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30
  

  • 全选
    |
    论著与经验总结
  • 曹自为, 张嵘, 李蒙, 管叶明, 汪青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4-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protein,SIRT1)/高迁移率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路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普通级健康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IS)组、丹参多酚酸(SA)组、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EX527)组。采用改良线栓法构建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Scores,mNSS) 法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RT-PCR 法检测脑组织SIRT1、HMGB1 mRNA含量,Western blot 法检测脑组织SIRT1、HMGB1、P-53、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抑制基因P-53、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水平,TUNEL法检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1)与Sham组和EX527组比,SA组mNSS评分明显降低(P<0.05)。(2)7 d SA组HMGB1、P-53、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Sham组和EX527组,EX527组HMGB1、P-53、NF-κB蛋白的表达低于IS组同时显著高于Sham组(P<0.05);SA组SIRT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Sham组和EX527组,而EX527组SIRT1蛋白表达量又显著高于Sham组和IS组(P<0.05)。(3)7 d SA组HMGB1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Sham组、IS组和EX527组,EX527组HMGB1mRNA表达显著高于IS组的同时低于Sham组(P<0.05);SA组SIRT1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Sham组、IS组和EX527组,EX527组SIRT1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Sham组、IS组(P<0.05)。(4)7 d SA组大鼠外周血中P-53、NF-κB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IS组和EX527组,EX527组P-53、NF-κB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IS组同时高于Sham组(P<0.05)。(5)大鼠脑组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1 d后,SA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Sham组和EX527组(P<0.05),而EX527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要显著低于IS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可以通过促进SIRT1转录、抑制HMGB1迁移和表达,减少下游通路的炎症因子P-53、NF-κB的释放,同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陈啸, 苏静, 张士忠, 李孟考, 张修宝, 宁方波, 李洪军, 梁迎春, 王国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9-1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 stenting,CAS)治疗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狹窄的近期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CEA或CAS治疗的203例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及中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纳 人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203人,分为CAS组(n=132)与CEA组(n=71),术后随访时间为1 y。统计学分析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血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围术期并发症分析中显示,CEA组颈部肿胀3例( P=0.017);CAS组30 d内卒中比例明显高于CEA组(P=0.034)。1 y随访结果分析显示,CAS组再狭窄比例明显高于CEA组(P=0.047);在心肌梗死、死亡脑卒中方面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CAS与CEA均可安全有效的治疗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狹窄,围术期并发症方面CEA组颈部肿胀明显高于CAS组,CAS组30d内卒中及1y再狭窄比例明显高于CEA组。
  • 吴泽宇岑键昌, 凡艺月, 常谦, 李俊彦, 钱晓敏, 苏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14-1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二种治疗方法的短期预后,探讨重症CVST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8例确诊为CVST重症患者,分为单纯抗凝治疗组与抗凝联合血管内治疗组,分析比较二组的短期预后。结果 抗凝联合血管内治疗组的短期预后良好率优于单纯内科抗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CVST抗凝治疗效果差患者,可尝试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 马丽芳, 王丽娟, 陈飞, 周莉, 唐璐, 白晶, 崔方圆, 韩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18-2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CSVD影像学总负荷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发病4.5 h之内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发病48 h之内行头颅MRI检查,根据Staals等的评分标准,评估患者CSVD影像学总负荷评分为0~4分,通过电话随访评估患者90 d 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5分),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CSVD评分有无差异。结果 124例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远期预后基线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良好患者82例(66%),预后不良患者42例(34%),静脉溶栓早期有出血转化患者10例,其中HI-1型8例,PH-1型2例,2组出血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患者。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舒张压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既往房颤病史、既往心衰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TOSTA分型、CSVD影像总负荷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资料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41,95%CI 1.125~1.370,P<0.001)、高CSVD总评分(OR=2.393,95%CI 1.493~3.873,P<0.001)是影响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SVD不同影像表现中WMH中重度(OR=2.560,95%CI 1.158~5.662,P<0.020)和腔隙性脑梗死(OR=5.030,95%CI 1.579~16.044,P<0.006)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CSVD影像总负荷评分较高者与90 d不良预后相关,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及中重度的WMH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相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23-2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9年6月于本院确诊并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本院检查结果为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DMA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DMA表达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DMA表达对END的预测价值;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饮酒史比例更高(P<0.05);END组血浆中ADMA表达高于非END组,END组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均高于非END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DMA表达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均呈正相关(r=0.547、0.590,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DMA预测EN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截断值为0.883 μmol/L,敏感度为67.7%,特异性为78.3%;Logistic回归分析ADMA高表达、NIHSS评分、梗死面积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DMA表达呈高表达,可能与END发生相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且可以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较好指标。
  • 田红娇, 杜广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28-3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和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导致的出血特征,并分析影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采用阿司匹林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IS和TIA患者501例,于入院后1 d采集研究对象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1 y内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有出血,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1 y后发现共有89例患者出血,总出血率为17.76%,致命性出血发生率为5.39%,非致命性出血发生率为12.38%。5.19%的患者因出血导致替格瑞洛停药,7.58%的患者因出血导致替格瑞洛用量减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心肌梗死史、消化性溃疡病史以及CRUSADE评分≥41分为影响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17.76%的IS和TIA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中发生出血事件,同时年龄、吸烟史、心肌梗死史、消化性溃疡病史以及CRUSADE高评分为出血的危险因素。
  • 张君琴, 张国新, 张振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32-3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连续收集2017年7月~2018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所有患者经过MMSE量表评分后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及卒中后认知正常组(PSCN),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血生化检查结果及卒中病灶部位等指标。结果 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有41例,发生率为39.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血清hs-CRP水平及病灶所在的部位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位于基底节与认知障碍可能相关(P=0.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PSCN组相比,PSCI组患者的年龄更高(OR=1.087),基底节病灶的发生率也更高(OR=3.93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和基底节病灶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 段延龙, 张春阳, 石秋艳, 杨斌, 王翠兰, 孙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36-4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 2017 年6月-2019 年 6 月 211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omsformation,HT)的34例患者记为HT组,未出血转化的177例患者记为未HT组,出血转化率16.11%,分析静脉溶栓过程中强化降压与AIS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从起病至阿替普酶(re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onset to start of treatment,OTT)、入院血糖、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静脉溶栓过程中强化降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为静脉溶栓后HT的相关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表明基线NIHSS评分>17.5分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39,P=0.013)。而心房颤动(OR=9.129,P<0.01)为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NIHSS评分>17.5分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静脉溶栓过程中强化降压为HT的相关危险因素;心房颤动为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东岳, 李群伟, 孔艳, 李栋, 许锬, 张永红, 张金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42-4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线血压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降压治疗3 m结局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8月-2013年5月发病48 h内住院且经影像学确诊合并高血压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8例,根据入组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水平分为140~160 mmHg组(n=276)、160~180 mmHg组(n=350)、180~200 mmHg组(n=158)、200~220 mmHg组(n=44),随机给予降压治疗或不予降压治疗。降压治疗者24 h内降压10%~20%,收缩压和舒张压在7 d分别低于140 mmHg和90 mmHg,并在2 w内维持在这一水平。不予降压治疗者停止或不给予降压药物,所有患者测量并记录血压水平。比较患者出院后3 m死亡率和良好预后率。结果 随访3 m,140~160 mmHg组降压治疗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降压治疗患者(13.7% vs 5.8%,P<0.05),良好预后率明显低于无降压治疗患者(65.5% vs 77.4%,P<0.05),160~180 mmHg组、180~200 mmHg组、200~220 mmHg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 vs 13.4%,11.8% vs 12.3% 13.6% vs 9.1%,P>0.05),良好预后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1.8% vs 62.6%,69.4% vs 60.3%,54.5% vs 59.1%,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轻度血压升高时(SBP 140~160 mmHg)不宜降压治疗;中高度血压升高时(SBP 160~220 mmHg)降压治疗对3 m结局影响是中性的。
  • 袁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46-4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后部皮质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是以视觉障碍为突出表现,并伴进行性认知功能受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PCA的临床表现以视觉加工、计算力下降、阅读书写能力受损为主,患者的视觉认知损害突出,而情景记忆、语言能力和自知力相对保留。本文结合我院收治PCA病例,总结PC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8年于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后部皮质萎缩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检查、影像学资料等各项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PCA患者起病均为隐袭起病,病情进展缓慢,其中有5例符合背侧型后部皮质萎缩特点,临床表现为巴林特综合征、视空间功能障碍以及格茨曼综合征特点,头MRI显示顶枕叶皮质萎缩为主;另3例符合腹侧型后部皮质萎缩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面孔失认、视觉忽视,头MRI显示双侧颞枕叶皮质萎缩为主,而内侧颞叶和海马萎缩程度相对较轻。8例患者均行SPECT检查,显示大脑后部包括顶叶、颞枕叶皮质血流低灌注现象。3例患者行18F FDG PET检查显示大脑后部枕叶、顶叶、颞叶皮质葡萄糖代谢降低。结论 对于存在视觉障碍和后部皮质相关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临床医生要考虑到PCA的诊断,特别注意进行视觉相关的全面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及PET检查,以辅助进行PCA的诊断。
  • 李林, 唐付梅, 马常友, 赵建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49-5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I成像在儿童Ⅰ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FCDⅠ型患儿的MRI及相关临床资料,比较高分辨成像与MRI常规序列对Ⅰ型FCD各主要MRI征象(局灶性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白质异常信号灶及局限性脑叶萎缩/发育不全)的检出率,以及对病灶范围、边界及完整性评估中的对比。结果 高分辨成像对局灶性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及白质异常信号灶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序列(P<0.05),对局限性脑叶萎缩/发育不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T1WI对病灶范围及边界的显示要优于常规T1WI序列,3D-T2FLAIR较常规T2FLAIR序列更能够较完整显示病灶。结论 MRI高分辨成像可提高Ⅰ型FCD各种主要征象的检出率,能够更完整显示病灶及准确评估病灶范围、边界,为术前首选MRI成像序列。
  • 刘明勇, 周立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54-5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体位限制预防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近期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朝阳医院西区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217例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伴随疾病及是否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Epley手法复位后采用床头抬高45度来限制患者体位,患者可以在45度斜坡上自由侧卧或仰卧,72 h内如果卧床即采用上述体位(不限制患者下床活动)。对照组Epley手法复位后不限制患者体位。手法复位72 h后门诊随访患者BPPV复发情况,患者体位变动后出现典型的眩晕或者体位试验时发现眼震定义为BPPV复发。结果 观察组104例,对照组113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有可比性,无失访病例。Epley手法复位72 h后观察组BPPV的复发率是21.2%,对照组是41.6%,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限制体位对于BPPV复发的OR值为0.377(95%CI 0.207~0.687)。结论 BPPV Epley手法复位后,患者在卧床时45度头高位保持72 h有助于避免BPPV早期复发。
  • 许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57-6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伴视神经炎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中基因标记物的特征。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伴视神经炎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中基因芯片表达谱,利用GEO2R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应用GO和KEGG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并进一步应用string-db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结果 共发现561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在差异性表达的基因被富集到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或分子功能的子集中,主要富集在免疫反应、炎症反应、信号传导调控等功能上,主要调控细胞因子受体互作等通路。结论 伴有视神经炎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免疫反应以及介导细胞因子受体互作通路上。
  • 费笑非, 胡萌萌, 秦娜, 吴文婷, 李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62-6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11月-2019年6月西京医院收治的24例H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4例患者均有肝硬化病史,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肌力减低,部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异常。目前HM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多篇文献和专家意见明确诊断。确诊后1例患者行肝移植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康复锻炼。出院时3例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改善。出院后随访3 m,6例患者mRS评分改善。预后与病程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HM的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并及时行肝功能功能和腹部超声等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 短篇与个案报告
  • 陈瑞卿, 陈晨, 刘增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65-6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汪燕, 刘晨, 张国荣, 王玉忠, 冯勋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68-69.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永燕, 朱晓雯, 司红远, 国晓霞, 郑慜, 王惠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70-7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梁玉梅, 高君雅, 严进华, 高彩红, 周玉玲(综述), 陈嘉峰, 赵阳(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72-7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韦婉(综述), 李国忠(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77-79.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乐恒(综述), 赵志鸿(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80-8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朱洲明(综述), 李浩(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84-8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冯国贺, 赵继巍, 于宏丽, 段淑荣(综述), 赵敬堃(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89-9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颖, 杨红彦(综述), 孙晨龙(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 93-9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