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10-31
  

  • 全选
    |
    论著与经验总结
  • 李则衡,崔桂云,孙洁,邵秋悦,林丽莉,吴晗,季郑军,钱晓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060-106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流星素(meteorin-like,Metrnl)作为一种新型脂肪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Metrnl水平和急性脑梗死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急性脑梗死的139例患者为急性脑梗死组(ACI组),选取同时期130例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N-ACI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血清Metrnl浓度,同时检测了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血清Metrnl水平和急性脑梗死及常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的血清Metrnl水平低于N-ACI组(P<0.001),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差异仍然显著,提示低Metrnl水平和急性脑梗死显著相关。在急性脑梗死组中血清Metrnl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呈负相关;Metrnl和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呈负相关,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Metrnl是急性脑梗死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血清Metrnl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显著相关,同时血清Metrnl水平和炎症因子IL-6呈负相关,Metrnl作为急性脑梗死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可能成为新的诊断及治疗靶点。
  • 柳正,王朝晖,周春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065-1069.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蛋白质酪氨酸激酶2(MFGE8)在缺血性脑损伤(IBI)中的表达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ELISA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外周血中MFGE8蛋白表达;IF检测MCAO模型MFGE8在脑组织中的定位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脑组织巨噬细胞极化比例;采用稳转Mfge8的N2a神经元细胞(Mfge8CA)培养上清处理BV-2小胶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印迹检测MFGE8、αv/β3-整合素、FAK、NF-κB、ERK1/2、Jnk1/2、p38、PI3K、AKT、mTOR蛋白表达。结果 IBI患者和MCAO模型大鼠外周血中MFGE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46, P=0.0259);MFGE8与神经元细胞标志(NeuN)高度共定位表达;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中M1型(CD45+F4/80+iNOS+Arginase1-)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4);M2型(CD45+F4/80+iNOS-Arginase1+)巨噬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 Mfge8CA 组N2a神经细胞系培养上清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低于野生组(WT,P=0.0230);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高于WT(P<0.0001);Mfge8CA 组BV-2小胶质细胞αv/β3-整合素、FAK、p-P85、P85、p-AKT(Ser473)、p-mTOR(Ser2481)和p-mTOR(Ser2488)蛋白表达明显高于WT组。Mfge8CA 组BV-2小胶质细胞p-P6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WT组。结论 MFGE8高表达于IBI患者外周血,神经元细胞来源的MFGE8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促进BV-2小胶质细胞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并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
  • 罗翰,舒伟良,蔡川,陈希,陈艳,褚晓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070-107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微流控芯片中构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接触生长的体外共培养模型。方法 (1)确定芯片内神经血管单元体外三细胞共培养模型的接种细胞密度、接种时间和接种顺序;(2)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比较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和单独培养的细胞活力有无差异。结果 (1)新型神经血管单元模型体外共培养时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接种密度分别为5×10^6~10×10^6个/ml、3×10^5~8×10^5个/ml、1×10^5~5×10^5个/ml;接种顺序依次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时间为先前接种的细胞进入指数增长期后接种另一种细胞。(2)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各自的细胞活力在所构建的模型中共培养和各自单种培养进行比较,细胞活力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以微流控芯片为载体实现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共培养,在此共培养模型中3种要素细胞拥有较高的细胞活力。
  • 孙帆,周赤忠,罗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075-107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岛征、凝血功能同HICH血肿扩大之间的关系,以研究两者对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市普仁医院神经外科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这两年间所收治的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比较岛征和凝血功能对HICH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中,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岛征、GCS评分、PT、INR、血肿量、血糖值与HICH血肿扩大有关(P<0.05)。其中岛征、GCS评分、PT、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HICH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岛征+PT的AUC>单独岛征的AUC和单独PT的AUC(P<0.05)。结论 岛征+PT相较于单独的岛征、凝血功能,对HICH血肿扩大具有更良好的预测价值。
  • 王磊,庞洪波,陈宗胜,徐文锐,湛长青,费世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079-108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与颅内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性。方法 309例患者根据CMBs数量及部位,分为CMBs组(n=116)和对照组(n=193)、脑叶CMBs组(n=90)和深部CMBs组(n=26)、少量CMBs组(n=78)和大量CMBs组(n=38);根据血清Hcy中位数,分为低水平Hcy组(n=158)和高水平Hcy组(n=151)。结果 CMBs组血清Hcy、空腹血糖、肌酐、Fazekas总分、收缩压及脉压差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cal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收缩压、Fazekas总分是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叶CMBs组Fazekas总分明显高于深部CMBs(P<0.05);血清Hcy、Fazekas总分与CMBs数量相关(P<0.05)。结论 血清Hcy参与CMBs的发生过程;WMH严重程度与脑叶CMBs发生密切相关,可以准确预测CMBs发生风险。
  • 吴冠瑾,徐军,黑丹丹,岳亚男,冯静静,李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083-108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外周血miR-96、血清IGF-1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本院神经内科一、二病区招募的178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将其分为PSCI组(n=61)、非PSCI组(n=117),并对比外周血miR-96表达水平、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根据中位数将入组患者分为高miR-96组、低miR-96组;高IGF-1组、低IGF-1组各89例并对比MoCA评分值。分析外周血miR-96、血清IGF-1水平对PSCI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PSCI组患者外周血miR-96表达水平高于非PSCI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非PSCI组(P<0.05)。Pearson检验发现,PSCI患者外周血miR-96表达水平与血清IGF-1水平呈负相关(P<0.05)。高miR-96组、低IGF-1组患者的MoCA评分值分别低于低miR-96组、高IGF-1组患者(P<0.05)。ROC曲线显示,miR-96对PSCI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PSCI患者外周血miR-96高表达可下调IGF-1水平,早期测定其水平对PSCI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 张瑜,李捷,高元,上官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086-1089.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患者外周血中自噬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3例,根据发病48 h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进展性脑梗死(PCI)组32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NPCI)组91例,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qRT-PCR和ELISA的方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Beclin1、LC3Ⅱ、P62等自噬因子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 (1)PCI组较NPCI组和对照组Beclin1、LC3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高、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2)NPCI组较对照组Beclin1、LC3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而P6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PCI患者早期外周血中存在自噬的过度激活,调控自噬有可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 周旭游,胡进,胡旻雷,陈宁,曲娟,颜慧蓉,潘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090-109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胰岛素抵抗(IR)在临床中对脑小血管病(CSVD)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其中CSVD患者118例,非CSVD患者54例。所有入组患者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HOMA-IR≥3作为诊断IR的阈值,得到IR组患者84例,非IR组88例。CSVD患者根据影像学特征进行程度分级(0~4分):其中0~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4分为重度。将各种脑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SVD与IR的相关性,最后通过ROC曲线评估IR在诊断CSVD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CSVD组中,IR患者的比例随着CSVD评分的增加而增加。轻度CSVD组与中重度CSVD组中IR的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SVD组的HOMA-IR值显著低于CSVD组1.9(IQR:1.0~4.2)vs 3.7(IQR:1.5~5.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IR作为CSVD的危险因子,其OR值为1.18(95%CI 1.01~1.38)(P<0.05)。ROC曲线显示HOMA-IR指数在诊断CSVD中的最佳截取值为2.54,其预测CSVD的敏感性为65.25%,特异性62.96%(P=0.004)。结论 IR在CSVD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它在CSVD的发病及进展等方面均有参与。
  • 荘高明,贺雪平,梁健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095-109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肇事血管CT值与血管再通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3月间,在我院行溶栓及血管腔内治疗的急性脑动脉主干闭塞患者58例,在初诊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肇事血管闭塞处管腔的CT值,并测量对侧或邻近通畅主干血管腔的CT值为参照,以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较好的为A组、管腔再通不理想的为B组,分析肇事血管闭塞处CT值与血管再通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发病至溶栓平均时间约153 min。治疗后评估,A组与B组的血管闭塞处平扫CT值比较[(60.78±11.03)HU vs (32.20±7.17)HU,P<0.05]、通畅血管腔平扫CT值比较[(42.53±6.92)HU vs (42.45±3.75)HU,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肇事血管闭塞处CT值较高者,闭塞管腔再通效果较好。
  • 卓子良,卓颖,聂志余,尤年兴,刘晖,赵宗波,仲伟,张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098-110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体负荷在不同严重程度AIS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并寻找最优人群。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2020年1月188名就诊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头部MRI评估CSVD总体负荷(CSVD总负荷评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90 d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评分量表对不同人群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OR=2.828,95%CI 1.009~7.924,P=0.048)、吸烟(OR=9.396,95%CI 2.690~32.823,P<0.001)、心房颤动(OR=8.160,95%CI 2.167~30.729,P=0.002)、基线NIHSS评分(每增加1分:OR=1.379,95%CI 1.241~1.532,P<0.001)、CSVD总负荷评分≥3分(OR=5.448,95%CI 1.720~17.260,P=0.004)是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CSVD总负荷评分对8≤NIHSS≤15人群预测效果最好(C值=0.828)。结论 CSVD总负荷评分≥3分是静脉溶栓患者90 d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中重度AIS静脉溶栓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
  • 王彬,李晓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02-110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山东省临清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因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患者,按照eGFR正常与否分为eGFR正常组(eGFR≥90 ml·min^-1·1.73 m^-2)与eGFR下降组(eGFR<90 ml·min^-1·1.73 m^-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结局指标发生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9例患者,其中eGFR正常组153例,eGFR下降组76例,校正可能的混杂变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下降组较eGFR正常组,24 h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增高[22.4%(19/76)和5.9%(9/153),OR=3.291,95%CI 1.320~8.204,P=0.011]。结论 eGFR下降可能会增加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24 h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
  • 张舟,袁琪,朴哲,王利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07-1109.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确诊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明确术后并发症与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既往脑梗死病史、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危险因素,及NIHSS评分、MRS评分、使用的支架类型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在本科室经DSA确诊颈动脉狭窄行CAS手术的57例患者,将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分为术后无并发症组和术后并发症组。收集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57例患者中,5例出现术后支架内再狭窄,5例出现术后血压异常,4例出现术后出血,在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中,既往脑梗死病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手术治疗后更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
  • 赵丽,关继奎,陈嘉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10-111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及细胞相关超微结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酒精灌胃4 w造成慢性酒精中毒模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及细胞损伤相关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酒精中毒组大鼠小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细胞器明显减少。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核仁不明显,形状不规则。额叶内的线粒体明显肿胀,两层单位膜不清晰,嵴断裂,数目减少,嵴上附着的核糖体脱落。管状粗面内质网断裂,长度减短,彼此间隔增宽,数量明显减少,管膜外表面附着的核糖体脱落。海马内可见轻度脱髓鞘改变,多层质膜构成的板层样髓鞘有轻度的脱落及破坏。结论 酒精中毒后可引起脑血管及细胞相关超微结构改变、损伤。为后续预防及治疗提供基础研究理论及思路。
  • 韩玉亮,邢海英,许珂,黄点点,谢丹妮,李茹洁,黄一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13-111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进一步研究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血管病变情况。方法 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颈部血管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1)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患者血管狭窄率为11.3%,男性高于女性;颅外血管狭窄率高于颅内血管狭窄率;颈内动脉狭窄率最高。(2)中年组与高龄组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狭窄分布随性别变化而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中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男性血管狭窄率高于女性,颈内动脉狭窄率最高,血管狭窄的分布随年龄、性别变化不同。
  • 短篇与个案报告
  • 沈东辉,柳康,王海峰,王鸿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16-111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以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为病理特征[1]。结节病最常累及肺部和淋巴系统,也可累及眼、皮肤、肝脏、脾脏和神经系统[2]。累及神经系统的结节病称为神经结节病,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困难,故我们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10例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证实的神经结节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闵喆,梁奇明,邓刚,连立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19-112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和高危性行为的增多,梅毒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1]。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是梅毒患者出现脑、脊髓实质或血管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通常是晚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但也可在梅毒早期发生,发病率为0.16~2.10/10万[2,3]。神经梅毒按症状分为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膜神经梅毒、脑膜、脊髓膜血管梅毒、脊髓痨和麻痹性痴呆5种类型[2~4]。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4~6],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4~7],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存在较高的误诊率[11]。 快速进展性痴呆(rapidly progressive dementia,RPD)通常定义为出现症状至影响神经功能仅数周到数月,进展迅速的痴呆综合征[8~11],从发病进展至智能严重减退一般不超过24个月[8~11]。RPD病因复杂,退行性、感染性、免疫性、肿瘤、代谢及血管性等疾病均可引起,部分病因可治,早期快速识别并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2,13]。麻痹性痴呆多见于梅毒感染后10~30 y,一般进展缓慢,表现为RPD的神经梅毒较为罕见,多为个案报道[14~18]。本文对3例不伴HIV感染且表现为RPD的神经梅毒患者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 王丽,田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22-112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为(0.5~1.0)/10万人口。它是累及神经、血管、皮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及球结膜、面颊、外耳、颈部等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以及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伴发肿瘤倾向。笔者现将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AT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同道对AT的认识。
  • 侯小燕,黄伟康,陈加良,马泽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24-112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其中33%~5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而大脑中动脉作为责任血管的比例高达50%。近年来,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技术的发展,使得评估颅内血管管壁结构及成分成为可能,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经过1 y药物治疗后完全消失的案例,分析HRMR-VW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包括发病机制的评估、疗效的监测,以及潜在药理机制的挖掘,以加深对该技术的认识,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优势,进而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
  • 刘日霞,李颖,冯立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26-112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EDMD)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人群患病率约为0.39/10万人[1],主要表现为早期出现肢体关节挛缩、肱-腓型肌病及心脏受累三联征[2]。与Duchenne和Becker肌营养不良(DMD和BMD)相比,EDMD骨骼肌受累较轻,而心脏受累症状相对突出,重者甚至以心源性猝死首发[3],易导致误诊漏诊。本文报告EDMD1型1例,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唐佳,陈涛,孟徐,许梦圆,彭清韵,浦婷,雷小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29-113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僵人综合征(stiff person syndrome,SPS)是一组由抗体介导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传递受损引起的罕见的(发病率1/100万)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波动性肌肉僵硬、叠加痉挛和夸张的惊吓反应是该病的一组核心特征[1]。过度惊跳是指患者对轻微刺激产生夸张的惊吓反射,患者对重复刺激不能产生适应性,亦不能通过预先的提示使惊吓样反应减轻[2]。 虽然SPS的特征是以僵直为主的运动减少,而过度惊跳是一种运动增多的反应,但国外一些文献注意到,过度惊跳却可以是SPS的一种突出表现[1,3]。国内目前尚无以惊跳为典型表现的僵人综合征个案报道,过度惊跳与僵人综合征的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较明确的描述。我们现就1例以过度惊跳为突出表现的僵人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进行分析,以增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识别能力和认识水平。
  • 吴旭鹏,刘红,陈嘉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31-113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作为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上老年患者相对少见,而合并有中枢性尿崩症者更是鲜有报道。本例老年女性患者以顽固性呃逆、恶心、呕吐首诊于消化内科, 因突发构音障碍行MRI检查发现延髓背侧病变转至我科,予以激素冲击治疗后病情加重,病灶扩大,同时发现其存在多年未诊治的中枢性尿崩症。诊疗过程中患者相继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一度病危,经及时的多学科会诊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好转出院。现将这个病例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 周晓影,付胜奇,任雅芳,张洪涛,张淑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33-113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酗酒者癫痫发作的亚急性脑病(subacute encephalopathy with seizures in alcoholics syndrome,SESA综合征)于1981年首次报道,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为慢性酒精滥用所致[1,2]。SESA综合征多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和脑电图偏侧周期性放电等。多数患者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3]。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SESA综合征报道如下,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
  • 综述
  • 谢姿,马晓瑭,张惠婷综述,钟望涛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35-113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严重的疾病负担之一,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1]。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阻碍,许多潜在治疗药物缺乏有效的递送方式,它们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来克服BBB,提高疗效。众所周知,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的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的膜性小囊泡,广泛存在于细胞培养上清以及各种体液中,直径约为30 nm~150 nm,是细胞外囊泡的最小亚型[2]。它们在被释放的过程中携带有细胞来源相关的多种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参与者[3]。自从发现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的作用以来,以外泌体为载体的治疗药物研究不断发展[4,5]。与目前可用的人工药物递送载体相比,外泌体具有多种优势,首先,外泌体本身具有穿透BBB的能力,细胞靶向特性,其次,外泌体的循环稳定性可以避免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延长化学药物的半衰期[6]。因此,外泌体在给药过程中显著提高了某些可生物降解药物的给药效率,为脑内药物输送提供了天然纳米载体。本文概述了目前外泌体的载药方式和脑靶向途径,重点介绍了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介导的miRNAs、蛋白质和化学药物递送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应用,并对目前外泌体载药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讨论。
  • 罗思宇综述,祝慧凤,万东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38-1139.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2018年我国脑卒中死亡人数达157万,占居民死因的第三位。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345.1/10万,患病率为1596/10万,2017年因脑卒中所致伤残调整寿命年达2010/10万人,跃居中国全年龄组伤残调整寿命年主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流行病学特点,疾病负担重[1~3]。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及时、动态、准确地评估,并调整治疗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胃肠道是卒中后第三大受累器官,多项研究表明胃肠道症状、肠道菌群以及相关代谢产物与卒中预后相关,这为从胃肠道角度预测和评估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了证据。笔者基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相关文献及研究进展,从胃肠道症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肠屏障分子标志物几个方面总结评估脑卒中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肠源性指标,为临床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减轻医疗负担提供可行的思路。
  • 杨越旺综述,胡霞敏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40-114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在卒中占比高达60%~80%,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显著[1]。其多发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现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群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栓塞引起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刺激内皮细胞和循环白细胞,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级联反应,迅速启动凝血系统,引起微血管阻塞,持续缺氧可降低一氧化氮的产生水平和血压,并使血小板进一步粘附、聚集和血管收缩,逐渐形成缺血-闭塞-缺血的恶性循环。 炎性小体是宿主防御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识别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和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并介导促炎因子的水解和释放,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和内源性危险信号的侵害。激活后,炎性小体分泌成熟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引起炎症反应并参与各种无菌炎症性疾病的过程[2]。炎性小体在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炎性小体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的相关文献,对炎性小体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其后续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王娟综述,张美娇,王剑锋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44-114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桥臂又称小脑中脚(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MCP),是3对小脑脚中最大者,是连接大脑皮质和脑桥、小脑的中继站。近年来,关于桥臂病变的病例报道及研究明显增加,本文主要对桥臂病变的临床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及总结。
  • 耿彪,党和勤,任广伟,周国庆,耿涛综述,张颜波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47-1149.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生化改变是患者纹状体区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衡,出现多巴胺水平降低,乙酰胆碱系统功能相对亢进[1]。PD在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3%,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2%,8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3%~5%,其治疗成本较高,给个人、家庭及整个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临床上PD患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运动症状,以嗅觉障碍、吞咽困难、胃肠道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为主要非运动症状。随着患者病情进展,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逐渐加重,至疾病后期常出现运动并发症,包括剂末恶化、“开-关”现象、异动症等[2]。
  • 任梦洋综述,杨晓娟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10): 1150-115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1.0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以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全世界患病人数为4400万人,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两倍以上[1]。2017年我国AD患者已达700多万,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 Aβ斑块是由β和γ分泌酶依次裂解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而形成的。其中,β分泌酶(beta-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能切割APP,是Aβ生成的限速酶[3]。正常情况下,APP的降解由α分泌酶介导。但经病理途径裂解过程中产生的Aβ在AD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AD的病理学特征之一。Aβ往往会错误折叠,并变得有粘性而聚集成较大的不溶性纤维,以老年斑的形式沉积在大脑中。这个过程削弱了突触的沟通和可塑性,使大脑无法正确处理信息,导致认知障碍。 miRNA是一种18-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与核糖核酸诱导沉默复合物(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识别结合,通过其种子区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到mRNA的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area,UTR)末端,在转录后负调节基因表达,诱导基因降解或抑制翻译[4]。miRNA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限速酶BACE1、γ分泌酶或APP的产生从而影响Aβ的生成,因而可能成为诊治AD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