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秋月, 沈丽娟, 张奕, 江琪综述, 蒋建萍, 王巍, 沈建通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8): 760-763.
亚洲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到2050年,预计亚洲老龄人口将达到7200万,其中290万人可能患有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有关的脑卒中[1]。《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2]的数据显示:2017年脑血管病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疾病负担沉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60%~80%,其增长趋势与脑卒中整体趋势相当;而出血性脑卒中疾病负担逐渐降低[3]。AF导致的IS约占三分之一,与心源性IS的关系是公认的[4],且AF相关的脑卒中死亡率更高,致残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出院的几率更低[5]。研究证据表明[6],80%以上的脑卒中是可以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实现早期预防的,筛选高风险人群,管理高风险人群是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IS风险高的患者,已经开发了许多风险评价工具来指导血栓预防治疗决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