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06-25
  

  • 全选
    |
  • 黄海丽,管叶明,刘学春,刘红娟,汪青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484-4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兔神经功能障碍和头部核磁共振波谱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60~80 ml,分离hUCB-MSCs,并体外培养。将造模成功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30只兔随机分为脑梗死组、干细胞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后两组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移植48 h、2 w时,采用Purdy评分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估,行核磁共振及氢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检查,进行梗死体积、及梗死中心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 胆碱和肌酸等代谢物含量的测定。结果 与脑梗死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干细胞组NS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与脑梗死组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脑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干细胞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干细胞组、脑梗死组与生理盐水组NAA/Cr、Cho/Cr比值均明显下降,Lac/Cr比值均显著上升(P<0.01);但干细胞组NAA/Cr、Cho/Cr比值显著高于脑梗死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Lac/Cr比值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而生理盐水组NAA/Cr、Cho/Cr、Lac/Cr比值与脑梗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提高脑梗死兔脑NAA/Cr、Cho/Cr比值,降低Lac/Cr比值,缩小梗死范围,明显改善兔神经功能。
  • 张蓓,王林,柏玉兰,石少亭,张雷,李亚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488-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脑缺血后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1)假手术组;(2)缺血组;(3)EPO组;(4)CEPO组;(5)LY(LY294002)组;(6)CEPO+LY组。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评定大鼠神经功能并计算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PI3-K/Akt活性变化。结果 EPO组与CEPO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缩小,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磷酸化Akt(pAkt)水平明显增高,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C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Akt磷酸化的诱导效应均可被PI3-K抑制剂 LY294002部分抵消。结论 CEPO具有与EPO相当的缺血后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张红梅,杜大勇,石艳超,孟虹媛,李元培,王新平,张东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491-4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 应用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FD-20 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29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血浆Cys C检测,根据Cys C检测水平,分为对照组(Cys C正常)139例患者与异常组(Cys C异常)160例患者,比较其全脑血管造影。结果 正常组(对照组)与异常组(病例组)脑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P<0.05);异常组中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比率显著升高,且以无侧支循环代偿(73.13%)及弥漫性病变(65.63%)为主;随着Cys C的升高,脑动脉狭窄程度逐渐加重。结论 Cys C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一种危险因素,脑血管狭窄与Cys C升高有关,Cys 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血管狭窄程度。
  • 齐倩倩,常明则,张格娟,李斌,史文珍,李仕林,田晔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494-4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的作用。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组、OGD组、溶剂组和1 nmol、10 nmol、100 nmol、500 nmol雷帕霉素组,OGD同时给予雷帕霉素处理,8 h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以及LDH活性检测细胞受损程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单纯OGD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组相比,1、10、100、500 nmol雷帕霉素组细胞存活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10、100、500 nmol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对PC12细胞OGD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李钊,董梅,李世平,赵仕琪,槐瑞雪,史肖鹤,李震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497-4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梗死初发以及复发患者阿司匹林(ASP)疗效,探讨缺血性脑梗死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并对复发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复发组入院后即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初发组规律服用ASP后1 m进行TEG检测,比较初发组及复发组AR发生率。并对患者生化指标、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初发组AR发生率为28.57%;复发组AR发生率为56.76%。复发组AR明显高于初发组(P<0.01)。糖尿病、冠心病在复发组出现率高(P<0.05);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型、BMI、TG、CHOL、LDL、HDL、HCY及hs-CRP的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P<0.1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示AR、糖尿病与缺血性脑梗死复发明显相关。结论 AR能显著增加缺血性脑梗死复发风险;糖尿病增加缺血性脑梗死复发风险。
  • 曾静,李丹丹,赵弘轶,黄勇华,张微微,迟丽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00-5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解偶联对神经血管单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0)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n=40)。参照Longa法制作MCAO模型。栓塞后6 h,通过蛋白印记法检测缺血区eNOS不同偶联状态的表达情况及3-硝基酪氨酸(3-NT)的水平;通过尼氏染色比较缺血区神经元的形态及存活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缺血区星形胶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脑屏障紧密连接对应的标记物GFAP、VWF、Occludin的表达水平;通过MRI的T2加权序列和动脉自旋标记(ASL)反应栓塞后脑组织病灶范围及血流情况。结果 MCAO后栓塞部位在T2序列上呈高信号,在ASL序列上血流信号减低。eNOS二聚体/单体的比例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3-NT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尼氏染色显示MCAO后神经元大量空泡形成,核固缩变性,数量显著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WF、Occludin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而GFAP则明显增多(P<0.05)。结论 MCAO会导致eNOS解偶联。eNOS解偶联后NO合成受限,而具有毒性作用的3-NT产生增多,炎症反应加重,从而对神经血管单元结构及功能产生破坏作用。
  • 易善清,侯超,刘珍,武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04-5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神经蛋白聚糖(Neurocan)、短蛋白聚糖(Brevican)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刺激法建立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模型,实验分3组:对照组、活化组与抑制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组:星形胶质细胞加入20 ng/ml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处理24 h;抑制组:星形胶质细胞用20 ng/ml睫状神经营养因子预处理24 h,加入100 μmol/L Olomoucine。应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12 h、24 h、48 h)各组细胞上清液中Neurocan、Brevican含量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GFAP mRNA及Neurocanm RNA、Brevican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活化组上清液中Neurocan、Brevican的含量在12 h、24 h、48 h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抑制组上清液中Neurocan、Brevican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较活化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活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活化组细胞GFAP mRNA、Neurocan mRNA、Brevican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抑制组细胞GFAP mRNA、Neurocan mRNA、Brevican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与活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可抑制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蛋白聚糖、短蛋白聚糖表达。
  • 朱敏,徐运,张跃,汤健,华裕,赵晓科,杜森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08-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将携带EphrinB2基因慢病毒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检测其过表达水平及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探讨EphB4/EphrinB2是否具有促进大鼠BMSCs体外迁移活性的作用。方法 单纯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携带EphrinB2慢病毒以感染复数3和10感染BMSCs分为低浓度转染组(MOI=3)和高浓度转染组(MOI=10),对照组采用未转染组、阴性转染组,利用qPCR检测EphrinB2基因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EphrinB2蛋白水平。观察EphrinB2基因转染后BMSCs形态学变化。15 d后通过免疫荧光检测MAP2表达了解细胞分化.进一步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来了解EphB4/EphrinB2在调节干细胞迁移的作用。结果 培养BMSCs为多角形或棱形呈漩涡状排列生长.EphrinB2-BMSCs经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有外源性EphrinB2表达。EphrinB2基因转染后BMSCs 24 h,BMSCs胞体开始收缩细胞有突起伸出,72 h后可见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形态改变。15 d后,BMSCs分化成为MAP2神经元,与阴性转染组相比,低浓度转染组和高浓度转染组MAP2表达率上升(P< 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转染组与高浓度转染组较未转染组及阴性转染组穿膜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慢病毒介导EphrinB2能高效感染BMSCs,并随着时间延长分化成神经样细胞,同时EphB4/EphrinB2在调节BMSCs迁移具有重要作用。
  • 曹文锋,吴凌峰,潘婕,文安,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12-5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氟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60例临床确诊的SAH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 mg,每晚一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同样的常规治疗。于起病24 h、第3天、第7天、第14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sICAM-1、hs-CRP的含量。两组以SAH病程第14天末或者死亡为本研究终点。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卡方或秩和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指标。结果 氟伐他汀组患者sICAM-1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对照组第3天、第7天的sICAM-1水平均呈较前次升高,直至第14天出现降低.氟伐他汀组第3天、第7天、第14天测得的s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第7天和第14天测得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氟伐他汀能有效降低SAH患者血清ICAM-1和hs-CRP的含量水平。
  • 刘丹,陆丽丽,张伟,张广炜,王埃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16-5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血小板表面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like transcript 1,TLT-1)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灶大小呈正相关(r=0.656,P<0.01;r=0.59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155,95%CI 1.105~1.207,P<0.01)。结论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可能是预测脑梗死的发病风险、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生物指标。
  • 刘怀翔,陈金来,路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19-5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代谢基因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 )基因T833C突变在急性脑梗死后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ve impairment,VCI)中的价值研究。方法 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检测CBS T833C基因型,对急性脑梗死分别行入院时、14 d、30 d和90 d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可能是轻度V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274;95%CI 1.027~1.264,P=0.018);空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 14 d、30 d和90 dMMSE和MoCA评分分别低于Hcy水平正常组(P<0.01或0.05);各基因型入院时MMSE和MoCA评分无差别(P>0.05),而入院14 d时,C/C型MMSE和MoCA评分低于T/T型(P<0.05),随访30 d和90 d时, C/C型MMSE和MoCA评分趋势是低于C/T和T/T型(P<0.01或0.05),C/T型低于T/T型(P<0.01或0.05)。结论 CBS T833C基因突变可能是引起Hhcy,间接促进了脑梗死患者VCI事件的出现,可能是VCI的遗传易感因素。
  • 石珂,商秀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23-5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LGi1抗体相关LE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和电生理、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7例患者发病年龄22~72岁,男女比例5∶2,7例患者均有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表现。6例患者有癫痫发作,4例出现面臂肌张力障碍(FBDS)。3例脑电图出现慢波或癫痫样波。3例患者MRI检查可见颞叶海马异常信号影。5例患者有低钠血症。6例患者脑脊液氯化物低。所有患者血清LGi1抗体阳性,6例患者脑脊液LGi1抗体阳性。5例合并其他血清自身抗体,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肿瘤,所有患者经免疫治疗均有效。结论 LGi1抗体相关LE以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低钠血症,很少合并肿瘤,头部MRI以颞叶、海马受累为主,免疫治疗有效。
  • 胡国章,刘方方,方威,范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28-5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微小RNA let-7a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anti-let-7a组和GFP组,每组各12只大鼠,假手术组大鼠为假手术组。对照组、anti-let-7a组和GFP组分别经尾静脉给予生理盐水、表达anti-let-7a的AAV-9质粒或者对照空质粒实验,然后通过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建立24 h后,TTC法检测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表达,ELISA和qRT-PCR检测脑组织中TNF-α和IL-6 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qRT-PCR和荧光报告基因验证let-7a对MKP1表达的调控。结果 anti-let-7a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GFP组和对照组,脑组织内凋亡细胞数、caspase-3、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低于GFP组和对照组。let-7a可与MKP1 mRNA 3''UTR端结合,下调MKP1在PC12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结论 敲除let-7a可通过调控MKP1表达,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于明,杨溢,何悦,赵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32-5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和人血浆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CI)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彩色超声造影技术对30例ATCI患者和30例TI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估,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Lp-PLA2含量,并与3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1)ATCI组和TIA组患者的颈动脉稳定粥样斑块发生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和Lp-PLA2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TCI组中随着患者NIHSS评分的增加,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和Lp-PLA2水平均随之升高(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Lp-PLA2与ATCI有一定的相关性;Lp-PLA2能较准确地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两种检查相联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TCI患者的预后。
  • 马启荣,王雁,董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35-5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研究阿司匹林抵抗者抗血小板药物调整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方法 选取269例新发脑梗死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经血栓弹力图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者9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阿司匹林200 mg/d;B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C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1 m后复测血栓弹力图,比较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随访12 m观察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为33.5%。单因素分析显示,阿司匹林抵抗组(AR)与阿司匹林敏感组(AS)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OR=1.026,95%CI 1.002 1.049,P=0.030)。A组和B组患者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且B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升高更明显;C组患者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较前无明显改变(P>0.05)。随访12 m后3组患者总体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组总体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3组患者出血性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是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加量或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并可减少或避免缺血性事件发生。
  • 赵玫,赵梅珍,魏露,刘振彩,罗铮,岳二丽,张燕,徐晓云,李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39-5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65岁以上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101例患者在术前1 d~3 d和术后7 d进行MMSE量表测定,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时间、既往病史、手术时间、失血量、麻醉方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POC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1例患者发生POCD者16例,发生率为15.84%,POCD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非POCD组(OR=1.238,95%CI 1.103~1.248,P<0.05),POCD组中全麻患者显著多于非POCD组(OR=1.215,95%CI 1.003~8.72,P<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对于高龄、全麻的髋部骨折患者应该多关注术后认知功能变化,及时进行相关量表筛查,尽早发现、尽早干预。
  • 李键,毛仁玲,冯江,徐斌,段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42-5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结合脑-硬膜-颞肌血管贴敷融合术(STA-MCA+EDMS)治疗烟雾病手术早期效果及其高灌注综合征特点。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行STA-MCA+EDMS术的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脑血管造影术结果;统计分析术前及术后6 m神经功能状态结果;分析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特征。结果 44人,共49次STA-MCA+EDMS术纳入本次研究;该术式能确切改善脑供血,颅内外血管形成良好交通;25人表示症状改善,但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分析,评分虽有所改善,而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有18人(40.9%),而优势半球侧手术明显增加其发生概率(P<0.05),Matsushima分型中Ⅲ~Ⅵ型潜在风险较高。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烟雾病患者不同特征,进行有效术前评估及积极预后干预。
  • 周庆,黄建荣,韦可聪,张高炼,黄毅,朱云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45-5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器械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再通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取栓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比,术后90 d使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临床愈后。结果 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器械取栓后血管再通8例,术后发生脑内出血2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死亡3例;术后NIHSS评分均值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90 d生存率66.7%,其中mRS为0~2分的良好率为33.3%。结论 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能提高患者抢救生存率及改善生存质量。
  • 高丹宇,赵迎春,袁菲,陈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48-5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GC),又称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是一种原发性脑肿瘤,以神经胶质细胞弥漫性增生而原有大体解剖结构保持相对完整为特征[1],是神经胶质瘤的一种少见形式。
  • 罗瑞卿,徐丽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51-5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neddon综合征(Sneddon Syndrome,S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由Sneddon于1965年首先描述,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及皮肤,皮肤改变常常未引起注意及重视,导致临床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SS报道如下。
  • 王赏,刘艳茹,胡文涛,田田,卢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53-5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UCTD)是一种具有全身系统性结缔组织病的某些症状和体征,但又不符合其任一诊断标准的疾病,且病程持续至少3 y。Mosca M[1,2]总结的诊断标准从1999年-2014年不断更新,具有关节痛、雷诺现象、关节炎、白细胞减少、皮肤黏膜病变、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表现及抗ANA抗体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 苗阳,石明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Raeder综合征又名三叉神经旁综合征(paratrigeminal syndrome),主要表现为神经痛和不典型Horner征。该综合征相对少见,国内目前仅有少数病例报道[1~4]。近期我科收治了1例Raeder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
  • 郝宁,庞晓敏,崔俐,吕晓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低颅压综合征是指颅内压力降低(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70 mmH2O)所导致的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部分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复视、自主神经症状、颈抵抗等。
  • 王栋,施苗,张宇,邓晖,冯加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57-5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及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脑栓塞的栓子大部分来源于心脏。
  • 张国峰,赵曼丽,董晓雪,张伦忠,兰希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59-5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高血糖可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幻觉、谵妄、昏迷、癫痫、类卒中综合征等,而偏侧舞蹈症较少见[1]。我们临床诊治了1例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现汇报如下。
  • 孙肖爽,张伟,余莉,闫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61-5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时被称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或狼疮脑病。
  • 王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63-5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既往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闭塞,进而脑组织灌注不足、缺血坏死,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仅关注狭窄程度不够全面,需结合管壁及斑块稳定性评估卒中风险。
  • 李鸣,付希英,赵兴,马倩倩,张耀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66-5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些年关于椎基底动脉结构病变,如椎动脉发育不良或者一侧椎动脉优势以及关于基底动脉扩张迂曲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将对于后循环主要动脉的变异及其意义进行阐述。
  • 赵燕,卢正娟,刘卓,常蕾蕾,吴家勇,牛丰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69-5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遗传性神经肌肉病(inherited neuromuscular disorders,NMDs)是一组少见的累及神经(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肌萎缩侧索硬化、遗传性脊肌萎缩症等)、肌肉(各型肌病/肌营养不良、离子通道病等)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多以肌无力、肌萎缩,伴/不伴肌张力低下及感觉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于新生儿、儿童或成年期发病,为患者及其家庭以及公共卫生造成极大负担。
  • 刘静怡,曹杰,张吴琼,孔博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72-5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亦作交叉性小脑性失联络,是指幕上脑组织损害的对侧小脑可出现代谢及血流量减低的现象[1],多由影像学早期发现。
  • 陈艳艳,王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34(6): 574-5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研究的快速发展,癫痫与免疫的关系也渐成热点,目前已证实免疫炎症反应与癫痫密切相关[1],但自身免疫性癫痫(autoimmune epilepsy,AE)尚无标准的定义、诊断及治疗的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