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3-10-30
  

神经超声专栏组稿专家:王丽娟
  • 全选
    |
    神经超声专栏
  • 柳莉, 贾园园, 刘继双 综述, 王丽娟, 林警, 刘影 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867-87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与动脉相比,颅外静脉系统具有复杂性、个体变异性和不对称性的特点,易受呼吸、体位改变、心功能及周围结构的影响。颅外静脉的发育异常或变异被认为可能是非病理性的,并未引起重视。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静脉功能不全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确实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后果。几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颈静脉反流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有关。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CCSVI)是另一种基于复合超声标准的血管疾病,激发了人们对静脉回流生理学及病理学方面的兴趣。这些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尚未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章的目的是综合目前的概念和最新的发现,阐述颅外静脉系统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颈部静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 张进伟, 唐玮婷, 刘佳欣, 李姝莹, 刘彤, 熊亦璇, 游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871-87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神经血管耦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功能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22年2月1日―2023年2月28日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 量表测试。应用功能经颅多普勒(fTCD)监测主动屈肘任务时脑血流速度曲线(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的动态变化来评估神经血管耦联功能。根据MoCA评分将T2DM患者分为T2DM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T2DM-NC)组和T2DM认知受损(impaired cognition,T2DM-IC)组。比较HC组、T2DM-NC组、T2DM-IC组3组间fTCD参数差异,分析fTCD参数与认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T2DM患者81例,HC组21例。T2DM组患者中包括T2DM-NC组52例,T2DM-IC组29例。T2DM-IC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T2DM-NC组及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2DM组患者运动平均脑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较基线增加百分比(ΔVm)、归一化运动Vm曲线下面积(normalized area under the curve,nAUC)和Vm斜率均低于HC组(均P < 0.05)。3组归一化处理后,T2DM-IC组的nAUC显著低于HC组和T2DM-NC组,HC组Vm上升斜率显著高于T2DM-NC组和T2DM-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相关性分析示:ΔVm(r = 0.343,P = 0.001)及nAUC(r = 0.356,P = 0.001)与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基线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r = -0.496,P < 0.001)、基线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r = -0.475,P < 0.001)、运动PI(r = -0.542,P < 0.001)、运动RI(r = -0.523,P < 0.001)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 神经血管耦联功能受损是T2DM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
  • 颜燕红, 惠品晶, 陆紫微, 张白, 丁亚芳, 王润川, 胡春洪, 方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877-882.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CDU)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单侧颅外段椎动脉夹层(VAD)的一致性。方法 连续性回顾纳入2017年1月—2023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一院卒中中心就诊,因突发颈部或后枕部疼痛、有颈部按摩史、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疑似颈部动脉夹层的患者132例,同期行CDU与三维HRMRI检查,并以三维HRMRI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DU评估单侧颅外段VAD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通过CDU与HRMRI分别观察并记录颅外段VAD夹层病变部位及影像征象,即内膜撕裂征、壁内血肿、双腔征、腔内血栓、夹层动脉瘤、管腔不规则,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方法计算血管狭窄程度,并将二者检查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 结果(1)一致性分析:CDU评估单侧颅外段VAD的阳性率为93.2%(123/132),HRMRI为93.9%(124/132),二者一致性很强(Kappa为0.87);CDU检查颅外段VAD的敏感度为99.2%,特异度为87.5%,准确率为86.7%。(2)CDU与HRMRI影像征象:两者评估双腔征、夹层动脉瘤、管腔不规则、病变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均一致性很强,Kappa值分别1.00、0.85、0.88、0.94、0.89;两者评估壁内血肿及腔内血栓一致性较强,Kappa值分别为0.79及0.80,且HRMRI观察强化壁内血肿为17.7%;两者评估内膜撕裂征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58。结论 CDU能够有效地评估颅外段VAD的不同影像征象和血管狭窄程度,为颅外段VAD早期诊治及定期随访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张培丽, 孟璇, 王欣, 马东梅, 雷丹, 杨炀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883-88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在急性颈动脉血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2年9月因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管超声检查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急性颈动脉血栓患者42例。根据血栓的声像特征和随访,将患者分为单纯血栓组19例,混合血栓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23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栓声像特征、血栓随访变化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单纯组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混合组(χ2 = 6.019,P = 0.029)。2组患者病变回声、与血管壁之间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693,P < 0.001;χ2 = 27.649,P < 0.001);2组血栓活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纯组与混合组血栓发生部位与病变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间血栓变化及预后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可无创评估急性颈动脉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的声像特征和动态观察血栓的演变,有助于两者鉴别。
  • 张灵艳, 惠品晶, 颜燕红, 陶青, 胡春洪, 刘一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888-89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多模式影像对比研究颈部动脉超声(CDU)、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一致性,以DSA为金标准,旨在寻找锁骨下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患者179例,1周内均行CDU、主动脉弓上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至少一项检查提示锁骨下动脉狭窄。分析179例患者双侧锁骨下动脉的狭窄程度。以DSA诊断为金标准评估CDU及CTA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分别对CDU及CTA进行狭窄程度的Kappa一致性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进行狭窄程度分级,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69%)和重度狭窄(70%~99%)的血流速度(PSV,EDV)以及血流速度比值(PSVOR/PSVDIS)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1)Kappa一致性分析:CTA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κ=0.777),CDU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κ=0.813);(2)以DSA为标准:CDU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以及狭窄段与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PSVOR/PSVDIS)分别为:轻度狭窄:PSV<252 cm/s,EDV< 21 cm/s,PSVOR/PSVDIS <1.9;中度狭窄:252 cm/s≤PSV<339 cm/s,21 cm/s≤EDV<39 cm/s,1.9≤PSVOR/PSVDIS<4.0;重度狭窄:PSV≥339 cm/s,EDV≥39 cm/s,PSVOR/PSVDIS≥4.0。结论 CDU能够无创、实时动态评估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并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分层管理依据。
  • 徐婕, 陈心怡, 沈盼盼, 潘婕, 郭舜源 综述, 耿昱 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896-90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血管内治疗(EVT)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LAO)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半患者无法实现功能独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一种无创、便捷及可重复性高的脑血流动力学检查手段,近来研究表明TCD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急性前循环LAO患者EVT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还可以监测血管再通情况、血管痉挛、脑自动调节以及侧支循环,评估远期预后以及改进临床治疗策略。本文围绕TCD在急性前循环LAO患者EVT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闫雅茹 综述, 胡风云 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02-90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神经影像学检查在卒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选择诊疗方案中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在监测卒中后脑缺血的进展及评估预后时有一定局限性。经颅多普勒与定量脑电图都具备无创、易于床旁及动态监测的特点,在临床评估脑血管病及患者脑功能状态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经颅多普勒与定量脑电图在缺血性卒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有效评估患者临床预后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 论著与经验总结
  • 赵丽涛, 王志伟, 戚晓昆, 刘建国, 俞英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08-91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protein1,LGI1)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内科2018年—2022年11例LGI1抗体阳性AE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 结果 11例入组患者中癫痫10例,认知障碍8例,精神行为异常6例,睡眠障碍5例,言语障碍1例,肢体不自主运动1例,头晕1例。低钠血症7例。LGI1抗体阳性者11例,其血清和脑脊液阳性8例,伴接触蛋白相关样蛋白(contactin associated protein,CASPR2)2抗体阳性1例,血清单抗体阳性3例。肺CT占位性病变1例。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6例。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异常3例。脑电图异常7例。11例患者免疫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随访5例,失访6例。 结论 LGI抗体脑炎的主要表现包括癫痫、FBDS、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伴有低钠血症。LGI1抗体血清滴度较脑脊液敏感,少数患者可出现多个自身抗体阳性。LGI抗体阳性AE免疫治疗有效。
  • 房砚文, 王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16-92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析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和吸烟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史);发病后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到溶栓时间(OTT)、基线收缩压、基线舒张压、基线血糖、发病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尿酸水平、血小板、PT、INR、纤维蛋白原、CRP)、梗死部位(前循环和后循环)、TOAST分型、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严重程度(轻、中、重)等指标。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和CSVD评分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严重程度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 结果 26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23~97岁,平均65.5岁,其中男性189例(70.5%),基线NIHSS 7.5(0,27)分,OTT 151.2(20,270) min。其中,其中,合并中重度WMHs 138例(51.4%),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93例(72.0%),合并微出血56例(20.8%),合并血管周围间隙106例(39.5%)。轻度CSVD组115例(42.9%),中度CSVD组65例(24.2%),重度CSVD组88例(32.8%)。共发生出血转化者29例(10.3%)。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心房颤动(P=0.002,OR=5.628,95%CI 1.862~17.009)、脑微出血(P=0.008,OR=4.062,95%CI 1.437~11.485)、基线NIHSS(P<0.001,OR=1.182,95%CI 1.082~1.292);以轻度CSVD为参照,重度CSVD(P=0.006,OR=3.694,95%CI 1.458~9.360)与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严重程度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密切相关,重度CSVD是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莫多, 贾姗姗, 赵坚立, 吴百华, 施苗, 于澎, 董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22-92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压力与原发性头痛之间的联系,以及应对这种头痛的方法。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问卷对吉林长春一家三甲教学医院的225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一项基于医院的横断面研究。测量了32个项目,包括基本信息、头痛和压力相关问题、工作满意度和应对策略。根据国际头痛协会(IHS)标准,患有偏头痛或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每月发作<15 d)的头痛患者被纳入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tudent's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卡方检验。结果 210名应答者中有103人(48.9%)在前一年经历过原发性头痛,98人(46.7%)经历过发作性头痛(<15 d/月)。对后一组患者进行的仔细的神经病学访谈显示,56人(26.5%)患有偏头痛,28人(13.3%)患有紧张性头痛,11人(5.2%)为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混合型,4人(1.9%)为其他头痛原因。患者和非头痛患者之间没有人口统计学差异,尽管在自我报告的压力来源方面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个体P值范围从0.021到<0.001)。头痛患者在工作中的压力比非头痛患者大(P<0.001)。护理人员中最年轻、经验最少的人、未婚者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压力较大。治疗头痛的方法有睡眠、服药、休息、就医和寻求心理帮助。护士们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结论 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与护理人员的原发性头痛有关,护士病初很少寻求帮助。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旨在缓解压力和应对头痛的教育,使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可能是有必要的。
  • 夏津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27-93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s)情况、认知功能、过度磷酸化Tau(P-Tau)蛋白表达水平情况,分析其在合并OSAHS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合并OSAHS的脑梗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过度磷酸化Tau(P-Tau)蛋白表达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卒中中心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99例,其中94例为合并OSAHS的脑梗死患者,105例为未合并OSAHS脑梗死患者,评估两组CMBs和MoCA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7 d后及治疗14 d后,其P-Tau蛋白水平变化;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描述合并OSAHS的脑梗死CMBs患者治疗前P-Tau蛋白水平对其认知功能的预测效能,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合并OSAHS的脑梗死CMBs患者MoCA量表各维度评分结果与治疗前P-Tau蛋白水平的相关性;以MoCA量表得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评估依据,将94例患者分为轻度障碍组、中度障碍组与重度障碍组,比较3亚组患者治疗前P-Tau蛋白水平差异。结果 合并OSAHS的脑梗死患者MoCA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CMBs出现率更高,尤其是轻度分级。治疗前,合并OSAHS组P-Tau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7 d后及治疗14 d后,合并OSAHS组P-Tau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P-Tau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P-Tau蛋白水平对合并OSAHS的脑梗死CMB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67.31%、90.48%;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合并OSAHS的脑梗死CMBs患者MoCA量表中的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延迟记忆评分结果与治疗前P-Tau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轻度障碍组、中度障碍组及重度障碍组患者治疗前P-Tau蛋白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合并OSAHS的脑梗死CMBs患者治疗前P-Tau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能够指导临床对其诊断与严重程度的评估。
  • 孟凡超, 高男, 郭星豪, 苏文婕, 王鹏, 刘若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32-93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性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26例健康对照志愿者和26例慢性失眠患者进行P300的采集与分析,按照国际10~20系统脑电头皮记录的标准位置佩戴20导电极帽,应用听觉Oddball范式,运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P300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志愿者相比,慢性失眠障碍人群在Fz、Cz、Pz三处电极的波幅均小于正常组,但仅Fz、Pz电极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潜伏期虽有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志愿者与失眠患者的P300确有差异,这可能与失眠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一定联系。
  • 李春颖, 鞠东升, 潘澍潇, 朱辉, 靳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36-93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4月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收治的AIS患者共计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依达拉奉右莰醇组)和对照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溶栓后不同阶段NIHSS评分结果(5.40 ± 3.82)分、(4.14 ± 3.44)分、(0.57 ± 0.9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IS患者临床疗效确切。
  • 短篇与个案报告
  • 李苗苗, 孙虹, 张慧, 李渊, 徐希彤, 毛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39-94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 spectrum disease,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影响视神经和脊髓,其特征是水通道蛋白-4自身抗体的存在(aquaporin-4,AQP4)。NMOSD可出现多种形式的运动障碍表现,包括继发性发作性运动障碍(secondary paroxysmal dyskinesia,sPxD)表现,但sPxD通常出现在疾病恢复期。以发作性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例罕见报道。本文分享1例以发作性运动障碍起病的NMOSD病例,该症状持续近1个月才出现肢体无力等其他症状。正确认识发作性运动障碍和NMOSD的关系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 魏景景, 司倩倩, 倪俊, 魏妍平, 钱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42-94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MMACHC基因突变致晚发型cblC型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文献讨论。 结果 本例男性患者,以双足麻木起病,逐渐出现双下肢僵硬无力,发病前有非特异性精神行为异常症状,此次就诊经基因检测发现MMACHC基因4号外显子存在c.482G>A(p.Arg161Gln)错义突变,与文献报道c.482G>A复合杂合突变不同,本例患者突变类型为纯合突变。结论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异质性较大,容易漏诊误诊,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精神行为异常时应考虑该诊断,基因检测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指导该病的分型。
  • 综述
  • 刘宇航, 程金湘, 赵显超, 张丽萍, 薛盛文, 王怡 综述, 宿长军 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46-95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失眠的治疗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一。对于脑卒中后不同阶段患者失眠的治疗选择尚无定论。本文就常见的失眠治疗方法根据它们在脑卒中后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恢复期失眠的应用进行详细文献回顾,为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目前关于卒中相关失眠治疗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少。现有研究不支持使用苯二氮䓬类治疗卒中相关失眠,研究提示睡眠卫生教育和失眠认知行为治疗、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组胺H1受体药物、部分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中医疗法等有助于改善脑卒中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后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但存在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不足,对副作用评价不足。

  • 赵吉利, 岳雅蓉, 张鑫, 杜文倩, 王云霞 综述, 薛慧, 项文平, 孟天予 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51-95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s,IP3Rs)是细胞内质网上的钙离子(calcium ion,Ca2+)通道,通过调控Ca2+参与细胞生物学功能,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关键分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IP3Rs结构和功能异常与神经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这些结构和功能异常如何影响IP3Rs功能,及相关钙信号,并且如何在这些疾病的发病和严重程度中发挥作用,仍尚不清楚。IP3Rs如何在神经变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将于本文中进行综述。

  • 丁文正, 周青华 综述, 曲荣波 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40(10): 957-96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3.0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系血栓阻塞颅内动脉导致脑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临床干预主要采取溶栓和取栓治疗。研究表明,血栓的组成与结构影响溶栓、取栓疗效,本文就脑血栓组织学及其对溶栓、取栓影响有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