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3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6-07-25
  

  • 全选
    |
  • 李文媛,王莹,李智刚,闫哲,杨春壮,李凯军,赵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580-5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KLF7与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联合应用对小鼠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ANA)移植坐骨神经缺损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脱细胞神经支架(ANA)组、ADSC组和KLF7+ ADSC组,每组10只。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电生理方法检测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Western bolt检测神经移植体内KLF7、TrkA和TrkB的蛋白表达。NF200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支架中轴突再生,并示踪PKH26标记的移植ADSC。结果 与ADSC组比较,KLF7+ ADSC组神经移植体内KLF7、TrkA和TrkB蛋白表达明显增高,NF200表达增强,PKH-26标记的ADSC数量显著增高(P<0.05)。与ANA组比较,ADSC组和KLF7+ ADSC组电生理波幅增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延迟期缩短,SFI功能指数增高,其中KLF7+ ADSC组神经恢复作用显著优于ADSC组(P<0.05)。结论 KLF7联合ADSC移植对小鼠ANA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优于ADSC组,其机制可能与KLF7高表达促进神经移植体内TrkA和TrkB表达,进而促进移植的ADSC存活有关。
  • 王晓芳,王妮,吕晓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584-5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在体外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预处理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合适的剂量范围、时间窗。方法 取处于生长稳定期的高纯度原代皮质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糖氧夺获(OGD)损伤组、rhEPO预处理组。rhEPO预处理组是在不同时间(OGD损伤前24h、48 h、72 h)给予不同浓度(0.01 U/ml、0.1 U/ml、1 U/ml、10 U/ml、100 U/ml)的rhEPO,最后以MTT比色法检测存活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rhEPO(0.01 U/ml、0.1 U/ml、1 U/ml、10 U/ml)预处理可明显增加OGD损伤的原代皮质神经元的存活率(P<0.05),其中当浓度为1 U/ml时保护作用最强(P <0.05);rhEPO(1 U/ml)预处理24 h、48 h可明显增加OGD损伤的原代皮质神经元的存活率(P<0.05),其中rhEPO预处理48 h的保护作用强于24h。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与以上结果相符。结论 rhEPO预处理对OGD损伤的皮质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有效浓度为0.01~ 10 U/ml,其中最佳剂量为1 U/ml,其有效时间窗为OGD前48 h或24 h,最佳干预时间窗为OGD前48 h。
  • 闵鹤鸣,贾玉洁,姜兴千,包翠芬,闵连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588-5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硫酸镁(MgSO4)对大鼠脑缺血后氧化应激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MgSO4 30 mg/kg、60 mg/kg和120 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术后即刻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MgSO4各剂量组按上述剂量腹腔注射250 g/L MgSO4注射液(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24 h后检测脑匀浆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SOD)、丙二醛(MDA)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NF-κB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MgSO460 mg/kg和MgSO4 120 mg/kg两组的SOD活性均显著增高(P=0.000),而MgSO4 30 mg/kg组没有统计学意义;MgSO4各剂量组的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0);MgSO4 60 mg/kg组和MgSO4 120 mg/kg组的NF-κB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00),而MgSO4 30 mg/kg组无统计学差异。与MgSO430 mg/kg组比较,MgSO4120 mg/kg组的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5),而MgSO460 mg/kg组没有统计学意义;MgSO460 mg/kg组和MgSO4120 mg/kg组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01和P=0.000);MgSO460 mg/kg组和MgSO4120 mg/kg两组的NF-κB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结论 MgSO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性损伤和抑制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
  • 郑永丽,王昊亮,李文强,王旭生,宋景贵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592-5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以及该模型大鼠海马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和cAMP反应原件连接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抑郁组、PSD组和舍曲林预防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制备全脑缺血大鼠模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和孤养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将以上方法相结合制备PSD大鼠模型。舍曲林预防组予舍曲林水溶液[1 mg/(100g·d)]对制备的PSD大鼠每天灌胃1次。观察各组大鼠自发性行为学改变,采用蔗糖水消耗试验、旷场试验、体重变化评定大鼠的行为学变化;21 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大鼠海马TrkB、CREB蛋白的表达。结果 应激开始后第7d、第14 d、第21 d测大鼠体重、蔗糖水饮用量、旷场试验水平运动距离,PSD组较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较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SD组大鼠模型海马各区TrkB、CREB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5),舍曲林预防组大鼠模型海马各区TrkB、CREB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PSD组(P<0.01)。结论 舍曲林可有效改善PSD大鼠的抑郁状况,TrkB、CREB参与此过程并起着重要作用。
  • 胡洋,陈盈,张洁,颜秀丽,于澎,邢英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596-5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英文数据库.使用RevMan 5.3计算出加权均数差(WMD)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366例脑微出血患者和424例未检测出脑微出血的患者。MoCA总分的WMD是-6.27,95%CI[-7.63,-4.91](P <0.01),视空间执行功能的WMD是-1.63,95%CI[-2.06,-1.20](P<0.01),命名功能的WMD是-0.42,95%CI[-0.55,-0.29] (P< 0.01),记忆功能的WMD是-1.48,95% CI [-2.32,-0.64] (P <0.01),注意力的WMD是-0.75,95% CI[-1.13,-0.37] (P <0.01),语言功能的WMD是-0.43,95% CI[-0.58,-0.28] (P<0.01),抽象思维的WMD是-0.65,95%CI[-0.98,-0.32] (P <0.01),定向力的WMD是-0.06,95%CI[-0.11,-0.01](P =0.01 <0.05)。通过剔出每一篇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变化不大。结论 该研究显示了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的所有方面均有相关性。但是该结果仍需要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去验证。
  • 吴天慧,尹飞,彭镜,孔惠敏,李琳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00-6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132拮抗剂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幼年SD大鼠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模型急性期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4组:microRNA-132拮抗剂侧脑室置管组;microRNA-132拮抗剂阴性对照置管组;microRNA-132拮抗剂直接注射组;microRNA-132拮抗剂阴性对照直接侧脑室注射组;实验各组药物干预在造模前24 h进行。利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SD大鼠MTLE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各组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潜伏时长,Racine评分观察各组大鼠抽搐发作的严重程度,脑电图监测癫痫样放电的频率及波幅,并统计实验各组大鼠诱导SE的成功率及24 h后的死亡率。结果 在实验各组中,建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microRNA-132拮抗剂直接注射组幼年SD大鼠造模以后达到SE的潜伏时较其阴性对照组明显延长、癫痫发作的Racine评分明显下降、脑电图结果显示痫样放电的幅度及频率显著下降,死亡率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RNA-132拮抗剂侧脑室置管注射组与microRNA-132拮抗剂侧脑室直接注射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croRNA-132拮抗剂预处理SD大鼠能明显延长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SD幼年大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减轻急性期抽搐严重程度及大脑样痫放电,降低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的死亡率。提示microRNA-132拮抗剂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幼年SD大鼠MTLE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抑制microRNA-132有可能成为癫痫持续状态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和新方向。
  • 徐鹏程,高宗良,王龙,王天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04-6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血管内高信号(FVH)在急性后循环多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2例,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8例,单发脑梗死患者34例。均行头部MRI检查,包括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T1加权像和FLAIR序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循环多发性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FVH的产生机制。结果 后循环多发性脑梗死组与单发脑梗死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心律失常、吸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循环单发脑梗死比较,多发性脑梗死组FVH更多见、严重程度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VH为后循环多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结论 FLAIR序列血管内高信号可作为后循环多发性脑梗死的参考征象,预示后循环严重狭窄。
  • 彭晓琴,丁立,周岚,艾志兵,陈俊,王云甫,何国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08-6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inhibitor,sEHi) AUDA 对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CS)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晚期内皮祖细胞(late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late EPC)的影响。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60例,分成颈动脉狭窄组(n=35)和对照组(n=25).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至21 d后鉴定内皮祖细胞;以不同浓度AUDA(0,0.1,1,10 μmol/L)和晚期EPC共培养24h,分别采用MTT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来观察其增殖,黏附,迁移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AUDA处理后其VEGF的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21 d时,细胞呈典型长梭形,21 d时,呈铺路石样,并可摄取FITC UEA-I和Dil-acLDL。与对照组相比,CS患者late EPC的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与处理前(0umol/L)相比,AUDA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CS患者late EPC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并促进CS患者late EPC表达VEGF。结论 sEHi具有促进late EPC增殖,黏附和迁移等功能的作用,其有望成为一类治疗CS的新型药物。
  • 罗政,陈鹏,谷玉平,陈俊斌,朱飞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13-6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8(IL-6、8)对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8例为实验组2,无H型高血压急性缺血脑卒中组119例为实验组1,同期116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3组Lp-PLA2、IL-6、IL-8及TG、TC、HDL-c、LDL-c、hCrp、ESR水平,对实验组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Lp-PLA2、IL-6、IL-8、NIHSS评分实验组2均高于实验组1,多元回归分析Lp-PLA2、IL-6、IL-8与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是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实验组2完全性前循环脑梗死及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实验组1;ROC曲线分析磷脂酶A2、IL-6、IL-8对H型高血压发生缺血脑卒中有预测作用。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存在有较高的炎性反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Lp-PLA2、IL-6、IL-8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刘云,郝洪军,高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16-6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早、晚发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同期住院及门诊的191例MG患者资料,比较早、晚发型MG组患者的构成情况、首发症状、临床分型、伴随疾病、辅助检查、治疗及疗效等临床特点。结果 MG发病以晚发型人群为主,占63.35%.早发型MG组中,男∶女=1∶1.80;晚发型组中,男∶女=1∶0.92。两组患者首发症状及osserman分型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都以Ⅱ型居多,约占早发型58.57%,晚发型57.85%,但晚发型组Ⅱb型较早发型组比例高。晚发型伴随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高(分别42.98%和8.57%,23.97%和2.86%,13.22%和0%;P<0.05),而胸腺瘤、甲状腺疾病、其他免疫疾病、肿瘤及副肿瘤综合征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MG患者伴胸腺增生构成比例高,晚发型伴胸腺瘤构成比例高,男性患者胸腺瘤占比例高,女性患者胸腺增生占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MG患者伴随甲状腺疾病比例高(P<0.05)。两组患者行血清Titin-Ab检查,早发型患者阳性率较晚发型高(P<0.05),余血清抗体检测、电生理检查和新斯的明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发型有效率较早发型低。结论 早、晚发型MG患者在性别构成、首发症状、伴随疾病、辅助检查及预后有所不同,在诊断及治疗时需要注意。
  • 许鑫,魏亚芬,杨丽丽,崔志堂,张暹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20-6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CWS)的临床特征及高分辨核磁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010年2月~2013年12月18例连续住院CWS患者的临床及高分辨核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CWS患者中,17例高血压,11例高脂血症,吸烟史7例。9例表现为纯运动症状,1例表现为纯感觉症状,6例表现为运动感觉同时受损,2例表现为构音障碍手笨拙。15例患者高分辨核磁可见大脑中动脉斑块。结论 CWS与大动脉病变有关,大脑中动脉上、后壁斑块通过堵塞穿支动脉开口诱发缺血发作,而前、下壁斑块可能通过斑块脱落诱发缺血事件。
  • 蒋恒,赵志鸿,高小平,梁辉,任毅,张欢,游伊伦,汪洋,王昕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25-6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37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破裂组(n=343)和未破裂组(n=3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相关特征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经x2分析及t检验示年龄、吸烟、饮酒、动脉瘤直径、动脉瘤部位等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青年(OR=1.437,95%CI=0.542~3.813)、老年(OR=1.083,95%CI=0.619~1.895)、中等动脉瘤(OR=1.764,95%CI=0.611~5.096)、前交通动脉瘤(OR=2.839,95% CI=1.238~6.509)、后交通动脉瘤(OR=1.102,95%CI=0.624~1.944)、高血压(OR=1.04895%CI=0.585~1.877)、饮酒史(OR=1.286,95%CI=0.503~3.290)。结论 青年、老年、高血压、饮酒史、中等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
  • 赵红,吴晓君,刘赞华,王苏平,闫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29-6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Sonic Hedgehog (Shh)信号通路及其转录因子Gli1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探讨该通路对脑缺血后髓鞘再生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使用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观察脑缺血后1d,3d,7d和14 d Shh,Gli1的表达变化。碱性髓鞘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是髓鞘的组成成分,用作髓鞘的标志物,观察脑缺血后上述各时间点MBP的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Shh和Gli1广泛分布于脑白质和灰质,如皮质,胼胝体和纹状体等区域。Shh和Gli1的表达在脑缺血后3d~14d呈逐渐上升趋势。MBP的表达在脑缺血后1 d~28d逐渐下降。结论 脑缺血性损伤可激活Shh信号通路,激活的Shh可能通过调控细胞的增殖参与神经修复,针对Shh的表达量进行干预治疗将为脱髓鞘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鲍宇,李国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33-6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根据所用溶栓药物分为两组:rt-Pa组患者53例。UK组患者105例,其中发病4.5h内患者80例,构成4.5 UK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定采用NIHSS评分。分别观察溶栓后2h、24h、7d、10 d疗效。结果 (1)rt-Pa组在2h、24 h疗效优于UK组(P<0.05),rt-Pa组和UK组在7d和10d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2)rt-Pa组在2h、24h疗效优于4.5 UK组(P<0.05),rt-Pa组和4.5UK组在7d和10 d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在溶栓后24 h内疗效优于尿激酶,但二者的短期预后相当。
  • 姜超,李晓波,陈蓓蕾,李军,景坚,徐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36-6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SolitaireAB型支架用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内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3月8例采用SolitaireAB型支架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90 d 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状况。结果 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平均(20±3.3)分;6例患者成功再通,术后NIHSS评分改善≥14分,90 d随访临床结局优良;2例部分再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且死亡。结论 对急性基底动脉栓塞的患者,使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 李慧,郎文娟,孙元元,苗晶,冯加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39-6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发现[1],Percheron动脉(artery of percheron,APO)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占缺血性卒中的0.1%~0.3%,占丘脑梗死的22%~35%。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垂直凝视障碍、认知障碍等,临床易与其它双侧丘脑病变混淆,需鉴别诊断。本文总结9例APO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
  • 张翠灵,张海宁,张晓燕,宋晓南,曹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42-6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损害,损伤运动神经时表现为肢体对称性无力,需与横纹肌溶解所致的肌无力进行鉴别。横纹肌溶解为某种原因所致横纹肌细胞受损。两者可以从诱因、发病过程、伴发症状、肌电图、肌肉活检、脑脊液及其他生化指标进行鉴别。GBS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两类不同机制所导致的疾病,两者合并存在者国内外罕有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确诊为GBS合并RM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 刘超,吴海琴,王虎清,卢腾,张萌,陈梦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44-6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李斯特菌属(listeria)分为2个群7个种,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亦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是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可引起血液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美国多中心研究表明LM脑膜炎占细菌性脑膜炎的8%[1],欧洲和北美的研究报告在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脑膜炎中LM脑膜炎占5%~10%[2],国内尚无相关数据。LM脑膜炎与其他类型脑膜炎在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果方面较难鉴别。本文旨在通过病例讨论及文献回顾的形式,提高对LM脑膜炎的认识。
  • 庞泉征,曹杰,刘晓霞,蔺勇,孙莉,李超,张海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46-6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通常认为是由于脂肪栓子进入血流阻塞小血管,通过机械损伤、化学因素等导致全身多个器官、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该病的常见原因包括各种意外事故引起的骨折、骨科大型手术等,除此之外还有报道急性胰腺炎、糖尿病、脂肪肝、静脉注射脂肪乳[1]、肌注维生素E[2]等少见原因。无明显骨折的外伤导致的脂肪栓塞综合征在临床上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介绍如下。
  • 尹书会,张倩,王默力,李景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49-6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主因“发作性头痛16 d,突发左肢无力5d,右肢无力2d”于2014年4月30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16 d前(2014年4月14日)妊娠晚期睡梦中突发剧烈头痛,为头顶部、双颞部搏动性疼痛,难以忍受,无法再次入睡,随后下床活动,约0。5h完全缓解。头痛发作过程中不伴有恶心、呕吐,无黑矇、视物成双,无抽搐及意识障碍等。15 d前夜间再发头痛,遂到当地产科就诊,测血压160/100mmHg,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并收入院观察。观察期间再发头痛,考虑为“先兆子痫”,给予硫酸镁静脉点滴,并于14 d前(2014年4月16日)行剖宫产术。于9d前(术后5 d)夜间头痛再次发作,头痛性质同前,程度较前加重,每天发作1~3次不等,持续时间仍为0.5h左右,白天偶有轻微头痛。
  • 宋洋洋,韩金鸣,曹青青,金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53-6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15年6月发表于美国神经病学会Neurology杂志上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新标准分为AQP4抗体阳性NMOSD和AQP4抗体阴性NMOSD。以不典型大脑病变起病的NMOSD罕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
  • 李春星,臧雪峰,周仪,沈祥春,符益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55-6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当免疫抑制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时,弓形虫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且约30%是源于过去体内弓形虫感染复燃[1]。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在影像学上CT多表现为低密度影,相应的MR呈长T1,长T2信号[2,3],但病灶出血的影像表现报道少见,现报道1例。
  • 王秀丽,陈嘉峰,路子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对其病因人们多注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对其他少见病因引起的脑梗死认识不足。现将1例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posttransplant erythrocytosis,PTE)为病因的脑梗死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麻木8h,持续不缓解6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h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麻木,表现为左下肢可行走,左上肢可持物,反复发作4次,持续约数分钟缓解,入院前6h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持续不缓解。
  • 种晓艺,郝玉贵,易凡凡,程文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脊髓血管畸形(spin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VM)是一种先天性脊髓血管发育异常,是一种少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漏诊。我们接诊1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脊髓血管畸形,最终诊断明确,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因间断性腹痛2d于2016年1月25日入院。患者于2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上腹部为重,放射到后背和胸骨后,无头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反酸,无腹泻,遂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五项、胰腺炎生化、阑尾彩超、心电图、全腹部CT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肠痉挛,给以奥美拉唑、西咪替丁、山莨菪碱等药物治疗,疼痛缓解。夜间患者再次出现腹痛,性质同前,对症治疗好转。患者次日行胃镜检查示:食道下段溃疡,遂住院治疗。
  • 赵然,卢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59-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脑海绵状血管瘤是颅内罕见的血管畸形,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者更为罕见。伽玛刀放射治疗是否适用于脑于海绵状血管瘤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是由于缺少神经影像学的标准来判断瘤体的成功切除及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1]。现报道1例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中脑海绵状血管瘤,行伽玛刀放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
  • 叶静纳,王琳,李晓凤,陈嘉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61-6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痛性眼肌麻痹,又名Tolosa-Hunt综合征(THS),于1954年和1961年分别由Tolosa和Hunt首先报告,1976年Hunt再次描述,并称之为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 mopleg)[1]。TSH是由非特异肉芽肿性炎症所致的的痛性眼肌麻痹,多认为是发生于海绵窦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眼眶及头部疼痛,眼外肌麻痹,眼球运动受限甚至固定,一般无视力减退或丧失。随着辅助诊断技术的提高,研究者发现不仅炎症可引起THS,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底也可以THS为首发症状。现报道以THS为首发症状的子宫内膜癌鞍区转移1例。
  • 刘佳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63-6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致残率极高,严重危及人类健康。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目前在脑梗死治疗中溶栓仍是最重要的恢复血流的措施,但由于其有严格的时间窗,大大限制了临床的应用。挽救缺血半暗带是超过溶栓时间窗患者的首要治疗目的,而侧支循环开通的多少可能直接决定缺血半暗带的范围[1]。所以,掌握侧支循环的相关知识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本文总结国内外侧支循环的相关研究,就其解剖、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影像技术、临床意义等多方面进行总结,并给予分析和展望。
  • 刘晓霞,陈林,胡慧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66-6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造成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两大主要原因,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早期亦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1,2]。一些研究发现氧化应激[3~5]及血管损伤[6]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目前很多学者开始寻找与认知功能相关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血尿酸(uric acid)因其具有抗氧化性,同时临床检测较为便捷,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近年来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吕文文,段磊,蒋善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 669-6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已成为人类特别是老年人的的主要“杀手”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1/3死亡,存活的1/3遗留有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中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100~200万[2]。脑卒中的发生由于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的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因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国际多中心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高血压、吸烟、过量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都可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率[3]。因此,有关脑卒中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重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研究人员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个体脑卒中的易感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