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30
  

脑小血管病专栏组稿专家:何志义
  • 全选
    |
    脑小血管病专栏
  • 安丽莉, 何志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291-29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小血管病(CSVD)指的是一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综合征,主要涉及颅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好发于老年人群,因其发病隐匿,目前对其诊断和治疗常不及时,从而导致预后不良,常发展为认知障碍与行为障碍等。本文从脑小血管病及其导致的认知障碍目前研究发现的发病机制、影像征象、诊断、治疗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引起临床上对脑小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视。

  • 张阳, 何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296-297.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大脑微血管疾病,是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目前主要的脑小血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张恒, 杜怡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298-30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小血管病(CSVD)主要为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CVSD起病隐匿,表现形式多样,早期识别率低,是逐渐发展为认知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CSVD相关认知障碍不仅仅局限于血管性认知障碍,亦可累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痴呆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精准识别、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控制CSVD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生及进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鉴于CSVD病理机制及分类繁杂,且其与认知障碍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容忽视,本文在全面了解CSVD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及影像学表现进展的基础之上,对CSVD与多种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对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多模评估和防治提供参考。

  • 陈旺, 黄琦馨, 胡文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05-30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对我国人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常见疾病。该疾病进展隐匿,可能被患者和临床医师忽视。近些年,对于CSVD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2013年,国际血管改变神经影像标准(STRIVE)协作组对CSVD的定义与描述进行了规范性的梳理。2021年,本团队发布了《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整合了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在2023年,国际STRIVE协作组进一步更新了CSVD领域的研究进展。在临床表现上,CSVD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相似,特异性不够显著。尽管遗传检测和脑组织活检对于确诊有一定帮助,但由于技术和经费限制,这些方法在临床中并不常用。目前,神经影像学技术是主要用于检测CSVD引发的脑组织病变并作出诊断的手段。本文将集中讨论用于CSVD诊断的影像学标志,并深入探讨CSVD的影像鉴别诊断。

  • 闵连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09-313.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小血管病(CSVD)是导致老年人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CSVD与抑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抑郁发生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因此,本文就CSVD与抑郁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阐述其影像学特征在抑郁发病中的作用,以期为高危人群抑郁的早期识别与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 李航, 郑文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14-31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CSVD的病因复杂,起病隐袭,临床异质性大,可导致失能,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及生命。近年来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CSVD的筛查及诊断,然而CSVD的有效治疗方法仍有限。本文将近年来有关CSVD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包括传统治疗方法及潜在治疗靶点,对未来本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探索脑小血管病的有利治疗策略。

  • 饶晨, 朱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19-32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小血管疾病(CSVD)是一组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关于脑血管系统病变,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影像学、病理表现的动态性血管性疾病。人类预期寿命的普遍增长,高患病率、高复发率的特征使CSVD受到普遍关注。随着影像学、神经病理生理学等研究发展,CSVD患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取得些许进展。目前,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对CSVD血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提高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改善预后。并且血液生物标志物的易取性及简便性使其在临床上能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SVD相关血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杜晓光, 魏荣, 刘琦慧, 于力群, 周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25-32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脑小血管病(CSVD)负荷评分与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3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28例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患者,运用蒙特利尔量表(MoCA)、CSVD总负荷评分和改良负荷评分统计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和CSVD负荷,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26分)和无认知障碍组(MoCA≥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社会学信息、血管病危险因素及CSVD负荷评分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oCA评分与两种CSVD负荷评分的关系,采用趋势检验分析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病趋势。结果 研究共纳入伴无症状性腔隙的CSVD患者128例,其中认知障碍组68例(53.1%),无认知障碍组60例(46.9%),两组患者人口社会学信息及血管病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SVD总负荷评分和改良负荷评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SVD总负荷评分和改良负荷评分均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01)。线性趋势χ2检验分析显示,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患者认知障碍发病风险随CSVD改良负荷评分增加而增加(Ptrend<0.05),该发病风险与CSVD总负荷评分间趋势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trend=0.069)。结论 CSVD总负荷评分和改良负荷评分均可用于筛检伴无症状腔隙的CSVD认知障碍患者。改良负荷评分可能在识别认知障碍高风险患者方面更具优势。

  • 陆强彬, 柏燕燕, 朱祖福, 孔玉, 张慧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29-335.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中脑小血管病(CSVD)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诊断MCI的老年患者109例(实验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者89例(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一般临床资料,并根据头部MRI表现,评估CSVD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一般临床资料及CSVD表现的差异。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老年人群M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受教育年限较长,经济状况较好,社会活动参与度较高,饮酒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及对照组中,分别有90例(82.57%)和62例(69.66%)受试者出现不同CSVD表型。实验组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LI)及中重度脑白质高信号(WMH)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中重度血管周围腔隙扩大(EPVS)及脑微出血(CMB)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CSVD总负荷评分及CSVD总负荷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社会活动参与度、CSVD检出率、中重度WMHs、CSVD总负荷评分、CSVD总负荷程度是老年人M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MCI患者的CSVD检出率增高,尤其是LI及中重度WMH。CSVD总负荷评分及CSVD总负荷程度均与老年人MCI独立相关。

  • 赵莉, 孙云闯, 李凡, 孙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36-34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近期皮质下小梗死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2月―202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经头部MRI诊断的CSVD患者,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根据磁共振DWI分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组和非RSSI组,统计RSSI的部位和数目。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认知功能,分析RSSI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CSVD患者181例,RSSI组91例,非RSSI组90例。RSSI组与非RSSI组相比,BMI高[(25.43±3.53)kg/m2 vs(24.27±3.33)kg/m2t=2.228, P=0.027],收缩压高[(145.3±16.2)mmHg vs(139.6±20.2)mmHg,t=2.013,P=0.046],MoCA总分较低[22(18.8,26) vs 24(21,27),Z=-1.980,P=0.048],视空间与执行能力[3(2,4) vs 4(3,5),Z=-2.756,P=0.006]、语言[2(2,3) vs 2(1,2), Z=-2.020,P=0.043]、抽象[2(1,2) vs 2(1,2)分,Z=-2.052,P=0.04]得分均较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RSSI基底节梗死组与非RSSI组相比,MoCA总分较低[21(17,23) vs 24(21,27),Z=-2.018,P=0.044],视空间与执行[3(1.5,3.5) vs 4(3,5),Z=-2.601,P=0.009]得分较低,RSSI脑干梗死组与非RSSI组相比,视空间与执行[3(2,4) vs 4(3,5),Z=-2.325,P=0.020]、语言[2(1,2) vs 2(2,3),Z=-2.338,P=0.019]得分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CSVD患者中RSSI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与RSSI梗死部位相关,RSSI不同梗死部位导致不同的认知损害模式。预防RSSI发生,对于预防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 论著与经验总结
  • 王阳, 张潇, 师瑞, 李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42-34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进展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否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否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进展。方法 选取陕西省汉中市柳林镇年龄≥40岁村民,分别于2017年5月、2020年6月行结构化问诊、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液化验。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率反应动脉硬化程度。结果 共有500例纳入最终分析,其中基线无CIMT增厚451例,基线无颈动脉斑块429例,基线无颈动脉狭窄454例。经过3年的随访,500例中有176例CIMT增厚,占总数的35.2%,经多因素分析,高龄、吸烟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252例新发斑块,占比为50.4%,经多因素分析,高龄、高血压、高LDL-C为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31例新发颈部动脉狭窄,占比46.2%,经多因素分析,高龄、高LDL-C、甘油三酯升高是颈部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查HHcy(≥15 μmol/L)患者有364例,3年后有119例Hcy较前下降,245例Hcy较前未下降。经调整性别、既往卒中、吸烟、基线LDL-C、基线Hcy、3年后Hcy后行多因素分析,HHcy和降低Hcy均未显示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论 我国陕西汉中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村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高LDL-C、吸烟、高血压等;未发现H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性,未发现降低Hcy能延缓或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 胡群亮, 田竺, 张盛蕊, 吴焕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49-35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9型(PCSK9)抑制剂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颅内斑块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4月期间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或未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的ICAS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阿托伐他汀组(下简称“他汀组”),接受阿托伐他汀10~40 mg治疗,每日一次。PCSK9抑制剂组在他汀组基础上接受依洛尤单抗注射液140 mg治疗,每2周注射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HR-MRI成像检查和血脂检查情况。同时比较治疗期间主要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98例患者,其中他汀组共46例,PCSK9抑制剂组52例。基线时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HR-MRI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后与基线水平比较分析可见,同组内比较PCSK9抑制剂组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而他汀组仅TC和LDL水平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组间比较可见,PCSK9抑制剂组较他汀类组的TC和LDL水平更低(P均<0.001)。与同组基线水平相比,PCSK9抑制剂组治疗12周后动脉狭窄率、标准化管壁指数均降低(P=0.001),而他汀类组治疗12周后HR-MRI参数均未观察到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12周后,PCSK9抑制剂组患者治疗反应良好比例(75.00%)显著高于他汀组(45.65%)(χ2=8.885,P=0.003)。结论 PCSK9抑制剂联合阿托伐他汀不仅可降低ICAS患者LDL水平,还可降低狭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安全性。

  • 李东阳, 白玉, 郭澳, 马文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55-36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鲁北地区慢性失眠人群肠道菌群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和失眠症之间的联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2年1月―7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慢性失眠患者30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健康受试者33例为对照。所有受试者符合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两组间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均使用无菌器械采集,利用DNA试剂盒从患者粪便中提取细菌DNA并对覆盖16S rDNA基因V3~V4区的多重扩增子文库进行PCR扩增。结果 (1)α多样性分析表明,慢性失眠人群的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大于正常组。β多样性分析表明,慢性失眠组的物种组成和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LEfSe分析表明,慢性失眠组中梭杆菌门、厚壁菌门等一些菌属的相对丰度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2)随机森林分析显示毛螺菌科为慢性失眠组和正常组差异最大的菌属。结论 鲁北地区慢性失眠人群存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毛螺菌科可能是失眠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 陈冉冉, 张亚丽, 赵淑敏, 张晶晶, 安翼, 白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61-36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论证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脑出血(ICH)急性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幕上ICH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依据患者预后情况(mRS 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及SII指数四分位间距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间基线资料和SII指数差异,并进一步分析SII指数升高与NIHSS评分、出血量的关系。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具有更大的SII指数,更大的出血量,更高的破入脑室比例,以及更高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0.001)。依据SII指数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后发现:SII指数≥1.58患者较SII指数≤0.53患者具有更高的NIHSS评分;更大的出血量,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II指数与幕上ICH患者急性期预后相关,调控神经炎症反应可能有利于ICH患者预后。

  • 短篇与个案报告
  • 柏亚真, 张登科, 杜敢琴, 富奇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65-368.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讨论肯尼迪病(KD)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经基因检测确诊KD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结合既往文献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43~46岁,以言语不清、进行性肢体无力、舌肌萎缩伴纤颤、乳腺发育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增高,性激素水平异常。肌电图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及运动和感觉神经均受累。雄激素受体(AR)基因检测CAG重复次数均>40。结论 KD是一种迟发性、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可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多样,需基因检测确诊。

  • 江佳佳, 杨伊, 王文暄, 刘雅菁, 尹梓曈, 冯双浩, 李小艳, 卜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69-371.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MS)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与肿瘤相关,常见于儿童,成人少见,其特征是不自主、无节律、混乱、多向的眼球不自主运动,通常伴有四肢和躯干肌阵挛性抽搐、共济失调。抗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受体(AMPAR)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重叠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合并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的病例报道更为少见,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缺乏全面的认识。现报道1例AMPAR与NMDAR抗体重叠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合并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患者,并基于此病例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 综述
  • 魏阳阳, 王钦鹏, 蔡珂, 李婷婷, 梁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72-376.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铁依赖性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预后不良,极大地威胁人类的健康。脑出血引起的脑组织原发性损伤与细胞毒性、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等相关的继发性损伤是导致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其中,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过程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脑出血后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的前景,将为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诊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 付娇, 刘利峰, 蔡志平, 姜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77-380.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椎动脉优势发生率高,在正常人群、脑血管病人群均可见,为了探讨椎动脉优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我们对椎动脉优势及与其相关疾病进行综述。通过知网、万方、生物科技、PubMed等检索“椎动脉优势”及相关文章,对其特点进行总结。椎动脉优势发生率高,尤其与基底动脉弯曲、动脉硬化狭窄、后循环缺血性疾病以及围椎基底动脉手术等存在一定相关性。椎动脉优势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明确其发生原因及变化规律,对临床疾病预防、治疗意义重大。

  • 张莹, 色瑶, 姜宏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4): 381-384. https://doi.org/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铜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至关重要,参与细胞中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呼吸、神经肽加工和铁运输等,维持铜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铜稳态参与突触功能调节及髓鞘形成过程等,铜稳态失调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铜转运ATP酶α(ATP7A)突变后导致的铜稳态失调,可能导致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综述铜稳态失调在AL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维持铜稳态可能为ALS治疗提供新靶点的展望。