通治疗组各时点脑内c-jun基因表达状况。结果脑卒中模型组在Cox、DG、Hi及PVN均有jun样免疫阳性反应,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尼莫通组其jun样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增强,表达持续时间亦增长。图像分析发现尼莫通组卒中侧jun样免疫阳性标记无论在数量还是染色深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本研究从基因调控水平探讨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反应,展示了钙离子拮抗剂能促进神经生长发育,参与受损神经的修复过程,从另一侧面揭示了尼莫通治疗ICVD的机理
  • 陈葵,李虹伟,徐忠宝,薛启,江明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92-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方法以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43例脑卒中患者和2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并分别检查血脂代谢情况。结果脑卒中组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均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P<0.01)。胰岛素敏感性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31,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46,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与血脂代谢存在密切相关性
  • 邢永前,夏绪刚,潘剑罡,陈小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94-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GMP-140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病后3d内血浆中GMP-140、SOD和MDA的含量,其中25例患者于病程第10~14d再次抽血复查。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动脉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动脉硬化组比较,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血浆中GMP-140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至稳定期,脑血栓患者血浆中GMP-140、MDA和SOD含量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时GMP-140含量增高与脑组织损伤有关
  • 王建茹,王金凯,李娜,汤慧华,冯忠军,刘好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96-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对7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同46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和TIA患者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塞和TIA两组间比较IL-1、TNF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各指标水平与梗塞部位无关。神经功能重度受损者的IL-1、TNF明显高于轻度神经功能受损者(P<0.01、P<0.05)。动态观察到在发病第1天与第4、7天的IL-1、TNF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中有免疫机制的参与
  • 徐旭日,李卫,沈红卫,孔庆兰,毕春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98-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在诊断血栓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对157例中风病人,19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40例DIC病人,进行了血浆D-dimer检测。结果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的阳性率在急性期分别为79.2%和10.0%,在恢复期分别为47.7%和52.4%,急性心肌梗塞的阳性率为68.4%,DIC的阳性率为95%。结论该项检测对血栓性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做为观察和指导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
  • 曹丽丽,迟兆富,秦平,尚伟,邓小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00-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免疫机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癫痫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测定上清液中TNFα、IFNr和IL-6。结果发现癫痫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受病因、发作类型、脑电图及药物的影响;但TNFα与病程有关。结论癫痫患者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失衡,并且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癫痫的病理过程
  • 尹卫,常颖,苗壮,李伟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02-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从动脉瘤分级手术时间及疗效三方面总结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65例病人的70个动脉瘤进行的直视手术。结果按Hunt动脉瘤分级0~2级的手术良好率为94%;0~3级的手术良好率为90%,死亡率为3.3%。结论对于2级以下的动脉瘤应尽早手术。除抢救外,3级以上病人应延期手术为好
  • 关颖,盛宝英,王明礼,张立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04-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MRI分期及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脑囊虫病人的MRI进行分析。结果将MRI所见分为活囊虫期、变性水肿期、死亡期和混合期,每期又分为若干型。结论掌握各期特点对于临床监测、治疗评估及进一步深入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 高桂琴,亢建民,杨秀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06-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绒癌脑转移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分析绒癌脑转移9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结果,CT特点以及预后。结果CT对早期发现脑转移有确诊意义,CT显示转移灶直径≥3.0cm或有明显高颅压而降颅压治疗不能完全缓解者,以积极手术切除转移灶或去骨瓣减压为宜。结论在全身化疗及鞘内化疗的基础上,手术切除绒癌转移灶对延长病人生存期有益
  • 郑建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我院近11年经CT和(或)MRI证实的脑干出血27例,结合CT及MRI检查,对临床表现、预后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男18例,女9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60.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7例,糖尿病史2例。
  • 臧东莲,王蕾,刘占涛,孙兆林,岳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09-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佐匹克隆的抗癫痫作用,为开发新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大鼠点燃模型,观察佐匹克隆对点燃效应的作用。结果佐匹克隆能对抗点燃效应。结论提示佐匹克隆有抗癫痫作用。
  • 车永恒,张忠全,于新华,李华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24岁。因自幼头颅增大,走路不稳,CT诊断为重度脑积水,而于1996年3月在某三甲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顺利,术后症状同前,遵医嘱每日按压皮下阀门2~3次。
  • 连亚军,方树友,聂乔斌,王五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11-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东菱克栓酶(BTX)是近年治疗脑梗塞的药物,为观察其临床疗效,我科近3年对住院的脑梗塞病人进行BTX与常规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 魏新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58岁,1997年9月21日因左肢体麻木无力2天入院。入院前2年,因头痛发现左枕叶脑血管畸形于外地行手术切除治疗,之后出现视物变远,抓物不准。入院查体:体温36.8℃,血压20/12kPa。
  • 姚建华,李淑芹,宋春伶,张昀,胡国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面肌痉挛是一侧面肌不自主的间断性强直性抽搐。病因不明,不能控制,病侧睑裂变小,嘴歪口斜,并可引起功能性残废运动。精神抑制药物治疗面肌痉挛无效。
  • 宋玉强,韩仲岩,马淑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14-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偏头痛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证实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
  • 徐大成,冯向阳,全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例1,女,41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起头痛,伴双眼视物模糊。有高血压病史13年。体检:血压22/14kPa,双眼近视力1.0,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视乳头边界清,黄斑反光点可见。眼压正常。
  • 李长宏,高淑杰,孟军,吴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16-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梗塞急性期常伴有血栓烷A2(ThromboxaneA2,TXA2)、前列腺素I2(PrastagiandinI2,PGI2)的代谢紊乱。
  • 周国,胡明权,吴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23岁。2个月前感冒后头痛,以后逐渐出现多饮、多尿、烦渴、易饥、闭经等症状,2周前出现睡眠增多、精神异常,于1997年4月14日入院。
  • 张锦辉,张玉芹,楼小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18-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33例一侧大脑后动脉(PCA)供血区梗塞的临床表现及CT、MRI所见,根据其特点分为……
  • 刘树清,任桂凤,王春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7~51岁。
  • 郝江,文家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20-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饮用乙醇可升高血压,但对其急性中毒后的即时心血管效应看法不一[1]。为明确不同个体、不同酒量对血压的即时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设计了青年与中老年两组人群观察模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金武,谭斐,张德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蛋白C(ProteinC)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在人体内被凝血酶(Thrombin)激活后具有抗凝活性和促纤溶活性,在凝血、止血和保持血液流动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 雷革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22-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病是老年常见疾患之一。急性期易并发心脏功能改变加重病情,本文对165例急性脑出血病人进行血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ECG)监测……
  • 刘诗翔,侯靖边,贾国卿,马跃兵,李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高原适应不全的一种常见类型,常并发心肺功能、血液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异常,并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报道尚少,现将所见29例作初步临床分析。
  • 王虹蛟,王强,陈淑英,吴凤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肺癌引起非转移性神经系统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在肺癌确诊之前的往往容易误诊。现将多年诊治的17例总结如下。49~70...
  • 粟秀初,孟锦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25-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第16届世界神经科大会中有关缺血性中风的某些诊疗新观点和新措施简介粟秀初孟锦立作者单位: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粟秀初);杨森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分会(孟锦立)4年一度的世界神经科大会于1997年9月14~19日在阿根廷首都……
  • 李薇,齐景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14(2): 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Kleine-Levin综合征又称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而头外伤后发生者未见报告。现报告2例如下。例1,女,16岁。8年前奔跑过马路时被自行车撞倒跌伤头部,当时“不明白事”约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