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3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2-11-17
  

  • 全选
    |
    论著与经验总结
  • 贾娇坤,刘艳芳,郭加欢,赵性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676-68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及相对值(relative neutrophil count,RNC)与青年卒中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不良预后及90 d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8~45岁发病72 h到院的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和90 d mRS评分为结局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WBC四分位分组、ANC、RNC与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4分)和不良预后(mRS评分2~5分)的关系。结果 WBC>7.82×109/L与出院时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和90 d预后不良独立相关,ANC仅与90 d预后不良独立相关,而RNC与出院时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预后不良及90 d预后不良均独立相关。结论 WBC>7.82×109/L是青年卒中患者出院时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及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NC升高比ANC更具有提示作用,其与出院时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预后不良及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相关。
  • 李润楠,韩春艳,方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681-68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5分)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安全性,同时验证临床-影像学多模式评估方法筛选高危患者的效能。方法 227例轻型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静脉溶栓与不同结局指标的相关性,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多模式评估方法对不良预后[改良Rankin评分(mRS)2~6分]的预测能力,并根据最佳截断值设定亚组,进行不同亚组疗效异质性分析,以评价多模式评估手段筛选高危患者的效能。结果 轻型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90 d良好预后率(OR=3.302,95%CI 1.488~7.326,P=0.003)和7 d显著改善率(OR=2.566,95%CI 1.287~5.118,P=0.007);而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颅内出血转化风险及90 d卒中复发率的影响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溶栓组相比,脑卒中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OR=9.448,95%CI1.129~79.035,P=0.038)、基线ABCD2评分≥5分(OR=2.664,95%CI1.150~6.168,P=0.022)的轻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预后。结论 再次证实了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并指出ABCD2评分≥5分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轻型卒中患者更应考虑静脉溶栓治疗,进而突出了多模式评估对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
  • 王维,李振东,张诚诚,张月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689-69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线粒体自噬和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Sham+雷帕霉素(RAPA)组、再灌注后6 h组(I/R 6 h)、I/R 6 h+RAPA组、再灌注后24 h(I/R 24 h)和I/R 24 h+RAPA组。建立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以刺激大鼠的缺血/再灌注(I/R)损伤。分析缺血核心皮质区域不同类型神经细胞中caspase-1阳性细胞表达情况。以BV2细胞为研究对象,在缺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GD/R)条件下检测NLRP3表达,并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I/R损伤后6 h,切割的caspase-1主要在小胶质细胞中表达[(88.4±1.1)%],而在24 h时主要在神经元[(63.4±2.2)%]中表达。在OGD/R后,BV2细胞中LC3-Ⅰ向LC3-Ⅱ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暴露于OGD/R后24 h,BV2细胞表现出低膜电位的百分比。与OGD/R组相比,RAPA能够挽救线粒体的损伤(P<0.05),并且RAPA可抑制OGD/R诱导的BV2细胞中NLRP3、切割的caspase-1和切割的IL-1β表达水平上调(P<0.05)。I/R+RAPA组在脑I/R损伤后6 h或24 h时,小胶质细胞[(12.7±1.8)% vs (70.0±2.0)%]和神经元[(11.9±1.9)% vs (70.8±1.7)%]中切割的caspase-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I/R组(P<0.001)。结论 线粒体自噬下调是激活小胶质细胞NLRP3炎性体的关键,自噬诱导剂可有效减轻OGD/R和脑I/R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NLRP3炎性体反应。
  • 张富慧,郝静峰,张自艳,王志海,律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694-39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菊苣酸(C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凋亡、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A组(10 mg/kg)、CA+p38 MAPK激活剂(Anisomycin)组(10 mg/kg CA+2 mg/kg Anisomycin),各组进行相应干预2 w,对大鼠进行Zea Longa评分和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尼氏(Niss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染色较浅,尼氏体数目明显减少,Zea 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海马组织TNF-α、IL-1β、IL-6、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CA组大鼠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善,形态较饱满,染色均匀,尼氏体密集,Zea 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海马组织TNF-α、IL-1β、IL-6、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nisomycin可逆转C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上述改善作用。结论 CA可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凋亡,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大鼠脑损伤。
  • 张晓萌,张延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699-70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IS患者个人掌控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80名IS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个人掌控感量表(PMS)、一般效能量表(GSES)、伤残接受度量表(AOD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S患者PMS得分 (17.96±1.96)分;GSES得分(18.47±2.09)分,AODS总分(74.21±4.22)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功能障碍个数、NIHSS评分、患者一般效能、伤残接受度是个人掌控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IS患者个人掌控感水平较低,影响因素众多,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提高疾病认知,以此促进个人掌控感水平的提升。
  • 郭俐,邓慧琳,袁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04-70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结合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对急性梗死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7月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检测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和SSS评分,28 d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预后,根据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Barthel指数评分>45分)和预后不良组(Barthel指数评分≤45分)。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EEG、SSS评分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入院时aEEG上下边界、SSS评分水平、入院时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脑疝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占比,hs-CRP、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EEG上下界水平、脑疝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入院时SSS评分、入院时GCS评分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aEEG上下边界与SSS评分三者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准确度、AUC分别为92.35%、89.57%、0.829。结论  aEEG、S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结合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胡金雅,孟祥安,李艳丽,王杰,李娜,穆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09-71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脑动脉狭窄程度联合血清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和视锥样蛋白-1(VILIP-1)检测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MCI患者80例(MCI组),同时选取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80例(AD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健康组),比较3组血清Tau蛋白、Aβ和VILIP-1水平,同时分析MCI组和AD组MMSE评分、MOCA评分、ADL评分、脑动脉狭窄程度等差异。结果 MCI组血清Tau蛋白高于健康组(P<0.05),Aβ低于健康组(P<0.05),VILIP-1高于健康组(P<0.05),低于AD组(P<0.05)。MCI组MMSE评分和MOCA评分高于AD组(P<0.05)。MCI组、AD组VILIP-1水平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MCI组大脑后动脉狭窄率低于AD组(P<0.05)。大脑后动脉狭窄率联合VILIP-1水平预测M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高于大脑后动脉狭窄率、VILIP-1单独预测(P<0.05)。结论 大脑后动脉狭窄率联合VILIP-1水平在预测老年MCI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梁玉婵,韩小妍,李素娟,李又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13-71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非再灌注的首发轻型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实现个体化预测。方法 选取从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非再灌注治疗的首发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比较END组与非END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相关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纳入END组患者66例(17.19%),非END组患者318例(82.81%)。多因素分析提示糖尿病、TOAST病因学分型中的CE分型、白蛋白水平、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为非再灌注治疗的首发轻型卒中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并生成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58~0.864)]。校准曲线与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提示使用该列线图有较高的净获益。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非再灌注的首发轻型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预测模型,由糖尿病、TOAST分型、白蛋白水平、CAS构成,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谢馨,周新平,范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19-72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静脉溶栓治疗后100例AIS患者,评估所有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情况,分为重度组(NIHSS评分≥15分,71例)与轻中度组(NIHSS评分在0~14分,29例),重点分析血清Galectin-3、MMP-9水平与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 重度组患者血清Galectin-3、MMP-9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溶栓前血清Galectin-3、MMP-9的高水平可能是AIS患者溶栓治疗后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因子(OR=1.385、1.166,P<0.001、=0.002,95%CI1.160~1.653、1.060~1.282);以及对AIS患者溶栓治疗后重度神经功能缺损风险有一定的预测性能(AUC=0.781、0.718)。结论 AIS患者溶栓前血清Galectin-3、MMP-9水平与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有关,二者过表达可能会增加重度神经功能缺损风险。
  • 余爱勇,唐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23-72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阴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对DWI阴性脑梗死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的变化特征展开研究。方法 患者被分为两组:(1)DWI阴性组:46例患者;(2)DWI阳性组:59例患者。所有患者在3.0T核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常规轴位、冠状位薄层、矢状位薄层DWI检查。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测定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MCV、红细胞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等血细胞分析参数和生化参数,计算血浆渗透压。结果 DWI阴性组和DWI阳性组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钙浓度、红细胞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0.290、0.558、0.113、0.090、0.401、0.460、0.510)。与DWI阳性组相比,DWI阴性组患者MCV增大(P=0.009)。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是DWI阴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64,95%CI1.385~5.360,P=0.003)。结论 DWI阴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血液MCV增大的特征。
  • 温宏峰,贺大权,陈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27-73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CTA、CTP、DSA联合评估Willis环不同mTICI代偿分级对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差异。方法 根据CTA筛选出单侧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65例并同时完善了CTP检查,其中33例经DSA压颈试验证实有经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向狭窄侧代偿供血(mTICI≥2b)称Willis环代偿良好组;另32例经DSA压颈试验证实没有向狭窄侧的代偿供血,或代偿不充分(mTICI≤2a)称Willis环代偿不良组。对所有患者给与狭窄血管的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手术(CAS),残余狭窄≤30%。所有患者术后3 m内均完善CTP检查,测量并计算两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术前、术后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两组术前、术后灌注参数自身比较与组间横向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Willis环代偿不良组rMTT、rTTP延长、rCBV略增加与Willis环代偿良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rCBF差异不显著(P=0.14);术后Willis环代偿不良组rCBV、rCBF、rMTT、rTTP与Willis环代偿良好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各参数变化差值比较,仅rCB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Willis的结构和功能可明显改变脑血流分布,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 李娜,杨爽,林卫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31-73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159例。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有无粥样斑块形成,根据结果分为两组,颈动脉正常组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且颈部动脉有或者无斑块形成109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颈动脉彩超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自变量对C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的影响。再根据Hcy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使用ROC曲线分析Hcy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Hcy、尿素、年龄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cy是C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不同Hcy水平的3组患者的C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ROC曲线分析Hcy用于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731,P<0.001。结论 (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cy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Hcy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加;(2)Hcy升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宋良,付胜奇,张淑玲,范文斐,周晓影,任雅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36-74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与脑桥十字征(HCB)相关的临床表型,并确定神经影像学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1例伴有HCB征患者资料,系统回顾已发表的关于脑桥十字征的病例,根据其病因共纳入14例病例并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系统文献回顾已发表病例,对疾病谱及其临床异质性进行分类。我们发现脑桥十字征与9种疾病谱相关,包括营养代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系统变性病、肿瘤、副肿瘤、感染性、遗传相关性疾病、脑卒中和中毒。结论 本研究表明,脑桥十字征的基础疾病谱可能比以前认识更广泛。根据临床表型、影像学特征和基础疾病的不同,HCBs 的发生可能涉及不同的发病机制。
  • 雷雨,左家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41-74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脑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再狭窄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基于SMOTE算法建立预警模型。方法 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320例脑血管狭窄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行介入术治疗后是否发生再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和未狭窄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脑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同时基于SMOTE算法扩充阳性组数据,构建改进数据集的预警模型并对比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吸烟史、高脂血症、糖尿病、CRP≥5 mg/L、支架长度≥16 mm是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风险因素建立预警模型P1的AUC=0.872(95%CI0.821~0.923),预警模型P2的AUC=0.847(95%CI0.816~0.879),两种预测模型的效能并无显著性差异且AUC均超过0.75,预测模型的效能较高。结论 基于吸烟史、高脂血症、糖尿病、CRP、支架长度原始数据和过抽样算法建立的预警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医护人员可据此进行有效干预,进而减少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狭窄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短篇与个案报告
  • 贺征,杨帅凯,牛延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46-74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目前已被批准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泌尿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经典霍奇金淋巴瘤。ICIs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通过增强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可有效抑制癌症进展,延长生存期。由于ICIs缺乏选择性而导致普遍免疫激活,可引起影响任何器官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神经系统irAEs相对少见,脑炎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潜在致命的不良事件。本文报道了1例卡瑞利珠单抗致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报道的相关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不良反应的认识。
  • 袁军,董芹芹,胡怀强,郭洪伟,曹秉振,陈碧红,路爱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48-75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在攻克恶性肿瘤技术方面,我们进入了普遍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s)的时代,ICIs可明显延缓不同种类实体肿瘤患者病情进展,增加生存时间[1]。但近年来研究发现,由于ICIs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也会损害机体的免疫耐受能力,从而引起大量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ICIs种类繁多,目前大致分为3类,包括靶向于PD-1、 PD-L1(配体)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CTLA-4)。卡瑞利珠单抗属PD-1抑制剂代表药物之一,在2019年才经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2],因而关于此药的irAEs病例报道较少,缺乏临床应用经验。故本文报道1例胃贲门腺癌患者在联合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奥沙利铂+替吉奥+阿帕替尼4 w后逐渐出现肌无力、多组颅神经损害、心肌损害等临床症状。经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本文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irAEs、制定针对性治疗策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钱军,王艳云,叶群英,罗红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51-75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运动障碍疾病,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中,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减少或停药会导致肌肉强直、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并伴有高烧等类似恶性综合征的病症。它被称为帕金森综合征-高热综合征(PHS)[1,2]。近年来,与PHS类似的综合征,但以运动障碍为主,而无肌肉强直的病例已有报道,并被提出为异动高热综合征(DHS)[3],主要表现为严重异动、CK升高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帕金森高热综合征和5-羟色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具有很多相同点,临床上常常将三者混淆,PHS与DHS主要鉴别点是PD样症状的不同,PHS主要表现为肌肉的严重强直,而DHS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异动症,PD患者出现5-羟色胺综合征的唯一诱因是5-羟色胺能药物过量,从轻症到重症患者的表现是多变的,停用5-羟色胺能药物后症状可得到缓解[4],本文就我科收治1例帕金森异动症患者出现异动症高热综合征(DHS)进行报道,为临床早期诊断该疾病提供参考。
  • 魏爱芹,曹桂领,郭晓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52-75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一种罕见的脑动脉畸形,是两侧硬脑膜层之间的异常交叉连接[1],而由DAVF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病例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帕金森综合征和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DAVF,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如下。
  • 综述
  • 乔清,邢永红,周官恩,曹宸,李志涛综述,俞宁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54-75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是一种罕见重度的累及脑实质、脊髓、软脑膜中小血管的免疫炎性疾病。该病由Harbitz在1922年首次报道,随后20世纪50~70年代陆续有数10篇相关病例的报道,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尸检后诊断[1],在1988年由Calabrese和Mallek正式命名为PACNS。该病发病率很低、依据一项163例回顾性研究分析约为2.4/106[1~4]。该病表现为重度血管炎性反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多个方面,有些病例进展迅速,致残致死率高[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存率。
  • 杨森,董小方,代敏,张秋华综述,冯付明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58-76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轻度认知障碍(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的认知障碍综合征[1],其认知功能可进一步加重变为痴呆,也可保持稳定或者恢复正常,即使一些MCI 患者认知功能能够恢复正常,但和其他健康老年人相比,MCI进展为痴呆的风险仍然增高。MCI 患病率随年龄增高呈递增趋势,其发病率可从60岁的6.7%上升到80岁的25.2%[2]。鉴于痴呆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对MCI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最有重要的意义。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能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发病延迟5 y,将可使AD的患者数目减少57%,将医疗费用从6270亿美元减少到3440亿美元,而AD的最佳干预窗口期就是患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时[3]。尽管目前关于MCI和睡眠结构的研究较多,也有研究发现MCI患者在夜间总的睡眠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睡眠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紊乱,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相比正常老年人也有所下降[4]。但针对MCI睡眠结构的研究样本量少且结果并不一致。因此,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探讨MCI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旨在为MCI患者的早期识别和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 吴燕,王孟可综述,苏志强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63-76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由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抗体相关免疫反应引起的脑炎综合征。它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但能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依赖于神经元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确定诊断。根据抗体的分布情况,AE可分为神经元表面抗原阳性(如NMDAR、GABABR、AMPAR、LGI1等)的AE抗体和胞内或核抗原阳性(如Hu、Ma2、GAD等)的AE抗体。由于与潜在恶性肿瘤的密切关系,后者抗体通常称为副肿瘤抗体[1]。但大部分的AE病例没有表现出已知的自身抗体,因此被命名为“血清阴性”AE。在过去的几年里,超过30种针对神经元表面和细胞内的抗体被检测出来。本综述主要探讨抗体阳性AE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预后。
  • 谢丹娜,宋晓文,翟庆龄,李文聪综述,陈金波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8): 767-76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偏头痛是一种致残的神经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畏光和恐音,持续时间为4 h~72 h,全球发病率约为12%。最近,对偏头痛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已经从血管扩张(血管假说)演变为涉及疼痛和其他感官处理的大脑功能障碍[1]。偏头痛涉及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伤害感受器的激活和敏化,并释放神经肽,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HT1F受体激动剂是曲坦类药物的潜在替代治疗药物[2]。Lasmiditan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是有高选择性和强效的5-HT1F受体激动剂,不具有血管收缩活性[3],是一种新型的偏头痛急性治疗方法。Lasmiditan的疗效在许多患者群体中具有有效作用,包括种族[4]。由于目前的治疗方法在疗效和耐受性方面都不能满足所有偏头痛患者的需求, Lasmiditan可能为偏头痛患者提供另一种急性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