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06-30
  

下载本期目录
  • 全选
    |
    论著与经验总结
  • 陈广浩, 邱建博, 缪正飞, 郑少青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484-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DWI梗死体积与FVH-DWI不匹配、预后间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住入院并接受血管再通治疗患者38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内接受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FVH-DWI不匹配、DWI体积(VDWI)、3个月功能预后(mRS评分)及一般临床资料等。统计学方法分析DWI梗死体积与FVH-DWI不匹配、卒中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与无FVH-DWI不匹配组(n=15)相比,FVH-DWI不匹配组(n=23)治疗前VDWI(15.13±22.96 vs 56.88±50.99;P=0.008)较小、治疗后VDWI (32.15±39.38 vs 101.40±86.39;P=0.009)较小、VDWI-G较小(17.01±23.36 vs 44.52±41.69;P=0.03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VDWI(r=0.540;P=0.000)、治疗后VDWI(r=0.579;P=0.000)、VDWI-G(r=0.489;P=0.002)与FVH-DWI不匹配呈正相关。治疗前VDWI(r=0.414;P=0.010)、治疗后VDWI(r=0.486;P=0.002)、VDWI-G(r=0.467;P=0.003)、FVH-DWI不匹配(r=0.327;P=0.045)均与3个月mRS间呈正相关。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VDWI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 95%CI):1.031(1.006~1.057);(P=0.017)。结论 综合评估DWI梗死体积、FVH-DWI不匹配,尤其是治疗后DWI梗死体积可以有效的判断卒中的功能预后、指导治疗。
  • 李霞, 王炜, 赵仕琪, 槐瑞雪, 史肖鹤, 李世平, 董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488-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COX-1 -1676A>G、C50T、-A842G及COX-2 -765G/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AR)关系。方法 选取首次发作急性脑梗死,规律服用阿司匹林(ASP)7 d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25例)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45例);对两组患者 COX-1及COX-2基因共4个功能多态性位点测序,比较其基因型差异;完善患者生化指标、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规律服用ASP并进行半年临床随访。结果 70例患者中AS组为64.3%,AR组为35.7%;两组一般临床特征无差异(P>0.05);COX-1 C50T、-A842G位点未见多态性,两组COX-1基因-1676A>G位点及COX-2基因-765G/C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比较无差异(P>0.05);半年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AR组脑梗死复发率较AS组增高(P<0.05);COX-2 -765G/C及COX-1-1676A>G基因型与临床主要终点事件脑梗死复发进行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AR组脑梗死复发率高;AR组和AS组COX-1基因-A842G、C50T均未发现突变;COX-1-1676A>G与COX-2-765G/C基因型与AR、主要终点事件脑梗死复发间比较未发现明显相关性。
  • 陈婉莹, 吴海琴, 樊嘉欣, 姚庆龄, 谢宁莉, 高震, 王虎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493-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EPO和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院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0例(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5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EPO和血液流变学是否存在差异;两组分别进行EPO和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在EPO和血液流变学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EPO与血液流变学无相关性(P>0.05);脑梗死组EPO与血浆黏度(r=0.373)、红细胞沉降率(r=0.459)及血沉方程K值(r=0.282)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组EPO与血红蛋白(r=-0.589)、红细胞(r=-0.410)、红细胞比容(r=-0.547)、全血黏度切变率1.00 L/s(r=-0.400)、全血黏度切变率5.00 L/s(r=-0.361)、全血黏度切变率30.00 L/s(r=-0.408)、全血黏度切变率200.00 L/s(r=-0.300)、红细胞压积(r=-0.520)呈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存在异常;急性脑梗死患者EPO会增高,增高的EPO可增加血液黏度,但不是通过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来调节的。
  • 董梅, 史肖鹤, 王炜, 李世平, 侯慧清, 吴冰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496-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NMOSD患者外周血中CD19+CD24highCD38highBreg及其细胞因子IL-10、TGF-β水平,探讨CD19+CD24highCD38highBreg、IL-10、TGF-β在NMOSD急性期的变化及可能作用;检测NMOSD患者外周血GFAP水平,结合EDSS评分,探讨GFAP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NMOSD急性期患者27例为实验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入组的NMOSD患者进行EDSS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CD24highCD38highBreg数量,PCR法检测外周血IL-10、TGF-β、GFAP的mRNA水平,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NMOSD组CD19+CD24highCD38highBreg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9+CD24highCD38highBreg与EDSS之间无线性关系。NMOSD组IL-10、TGF-β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MOSD组GFA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FAP与EDSS之间无线性关系。结论 CD19+CD24highCD38highBreg在NMOSD急性期发病中数量和功能上均受损,血清GFAP水平增高,但不能反应复发患者疾病残疾程度。
  • 徐志华, 宁清灵, 林惠花, 蔡晓楠, 段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01-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侧支循环状态与弥散-磁敏感加权成像(DWI-SWI)不匹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DWI、T2 Flair、SWI、MRA图像,分析是否存在大脑后动脉偏利征象(PLPCA)、大脑前动脉偏利征象(PLACA)、T2 Flair高信号血管征(HVS)征象;采用DWI-ASPECT定量分析梗死范围,SWI-ASPECT定量分析颅内静脉改变,DWI-SWI不匹配定义为DWI-ASPECT评分减SWI-ASPECT评分。结果 56例MCA 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中,PLPCA阳性31例,PLACA阳性16例,HVS阳性28例。PLPCA、PLACA及HVS阴性和阳性组间DWI-SWI不匹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4、0.008、0.014)。结论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状态与DWI-SWI不匹配相关。
  • 周伟, 刘志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05-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异氟烷(ISO)对硝酸甘油所致偏头痛大鼠行为学症状及三叉神经节内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S组)、模型组(M组)、ISO预处理组(包括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即L组和H组),每组10只,并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制备偏头痛模型。L组和H组于造模前30 min分别给予1%和2%ISO吸入麻醉30 min。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后耳红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及每30 min时间(T1-7)段内的挠头、爬笼次数。采用Western blot测定三叉神经节内白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相比,M组和ISO预处理组大鼠造模后均出现双耳发红及挠头、爬笼次数均增多等现象,三叉神经节内IL-1β、COX-2、CGRP及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组相比,ISO预处理组大鼠耳红消失的时间明显缩短,T2~7时挠头次数均明显减少,T2~6时爬笼次数均明显减少,三叉神经节内IL-1β、COX-2、CGRP及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H组较L组更明显(除胞浆NF-κB p65蛋白外)。结论 异氟烷能改善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三叉神经节内IL-1β、COX-2、CGRP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抑制NF-κB的激活有关。
  • 李洋, 闫保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09-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Akt/mTOR信号通路在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arbamylated erythropoietin,CEPO)促进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小鼠分为Sham组、MCAO组、CEPO组和GSK2141795(Akt阻断剂)组。运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细胞,巢蛋白(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小鼠SVZ中BrdU+/Nestin+细胞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各组小鼠SVZ内p-Akt和p-mTOR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GSK组小鼠在各评估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分值较CEPO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GSK组小鼠SVZ中BrdU+/Nestin+细胞数,p-Akt和p-mTOR蛋白表达量较CEPO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CEPO可促进脑梗死后SVZ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完成的。
  • 谷亚伟, 张利霞, 梁雪梅, 范宏光, 赵岚, 王利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13-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妊娠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纳入女性GBS患者75例,依据是否妊娠将患者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患者均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IVIg的疗效并分析母婴结局。结果 妊娠组较非妊娠组更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P=0.000),临床以心律失常(P=0.015)和肢体水肿(P=0.029)多见。IVIg治疗后,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的好转天数分别为(5.0±1.4和7.8±3.4)(P=0.004);基本治愈天数分别为(10.3±3.4和18.6±5.4)(P=0.096);临床治愈天数分别为(18.9±6.6和25.7±8.2)(P=0.119)。颜面潮红、一过性发热、恶心及瘙痒是最常见的IVIg治疗并发症。妊娠患者随访,足月分娩26例,早产4例。婴幼儿均体健,无先天畸形。结论 妊娠型GBS临床特点同非妊娠型GBS相似,多为单一、良性病程,较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IVIg治疗总体安全、有效。母婴多预后良好。
  • 范爱月, 张焱磊, 黄桂乾, 王琼章, 何金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17-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发病7 d内入院的患者,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ESS<7分为无嗜睡组;ESS≥7分为嗜睡组,同时记录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史、卒中类型(梗死或出血)、卒中部位、维生素D、镁等情况,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the Barthel index of ADL,B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等指标。分析ESS评分与上述各指标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有295例研究对象,急性脑卒中EDS的发病率为34.9%(101人),嗜睡组与非嗜睡组对照显示性别、吸烟、PSQI评分、额叶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额叶卒中、PSQI评分与EDS独立相关。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EDS突出,卒中后EDS与性别、额叶卒中、睡眠质量独立相关。
  • 高想杰, 任丽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20-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 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8 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按照溶栓使用药物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和尿激酶组,按照发病到静脉溶栓时间(time,简称t)可分为6组:分别为t≤1 h、1<t≤2 h、2<t≤3 h、3<t≤4 h、4<t≤5 h、5<t≤6 h。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在时间窗内给予了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溶栓治疗前、溶栓后 24 h、溶栓后 7±2 d的NIHSS评分和溶栓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溶栓治疗前,rt-PA组与尿激酶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24 h、溶栓后7±2 d的NIHSS评分均不同程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 rt-PA组与尿激酶组溶栓疗效及合并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时间t≤1 h、1<t≤2 h、2<t≤3h、3<t≤4 h、4<t≤5 h、5<t≤6 h等6组溶栓效果及合并并发症个数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发生急性脑梗死时,不管是用尿激酶还是rt-PA,都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且溶栓越早,疗效越好,合并的并发症越少。
  • 李鹏辉, 王冰, 秦灵芝, 王丽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23-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SWI皮质血管征和大脑中动脉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58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静脉溶栓住院患者,采用3.0T MRI在溶栓前行DWI、SWI和PWI序列检查,溶栓24 h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辅助用药和持续康复训练,计算3 m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首先SDM(SWI-DWI)和PDM(PWI-DWI)进行差异性比较;然后影响预后程度有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差异性因素进行回归参数的估计;最后,预后程度和溶栓前SDM/SWI比值进行两样本定量资料的比较,并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SDM和PDM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治疗时间窗、卒中的严重程度和复发性卒中均和预后程度有关联,治疗时间窗(OR=8.381)复发性卒中(OR=6.194),卒中的严重程度(OR=3.234)和年龄(OR=2.682)。预后程度两组间溶栓前SDM/SWI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变量行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r=0.683,P<0.05)。结论 SWI皮质血管征可用于大脑中动脉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评估,SDM/SWI比值和预后呈正相关。
  • 胡轶虹, 白春艳, 李宗树, 吕金珠, 杨春丽, 孙宏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27-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浆microRNA-135a、microRNA-210在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于我院就诊的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共80例,其中AMC组28例,VD-MCI 28例,AD-MCI 24例,采用RT-qPCR的方法进行血浆miRNA检测。结果 VD-MCI组血浆microRNA-135a为(4.17×10-7±8.35×10-8);AD-MCI组血浆microRNA-135a为(2.83×10-7±1.72×10-7);AMC组血浆microRNA-135a为(9.87×10-7±5.66×10-7)。3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F=30.76,P=0.00,P<0.05)。VD-MCI组血浆microRNA-210为(4.27×10-5±1.09×10-5);AD-MCI组血浆microRNA-210为(6.96×10-5±2.48×10-5);AMC组血浆microRNA-210(1.30×10-5±7.07×10-6)。3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F=80.43,P=0.00,P<0.05)。3组患者MMSE评分与两个检测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microRNA-135a及microRNA-210检测可辅助诊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对AD-MCI诊断价值更大。
  • 杨玉梅, 封蕾, 杨希, 戴惠, 衣金秋, 刘飞凤, 李玲玉, 刘铮, 鲍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31-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是否能缩短社区居民发生急性脑梗死后的院前延迟时间、提高时间窗内的就诊率,进而提高rt-PA静脉溶栓率。方法 2015年-2018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选取东方医院周边两个自然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对年龄≧65岁的户籍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对干预社区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早期救治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开展。并对上述人群进行随访,比较发生卒中后院前延迟时间、时间窗内的就诊率、静脉溶栓治疗率的差异。结果 随访期间,干预社区的高危人群中共有85人发生脑梗死,对照社区95人。干预社区有27人(31.80%)接受溶栓治疗,对照社区14人(14.70%);干预社区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150 min,对照社区为285 min,差异显著。干预社区在4.5 d内就诊人数为54人(63.53%),9人(18%)拒绝溶栓治疗;对照社区45人(47.36)在4.5 h内就诊,16人(37.2%)拒绝溶栓,差异显著。两社区脑梗死人群的就诊方式、入院交通工具的选择、就诊时的NIHSS评分、溶栓禁忌证、DNT差异不显著 。结论 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开展脑卒中早期救治的社区健康教育可缩短院前延迟时间、提高时间窗内就诊人数,对提高脑梗死静脉溶栓率有重要意义。
  • 邬刚, 王晋, 战丽萍, 李妍平, 李杨, 邹爱容, 吴海燕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36-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MCI)患者各认知功能脑区域脑血流量(CBF)的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昆明市延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24例MCI患者(MCI组)和24例VaMCI(VaMCI组)患者及24名老年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采集3组受试者认知功能脑区域的CBF数据。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CI组双侧额叶、双侧海马脑血流灌注增加,双侧颞叶、楔前叶等部位脑血流灌注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aMCI组双侧额叶、双侧海马脑血流灌注增加,双侧楔前叶、角回等部位脑血流灌注降低(P<0.05);与MCI组相比,VaMCI组左侧颞叶、双侧扣带回、左侧杏仁核脑血流灌注增加,右侧颞叶、右侧扣带回等部位脑血流灌注降低(P<0.05)。结论 MCI患者和VaMCI患者认知功能脑区域脑血流灌注具有不同的特点,磁共振ASL技术能够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影像学帮助。
  • 王莉, 张美杰, 李文静, 毛森林, 刘美玲, 黄山, 蔡灵钰, 俞春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41-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氧葡萄糖剥夺/复氧处理后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氧葡萄糖剥夺/复氧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及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8(Dual-specificity Phosphotase,DUSP8)、Bcl-xl、PPARγ以及 RAG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OGD10h/R24 h后,DUSP8、Bcl-xl及PPAR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RAGE和HMGB1水平明显增高(P<0.05);罗格列酮干预后,DUSP8、Bcl-xl及PPARγ蛋白水平明显增加,RAGE和HMGB1水平下降(P<0.05)。罗格列酮上调DUSP8、Bcl-xl及下调HMGB1、RAGE的作用可被GW9662有效抑制。结论 罗格列酮通过上调PC12细胞OGD/R后的PPARγ蛋白表达,继而增加DUSP8和Bcl-xl抗凋亡蛋白的表达并减少晚期炎症介质HMGB1的分泌,是PPARγ激动剂保护氧糖剥夺复氧细胞的机制,PPARγ有望成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标。
  • 杨小英, 杨新玲, 徐军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46-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帕金森病(PD)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7例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其中38例合并周围神经病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病例组;59例不合并周围神经病的帕金森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常规,记录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Hoehr-Yahr(H-Y)分级,比较各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及对照组性别、年龄、帕金森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可能是帕金森周围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
  • 卢明聪, 符大勇, 周建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49-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技术在烟雾病(MMD)患者脑灌注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神经内科收治的MMD患者42例,均使用GE750 3.0T MRI机行常规序列及3D-pCASL序列检查,通过观察CBF伪彩图,将责任动脉供血区是否出现广泛动脉移行伪影(ATA)分为侧支代偿组和对照组,分别测量低灌注区范围及其CBF值。结果 纳入MMD患者中,侧支代偿组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18例,侧支代偿组责任动脉供血区低灌注范围为(724.58±365.76)mm2,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该区域CBF值为(59.46±10.87)ml/100 g×min,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代偿组既往出现脑卒中比例为33.33%(8/24),低于对照组66.67%(12/18)。结论 3D-pCASL成像技术能够客观评估MMD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反映其血流灌注真实水平,为临床治疗方案个性化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治疗
  • 屈征, 王瑞, 李艳玲, 杨斌, 石秋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52-5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忠军, 赵旭升, 范铁平, 祁恒旭, 李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5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短篇与个案报告
  • 姜季委, 林梅青, 周雅萍, 赵久晗, 商秀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57-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甘霖, 谭旋宇, 黄朔, 朱万安, 姜威, 荆孝忠, 董铭, 于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60-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姜方超, 李晓鹏, 马静, 李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62-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晓, 仲乐乐, 张培, 孙庆闻, 刘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64-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高潇, 柴剑波, 王万宇, 韩亚光, 赵永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6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刘玉玉 综述, 王强 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68-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袁晓捧, 甘家丽, 李悠悠, 王阳雪 综述, 姜希娟 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71-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蒋如如, 李欣 综述, 哈小琴 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6): 574-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