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小冬,米振洲,李舒,赵新田,袁建新,郭忠芹,赵立军,马兴常,林自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 16(6): 358-360.
摘要:目的 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消溶再通的时间和方向性及其与临床改变和溶栓等治疗方式间的关系。方法 对1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人进行2~6年动态追踪研究,分析其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脑CT扫描和脑MR的轴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平扫及强化扫描,以观察脑静脉系统血栓的状态。结果 本病早期多以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起病,然后逐渐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本病极易并发脑皮质和皮质下出血及缺血性改变,脑CT所见的典型空三角征和索条征检出率很低,而脑MR可以直接显示脑静脉窦内血栓影像;动态研究表明,脑静脉窦血栓在早期逐渐加长,在发病20d已开始消溶,且由血栓近心端开始,如由横窦向上矢状窦方向;较小血栓发病30d即可完全再通,较大血栓60d内也可完全消溶再通,而溶栓治疗则可明显加速其消溶过程。结论 脑静脉系统血栓由血栓近心端开始,在发病20d已开始消溶,60d内可完全消溶再通,临床应尽早进行溶栓和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以改善此类病人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