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3-25
  

  • 全选
    |
  • 郎长会, 彭龙英, 李莎莎, 余小华, 束晓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195-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营养素1(CT-1)在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hUC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物CD34、CD29、CD44及CD105;将携带CT-1的腺病毒(Adv-CT-1)感染hUCB-MSCs,在不同时间点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T-1表达率,摸索最佳感染复数(MOI);将细胞分为4组:(1)对照组;(2)神经诱导剂组(NIM);(3) CT-1组(Adv-EGFP-CT-1+NIM);(4)空病毒组(Adv-EGFP+NIM)。于6 h和4 d检测各组神经相关蛋白标志物(nestin、NeuN、GFAP)表达。结果 hUCB-MSCs高表达CD29、CD44、CD105,不表达CD34;MOI最佳转染复数为100PFU/细胞。
  • 施虹, 任大斌, 郑平, 童武松, 冯九庚, 段剑, 陈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00-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b1(GS-Rb1)通过调控缝隙连接蛋白40(Cx40)表达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Cerebral I/R injury)的相关性机制。方法 选取100只体重350~450 g的4月龄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为采用夹闭颈总动脉法。具体分组为:(1)假手术(sham)组;(2) GS-Rb1(I/R+GS-Rb1)治疗组;(3) GS-Rb+H-89阻断(I/R+GS-Rb1+H-89)组、(4)溶媒(I/R+DMSO)组及;(5)损伤(I/R)组,每组20只。实验时间均设定为I/R后8 h。每组取10只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另10只则获取海马区皮质通过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WB)测定神经元Cx40蛋白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荧光(ELFA)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神经元氧化应激因子NAPDH氧化酶活性、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a等含量的变化。
  • 曾毅, 荣先芳, 方程, 尹美芳, 梁迅, 畅君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04-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Wnt替代蛋白(Wnt-S)对人脑血管内皮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可能提供一种保护血脑屏障的新途径。方法 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Wnt-S in pcDNA3.1(+)质粒,在HEK293F细胞中瞬时转染该质粒,表达纯化Wnt-S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含5x His-tag的Wnt-S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源脑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标记物CD31、VE-cadherin、GLUT1和MFSD2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K293和hCMEC/D3细胞的Wnt蛋白受体FZD1-10和LRP5/6的表达情况,检测加药处理后HEK293和hCMEC/D3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AXIN2的表达情况。
  • 刘佳丽, 王晔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09-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各组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方法 实验分组: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对照组:行单纯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_1区细胞凋亡及AQP4表达的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
  • 刘媛媛, 岳伟佳, 于涛, 李云婷, 刘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14-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1例初诊CI患者作为脑梗死组,49例门诊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14碳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分别检测脑梗死Hp阳性组、脑梗死Hp阴性组及体检Hp阳性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的Hp感染阳性率(64.71%)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
  • 王晓洁, 赵莘瑜, 焦淑洁, 王天舒, 孙琦, 刘晓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17-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胞胎姐妹所患血卟啉病的临床、影像学及基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双胞胎姐妹的临床、影像及基因学检查资料。结果 例1(姐姐),24岁,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后迅速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并自主神经紊乱,出现癫痫、四肢无力、吞咽困难、低血钠、高血压、心动过速、易激惹等症状,精神症状不明显。头部MRI:双侧额顶颞枕叶皮质及皮质下见片状脑回样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影,FLAIR呈高信号,DWI高b值呈稍高信号。18 d后复查头部MRI示:双侧顶叶见斑点状等T_1等T_2信号,FLAIR呈等信号,DWI呈高信号。病变呈现可逆性改变。给予抗癫痫、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维持电解质平衡及高糖治疗。疾病逐渐累及呼吸肌,呼吸费力,建议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家属放弃治疗。例2(妹妹),19岁起出现间断腹痛,病程5 y,未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系统,无精神症状。头部MRI示:左侧脑室三角区旁可见小片状长T_1长T_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高b值未见明显受限。给予高糖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基因检测:二者均为HMBS基因c.518G>A(p.Arg173Gln)杂合变异。结论 同患血卟啉病的同基因型双胞胎姐妹可有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
  • 冯海霞, 丘红燕, 任力杰, 郭毅, 杨春水, 李晶, 刘淑云, 吴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23-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分析从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深圳市6个卒中中心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共224例,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分定义为轻型卒中(minor stroke,MS),共116例,NIHSS> 5分为非轻型卒中(non-minor stroke,NMS),共108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两组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治疗后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 ICH)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发生率、90 d死亡率的差异。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rt-PA静脉溶栓的M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杨梅, 阮超, 陈敬菊, 滕国良, 冯秀霞, 王颖, 张桂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29-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对伴责任动脉严重狭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根据干预措施不同,患者被分为介入治疗组(87例)及药物治疗组(108例)。介入治疗组于发病2 w内行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介入治疗,同时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等治疗。通过电话随访,比较出院后3 m、6 m及1 y两组的NIHSS评分及3 m、6 m、1 y、2 y及5 y的mRS评分及随访期间的脑出血、脑梗死、TIA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 m的NIHSS评分下降明显不同(P=0.008);(2)介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 m、6 m、5 y及随访终止时间mRS≤2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分别为0.037、0.035、0.035及0.022);(3)血管内介入治疗组出院至1 y、2 y、5 y及随访终止时责任血管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分别为0.049、0.049、0.03及0.017);(4)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总死亡率及死于脑梗死的比例均无差异(P分别为0.723、0.505)。结论 对CWI患者,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残疾,改善患者预后;且能预防远期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率。
  • 雷四英, 钟根龙, 蓝丽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3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桶人综合征(MIBS)为临床表现的脊髓梗死(SC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1例脊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过程及临床预后,并对文献报告的6例进行综述。结果 脊髓梗死可表现为桶人综合征,对于急性起病,双上肢瘫痪,伴有根痛症状的患者,需警惕脊髓梗死的诊断。结论 脊髓梗死相对罕见,可以表现MIBS,临床容易漏诊误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应提高对本病的认知。
  • 孟淑淑, 孔庆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37-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颅脑PET-MRI融合图像在表现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的应用价值,并总结患者治疗后的预后,为广大癫痫患者寻求一个更合理的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神经内外科、儿科收治的23例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的FCD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视频脑电图特点以及手术疗效。结果 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的FCD患者的发作类型多种多样,但以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为主;病灶多见于颞叶15例、额叶6例、顶叶2例; 20例患者癫痫序列MRI及视频脑电发现病灶,3例患者行癫痫序列磁共振及视频脑电未能确定明确的致痫灶,完善PET-MRI融合成像发现致痫灶,病变部位主要在额叶,因此对于头部MRI阴性的患者,则主要通过PET-MRI发现病灶;视频脑电图(EEG)痫样放电部位与PET-MRI融合成像发现的病灶部位有较高一致性,且放电及发作形式对于FCD分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3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的未再发作。结论 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的FCD患者可通过PET-MRI融合成像结合视频脑电脑电进行术前评估,找准致痫灶,手术切除癫痫灶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 陈蓓蕾, 李威, 杨柳, 于海龙, 叶靖, 王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42-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指导下的孤立皮质下梗死(Single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I)患者的CISS分型、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 连续入组符合孤立皮质下梗死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结合CISS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对不同分型的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发病72 h的NIHSS评分,3 m后对患者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不同分型患者的预后。结果 结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根据CISS(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6例,穿支动脉型30例,心源性栓塞型1例,其他原因型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孤立皮质下梗死高龄(P=0.002)、高血压(P=0.019)患者的比例以及脂蛋白a(P=0.033)、糖化血红蛋白(P=0.049)水平,显著高于穿支动脉型孤立皮质下梗死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发生独立相关(P=0.021)。与穿支动脉型患者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孤立皮质下梗死患者更有可能出现早期临床症状的加重(P=0.003);而两者的远期3 m临床预后(mR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孤立皮质下梗死的CISS分型主要为穿支动脉病变型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年龄是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孤立皮质下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穿支动脉型孤立皮质下梗死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患者早期更容易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进展。
  • 陈银娟, 郭元, 李洵桦, 陈衍贵, 范道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48-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并探讨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与自身免疫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12例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MRI检查和治疗经过,与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实验室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12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脑神经损害症状和小脑症状;血清学指标,2例(2/12)于正常值范围,4例(4/1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7例(7/12)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SAA)水平升高,2例(2/12)类风湿因子水平升高,1例(1/12)抗DNA-组蛋白复合物抗体,1例(1/12)抗核抗体阳性、1例(1/12)可疑阳性,1例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可疑阳性,1例[1/12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阳性;脑脊液指标,6例(6/12)压力升高; 4例(4/12)白细胞数升高,10例蛋白定量增高,2例蛋白定量正常,8例(8/12) Pandy试验阳性,1例(1/12)可疑阳性,11例(11/12) IgA升高、11例(11/12) IgM升高、8例(8/12) IgG升高。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仅脑脊液蛋白定量(t=4.78,P=0.00)以及IgA(t=5.12,P=0.00)、IgM(t=2.16,P=0.04)和IgG(t=4.29,P=0.00)水平高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蛋白定量与脑脊液IgA(r=0.690,P=0.01)和IgG(r=0.702,P=0.01)水平均呈正相关,而与IgM(r=0.483,P=0.11)不相关。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可能系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考虑以鞘内合成和炎症反应为主要原因。
  • 蔡秀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53-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凝酶在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再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血凝酶。比较两组血肿再扩大率、近远期疗效与药物安全性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血肿再扩大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1%(13/64),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凝酶在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再扩大中的应用显著,有助于明显改善近远期疗效,且不影响血小板、凝血与肝肾功能,具有较高的药物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刚, 周鑫华, 邹雪琴, 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57-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一种有机酸代谢异常的疾病,其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遗传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遗传性多为维生素B_(12)缺乏所致,两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复杂多样常常引起多个系统或器官的病变。
  • 吕品鑫, 于洪泉, 王育波, 赵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59-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颅内微血管网(Rete Mirabile,RM),又称奇网,RM是一个由吻合血管组成的精细网状结构,取代了母体动脉~[1]。这在低级的哺乳动物,如猫、羊及猪等比较常见~[2]。
  • 涂柳, 曾文双, 肖海兵, 蔡继福, 褚晓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62-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累及运动神经元的快速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来证实诊断,诊断仍基于临床表现结合电生理改变明确。
  • 岳博, 蒋智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64-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氧化二氮,化学式N_2O,又名笑气,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于1977年发现有麻醉作用的一种无色甜味气体,然后广泛应用于医学,尤其是口腔科和妇产科。
  • 王欣欣, 朱万安, 岳飞学, 苏宁, 张逸鹤, 王守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66-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栓塞起病迅速,临床症状较重,病变累及大血管时,病情极易进展加重,药物常规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栓塞导致优势侧椎-基底动脉闭塞仅仅表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尚属少见,下面就1例栓塞引起优势侧椎-基底动脉闭塞而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患者发病15 d行取栓治疗进行报道。
  • 卢蕻迪, 韩睿, 庞效敏, 金涛, 刘子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68-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副肿瘤性神经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在所有癌症患者中占1%~3%。这些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的癌症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它可能涉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这些疾病与癌症有关,但不是由恶性肿瘤直接浸润引起的~[1]。
  • 柳莉, 叶玉琴, 陈盈, 邢英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70-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1916年由Guillain-Barré等~[1]提出的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急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
  • 孙梦娇, 马莉花, 杜转环, 马玉梅, 王满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74-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通常以急性或亚急性记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由于不同类型自身免疫脑炎的病因、发病部位与是否伴随肿瘤等方面差异,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需临床医生仔细鉴别。
  • 王诺综述, 吴涛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80-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S)是少见病,1908年由Hamill首次报道~[1],其临床特征性表现~[2]为:进行性听力下降、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阳性。
  • 张天娇, 郭彦贝, 雷淇松综述, 宋春伶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83-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种以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主要特点的获得性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1]。
  • 魏丽娜, 钟镝, 陈洪苹综述, 李国忠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86-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一种异质的脑部疾病,其认知障碍可归因于脑血管病,至少占痴呆的20%,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