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31
  

  • 全选
    |
    论著与经验总结
  • 蓝岚,黄帆,唐玉兰,张栋亮,刘秋红,罗春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388-39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机制。方法  (1)体外培养C57BL/6J种属的野生型(WT)和ApoE基因敲除型(ApoE-/-)乳鼠的星形胶质细胞,利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2)将WT和ApoE-/-乳鼠星形胶质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阳性沉默组(KD组),Control组不加任何病毒,NC组加入阴性对照慢病毒,KD组加入沉默p65基因的阳性慢病毒,用siRNA慢病毒沉默星形胶质细胞核因子-κ B(NF-κB)p65基因,抑制NF-κB信号转导,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3)用TNF-α刺激上述各组细胞24h,ELISA法检测刺激前后各组细胞MMP-9的浓度。结果 (1)KD组两种细胞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MMP-9和TNF-α的浓度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NC组(P<0.05);而Control组和NC组细胞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MMP-9和TNF-α的浓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poE-/-细胞MMP-9和TNF-α的浓度在Control组和NC组中均高于WT细胞(P<0.05);而在KD组中与WT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3) TNF-α刺激24h后,Control组和NC组两种细胞MMP-9的浓度均升高(P<0.05);而KD组MMP-9的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poE可能通过TNF-α/NF-κB信号通路影响星形胶质细胞MMP-9表达,从而影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 李鑫,郎文娟,石锴,张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393-39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联合核磁共振3D CUBE T1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和磁敏感技术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发生在24 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口学数据及影像学特征,评估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同时出现3D CUBE T1高信号和SVS征(双征组)的危险因素,分别比较入院时、出院时NIHSS评分和3 m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有无差别。结果 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找到与MRA血管闭塞及双征组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7 d出院时NIHSS评分时,分析发现MRA组患者(P=0.007)及双征组患者(P=0.010)患者NIHSS评分更高,临床表现更重。比较患者出院后3 m Rankin改良评分,分析发现MRA组(P=0.019)及双征组时(P=0.026)患者3 m时预后更差。同时数据表明利用双征与MRA评估患者的症状轻重及预后有较好的一致性(比较NIHSS评分时P=0.996,比较Rankin改良评分时P=0.912)。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联合应用核磁共振3D CUBE T1序列血栓高信号和磁敏感血管征能够更好的判断及预测患者的预后,同时出现3D CUBE T1高信号和磁敏感血管征(SVS)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更高,3 m后预后也更差。联合二者与MRA组相比在评估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有较好的一致性,值得在临床进行技术推广及应用。
  • 刘彩霞,孙维,田智敏,史宝和,居乃新,陈秋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398-40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确诊的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性癫痫家系(Familial cortical myoclonic tremor with epilepsy,FCMTE)的2p11.1-q12.2和3q26.32-3q28基因位点进行连锁分析。方法 征得受试者同意后,采集临床确诊的FCMTE家系7例患者及13例家系对照者的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标记物进行连锁分析,初步筛查2p11.1-q12.2和3q26.32-3q28这2个基因位点。结果 根据已报道2p11.1-q12.2和3q26.32-3q28染色体位点,在NCBI mapview图谱中找到这些区域中合适遗传距离的STR。连锁分析结果提示,这些位点与致病基因的两点优势对数比(LOD)值均<-2(θ=0.0),不支持连锁。提示该FCMTE家系的致病基因不在上述2个染色体区段。结论 该家系致病基因位于2p11.1-q12.2和3q26.32-3q28的可能性很小,排除该FCMTE家系致病基因位于这2个染色体区段的可能。
  • 边志杰,刘傲飞,刘云娥,江健,周新林,姜卫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01-40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左、右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早期发现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从而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6年5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正常组53例,左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患者15例,右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患者1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狭窄程度评估、根据3T-MRI FLAIR序列的左、右ASPECTS和pc-ASPECTS评分筛选均为10分患者,应用传统的MMSE、MoCA量表和多维心理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结果 左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MMSE、时间定向力、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P<0.05,P<0.01);左、右侧颅内动脉重度窄或闭塞患者词语辨析测验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左侧较右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可能更易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因此,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针对性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周丽琼,王瑞香,褚晓凡,陈丽诗,蓝远霞,蔡川,叶晋豪,胡彦君,王伟,蔡继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06-40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就诊时间的变化,证实疫情对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 收集同样时间跨度、不同时期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250例,其中疫情前组100例,疫情后组64例,2019年春节组86例。应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分析患者就诊时间变化;随访疫情后组就诊时间超过12h的患者,对患者就诊时间延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疫情后组就诊时间与疫情前组环比[(38.8±69.9) h vs (17.9±26.7) h,P<0.05],与2019年春节期间组同比[(38.8±69.9) h vs (20.0±27.6) h,P<0.05]均显著延长。疫情后组4.5 h内到达(28.1% vs 44%,P<0.05)、6 h内到达(31.2% vs 48%,P<0.05)和24 h内到达(62.5% vs 79%,P<0.05)的比例与疫情前组环比显著减少。疫情后组4.5 h内到达(28.1% vs 44.2%,P<0.05)、6 h内到达(31.2% vs 48.8%,P<0.05)的比例与2019年同期同比显著减少,但24 h内到达(62.5% vs 74.4%,P>0.05)差异无显著性。随访问卷发现引起就诊延迟的主要原因为:担心感染病毒、对卒中知识缺乏、重视不足,分别占到被调查者的66%、40%和37%。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明显延缓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不利于患者急性期的救治。
  • 朱玲,陶莉,代金兰,刘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09-41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隔离人群的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的临床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反刍思维量表(RRS)对四川德阳某集中隔离点107例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隔离人员失眠检出率为37.4%。相关性分析表明:反刍思维量表总分(65.44±9.69)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总分(6.47±4.92)呈正相关(r=0.468,P<0.05),其中,反复深思维度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总分呈正相关 (r=0.35,P<0.05);强迫思考维度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382,P<0.05);抑郁相关维度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46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为出现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增加为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被隔离人员在疫情期间极易出现睡眠障碍,而反刍思维与睡眠障碍呈极强的正相关性。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如何通过调节反刍思维以改善睡眠障碍可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王继蕊,赵德丰,林梅青,商秀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13-41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以硬脑膜强化为影像学特点的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以提高对以核磁共振硬脑膜强化为特征的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以核磁共振表现为硬脑膜强化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硬脑膜强化疾病的特点。结果 5例患者核磁共振表现极其相似,均表现为硬脑膜强化,但临床诊断各不相同:1例为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为IgG4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为低颅压综合征;1例为脑静脉窦血栓;1例为脑膜瘤。结论 核磁共振表现为硬脑膜强化的同像异病复杂多样,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同,应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仔细鉴别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 赵文婷,伊新艳,张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19-42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步态和姿势异常亚型(Postural instability gait disorder,PIGD)与震颤亚型(Tremor dominant,TD)的临床表现差异以及影响帕金森病亚型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帕金森病专科门诊的69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PIGD组和TD组进行临床资料采集以及量表评估,量表包括Hoehn-Yahr量表(H-Y)、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PDQ-39)。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服用左旋多巴等效剂量、HAMA、HAMD、MMSE、PDSS、NMSS、PDQ-39评分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病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患有共病、UPDRS评分、H-Y分级、僵硬、运动迟缓、震颤、姿势和步态异常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下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发病年龄、共病严重程度、H-Y分级、UPDRS评分、运动症状与PD亚型有相关性。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共病严重程度、疾病严重程度、运动症状是影响PIGD亚型的相关因素。
  • 殷友永,石碑田,徐礼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24-42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联合血糖水平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根据入院后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扩大组(29例)及未扩大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入院时GCS评分联合血糖水平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部位、入院时舒张压及长期吸烟史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肿形态及长期饮酒史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入院时GCS评分、高入院时收缩压、高空腹血糖、血肿不规则及存在长期饮酒史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GCS评分、血糖水平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和0.819,明显低于两者联合预测时的AUC(0.886,P<0.05)。结论 低入院时GCS评分、高入院时收缩压、高空腹血糖、血肿不规则及存在长期饮酒史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GCS评分联合血糖水平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万慧娟,蒋伟超,庄雄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29-43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早期进展(即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根据发病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发病时基线水平是否增加≥2分,分为进展组70例,非进展组254例,收集基线资料、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NICE患者早期进展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组糖尿病、责任动脉狭窄或闭塞、急性感染、新发缺血性卒中比例较非进展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间脑室旁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PWMH)评分、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评分、PWMH+DWNH评分,进展组得较高分数(PWMH 2~3分、PWMH+DWNH 3~6分者)比例较非进展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355,95%CI 1.220~4.546,P=0.011)、新发缺血性卒中(OR=2.820,95%CI 1.022~7.781,P=0.045)、急性感染(OR=4.513,95%CI 1.699~11.986,P=0.002)、责任动脉狭窄或闭塞(OR=2.542,95%CI 1.405~4.600,P=0.002)、较高的Fazekas评分[PWMH+DWMH 3~6分(OR=2.061,95%CI 1.119~3.798,P=0.020)、PWMH 2~3分(OR=2.046,95%CI 1.096~3.817,P=0.024)]是NICE患者早期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新发缺血性卒中、急性感染、责任动脉狭窄或闭塞、较高的Fazekas评分(PWMH+DWMH 3~6分、PWMH 2~3分)等因素可能增加NICE患者早期进展的风险。
  • 刘帮健,杨嘉君,徐艳红,赵玉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35-44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 serum uric acid,SU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与高尿酸血症组,比较这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在总人群、肾功能正常人群及肾功能异常人群应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急性脑梗死住院死亡率的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死亡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总人群样本中,高尿酸血症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P=0.000)、非瓣膜性心房颤动(P=0.003)、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P=0.000)及SUA(P=0.007)是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入院时NIHSS评分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肾功能正常人群中,两组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55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6)、入院时NIHSS评分(P=0.003)是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入院时NIHSS评分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0)。肾功能异常人群,高尿酸血症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0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P=0.012)、非瓣膜性心房颤动(P=0.035)、入院时NIHSS评分(P=0.001)及SUA(P=0.019)是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入院时NIHSS(P=0.002)和SUA(P=0.031)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相关。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
  • 李焕发,孟强,董珊,张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41-44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伴有双皮质综合征(double cortex syndrome,DCS)的癫痫患者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伴有DCS的癫痫患者的病史、影像、电生理、发作类型及临床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1~13岁,均有不同程度智力发育障碍。2例患者脑电图背景节律明显变慢,3例患者发作间期以双侧颞顶枕区癫痫样放电为主,同步或交替出现,可有侧别优势;捕获到发作的3例患者发作期均为广泛放电起源。临床发作均表现为多种发作形式,其中3例具有继发全面强直或强直-阵挛,该发作形式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好。结论 伴有DCS的癫痫患者发病率有明显女性性别优势,起病年龄越早,智力发育受影响越大,癫痫样放电以双侧后头部为主,发作起源广泛,发作形式多样,抗癫痫药物对全面强直或强直-阵挛发作控制较好。
  • 张强,申向辉,王辉,王海波,侯晓英,孟艳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45-44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眼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评价作用。方法 按照眼动脉血流方向将68例OIS患者分为正向血流组(n=41)和反向血流组(n=27)。采用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手术前,正向血流组颈动脉狭窄率明显低于反向血流组(P<0.05)。手术前后,正向血流组睫状后动脉PSV和BCVA明显高于反向血流组(P<0.05)。两组手术后眼动脉、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正向血流组手术后BCVA较手术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 超声可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PSV改变,可为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提供参考价值。
  • 短篇与个案报告
  • 周建波,杨小华,罗振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49-45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常以胸腹部剧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危急重症之一,其高死亡率以及逐年增高的发病率[1]成为临床医疗安全并威胁患者生命的重大隐患。AD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以同时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因此其误诊率较高[2]。对于以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起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治过程中往往会因过度关注神经系统症状,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尽早确诊尤为困难[2,3]。现将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收治的13例以神经功能缺损缺损起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分析如下,以期临床尽早确诊和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医疗隐患。
  • 涂柳,曾文双,褚晓凡,蔡继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51-45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燥综合征(Sjǒ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体的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病情差异较大,病患常就诊于风湿免疫科。部分患者以各种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就诊神经内科,但以肌肉离子通道疾病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PP)首诊神经内科的相对罕见,现报道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通过汇报病例的诊治经过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病临床表现、相对特异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为以后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些参考,降低漏误诊率。
  • 王子燚,柳莉,高彦露,郭娇娇,于雪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53-45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中的一种主要分型,以脊神经前根和运动神经纤维轴索变性损害为主,属自身免疫病范畴。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长久以来作为神经营养药物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该药在改善脑细胞功能,促进受损神经细胞恢复方面疗效显著,但近年来,其临床不良副反应逐渐显露,国内外陆续报道多例外源性神经节苷脂所致GBS病例。现报道2例因呼吸困难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神经节苷脂相关性GBS患者,运动神经纤维轴索病变为其主要特点,旨在深化临床对药物性GBS的认识。
  • 韩若筠,徐忠良,邢英琦,刘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55-45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椎动静脉瘘(Vertebroverteb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VVAVF)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血管畸形,其特点是颅外椎动脉或其根/肌支与邻近硬膜外椎间静脉丛之间的直接交通。自发性椎动静脉瘘相对更为少见。大约30%的VVAVF患者没有临床症状,而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眩晕、复视或神经根病等症状[1]。
  • 综述
  • 杨皓翔,羡彤,褚旭,张彦可综述,孔庆霞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58-46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高度异常同步化放电引起急性、反复性、阵发性大脑功能紊乱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高、难以预测,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昼夜节律是调节机体行为、理化环境与外周环境相适应的24 h模式。已有研究报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与时钟基因BMAL1等相互作用,这是癫痫发作和昼夜节律紊乱的分子基础;癫痫发作存在时间分布特点;痫样发作后激素出现节律变化;监测技术的进步能更精准预测痫样发作的情况。癫痫发作有昼夜节律性,昼夜节律也受癫痫的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可能会恶性循环。本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系统阐述,浅析二者之间相互关系,对昼夜节律与癫痫发作的时间分布、预测、生物钟治疗等归纳特点、综合分析,为癫痫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提供临床精准诊治。
  • 王笑竹,李浩,芮钱云综述,薛群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62-46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一跨膜蛋白家族,主要调节体内水的转运,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中均有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已经发现9种水通道蛋白,即AQP1、AQP3、AQP4、AQP5、AQP6、AQP7、AQP8、AQP9、AQP11,近年来,经研究认为AQP家族与多种神经系统生理病理过程和疾病机制有密切关系,其表达及含量的变化可影响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AQP1、AQP4、AQP9的研究相对较多。通过深入研究AQP家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变化,有助于阐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刘燕,陈永敏,刘会娟,马琳,陈蓉综述,李其富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67-47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狭义上的卒中相关癫痫(Stroke-related epilepsy,STRE)特指的是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Early-onset Seizures,ES)与晚期癫痫发作(Late-onset Seizures,LS)[1]。目前,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更倾向于以时限为1 w,将卒中后癫痫发作分为ES和LS[2]。ILAE认为ES可能为脑卒中诱发且一过性损害,而卒中后晚发性癫痫发作为结构性改变以及不可逆的损害,并且其在未来10 y内其再发风险高(至少60%)[3]。因而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指的是LS。针对ES与PSE发病机制不同,显然两者治疗方案也截然不同。ES一般无需或3~6 m的短期抗癫痫治疗,LS却需要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抗癫痫治疗[4]。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已被证实可保护皮质神经细胞免受兴奋性毒性,以防止癫痫的发生。另一方面,相比下,他汀类药物较传统抗癫痫药物副作用少、药物间相互作用少、对老年患者更易耐受[5]。新研究发现早期使用他汀类药可以降低脑卒中后ES的发病风险,因此,可考虑将他汀类药物是否用于预防STRE。
  • 刘露露,侯苗苗,常珊珊,贾东凯,李文霞综述,李新毅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71-47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D是一种以淀粉样蛋白β(beta-amyloid protein,Aβ)积累到脑实质和脉管系统中的细胞外斑块以及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在神经元内积累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为特征性病理变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流行率预计将随着世界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增长[1]。少部分AD患者在65岁之前出现症状,称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症(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EOAD),超过95%的患者是在老年期发病,称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症(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除了高龄,LOAD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有心血管疾病史、受教育程度低、抑郁、APOE4基因等[2]。APOE被认为是LOAD主要的遗传危险因素。
  • 许云云,何治君综述,张雪梅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74-47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隐源性缺血性卒中(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经当前临床常规检查仍病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目前定义尚未完全确定,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 1/4~1/3,多见于青-中年患者[1]。近些年来,随着检查手段增加及诊断技术的提高,该类患者的卒中病因逐渐被认识,主要包括: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阵发性房性紊乱、颈内动脉夹层、主动脉弓/降主动脉斑块形成等[2]。大量研究[3]发现,PFO的发生率在成年人中占20%~25%,而约50%(40%~56%)CIS患者中可发现 PFO[4]。PFO与右心房压力升高状态密切相关,病理上右至左分流被认为是CIS重要的发病机制[5]。诸多研究结果显示,关于RLS 相关CIS脑梗死灶影像学特征,研究学者们提出了不同意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CIS合并RL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寻找CIS相关病因提供线索,且对该类患者的病因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右至左分流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影像学特征综述如下。
  • 张井艳,吴欣彤,郭雪综述,陈金波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5): 477-48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 ,PACAP)是一种神经活肽类物质 ,属于血管活性肠肽(VIP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释放因子-促胰液素超家族。由位于染色体18上的ADCYAP1基因编码,并以两种生物活性形式存在:38个氨基酸形式(PACAP38)和截短的27个氨基酸形式(PACAP27)。在哺乳动物中,最普遍的形式是PACAP38[1]。PACAP38的作用是通过三个G蛋白偶联受体(PAC1,VPAC1-2)介导的。 PACAP及其相关受体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中,包括与偏头痛相关的疼痛传递途径的几个区域,例如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尾神经核(TNC)[2]。关于偏头痛的机制仍有很多待阐明,但最近的注意力集中在信号分子PACAP38上。PACAP38是一种能够在没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中诱发偏头痛发作的血管扩张剂。PACAP38对PAC1受体的选择性高亲和力使该受体成为偏头痛治疗的高度有趣且潜在的新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