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3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2-08-10
  

  • 全选
    |
    论著与经验总结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580-58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发生率和分级,及其对脑卒中死亡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3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重度脑卒中患者组(n=52)和轻中度脑卒中患者组(n=51),统计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根据胃肠道症状进行AGI分级,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脑卒中患者胃肠道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采用KM曲线评价急性胃肠损伤分级对脑卒中患者28 d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入组的患者中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91.3%,轻中度脑卒中和重度脑卒中组胃肠道障碍发生率(74.5% vs 75.0%,P>0.05),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重度脑卒中组显示更高的胃肠道衰竭发生率(7.8% vs 2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升高是脑卒中后胃肠道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对诊断AGI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合并胃肠道衰竭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28 d死亡率(χ2=53.08,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较为常见,NIHSS评分与胃肠道功能衰竭呈正相关,合并胃肠道衰竭的患者预后更差。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585-59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阳性(cTTE+)的隐源性脑卒中(cryptogenetic stroke,CS)患者临床特征、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以期发现cTTE+患者特定临床特征,有助于对CS的病因学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在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被诊断为CS并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的108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按照cTTE结果分为cTTE+组与右心声学造影阴性(cTTE)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饮酒史等)、发病症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左心房大小、弥散加权成像(DWI)上脑梗死灶的梗死类型(数量、位置、大小)等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级别的右向左分流在DWI上的梗死病灶的差异。结果(1)108例CS患者中cTTE+的阳性率为39.8%,其中男30例(69.8 %),女13例(30.2%),年龄(52.8±17.5)岁;右向左分流 1级分流21例,2级分流12例,3级分流10例。cTTE+组共发现4例心外分流,有2例经手术证实为肺小动静脉瘘。(2)两组患者中,cTTE+组青壮年比率更高(P=0.021),发病时非特异性症状发生率更高(P=0.008),cTTE组以典型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主,吸烟个人史的比率更高(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cTTE+组脑梗死病灶累及多血管区域的比例(44.2%)显著高于cTTE组(15.4%,P=0.004),且多表现为多血管支配的多发梗死灶,同时cTTE+组脑梗死病灶更多分布于椎基底动脉系统(P=0.021),较少分布于右侧颈内动脉系统(P=0.045);而cTTE组卒中梗死病灶最大直径更多分布于 [1cm,3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右向左分流级别的增加,<1 cm病变的比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50岁的发病症状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的CS患者,影像学表现常以后循环为优势的多血管多发病灶为特征,发病机制需考虑与右向左分流相关。(2)cTTE检测右向左分流对CS的病因诊断有补充价值,可以发现部分隐匿的不易察觉的心外分流,提示CS患者需积极进行cTTE筛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卒中预防治疗方案的选择。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591-59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PCSK9抑制剂联合他汀治疗是否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预后带来额外的获益,以期为PCSK9抑制剂在脑梗死患者早期治疗效果提供临床数据。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90 d临床随访,比较PCSK9抑制剂联合他汀治疗和标准他汀治疗之间血液学、临床神经功能评分、随访期内再发脑梗死和其他血栓性事件的情况和再发时间的差异。 结果联合治疗组与标准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LpPLA2、HCY、TC、LDLC水平以及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降低TG(P<0.05),改善 HDLC(P<0.05)。两组FPG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高于联合治疗组(P=0.006),而联合治疗组复发时间长于标准治疗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有效降低外周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著降低卒中复发率,且复发时间明显延长。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596-60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大麻二酚(CBD)对双侧脑室内注射链脲菌素(STZ)诱导的散发阿尔茨海默病(sAD)大鼠认知功能和脑内AMP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大麻二酚(CBD)+假手术组(CBD+S),模型组(STZ),CBD+模型组(CBD+STZ)。水迷宫和跳台试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脑内GluR1和GluR2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试验中与S组比较,STZ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与STZ组比较,CBD+STZ组逃逸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跳台试验中,与S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比较,STZ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STZ组比较,CBD+STZ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STZ组比较,CBD+STZ组大鼠皮质和海马GluR1 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与STZ组比较,CBD+STZ组大鼠皮质和海马GluR2 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1)。结论大麻二酚通过调节脑内AMPA受体表达改善STZ诱导的大鼠认知损害。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01-60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描述伴癫痫发作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或脑脊液MOG抗体检测阳性患者,了解病程中出现癫痫发作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MOG抗体阳性患者中15例(21.4%,15/70)首次发病时出现癫痫发作,其中儿童11例,成人4例,平均发病年龄17.4岁(3~53岁)。临床表现为ADEM样6例,单侧皮质脑炎5例,孤立性癫痫发作3例,抗NMDAR脑炎1例。癫痫发作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0例,局灶性运动性发作3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临床上除了伴随头痛、发热以及对应皮质相关症状外,亦可累及脑干、视神经及脊髓。急性期脑电图多见异常,受累侧对应皮质区域呈慢波改变。头部MRI多见皮质受累,表现为局部皮质肿胀,脑沟变浅,FLAIR呈高信号,增强可见脑膜线样强化。急性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或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好,经过2~31 m随访,6例患者出现复发,5例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10例患者延长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癫痫发作在MOG抗体相关疾病中常见,多出现于ADEM和单侧皮质脑炎临床表型中,发作类型以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脑电图受累侧皮质呈慢波改变。头部MRI多累及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部分孤立性癫痫发作患者随后可出现典型脱髓鞘改变。急性期免疫治疗效果较好,部分患者反复发作需联用免疫抑制剂及延长抗癫痫药物治疗。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05-60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基于多时相CTA(multiphase CT angiography,mCTA)联合临床资料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mCTA扫描的患者,记录患者多时相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血糖、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以改良Rankin量表(mRS)作为标准,对治疗后90 d患者进行随访评分,将90 d MRS评分≤2分患者定义为A组(n=18),90 d MRS评分≥3分患者定义为B组(n=33)。比较两组患者多时相ASPECTS评分、血糖、RDW、NLR,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参数并建立模型,对所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与Logistics预测模型进行受试者特性曲线(ROC)评价诊断效能,对各ROC曲线进行Delong检验,分析曲线间面积差异。结果A组患者血糖、RDW、NLR高于B组,A组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小于B组(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方程结果显示ASPECTS评分、NLR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其预测模型为:Logit(P)=-4.877+ASPECTS评分×-0.624+ NLR×0.529,Logit(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取阈值为0.5288时,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7.8%、93.9%)。结论ASPECTS评分与NLR是预测AIS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多时相CTA联合实验室检查可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准确预后信息。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09-61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影像学总负担评分联合血尿酸评估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价值。方法依据MoCA及MMSE评分将脑小血管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n=87)、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n=63)、血管性痴呆组(n=49)并计算影像学总负担评分、测定血尿酸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影像学总负担评分、血尿酸水平与MoCA及MMSE评分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影像学总负担评分、血尿酸水平预测认知功能损害的价值。结果3组患者影像学总负担评分(P<0.001)、血尿酸水平(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学总负担评分、血尿酸水平是脑小血管病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影像学总负担评分、血尿酸水平预测认知功能损害的AUC 分别为0.757(95%CI 0.692~0.823,P<0.001)、0.618(95%CI 0.540~0.696,P=0.004),二者联合AUC为0.784(95%CI 0.722~0.846)。结论影像学总负担评分联合血尿酸检测可有效评估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情况。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13-61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对周围神经高兴奋综合征(peripheral nerve hyperexcitability syndromes,PNH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以瘙痒为突出表现的PNHS患者2例,总结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随访转归,结合文献予以分析讨论。结果病例1为60岁男性,为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 )/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 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抗体双阳性患者,表现为双下肢疼痛、肉跳及严重瘙痒,病程中有多汗、二便异常及情绪、睡眠障碍。肌电图表现为周围神经高兴奋性及四肢交感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异常。最终诊断为Morvan 综合征;抗CASPR2/LGI1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2为37岁女性,为CASPR2抗体阳性患者,表现为双下肢的疼痛及肉跳、下腹部及会阴部持续瘙痒,病程中有多汗、二便异常及情绪、睡眠障碍,既往体健。肌电图可见肌颤搐电位及SSR异常。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检测提示2000 Hz电流刺激感觉神经纤维阈值降低。该患者最终诊断为Isaacs 综合征。2例患者在免疫治疗及对症治疗后均达临床缓解。复查肌电图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严重瘙痒可以为伴CASPR2抗体阳性的PNHS患者的突出表现,识别其临床表现并完善相应的血清学及肌电图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的免疫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18-62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orticobasal syndrome,CBS)患者执行功能损害及其与脑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完整性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本院的11例CBS患者和17例认知正常者进行执行功能评估,包括顺向数字广度、逆向数字广度、TMTA连线正确线条、TMTB连线正确线条,并对CBS组及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比较两者纤维束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值,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和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值,将微观结构有变化的纤维束与执行功能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CBS组在数字广度顺向分数(P=0.446)外,逆向数字广度(P<0.001)、TMTA连线正确线条(P<0.001)和TMTB连线正确线条(P<0.001)较H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BS组左侧(病灶侧)和HC组左侧皮质脊髓束、丘脑前辐射、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和胼胝体束FA值较HC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S组左侧(病灶侧)和HC组左侧皮质脊髓束、丘脑前辐射、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胼胝体束MD值、AD值和RD值较HC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逆向数字广度与病灶侧上纵束RD值(r=-0.741,P=0.036),逆向数字广度与病灶侧上纵束RD值呈负相关。结论CBS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其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发生改变。CBS患者执行功障碍与除以额颞叶萎缩有关外,还与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改变有关。脑白质纤维结构连接异常可能为导致 CBS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原因之一。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24-63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ESRS对脑梗死和TIA患者再发“脑梗死”和“联合血管事件”的预测效果。方法系统检索CNKI、VIP、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搜集ESRS的外部验证研究,搜索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研究者按纳排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用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汇总C统计量结果,再通过系统综述的方式探讨异质性来源。结果 “脑梗死”结局分析中,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ESRS有一定预测性能(C统计量=0.62,95%CI 0.59~0.69),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PI 0.49~0.78);此结局纳入的文献中,提到患者接受二级预防治疗的有2篇文献,预测效果较差(C统计量均低于0.60);纳入TIA和轻型脑梗死人群的有2篇文献,有较好的预测效果(C统计量分别为0.69和0.70)。“联合血管事件”结局分析中,共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ESRS具有一定预测能力(C统计量=0.60,95%CI 0.58~0.66),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I 0.56~0.70);纳入文献中,4篇文献的患者接受二级预防治疗,但预测结果均较差(C统计量在0.55~0.59),对TIA和轻型脑梗死人群的预测中,仅1篇文献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C统计量=0.65),其它文献报道的预测效果不佳(C统计量在0.56~0.6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ESRS对于“脑梗死”、“联合血管事件”的结局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总体区分度仅在0.60~0.62之间,接受二级预防治疗的人群、TIA和轻型脑梗死人群可能影响其预测效果,ESRS的预测能力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的验证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31-63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140例新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登记一般资料信息。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标准在患病2 w(A组)、3 m(B组)分别进行随访评分了解患病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组、B组 PSD发病率分别为25.7%(36/140)、40.3%(48/119),均以轻中度抑郁为主。 女性、无稳定工作者、文化程度高者、左半球病灶者、多病灶者、复发患者、糖尿病患者及烟酒不良嗜好者有PSD 高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月均可支配医疗费用 500元以下者、改良Barthel评分低者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及发病率随时间变化,女性、无稳定工作者、文化程度高者、左半球病灶者、多病灶者、复发患者、糖尿病患者及烟酒不良嗜好者存在PSD高发趋势;月均可支配医疗费用 500 元以下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者是PSD的重要患病因素。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37-64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急性桥臂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探讨其病因及相关机制,提高对可累及桥臂的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核磁弥散成像(DWI)存在桥臂高信号的住院患者共82例,总结其临床特征,进一步行病因及相关机制探讨。结果①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以头晕/眩晕为主要症状,共济失调为主要体征,可伴肢体无力或麻木、构音障碍、走路不稳等。②68例为(82.9%)单侧桥臂病变,14例(17.1%)为双侧桥臂病变。③72例(87.8%)诊断为急性脑梗死,7例(8.5%)诊断为华勒氏变性,1例(1.2%)诊断免疫相关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可能性大,1例(1.2%)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可能性大,1例(1.2%)MOG抗体病。④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0例(27.8%)为孤立单侧桥臂梗死,其中11例(55.0%)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例(25.0%)为小动脉闭塞型,4例(20.0%)为不明原因;45例(62.5%)单侧桥臂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其中33例(73.3%)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例(8.9%)为心源性栓塞,9例(20.0%)为未明原因型;2例孤立双侧桥臂梗死,5例双侧桥臂合并其他部位梗死,病因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结论(1)急性桥臂病变临床症状以头晕/眩晕最多见,病因以脑梗死最多见。(2)桥臂梗死多合并其它部位梗死,孤立桥臂梗死及双侧桥臂梗死临床相对少见,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其次为不明原因型、小动脉闭塞型、心源性脑栓塞。(3)华勒氏变性、免疫相关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MOG抗体病和中枢神经淋巴瘤也可出现桥臂受累。
  • 短篇与个案报告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44-64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SAH)的定义是出血仅限于大脑皮质表面的凸面沟回内,而位于脑实质、大脑侧裂、基底池、脑室并无出血征象,是一种罕见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现我们就于我科住院的2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临床表现的cSAH患者报告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以增加对cSAH的认识,指导临床工作。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47-649.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首次描述了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1],GAD抗体是合成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限速酶,与多种神经系统综合征相关,包括僵硬人综合征、边缘性脑炎、癫痫和小脑共济失调等。目前关于GAD抗体相关的综合征并不常见,本文现报道1例抗GAD抗体相关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CA)和1例抗GAD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以加深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50-65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60岁。因“发作性胸痛11 y”于2019.10入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1 y前开始于情绪激动或劳累时出现左侧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多于10 min内逐渐缓解,病初未予诊治;发作次数逐渐增多,发作持续时间变长,3 y前来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见前降支开口狭窄50%,中段斑块;冠状动脉弥漫扩张伴血流减慢(TIMI 2级),诊断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嘱二级预防综合治疗。本次入院前20 d晚餐饮用少许白酒后再发胸痛,程度较前剧烈,伴头晕、出汗,平卧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5 min后疼痛无缓解,再次自行含服硝酸甘油0.5 mg,1 min后自行站起步行三四步后突发双下肢无力、大汗、摔倒在地伴意识丧失,约半分钟清醒,否认抽搐,之后约35 min胸痛逐渐缓解,急诊当地医院行心电图示胸前导联ST段下移0.5~1 mv,cTnT及心肌酶未见异常,头部MRI、DWI、MRA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予阿司匹林、他汀口服。为进一步诊治再次收入阜外医院。既往2型糖尿病史20 y,血糖控制尚可;长期吸烟,每日约20支;偶有饮酒,血压略高;无体位改变时黑曚、晕厥病史。入院时查体:BP 140/100 mmHg,HR 78bpm,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检查,HbA1C 7.1%,LDLC 1.45 mmol/L,cTnI 0.4 ng/ml。静息心电图见窦性心律,胸前导联ST段下移0.2~0.5 mv,Ⅲ、aVF导联T波低平。超声心动LA 34 mm,LV 47 mm,EF 63%,静息状态下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冠脉造影见前降支开口狭窄55%,冠状动脉弥漫扩张伴血流减慢(TIMI 2级),扩张段最大直径约7 mm。Holter见窦性心律(平均70 bpm,53~128 bpm),偶发房性早搏,部分STT改变。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二级预防治疗,并嘱戒烟酒,低盐饮食等。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51-65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 G 抗体相关疾病(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 associated disorders,MOGAD)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是不同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的独立疾病谱。MOGAD 主要症状包括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炎等,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现报道 1 例抗 MOG 抗体阳性脑脊髓炎合并视神经炎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如下。
  • 综述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53-65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显示,我国≥60岁人口为2.6亿,占18.70%,其中≥65岁人口为1.9亿,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加速。与此同时,年龄≥65岁老年人接受外科手术的比例显著增加,占全部手术患者的1/4甚至1/3,而美国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占全部手术患者比例则高达50%以上。老年人群中失眠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据报道,老年人中有40%~70%患有慢性失眠。在合并各种精神和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失眠的患病率进一步升高。失眠在老年人中高发,包括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的下降、睡眠潜伏期的延长以及睡眠开始后清醒时间的增加。成年人围手术期急性失眠可高达79.1%,老年人发病率更高。老年人失眠影响日间功能,造成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恶化。而老年人围手术期失眠与焦虑抑郁、术后谵妄及创口愈合效率下降等密切相关,并延迟机体恢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给予老年人围手术期失眠的充分重视具有重要意义。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58-66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在世界范围内60岁及以上人群中居死因第2位,15~59岁人群中居死因第5位。卒中患者常遗留运动、感觉、认知等不同方面的神经功能损害,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而失语症作为脑卒中主要的后遗症之一,存在于21%~38%的卒中患者中。卒中后失语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交流和生活质量,并且对卒中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康复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既往失语症中听理解相关神经通路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梳理,对听理解的处理过程及涉及的神经通路进行描述。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61-66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并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行为学等多方面知识,以交互性、沉浸性、想象性为特征的环境仿真技术。其通过相应的辅助设备可以实现有效的人机交互,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创造逼真的虚拟情境,让患者体验身临其境的效果。随着计算机算法、显示设备等的不断进步,VR技术正日趋成熟,并已经与多个学科形成了交叉,在很多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神经内科领域,VR技术在睡眠调节、神经心理、神经康复等方面发挥作用,并且随着“互联网+”及远程医疗模式的兴起,可以预见VR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对VR在神经内科学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65-66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晕厥是由外伤或癫痫发作引起的突然的暂时性意识丧失,彻底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诊断出许多晕厥原因,但对于某些原因不明的晕厥和无显著评估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更广泛的测试。而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不明原因性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因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机制复杂多样,近年来相关研究较多,且诊断治疗仍不十分明确,所以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7): 669-67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变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损伤神经等组织的疾病,以神经细胞死亡和神经网络的连通性破坏为共同病理表型,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等。其中目前发现的与ND发病有关的机制包括遗传机制、氧化应激、炎症机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兴奋性毒素、神经营养因子障碍、异常蛋白聚集等,但目前仍无确切有效的办法来延缓或阻止ND的进展,大多只能进行暂时缓解和减轻症状的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