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梦洋综述,杨晓娟审校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以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全世界患病人数为4400万人,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两倍以上[1]。2017年我国AD患者已达700多万,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
Aβ斑块是由β和γ分泌酶依次裂解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而形成的。其中,β分泌酶(beta-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能切割APP,是Aβ生成的限速酶[3]。正常情况下,APP的降解由α分泌酶介导。但经病理途径裂解过程中产生的Aβ在AD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AD的病理学特征之一。Aβ往往会错误折叠,并变得有粘性而聚集成较大的不溶性纤维,以老年斑的形式沉积在大脑中。这个过程削弱了突触的沟通和可塑性,使大脑无法正确处理信息,导致认知障碍。
miRNA是一种18-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与核糖核酸诱导沉默复合物(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识别结合,通过其种子区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到mRNA的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area,UTR)末端,在转录后负调节基因表达,诱导基因降解或抑制翻译[4]。miRNA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限速酶BACE1、γ分泌酶或APP的产生从而影响Aβ的生成,因而可能成为诊治AD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