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8-12-25
  

  • 全选
    |
  • 朱继文, 李雯, 袁方, 康涛, 江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060-1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性对重症急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重症急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出院3 m的改良Rankin量表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对患者入院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以及其他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重症急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共纳入420例重症急性卒中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207例(49.3%),预后不良组213例(50.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IHSS、GCS、APACHEⅡ、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及其分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糖变异性是重症急性卒中患者出院3m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血糖波动范围大提示预后不良。
  • 李立亚, 王强, 肖昭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064-1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TAT-M9融合蛋白对C57/BL6小鼠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局灶性脑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3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1):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后给予溶剂生理盐水组(Con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后腹腔给予TAT-M9(10 mg/kg)组(TAT-M9组),并在建模成功后连续7 d给药。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TUNEL染色法、Garcia评分和旷场实验等方法,检测TAT-M9穿过血脑屏障能力、半暗带区凋亡神经元数量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腹腔注射TAT-M9 24 h后,在小鼠大脑组织及半暗带区存在大量6×HIS阳性标记;在腹腔注射TAT-M9 7 d后,脑内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此外,Garcia评分在第2天(P<0.01)和第3天(P<0.05)显著高于Con组;旷场实验显示,TAT-M9组小鼠的中央活动路程(P<0.05)和中央活动时间(P<0.05)多于Con组。结论 TAT-M9融合蛋白能够有效穿过血脑屏障,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数量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李土明, 钟萍, 吴滢, 王潇, 童舒雯, 游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068-1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胱抑素C与脑微出血(CMBs)严重程度及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76例CMBs患者为CMBs组,7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根据SWI上CMBs的病灶数,将CMBs组分为1级(1个)、2级(2~5个)、3级(>5个)。比较脑微出血严重程度间胱抑素C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 CMBs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Bs组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脑微出血严重程度加重,胱抑素C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脑微出血严重程度加重,MoCA评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胱抑素C与脑微出血数呈正相关(P=0.0002);胱抑素C与CMBs患者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001)。结论 胱抑素C水平越高,脑微出血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 王光辉, 杨慧敏, 张一兵, 钟鸣, 张敏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072-1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ERK信号通路在二十二碳戊烯酸(docosapentenoic acid,DPA)诱导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来源神经干细胞,用不同浓度DPA和血清对照组进行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2.0采集突起长度和突触形成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ES在的表达率;Western blot法检测βⅢ-tubulin的表达和ERK信号途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神经突起以及突触形成在DPA作用下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NSE阳性细胞表达率随着DAP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骨架蛋白βⅢ-tubulin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ERK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DPA促进NSCs分化中神经突起的表达和神经元的分化,活化的ERK信号途径通过信号转导可能是诱导神经突起表达的重要机制。
  • 王音, 侯丽淳, 王辰, 王秀萍, 于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076-10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8年6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为实验组,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其分为无斑块组(25例)、稳定性斑块组(30例)、不稳定性斑块组(40例);另取颈动脉超声提示内膜中膜厚度(IMT)≤1.0 mm的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ELISA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PAF、P选择素浓度的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各组血清PAF、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PAF和P选择素在不稳定性斑块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1)。结论 血清PAF、P选择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稳定性有关。血清PAF、P选择素可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预测因子。
  • 杨龙, 刘芷含, 张瑞成, 冯宇, 周延龙, 贾潇, 耿德勤, 程言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079-1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观察Necrostatin-1(Nec-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离子型钙接头蛋白-1(iba-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p)、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Nec-1对大鼠I/R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意义和可能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1)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1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MCAO)、DMSO溶剂对照组(DMSO)、Nec-1干预组(Nec-1),每组再分两个亚组,分别为再灌注6 h、24 h,每组6只。Nec-1干预组于缺血前30 min按640 nmol/kg侧脑室注射Nec-1溶液,DMSO对照组于缺血前30 min侧脑室注射等量10%DMSO溶液。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6 h和24 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iba-1的表达和TLR4、NF-κB/p65的定位和表达。(2)另取SD大鼠48 只,方法同上,免疫印迹法(WB)检测 TLR4、NF-κB/p65、IL-6 蛋白的定位和表达。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TLR4、NF-κB/p65、iba-1的免疫阳性细胞增多,而Nec-1干预组TLR4、NF-κB/p65、iba-1的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减少;(2)与假手术组相比,WB显示手术组TLR4、NF-κB/p65核转位、IL-6蛋白表达明显增多,Nec-1干预组TLR4、IL-6 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F-κB/p65 核转位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c-1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途径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 樊嘉欣, 陈婉莹, 姚庆龄, 高震, 王虎清, 吴海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083-10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和胱抑素 C (Cystatin C,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结果按脑动脉狭窄程度、支数、部位分亚组研究。对照组66例。所有入组者检测血清IMA和Cyst C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IMA和Cyst C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亚组(无狭窄组与轻、中、重度狭窄组)和亚组(0支、1支、2支与≥3支病变组)组内各比较,IMA和Cyst C均有差异(P<0.05),且狭窄程度越重或狭窄支数越多,IMA和Cyst C升高均越明显(P<0.05);无狭窄组(NCAS组)与颅内(ICAS组)、颅外(ECAS组)、合并狭窄组(COMS组)亚组内比较,与NCAS组相比,ICAS、ECAS与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0.05);与ECAS和ICAS组相比,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0.05),但ECAS组与ICAS组相比,IMA和Cyst 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和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正相关,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无明显相关,推测两者均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 胡光强, 余录, 杜曦, 高小青, 秦大莲, 余崇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087-1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橄榄苦苷对β淀粉样蛋白1-42(amyloid β1-42,Aβ1-42)的抑制能力和亲和效应,以及其对Aβ1-42诱导的Neuro-2a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37 ℃孵育制备Aβ1-42纤维,利用Th-T荧光检测橄榄苦苷抑制Aβ1-42纤维的能力,用生物膜层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 技术实时检测橄榄苦苷与Aβ1-42纤维的亲和效应。进一步用MTT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橄榄苦苷对Aβ1-42诱导的Neuro-2a细胞毒性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橄榄苦苷降低Aβ1-42与Th-T反应的荧光强度,抑制Aβ1-42纤维.另外BLI检测显示其与Aβ1-42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并且,橄榄苦苷成剂量依耐性地减轻Aβ1-42诱导的Neuro-2a细胞毒性,降低Aβ1-42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可能通过结合并抑制Aβ1-42纤维保护阿尔茨海默病的细胞凋亡。
  • 周小英, 张微微, 刘扬, 高旭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091-1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于前期基础上,进一步证实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神经元G1/S调控点功能障碍亦存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与正常者及其他常见类型痴呆者做对比,评价AD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1/S调控点功能有何变化,探索AD诊断的血液标志物。方法 选取18例AD者为实验组,18例正常者、14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者、12例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伴发的痴呆: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ar-kinson's disease/Parkinsonism-Plus syndrome,PD/PPS)者为对照组。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依次经植物凝集素干预24 h,再经雷帕霉素干预24 h(T48),流式细胞技术分析4组T48细胞周期分布,对比各组T48细胞G1/S调控点功能状态的差异情况。结果 AD组T48细胞G1%低于正常组(P<0.01)、VaD组(P<0.01)、PD/PPS组(P<0.01);S%高于正常组(P<0.01)、VaD组(P<0.01)、PD/PPS组(P<0.01);而正常组、VaD组、PD/PPS组之间比较, G1% 、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D组T48细胞G2%高于VaD组(P<0.01)、PD/PPS组(P<0.01),AD组T48细胞G2%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外周血淋巴细胞G1/S调控点功能发生障碍;正常组、VaD组、PD/PPS组外周血淋巴细胞G1/S调控点功能情况基本一致,提示该调控点功能障碍可能为AD所特有;AD外周血淋巴细胞G1/S调控点功能障碍有望成为AD诊断的血液标志物,该标志物的发现还可能为AD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李晖, 蒋毅, 刘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095-10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miR-9和miR-34c在老年痴呆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老年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本院接收诊治的73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70例将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采用 RT-qPCR检测所有研究者血清中miR-9和miR-34c的水平,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认知能力评分,观察其诊断老年痴呆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老年痴呆患者血清HDL-C、LDL-C、Hcy、ANP水平以及MMSE评分方面均差异显著(P<0.05),miR-9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miR-34c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依据CDR评分,痴呆程度越严重,miR-9水平越低,miR-34c水平越高。老年痴呆患者血清中miR-9与LDL-C和Hcy水平均呈负相关,与HDL-C、ANP水平以及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miR-34c与血清LDL-C和Hcy水平均呈正相关,与HDL-C、ANP水平以及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ROC分析表明,miR-9 和miR-34c的AUC面积分别为0.811、0.819;敏感度分别为89.58% 、91.67% ;特异度分别为80.00% 、71.11% ;截断值分别为0.87、1.14。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血清miR-9表达下调,而miR-34c表达上调,二者异常表达均与老年呆发生及发展过程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 董乐, 吴月娟, 黄琪, 廖宇晗, 韦雷, 吴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099-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消旋-3-正丁基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诱导脱髓鞘模型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EB组、NBP组、假手术组。建立EB诱导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模型。通过LFB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脱髓鞘程度;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白质组织炎细胞浸润;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BP、caspase-9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BP、Cyt C的表达。结果 LFB髓鞘染色和HE染色证实定向侧脑室注射成功诱导CNS脱髓鞘;与假手术组相比,EB组CNS存在大量OLs凋亡,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百分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 MBP表达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Cyt C、caspase-9表达多于假手术组(P<0.05)。与EB组相比,NBP组脱髓鞘明显减轻,OLs凋亡减少,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百分率低于EB组(P<0.05),MBP表达高于EB组(P<0.05),Cyt C、caspase-9表达少于EB组(P<0.05)。结论 NBP对EB诱导的CNS脱髓鞘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OLs内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有关。
  • 覃露, 周霞, 孔清松, 张潇, 郑金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03-1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尾状核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及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变化,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20例TLE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行注意网络测试(ANT)及fMRI扫描,比较以双侧尾状核为感兴趣区的脑功能连接差异,分析尾状核静息态及动态功能连接改变与执行控制网络效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LE患者的执行功能受到损害(P<0.05)。TLE患者组左侧尾状核与左侧小脑后叶rsFC减弱;与右侧前扣带回dFC方差减小。TLE患者组右侧尾状核与右侧额叶rsFC增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方差增大。TLE患者右侧尾状核与右侧额叶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强度与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呈正相关(r=0.604,P=0.005)。结论 TLE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尾状核相关,尾状核的执行控制网络受到破坏,网络内存在代偿重构机制。
  • 路雁惠, 郭斌, 张锐毅, 温璐璐, 吴凯敏, 李燕飞, 何谦益, 贾延劼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07-1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b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脑脊液各15例,使用试剂盒法分离提纯脑脊液外泌体,应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b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1)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及对照组脑脊液中均可以检测到外泌体,透射电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0~100 nm。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3组脑脊液外泌体中均可检测到let-7b;(2)结脑组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b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病脑组与对照组相比,病脑组let-7b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脑组与病脑组相比,结脑组let-7b表达下调,但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t-7b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泌体中表达下调,可作为该疾病的诊断及相关脑炎的鉴别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 张剑平, 曹婷婷, 任冰焱, 王涛, 余欣, 王艺, 李在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11-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认知差异来分析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03例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听力计检测听阈,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估耳鸣严重程度,认知能力筛查测验(中文2.0版)(CASI C-2.0)和听觉诱发电位P300评估认知能力。结果 尽管耳鸣组CASI总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168),但耳鸣组 CASI 3个子项目"短期记忆"(P<0.001)、"注意能力"(P<0.001)、"定向能力"(P<0.05)评分却均低于对照组。此外,耳鸣患者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相关性分析示,耳鸣严重程度(THI评分)与CASI评分呈负相关(r=-0.873,P<0.001),与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r=0.345,P<0.001)。结论 "短期记忆"、"注意能力"和"定向能力"等认知功能减退是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认知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
  • 韩威威, 管琼峰, 范振毅, 郭旭, 吴允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15-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和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就诊的58例前庭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头晕或眩晕病史的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病变情况以及与VN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VN组中颈动脉异常(斑块形成、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为53.45%(31/58),高于对照组的34.29% (2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3,P=0.029)。VN颈动脉异常组和颈动脉正常组,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时进行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4,P=0.589;t=0.893,P=0.375)。结论 颈动脉硬化可能与前庭神经炎的发病相关。
  • 王鑫, 方兴, 刘瀚广, 陈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18-1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 是指原因不明、常以神经根痛为首发症状,逐渐或迅速出现病变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的一种罕见疾病。SSEH发病部位以颈胸部及胸腰部最常见,血肿常位于椎管后方或后外方[1]。发病急、进展快是本病的特点,患者往往在数小时内出现不可逆性脊髓功能损害,因此及时合理的诊断及处理对本病非常重要。当患者出现偏侧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根痛症状不明显或被忽略时,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脊髓硬膜外血肿报道如下。
  • 韩晓鸥, 曹杰, 张吴琼, 李梦瑶, 崔俐, 张海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20-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细胞分化及增殖异常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影响多器官及系统,于1880年由Bourneville首次提出[1],又称 Bour-neville病。"癫痫、痴呆、皮脂腺瘤"为该病的主要特征,但文献报道同时出现3大特征的病例仅占21%[2],因此易为临床医生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对1例TS病例进行报道,分析临床、影像学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
  • 杨冰, 刘珊余, 朱玉婷, 钟丽, 潘锐, 史敏, 陈俊, 杨东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2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点,近年来脑梗死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复杂,已报道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糖尿病、心源性栓塞、嗜烟酒为最常见,鲜有报道遗传性蛋白C缺乏相关的中青年脑梗死,现将我科1例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相关脑梗死病例报道如下。
  • 赵清青, 艾明达, 艾青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24-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莫旺综合征(Morvan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周围神经过度兴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为主要表现,通常与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复合物(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VGKC)的自身抗体有关。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 2,Caspr2)抗体和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抗体被鉴定为其自身抗体的主要靶标[1]。现报道1 例我院收治的"双抗体"阳性的莫旺综合征患者,以供临床参考。
  • 程竹钰, 李海霞, 孙欣, 吴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26-1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年卒中,主要是指45岁以下成人发生的卒中,占全部卒中的13。 44% ,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其中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被认为是青年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2]。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也被称为抗磷脂-血栓形成综合征,是一种非器官特异性的抗磷脂抗体(APL)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PS多见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症状[3,4]。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青年男性以突发偏侧肢体活动不灵起病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报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 李秋, 高雅萱, 王娟, 陈嘉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28-1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舌下神经麻痹为临床少见症状,可由肿瘤、感染、血管压迫、外伤等原因所致[1],且诊断困难。而伴有同侧头痛的舌下神经麻痹则更为罕见,现就1例发作性头痛伴同侧舌下神经麻痹病例报道如下。
  • 王静, 杨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30-1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发性动脉夹层是指动脉壁层内的退行性病变引起内膜撕裂,在血压的作用下导致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层,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夹层可累及颅内和颅外动脉血管,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以颈内动脉夹层和椎动脉夹层最常见[1]。现对1例双侧椎动脉夹层的女性病例进行报道,以进一步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重视。
  • 彭湾, 张建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32-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脑缺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脑组织血供长期低灌注,导致脑功能衰退,从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脑损伤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慢性脑缺血是各种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参与了血管性痴呆、阿尔兹海默病和脑梗死等多种认知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李兴强, 高永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35-1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卒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22.45%的患者死于卒中,是冠心病的3倍,卒中人群中大约65%是缺血性卒中[1]。在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中,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患者占35%~40%,且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性,白种人主要为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而亚洲人主要为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33%~50%的中国AIS患者为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
  • 隆惜惜, 王猛, 张青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38-1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发性硬化(MS)是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在CD4+T细胞的致病或调节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D8+T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某些MHC-Ⅰ类分子等位基因与MS的易感性有关,表明CD8+T细胞的致病或抑制作用可能取决于遗传背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研究MS的经典动物模型。近来研究发现CD8+T细胞在MS/EAE发展过程中不仅扮演致病角色,可能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 张永方, 徐雯, 刘雪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41-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以及以包括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精神症状等非运动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帕金森病诊断主要依据是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对左旋多巴等治疗的反应性,尤其在发病早期尚缺乏特异的生物学诊断指标。相对于运动症状而言,目前认为非运动症状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更大,其中抑郁是帕金森病的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约40%~5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抑郁症状,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pression,PDD)患者治疗效果更差,自杀率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但因抑郁与PD症状可以相互重叠,且PD患者面部表情少,情感表达少,导致其抑郁情绪较易被忽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 王晓银, 李仕文, 陈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12): 1144-1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约60%~70%的癫痫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发作。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可有效控制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特别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强直性发作和失神发作[1]。此外,VPA还可作为情绪稳定剂应用于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碍等的治疗[2]。VPA的副反应除胃肠道反应、肝功异常、体重增加、震颤和嗜睡等外[3],研究发现VPA可影响女性癫痫患者的中枢及外周激素水平,引发高雄激素血症、月经紊乱、卵巢早衰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生殖内分泌功能障碍性疾病[2]。VPA是否会影响男性癫痫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目前还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癫痫本身可引起男性生殖功能障碍[4],还有研究认为VPA可通过改变体内的激素水平影响生殖功能和性功能[3,5],但具体的激素改变和相关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文将通过阐述VPA在体内的代谢途径,相关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对其代谢的影响,并分别从细胞学、动物及人体实验3方面就VPA对男性激素水平和生殖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